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docx
《中医诊断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诊断学
1.中医诊断学:
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2身热不扬:
形容受湿邪阻遏的一种热象,其特点是体表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则觉灼手。
3.司外揣内:
通过观察外表的病理现象,可以推测内在的病理变化,认识内在的病理本质,从而可解释显现于外的征象。
4.见微知著:
是指机体的某些局部,常包含着整体的生理,病理信息,通过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情况。
5.以常衡变:
通过从正常中发现异常,从对比中找出差别,进而认识到疾病的本质。
6.辨证:
在望闻问切四诊所得基础上进行诊断的辩证思维。
7.假神:
久病、重病患者,精气本以极度衰竭,而突然出现某些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
8.善色:
指患者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
9.主色:
指人生来就有,终生基本不变的面色,属个体素质,往往与种族和遗传有关。
10.阴黄:
黄而晦暗如烟熏–寒湿郁阻
11.阳黄:
黄而鲜明如橘子–湿热熏蒸
12.解颅:
囟门迟闭。
13.囟填:
囟门高突。
14.诊断:
从医学角度对人们的精神和体质状态作出的判断。
15.诊病:
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分析四诊资料,对疾病的病种做出判断,得出病名诊断的思维过程。
16.掣痛:
指疼痛伴有掣牵引之感。
17.白蓓:
皮肤出现白色小疱疹,晶莹如粟,高出皮肤,擦破流水,多发于颈胸部,四肢偶见,面部不发,多因外感湿热郁于肌表,汗出不彻而发,多见于湿温病。
18.滑苔:
舌苔湿润而滑,伸舌欲滴者。
19.腻苔:
苔质致密,颗粒细腻,舌边苔薄,舌中苔厚,刮之难去,如油腻覆盖舌面。
20.腐苔:
苔质疏松,颗粒较大,舌边舌中皆厚,刮之易去,如豆腐渣堆积舌面。
21.剥苔:
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剥脱。
22.透关射甲:
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情危重。
23谵语:
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者---热扰神明(实证)
24.郑声:
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心气大伤(虚证)
25.证:
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等
方面的病理概括,是疾病本质的反映。
26.喘:
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
实证:
病邪壅塞肺气,气机不利
虚证:
肺虚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
哮:
呼吸急促,喉间有哮鸣音,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27.症:
28.主诉:
病人就诊时所陈述的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
29.现病史:
指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及诊治经过。
30.潮热:
患者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有定时者。
31.寒热往来:
恶寒发热交替而作,邪正分争在半表半里
32.自汗:
经常清醒状态下汗出较多,活动尤甚者。
33.盗汗:
入睡时汗出,醒则汗止者---阴虚或气阴两虚
34.战汗:
指先见全身寒冷战抖,而后汗出者--邪正相争之转折点
35.头晕:
指患者自觉头脑有晕旋之感,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则感觉自身或景物旋转,如坐舟车,站立不稳。
36.心悸:
指患者自觉心跳,心慌,悸动不安,不能自主的一种症状。
37.怔忡:
若心跳剧烈,悸动不安,上至心胸,下至脐腹者。
38.失眠:
经常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不能再睡,或睡而不酣,甚至彻夜不眠为特征的表现,常伴有多梦。
39.消谷善饥:
指食欲过于旺盛,食量增多,食后不久即感饥饿者。
40.便秘:
指大便难以排出,或每次排便时间延长,或便次减少者。
41.泄泻:
指便次增多,便质稀薄,甚至粪如水样者。
42.五更泄:
黎明前腹痛作泄,泄后则安,腰膝酸软---肾阳亏虚,命门火衰,脾土失温脘闷嗳气:
饮食不节情志抑郁,腹痛作泄,泻后痛减:
肝郁乘脾
43.里急后重:
指便意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而不爽,有便意难尽之感。
44.癃闭:
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
45.月经先期:
指月经提前7日以上,并连续提前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
46.月经过多:
指月经量较常量明显增多而月经周期,经期基本正常者。
47崩漏:
非行经期间,阴道内突然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止者。
48.痛经:
指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难忍者。
49.闭经:
指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已行经后又中断,连续停经3个月以上者。
50.寸口诊法:
