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单元测评 中图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8621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单元测评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单元测评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单元测评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单元测评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单元测评 中图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单元测评 中图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单元测评 中图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单元测评 中图版必修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单元测评 中图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单元测评中图版必修1

2021-2022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单元测评中图版必修1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乡村聚落的特点是(  )

A.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B.是由城市发展而成的

C.规模较大

D.以农业人口为主

2.近些年探明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亦日趋成熟。

开发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  )

①可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核废料的污染

②无CO2排放,减轻“温室效应”

③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

④部分替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为控制全球“温室效应”问题,下列生产部门应该着重治理和改造的是(  )

A.木材加工厂和造纸厂

B.金属冶炼厂和火力发电厂

C.石油冶炼厂和化工厂

D.电镀厂和化工厂

下图是近地面(虚线)和大气上界(实线)太阳辐射波长分布示意图。

读图并回答4~5题。

图CA41

4.“温室效应”会使(  )

A.A部分增大B.B部分缩小

C.C部分增大D.C部分缩小

5.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并向大气排放,会使(  )

A.A部分增大B.A部分缩小

C.B部分增大D.C部分缩小

6.下列各地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具有明显地区优势的是(  )

A.藏北高原——沼气

B.内蒙古高原——水能

C.四川盆地——太阳能

D.浙江——潮汐能

7.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土地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读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变化图,回答8~9题。

图CA42

8.关于图中曲线表示能源种类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曲线表示木柴

B.②曲线表示煤炭

C.③曲线表示石油

D.④曲线表示天然气

9.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现阶段最有发展前途的能源是天然气

B.20世纪世界主要能源是石油

C.目前世界主要能源是天然气

D.石油所占比重将呈上升趋势

10.有人把自然资源丰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自然资源匮乏国家的现象称为“资源诅咒”。

对于这种现象,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自然资源质量差

B.资源开发成本过高

C.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输出

D.资源收入主要用于社会福利

读下图漫画,回答11~12题。

图CA43

11.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

A.我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南移

B.农牧交错带将北移

C.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肥力下降

D.该问题不会对全球乃至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12.该图反应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是(  )

A.向大气中排放的SO2大量增多,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

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和热带雨林遭砍伐,减少砍伐

C.工业化进程加快,减缓工业进程

D.生物物种增多,对食物的争夺加剧,控制生物多样性

在下图所示区域内,准备修建从福建沿海的A城到B城的普通公路。

据图,完成13~14题。

图CA44

13.在图示的四条线路备选方案中,最佳方案为(  )

A.①B.②C.③D.④

14.图中显示,影响公路线区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因素B.水文因素C.气候因素D.植被因素

15.气候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根本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  )

A.绿色消费

B.减缓工业化进程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援助发展中国家

16.根据图甲和图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CA45

A.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约0.6±0.2℃

B.南极大气中甲烷浓度的增加可能与人类活动有关

C.近百所来气候变暖加剧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

D.20世纪以来赤道地区冰川退缩明显,南极大气中甲烷浓度无明显季节变化

读云南路南石林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层空气中CO2浓度示意图,完成17~18题。

图CA46

17.如果水分条件相同,下列植被分布区中土层最易被溶蚀的是(  )

A.无植被耕地B.人工草坡C.柏树林D.天然草坡

18.如果当地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但不会引起(  )

A.水土流失B.荒漠化C.滑坡、泥石流D.土壤盐碱化

二、综合题(共28分)

19.(12分)下图(a)为xx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间环流形势,(b)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CA47

(1)图(a)所示的高压中心名称是____________。

(4分)

(2)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

图(b)所示,长江中下游最可能出现的气象气候灾害是________,经常引发____________等灾害。

(8分)

如果图(a)中的某高压系统加强,控制江淮一带,则江淮地区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常出现______________等气象气候灾害。

试分析其原因。

(8分)

 

20.(16分)读我国北方某平原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CA48

(1)聚落的基本类型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分)

(2)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

A、B、C聚落发展的有利因素是:

靠近________,灌溉和水运便利;地形以__________为主。

这样的聚落一般可沿河流伸展成______(团、带)状。

(8分)

A、B、C、D四个聚落中,有可能最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__。

为什么?

