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专升本考试新闻专业传播学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8502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专升本考试新闻专业传播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专升本考试新闻专业传播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专升本考试新闻专业传播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建专升本考试新闻专业传播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建专升本考试新闻专业传播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专升本考试新闻专业传播学知识点总结.docx

《福建专升本考试新闻专业传播学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专升本考试新闻专业传播学知识点总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专升本考试新闻专业传播学知识点总结.docx

福建专升本考试新闻专业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福建专升本考试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1、什么是传播?

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

2、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

3、大众传播的特点P9

4、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P10

5、精神生产精神交往及物质生产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P16-17

6、传播隔阂的概念

7、人类语言的四个基本特征P27

8、人类语言的五个特点和四个基本特征P27

9、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10、印刷传播时代:

古腾堡印刷机的发明(填空常考)P31-32,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

(判断常考)

11、印刷媒介的意义(施拉姆的论述)P32

回答要点如下:

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对欧洲的思想和社会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为欧洲的科学从中世纪漫长黑夜之后突飞猛进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

印刷术还普及了教育,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增加了社会流动的机会。

使信息的机械化生产成为可能,使书籍留存的机会增加,并促进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书籍价格便宜使更多人可以获得知识,因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2、电子媒介的意义:

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P33第三段。

以及世界上第一台电报机的时间和发明人。

意大利马克尼1895年无线电通讯试验、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1957年

13、哈特的媒介三分法P35-36:

示现、再现、机器三个媒介系统以及定义

14、信息社会的几个特点P38

15、贝尔的社会发展三大阶段P37

16、社会“高度信息化”阶段的三个特点P39

17、符号的定义:

永井田男的符号定义P42-43

18、信号的特点P44(要点记住);象征符及信号不同的特征P44

19、三类非语言符号P45(要点记住)

20、符号的三个基本功能(要点记住)

21、意义的定义P47意义的三个不同类型P48

22、社会传播活动中除符号意义外,参及进来还有的三个方面的意义(传者的意义、受者的意义、情境形成的意义)P49-50

23、象征行为的特点P51;象征性社会互动P52;意义交换的前提(共通的意义空间)P53

24、传播过程的要素(传者、讯息、媒介、受者、反馈)P58-59

25、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26、传播过程的三个特征P64

27、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28、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的四个方面的理解P70-71

29、人内传播的定义:

P73,

30、人内传播的几个环节和要素(要点:

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P76-77;从四个方面理解人内传播P77(要点)

31、人际传播的定义P81,人际传播的四个动机P82-83

32、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

人际传播的四个特点(渠道多方法活、意义丰富复杂、双向性强、非制度化)P83-84

33、为什么说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

;传播姿态的传播功能(5个)

34、群体的概念:

概念P89;群体的两个特征P90;;群体的三个社会功能P91

35、群体压力的概念P94;信息压力的概念P95;趋同心理的概念P95

36、集合行为的概念P95;集合行为产生的三个条件P96;集合行为的三种特殊的传播机制(暗示及感染;模仿及匿名;非常态流动)P96-99

37、组织的概念及结构特点:

组织的广狭义P99;组织结构的三个特点P100

38、组织传播极其功能组织传播的定义P101,组织传播的四个功能P101-102

39、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

三种渠道P102-103(要点);组织内传播非正式渠道:

两种形式P103(要点);三个特点P103-104(要点)

40、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

书面媒体:

会议;电话;组织内公共媒体(要点);计算机网络;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

公关宣传、广告宣传、企业标识系统P107-108(要点)

41、大众传播的定义:

大众传播的定义P111(倒数第9行);大众传播的特点:

大众传播的六大特点P111-112(要点)

42、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学说P113;赖特的四功能说P114;施拉姆的概括P114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三功能观P115-116

43、近代大众传播的起点P11619世纪30年代大众报刊的出现

44、廉价报纸的四个特点P117

45、电报的出现P117;电影的出现P118;广播的出现P118时间、地点、发明人等

46、电视媒介的特性P119(可参考广告媒介特点来回答);电视媒介发展的四个方面新变化P119

47、大众传播及现代化信息环境:

信息环境的概念P125;信息环境的三个内容P126(1-7行);传统社会及现代社会的信息环境的不同P126;大众传播在形成信息环境的两个优势P126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李普曼关于现代人“及客观信息的隔绝”的观点P126-127;藤竹晓的“拟态环境的环境化”观点P127(此题若考,将有可能成为一道分析综合题目)

48、国家及政府四个方面的控制P130-131

49、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控制大众传播事业进行垄断的基本形式:

三种P132

50、受众对媒介控制的四种手段P132-133

51、麦奎尔的“规范理论”的六种类型P134

52、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的四个坚持主要内容P135;此外第一个禁书法案、出版特许制度《星条法院法令》53、对比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及其逐步变化的原因和背景(课后习题第二节5题)