寸口是指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桡动脉。
又称“气口” “脉口”
寸关尺的定位。
51.举:
轻取,按:
重取,寻:
中取
52.反关脉:
脉出现在寸口的背侧。
53.滑脉:
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
54.涩脉:
脉细而缓,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55.弦脉:
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56.相兼脉: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脉相兼组合而成的脉象,又称复合脉
57.八纲
概念:
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表里——辨别病位的浅深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
虚实——判断邪正的盛衰阴阳——划分疾病的类别
58.表证:
指外感疾病的初期阶段,正(卫)气抗邪于肤表浅层,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要特征的轻浅证。
里证:
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59.虚证:
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为基本病理所导致的各种证。
60.实证;指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实,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所导致的各种证。
61.阴虚证:
指体内阴液亏少,阳气偏亢,以口咽干燥,五心烦热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
62.阳虚证:
指体内阳气亏虚,以畏寒肢冷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
63.亡阳证:
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欲脱,以冷汗,肢厥,面白,脉微等为主要表现的危重症。
64.亡阴证:
指体内阴液严重耗损而欲竭,以汗出如油,身热虚烦,脉数疾等为主要表现的危重症。
65.气虚证:
指元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以气短神疲脉虚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
66.血瘀证:
指瘀血内阻,以疼痛肿块出血舌紫脉涩等为主要表现的证。
67.气滞证:
指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经络的气机阻滞,运行不畅,以胀闷,疼痛,脉弦等为主要表现的证。
68.心脉痹阻证:
指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因素阻痹心脉,以心悸怔忡,胸闷心痛为主要表现的血瘀证。
69.痰热壅肺证:
指痰热互结,壅闭于肺,以咳喘,痰多黄稠及痰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70.脾不统血证:
指脾气亏虚,统血功能失常,血溢脉外,以各种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证。
71.食滞胃脘证:
指饮食不化,积滞胃肠,以脘腹痞胀作痛,呕吐酸腐食物,泻下臭秽与气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72.肝气:
指肝脏的精气。
73.肝风内动证:
指临床表现以眩晕,抽搐,震颤等具有(动摇)特点的风动症状的一类症候。
74.肾虚水泛证:
是指由于肾阳亏虚,气化失权,水湿泛滥,以水肿下肢为甚、尿少、畏冷肢凉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75.心肾不交证:
指心肾水火既济的生理关系失调,以心烦,失眠,耳鸣,腰酸,梦遗等为主要表现的心肾阴虚阳亢症。
76.心脾两虚证:
指心血不足,脾气亏虚,以心悸,失眠,食少,腹胀,便溏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
77.肝郁脾虚证:
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表现以胸胁胀痛、腹胀、便溏等为主症的证候。
78.阳明腑实证:
指邪热內盛于里,邪热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结,阻滞肠道,以潮热汗出,腹满便秘,舌苔黄燥,脉象沉实为主要表现的证。
79.卫分证:
指各种温热病邪侵犯肌表,致使卫气功能失常,以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证。
80.营分证:
指温病邪热内陷,营阴受损,心神被扰,以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质红绛,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的证。
简答题
1.得神、失神的临床表现有何特征?
答:
①得神——神志清楚、两目精彩、呼吸平稳,语言清晰、面色荣润、肌肉不削、动作自如、反应灵敏;②失神——精神萎靡、面色无华、两目晦暗、呼吸气微或喘促、语言错乱、形体羸瘦、动作艰难、反应迟钝、甚者神识不清;或壮热烦躁、四肢抽搐,或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猝倒神昏、两手握固、牙关紧急。
2.疾病状态时,面部可表现出哪些病色?
答:
可表现出5种主要病色:
白色、黄色、赤色、青色、黑色。
3.面部呈青色有几种变化,各主什么病证?
4.小儿惊风时的面色有何特征?
答:
小儿惊风时,其面部多见青色,尤以眉间、鼻柱及唇周最为明显。
5.面部青色和面部黑色之主病有何异同?