(8分)

 

单元测评(四)B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60分,第Ⅱ卷4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我国乡村聚落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方以团状聚落为主

B.北方多尖顶房,住宅有院落

C.北方多大型聚落,聚居的人口较多

D.西部地区没有固定型聚落

读重庆市地域形态图,完成2~3题。

图CB41

2.重庆市的地域形态属于(  )

A.集中式B.组团式

C.条带式D.放射式

3.影响重庆形成这种城市地域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崎岖不平

B.气候温暖湿润

C.工业集中分布

D.交通干道向东西延伸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西藏地区首先发展了以拉萨为中心的公路网,直到20世纪末才修建青藏铁路的原因是(  )

A.西藏人口少,不需要运量大的铁路

B.公路比铁路造价低,建造难度小

C.公路比铁路灵活,可以“从门到门”

D.公路比铁路运量大,效率高

下图是某种自然资源(阴影部分)全球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

图CB42

5.该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  )

A.盆地和湖泊周围

B.沿海与大陆架上

C.大陆边缘与岛屿

D.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

6.该自然资源是(  )

A.天然气B.石油

C.冰川D.煤炭

7.近几十年来,该自然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

B.大气臭氧层变薄

C.人们的需求量增大

D.火山、地震频繁发生

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

下图是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图CB43

8.下列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区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

B.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势平坦

C.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D.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洋

9.据调查,甲地区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区,其原因是(  )

A.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丁地区小

B.甲地区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区小

C.甲地区人均土地资源比丁地区多

D.甲地区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区大

10.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筐

近年来,人们发现高山滑雪场地普遍萎缩,这使得未来冬奥会举办地也将随之发生变动。

据此回答11~13题。

11.未来冬奥会举办地可能会(  )

A.移向较低纬度的山区

B.移向海拔更高的地区

C.移到两极地区

D.移向海拔更低的地区

12.这类问题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全球因蒸发加强而变得更干

B.导致环境污染

C.地表生物受过量紫外线伤害

D.导致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13.导致这类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能大量吸收(  )

A.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

B.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C.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D.地面的红外线辐射

14.下列各组灾害中,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

①滑坡、泥石流 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 ③环境污染、森林火灾

④火山爆发、台风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5.滑坡、泥石流在我国山区分布较广的主要原因是(  )

A.山区植被茂密,根系使土壤变得疏松

B.山区地表的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

C.山区多暴雨,对地表冲刷严重

D.动物的活动使地表遭到破坏

16.防御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读中国冬夏季风的进退与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移关系图,回答17~18题。

图CB44

17.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表明(  )

A.雨带停滞B.冬季风势力强盛

C.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D.受地形阻挡

18.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

A.雨带位于①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

B.雨带位于②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C.雨带位于③时,渤海沿岸台风活跃 

D.雨带位于④时,东南沿海多沙尘天气

xx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部分地区遭遇几十年一遇的严重旱灾。

读图,完成19~20题。

图CB45

19.此次旱灾(  )

A.重旱区主要位于云、桂两省区

B.主要由于夏季风登陆晚造成

C.将对云南花卉、油菜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D.属突发性灾害,给监测预报带来困难

20.为防范旱灾,该地区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兴建蓄水工程 ②推广人工增雨技术 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实施跨流域调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综合题(共40分)

2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自然基金会组织“选择地球”环保公益活动,呼吁人们选择“低碳生活”,而我国首次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

未来百年我国将继续变暖。

为此,我国计划到21世纪中叶争取实现碳排放量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

材料二 我国北方15个省(区、市)xx年1月气温距平及采暖耗能变化图。

图CB46

(1)从图中看,北方大部分省(区、市)1月平均气温________(偏高或偏低);其中1月平均气温偏高明显且采暖耗能减少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

(6分)

(2)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逐步把由单位和住户的分散取暖改为市政集中统一供暖,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3)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21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8分)

 

22.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

(20分)读我国洪水灾害多发地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CB47

(1)洪水的形成主要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因素造成的。

(4分)

(2)我国洪水灾害比较集中的地区自北向南主要有__________平原、__________平原、__________平原、__________盆地、__________三角洲等。

从空间上看,都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__区。

(6分)

(3)结合下表中的资料分析说明:

(10分)

省(区、市)

1953—1975年暴雨次数

黑、吉、辽

25次~27次

27次

24次

湘、鄂

27次~28次

粤、桂

51次~64次

①暴雨出现频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暴雨发生频率与洪水灾害分布一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一致的是__________,说明洪涝灾害的发生既与__________有关,也与__________等其他因素有关。

(20分)下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其进行了综合考察。

读图,分析回答考察小组遇到的问题。

图CB48

(1)在沿A—E线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是A、E两处最晚,C处最早。

由此判断沿线地区的褶皱类型是什么,并简述理由。

(4分)

 

(2)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6分)

 

(3)图中虚线是规划在几个村庄之间修建的公路,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呈“之”字形。

分别说明这样修建的原因。

(4分)

 

(4)本着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请你为该区域的能源开发利用献计献策。

(6分)

 

参考答案

单元测评(四)A

1.D 2.C 3.B 4.C 5.B

6.D [解析]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我国西藏地区有太阳能、地热能优势,内蒙古有风能优势,四川盆地主要是水能、天然气常规能源优势,浙江有潮汐能、风能优势。

7.B [解析]自然资源按其性质可划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按其利用类型可划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其中除矿产资源外都属可再生资源。

海洋资源中包括矿产资源(如深海锰结核),所以A选项错误;能源资源中的生物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属可再生资源,所以C选项也可排除;地下资源中的地热能、地下水能属可再生资源,所以D选项可排除;土地资源属可再生资源,所以只有B选项正确。

8.C 9.A 10.C 11.C 12.B 13.C 14.A 15.C 16.D

17.B 18.D [解析]由图中判断人工草皮植被下土层中CO2浓度最高,也就最容易在石灰地貌遭受溶蚀。

由于石灰岩地貌渗水,地表不易蓄水,因而盐分不易在地表富集,也不会引起土壤盐碱化。

19.