答:
同——青色和黑色都主寒证和血瘀证。
异——青色主痛证、气滞、惊风;而黑色主肾虚、水饮。
6.如何区别面部萎黄、黄胖,阴黄,阳黄?
答:
①萎黄——面色淡黄无华;②黄胖——面黄而虚浮;③阴黄——面黄晦暗如烟熏色;④阳黄——面黄鲜明如橘皮色。
7.舌诊包括哪些内容?
答:
舌诊的内容包括:
①诊舌体——色、形、态、神;②诊舌苔——苔质、苔色。
8.疾病状态下,舌色的变化有哪几种,各主何病?
答:
疾病状态下舌色有4种主要变化:
①淡红舌——外感初期,病情轻浅;②淡白舌——气血两虚、阳虚;③红绛舌——实热证、虚热证;④青紫舌——阳虚寒盛,气虚、气滞、营血分热甚、中毒等。
9.在疾病状态下,苔色的变化有哪几种,各主何病?
答:
疾病状态下苔色有3种主要变化:
①白苔主表证、寒证;②黄苔主热证、里证等;③灰黑苔主热极或寒盛。
10.失眠于临床上常见有哪几种类型?
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1.排便感异常有哪些表现,各有何临床意义?
答;临床常见的排便感异常主要有5种:
①肛门灼热——大肠湿热证;②里急后重——痢疾(湿热内阻,肠道气滞);③排便不爽——湿热内阻,肠道气滞,食积胃肠等;④肛门气坠——脱肛、久泻、久痢(脾虚中气下陷);⑤滑泻失禁——脾肾虚衰,肛门失约;腹泻势急,不易控制;神志昏迷,肛门失约。
12.泄泻的临床特征有哪些?
常见于哪些病证?
答:
泄泻的临床特征为:
便次增多,便质稀薄,甚至如稀水样。
多见于痢疾、腹泻、食积等病症
13.排尿感异常有哪些表现?
各有何临床意义?
答:
临床常见的排尿感异常主要有4种:
①排尿涩痛——多由膀胱湿热所致,常见于淋证;②余沥不尽——多由肾气虚弱,肾关不固,膀胱开合失司所致,常见于老年人或久病体衰者;③小便失禁——多由肾气亏虚,下元失固;下焦虚寒,膀胱失约;神识昏迷,膀胱失约所致,一般均属危重证候;④遗尿——多由肾气不足,膀胱失约所致,常见于遗尿证。
14.如何区别濡脉、细脉、微脉和弱脉?
答:
细脉形小而应指明显;微脉则极细极软,按之欲绝,有时至数不清,起落模糊;弱脉沉细而无力;濡脉浮细而无力,即脉位与弱脉相反,轻取可以触知,重按反不明显。
15.试述结、代、促脉三脉的脉象有何异同?
答:
三脉都属于节律失常而有歇止的脉象。
但结、促脉都是不规则的间歇,歇止时间短;而代脉是有规则的歇止,且歇止的时间较长;结脉与促脉虽都有不规则的间歇,但结脉是迟而歇止,促脉是数而歇止。
促脉主阳盛实热,气血痰饮,宿食停滞,亦主肿痛;结脉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症瘕积聚;代脉主脏气衰微,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打损伤。
16.何谓恶寒发热?
如何从寒热的轻重去分辨病位及病性?
答:
恶寒发热——指病人的恶寒与发热症状同时出现,一般提示病位在肌表皮毛或肺卫。
①恶寒重发热轻——风寒表证;②发热重恶寒轻——风热表证;③发热轻而恶风——伤风表证。
17.问诊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
问诊主要包括:
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内容。
18.何谓潮热?
临床常见的三种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
潮热——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即按时发热或按时发热更甚。
①午后潮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②午后及夜间潮热——热势较低,常伴骨蒸发热、五心发热、舌红少苔等症;③日甫潮热——热势较高,以日甫时(申时,即下午3-5时)热甚,又称“阳明潮热”。
19.绝汗在临床上有阴阳之分,如何鉴别?
答:
亡阴之汗是大汗不止,汗出如油,热而粘手,由于体内津液枯涸,相对浓縮,邪热通过粘稠阴液从汗而泄,故热而粘手;亡阳之汗是大汗淋漓,汗稀而凉,因阳气将绝,元气欲脱,卫外不固,故津液自泄而见汗稀而凉。
20.怎样从头部的不同部位的疼痛来分辨病在何经?
答:
①头部连及项部——太阳经;②两侧头痛连及太阳穴——少阳经;③前额连眉棱骨痛——阳明经;④巅顶部痛——厥阴经。
21.疼痛的性质常见有哪几种类型?
胀刺绞隐冷灼重走窜固定挚酸空等
22.渴不多饮可见于哪些病证,如何鉴别?
渴不多饮是指口虽渴但饮水不多。
病机复杂,多见于阴虚、湿热、痰饮、瘀血及热入营分等证。
阴虚内热,伤津不重,故渴不多饮;湿热、痰饮、瘀血内停,阻遏气机,气不化津,津不上呈故渴不多饮;热入营分,蒸腾营阴上承,故虽渴而不多饮。
23.食欲减退常见于哪些病证?
如何鉴别?
食欲减退是疾病过程中常见的病理现象。
若新病是脾胃初伤,胃气尚旺故病情较轻,预后良好;久病兼有神疲倦怠,面色萎黄,舌淡脉虚者,多属脾胃虚弱,胃气大伤;食少纳呆,伴有头身困重,脘闷腹胀,舌苔厚腻者,多由湿盛困脾,或饮食停滞,脾胃运化失司所致。
24.胃热证与胃阴虚证的食纳异常有何不同?
为什么?
胃热证食纳异常消谷善饥—胃火炽盛,腐熟太过;
胃阴虚证饥不择食—胃阴不足,虚火内扰
25.常用的辨证方法有哪些?
各自应用的特点如何?
答:
常用的辨证方法有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等。
其应用特点是:
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基本纲领;病因辨证和气血津液辨证是辨别疾病中具体的病因和病性,是八纲中寒热虚实的深化;脏腑和经络辨证是病位(空间位置)的具体的深化,主要用于内伤杂病的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也是病位(层次位置)的具体深化,主要用于外感时病的临床辨证.
26.阴虚证与阳虚证的临床表现有何不同?
为什么?
阳虚证临床表现:
畏冷,肢凉,口淡不渴,或喜热饮,或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不利,大便稀薄,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或为细数)无力。
可兼有神疲,乏力,气短等气虚的表现。
阴虚证临床表现:
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两颧潮红,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少苔,脉细数等
27.何谓虚证、实证?
两者的基本特点有何不同?
答:
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况。
虚证的形成,有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两个方面,但以后天失调为主。
如饮食失调,后天之本不固;七情劳倦,内伤脏腑气血;房室过度,耗伤肾脏元真之气;或久病失治误治,损伤正气等,均可形成虚证。
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实证的成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外邪侵入人体,一是由于内脏功能失调,以致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停留在体内所致。
28.临床应如何辨别寒证与热证?
答:
寒证与热证,是机体阴阳盛衰的反映,其鉴别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进行综合观察,尤其是对寒热的喜恶,口渴与否,面色的赤白,四肢的温凉,二便,舌象,脉象等鉴别。
一般而言,寒证患者多恶寒喜温,口不渴,面色白,四肢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润,脉迟或紧;热证患者多恶热喜凉,渴喜冷饮,面色红,四肢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
29.症、证、病(名)的概念有何区别?