(1)夏威夷高压

(2)

暴雨 洪涝 

晴朗干热 伏旱 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炎热、干燥。

20.

(1)城市 乡村

(2)

河流 平原 带

B B处既有水运优势,同时还有公路干线通过,并且与A、C、D聚落联系方便。

 

单元测评(四)B

1.C [解析]我国北方地势平坦,地形相对开阔,村落一般较大,多以团状聚落为主。

南方地区河湖密布,村落规模较小,聚居地人口也较少。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村落多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上,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2.B 3.A [解析]这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城市聚落形态的掌握程度。

城市的聚落形态有集中式、组团式、条带状或放射状等,此题组的解答关键是:

①判断地图组合特点;②掌握各种地域形态的特征和成因。

4.B [解析]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寒,又有冻土分布,修建交通运输线造价高,难度大。

相比较而言,建造公路造价较低,难度较小,故优先发展公路。

5.D 6.C 7.A [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该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极等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

第6题,由该自然资源分布地区可推断为冰川。

第7题,全球变暖是冰川加速融化的主要原因。

8.D [解析]图中丙地为塔里木盆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盆地底部风力小,因此有效风能密度小。

9.D [解析]甲位于东南沿海,有效风能密度与丁地区相差不大,但甲地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短缺,能源消耗量大,因此风能开发前景好。

10.A [解析]控制全球变暖关键是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和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都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且公众可积极参与。

其余选项超出公众广泛参与的能力或对于全球变暖无帮助。

11.B 12.D 13.D [解析]由于气候变暖,较低海拔地区的滑雪场地普遍萎缩,为了进行体育竞赛,最可能的是将比赛场地移向海拔更高的地区。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气候资源条件和生态系统的改变,会导致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主要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并对地面进行保温。

14.A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紧扣“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自然灾害”这两个条件去分析。

③不属于自然灾害,④纯属自然原因形成的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无关,只有①②可能由人类活动(如植被破坏、工程建设、过度开采地下水等)诱发。

15.B [解析]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山区地表起伏大,增加了重力作用。

16.D [解析]防御滑坡、泥石流可采取大力植树造林、修建护坡工程等措施。

17.A 18.A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的是夏季风的进退、锋面雨带及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属于重要知识点的考查,答案比较明确。

19.C 20.B [解析]第19题,从图中看,重灾区在云南和贵州;秋季旱灾与季风走得早有关;对春季的油菜和花卉生产影响巨大;旱灾时间跨度长,监测难度不大,但防灾减灾难度大。

第20题,防范旱灾,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兴建蓄水工程,改进灌溉技术,节约用水;而推广人工增雨技术和实施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旱灾的重要途径。

21.

(1)偏高 青海

(2)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①发展并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③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解析]第

(1)题,从图中看出我国北方大部分省(市、区)1月的气温距平为正值,这说明1月均温偏高。

其中采暖耗能减少最多的省级行政区由图可直接读出。

(2)题,由于我国北方城市供暖主要采取燃煤措施,故集中供暖一方面能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另外还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第(3)题,回答本题应注意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考虑。

22.

(1)自然 人为

(2)东北 华北 长江中下游 四川 珠江 东部季风

(3)①粤、桂 受夏季风影响大,雨季长以及台风影响 

②黑、吉、辽、豫、湘、鄂、粤、桂 晋 暴雨 地形

[解析]第

(1)题,洪水的形成与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有关,也与人类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加大有关。

(2)题,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易发生洪水,东南沿海地区受夏季风和台风影响,暴雨发生频率高。

第(3)题,结合图表可直接获得答案。

(1)背斜。

中心地层年代较老,两翼地层年代较新。

(2)①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较平坦;②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③淤积有肥沃的土壤,比较适宜聚落的发展。

(3)①乙村到甲村地势平坦;②乙村到丙村地势起伏较大,公路大部分路段与等高线平行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

(4)①积极营造薪炭林;②大力开发小水电;③推广普及沼气等。

[解析]本题结合等高线地形图,考查地质构造、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在南方低山丘陵的农村,要解决生活能源问题,主要是营造速生薪炭林、开发小水电、推广普及沼气等。

356348B32謲!

3884597BD鞽uL233025B06嬆366128F04輄S39291997B饻286606FF4濴276826C22氢384839653陓380369494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