30.证:
中医所特有的一种名称.证,既证候.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个阶段的病理属性的概括.中医将人体分为阴阳气血,又将病因分为风寒暑湿燥热痰及虚实等。
证型就是由不同的病因引起阴阳气血的不同变化导致人体的不同疾病状态。
症:
疾病过程中机体内的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称为症状(symptom),如疼痛,不适,畏寒等。
病:
疾病;生理或心理上出现的不正常的状态②生病:
他这几天生病了|生老病死③缺点。
④赛,比得上
31.中医学为什么特别重视辩证
答:
八纲辨证是从各种辨证方法的个性中概括出来的共性,是各种辨证的纲领。
在诊断疾病过程中,起着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适用于临床各科。
尽管疾病的表现错综复杂,但可用八纲加以归纳和概括。
如疾病的类别,可分为阴证与阳证;病位的浅深,可分为表证与里证;疾病的性质,可分为寒证与热证;邪正的盛衰,邪盛为实证,正虚为虚证。
运用八纲辨证就能将各种复杂的临床表现,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四对纲领性证候,从而找出疾病的关键,掌握其要领,确定其类型,预决其趋势,为治疗指出方向。
其中阴阳两纲又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故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32为什么说八纲证候间必然存在着普遍联系
答:
八纲辨证是互相联系而又不可分割的,如辨表里应与寒、热、虚、实相联系,辨寒热应与表、里、虚、实相联系,辨虚实又应与寒、热、表、里相联系。
疾病的变化往往不是单纯的,常常是表里、寒热、虚实夹杂在一起,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等。
在一定的条件下,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证候之间还可以出现相互转化,如表邪入里、里邪透表、寒证转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
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还可以出现一些与疾病性质相反的假象,如寒热真假、虚实真假等。
阴证阳证也是如此,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疾病可以由阳入阴,由阴出阳,又可从阳转阴,从阴转阳。
因此不仅要掌握各类证候的特点,还要注意其相互间的相兼、夹杂、转化、真假等关系。
33.恶寒与寒证、发热与热证的关系各如何?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恶寒、发热是疾病的现象;而寒证、热证是对疾病本质所作的判断。
一般来说,疾病的本质和表现的征象多是相符的,即寒证多表现寒象,热证多表现热象,但两者不能等同,因疾病所表现的寒热征象可有真假之别,如真热假寒证,外现寒象,实为热证。
35.里热证属于阴证还是阳证?
为什么?
36.里虚热证为阳证还是阴证?
为什么?
37.阳虚可导致的病理变化有哪些?
38.舌诊的临床意义如何?
望舌可辨别病邪的性质,病势的进退a辨别病邪的性质:
红舌为热症,舌淡多主虚主寒。
青紫舌为淤血内阻;黄苔主热,白苔主寒,腐苔多食积,腻苔为痰湿。
b判断病势的进退:
舌苔由润转燥,是热盛伤津,主病进;舌苔由燥转润,由厚变薄,多为津液复生,病邪渐退;苔色由白转黄变黑,提示病邪由表入里,由寒化热,由轻变重。
论述题
2.望舌苔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主要包括苔质,苔色两个方面⑴苔质:
①舌苔的厚薄变化,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
厚苔主邪盛入里,或内有痰湿,食积。
薄苔见于疾病初期的表证②舌苔润燥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盈亏和输布的情况。
润苔是正常舌苔的表现之一,疾病过程中见于风寒表证,湿证初起,食滞,淤血等。
燥苔见于伤津证,也见于痰饮水湿证③腻苔主湿烛,痰饮食积;腐苔多见于胃气衰败,湿邪上泛④剥苔,类剥苔一般主胃气匮乏,胃阴枯涸或气血两虚,亦是全身虚弱的一种征象⑵苔色:
白苔多主表证,寒证。
黄苔多主热证,里证。
灰黑苔主热极和寒盛
3.各种脉象及主病
病脉
脉象
主病
浮脉
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
表证、虚证
沉脉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迟脉
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
寒症(有力为寒积,无力为虚寒)
数脉
一息脉来五至以上
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实脉
三部脉举按均有力
实证
洪脉
洪脉极大,状似波涛汹涌,来盛气衰
气分热盛
细脉
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气血两虚,诸虚劳损,湿证
弦脉
端直而长,如按琴弦
肝胆病,诸痛,痰饮,疟疾
紧脉
脉来绷急,如牵绳转索
寒,痛,宿食
滑脉
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明显
痰饮,食滞,实热
涩脉
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伤精,少血,气滞血瘀,挟痰,挟食
濡脉
浮而细软
诸虚,主湿
缓脉
一息四至,来去怠缓
湿病,脾胃虚弱
弱脉
沉而细实
气血不足
微脉
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阳衰少气,阴阳气血诸虚
促脉
脉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阳盛实热,气血痰饮宿食,肿瘤
结脉
脉来缓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癥瘕积聚
代脉
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脏气衰微,风证痛证,
七情惊恐,跌打损伤
4..问诊。
答:
问诊是指医生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询问,以了解病情的诊病方法。
问诊的主要内容有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
其中主要内容是现在症状的问诊
5.气虚类证包括的类型有哪些?
试分别加以说明?
气虚类证包括气虚,气陷,气不固,气脱等证候
①气虚证:
气虚症是指元气亏虚,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临床表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声音低弱,呼吸气短,面色淡白,或见头晕目眩,活动后诸症加重,舌质淡脉需等②所谓“气陷”是指因气虚无力升举,清扬下陷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临床以头晕眼花,耳疲乏,气短,自觉气下坠感,或胃,肾下垂,脱肛,阴挺等为常见证候③所卫气不固,是指因气虚而导致气对精血津液的固摄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临床常有卫表不顾,气不摄血,肾气不固等证候④所谓“气脱”是指元气需极外脱的危急证候,临床常表现为呼吸微弱或不规则,精神淡漠或昏愦,汗出不止,面色苍白,口开目合,手撒身软,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症。
气脱一般是气虚或气不固的进一步发展
6.怎样鉴别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
答:
心气虚证和心阳虚证的共同表现是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脉虚无力。
心气虚证在上述基础上兼见颜面淡白,神疲体倦,自汗少气,舌淡胖嫩,苔白;而心阳虚证在共同表现的基础上还有畏寒,肢冷,面色暗滞,心胸憋闷,心前区作痛,舌质或见紫暗,脉涩或脉结、代。
心阴虚证与心血虚证有何异同?
答:
心血和心阴都具有滋养心脏和心神的作用。
二证共同之处为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不同之处是:
心血虚证兼见眩晕,面白,健忘,唇舌甲淡,脉细弱等心失血养的表现;心阴虚证则可出现烦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津,脉细而数等虚热症状。
7.心脉痹阻证的原因有哪些?
怎样鉴别?
答:
心脉痹阻酌主症为心悸怔忡,心胸憋痛,痛引肩臂,其常见的原因为瘀阻、痰凝’、寒凝、气滞;若痛如针刺,舌紫暗、紫斑,脉细涩或结代,为瘀阻心脉;若心胸闷痛,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者,为痰阻心脉;若剧痛暴作,得温痛缓,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者,为寒凝心脉;若胸心胀痛,胸胁胀闷,与情志有关,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者,为气滞心脉之证。
8.怎样鉴别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
答:
燥邪犯肺证属实、属表,起病急,是因外感燥邪,耗伤肺津所致,多见于秋令,除干咳少痰、痰粘难咯、胸痛咯血之外,尚兼发热,恶寒,苔薄,脉浮等表证现象。
肺阴虚证属虚、属里,起病慢,是由于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所致,可见于四时,除干咳少痰、痰粘难咯、胸痛咯血之外,常兼消瘦,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11.肝风内动四证有何异同?
答:
肝风内动四证均有眩、麻、抽、颤等动风的表现,其区别在于:
①肝阳化风证:
眩晕欲仆,头摇肢颤,言謇舌强,卒然倒地,半身不遂,常兼头痛项强,腰膝酸软,脉弦细,证属下虚上实证。
②热极生风证:
手足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多兼见高热神昏,躁扰如狂,舌红,脉弦数,证属里实热证。
③血虚生风证:
手足震颤,肌肉动,关节拘急,四肢麻木,多兼眩晕耳鸣,面白甲淡,舌淡苔白,脉细无力,证属里虚证。
④阴虚动风证:
手足蠕动或瘛疚,常兼潮热,消瘦,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证属阴虚内热证。
12何为气虚证?
心脾肺肾四脏的气虚证候有何异同?
答:
气虚证是指元气不足,脏腑组织的机能活动减退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1相同点:
四证皆具有气虚之象,临床表现皆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声音低微,呼吸气短,面色淡白少华,或见头晕目眩,活动后诸证加重,舌质淡,脉虚等。
⑵不同点:
①心气虚证临床还可见心悸、证忡等症:
②脾气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