(一)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产生的背景P136;主要原理原则P136;米尔1859年《论自由》

(二) 社会责任理论:

产生的背景P138;主要原理原则P1339,代表作《自由及责任的报刊》1947年

(三) 民主参及理论:

产生的背景P139;主要观点P139-140;及其几本著作和作者P139

54、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1)苏联:

五个原则和规范P142

(2)我国:

我过传播制度极其基本规范的四个方面内容(公有制、党性原则、多方面职能、经济功能)P143-144;1848年《新莱茵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总署成立

55、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

麦奎尔概括的五个方面内容P145

56、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1)媒介即信息:

“媒介即信息”是麦克卢汉对媒介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及地位的概括(媒介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媒介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P148

(2)媒介:

人的延伸;“媒介即人的延伸”的内容(任何媒介都是人的感觉和感观的扩展或延伸、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观能力的“统、分、再统”的历史)P149

(3)“热媒介”及“冷媒介”;对“热冷媒介”概念的解释P149

(4)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及局限性:

其意义P150;局限P149;正确理解媒介在社会发展和形态变革中的作用P150-151

57、“电视人”及“容器人”概念P152日本电视开播时间

58、新媒介的概念、特点及P153-154

59、大众传媒的三个特点P157

60、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及制约因素

(1)大众传媒的经营目标:

媒体经济收益的两个方面P159

(2)大众传媒的宣传目标:

宣传目标(非经济收益目标)P159;宣传目标的两种活动P160

(3) 公共性及功利性:

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及功利性的三个依据P160;公共性及功利性是大众传媒的权利基础和受制约的根据P160;“经营目标”“宣传目标”及“公共性公益性”的制约程度因具体媒介组织不同而不同P161

61、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作用(紧贴假新闻事件的综合分析题)

(1)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

怀特的“把关”模式及后来对它的补充P162

(2)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

新闻信息的客观属性;新闻选择中的业务标准及市场标准P164;新闻报道宣传性的不同看法P164(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新闻价值的概念P163

(3)把关过程的实质:

理解把关实质时应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考虑在内的原因P165

62、大众社会理论中的“大众”的概念及其主要特点P168

63、对比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1)、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

受众对大众传媒的接触诸多因素制约P174;“选择性接触假说”P176概念;IPP指数概念

(2)、作为“市场”的受众

从市场角度出发的“受众”定义P177;受众市场(或消费者)观点的三个基本认识P177;“受众即市场”观点的变化过程P177;“受众即市场”观点存在的四个问题P177

(3)、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

受众的三个基本权利(传播权、知晓权、传媒接近权的概念)P178-179;1967年美国学者巴隆提出的……

64、对电视媒介的“使用及满足”研究:

麦奎尔的满足四种基本类型P182

65、卡兹的“使用及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及其含义P183

66、对“使用及满足”研究的评价:

(1)“使用及满足”研究采用的新视角的三个意义P184;

(2)“使用及满足”研究的局限性P185

67、什么是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的两重含义P188

68、传播效果的三个层次:

1、传播效果三个层次;认知层面;心理和态度层面;行动层面。

2、大众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P189

69、传播效果研究的三个阶段P193

(一)、早期的“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

“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的概念P193“子弹论”的错误P195

(二)、“传播流”研究及“有限效果”理论

这时期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要特点和三个主要研究领域P195;“传播流”的概念以及代表作P195;政治既有倾向、选择接触性假说、意见领袖(如案例分析:

明星代言)、两级传播等概念(名词解释常考),个人影响》的四个“中介因素”P197

(三)《大众传播效果》及“有限效果论”:

克拉帕的“五项一般定理”P198

(四)“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

70、信源的可信性效果:

可信性两个要素P201;霍夫兰的“可信性效果”的概念P202

71、“休眠效果”:

休眠效果的内容P203

72、“)一面提示及两面提示的概念:

两种方法的各自利弊P203;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及传播对象属性的关系P204(适用于对广告案例的分析,如同类两种商品的对比等)

73、“诉诸理性”及“诉诸感情”:

对哪种方法更有效没有一致的原则P207

74、“警钟效果”的功效P207

75、舆论领袖的概念P209;舆论领袖具有四个基本特征P209;测定舆论领袖的三项指标P210(明星代言的案例)

76、贾尼斯自信心假说P211

77、“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及特点P214-215

78、大众传播、社会心理及舆论(案例分析:

假新闻、藏密拍油茶等虚假广告)

(1)、“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

构成假说的三个命题:

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

意见的表明及“沉默”的扩散是一个社会传播过程;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环境P220-221

三个要点:

P221

(2)、“沉默的螺旋”理论特点

考察大众传播及社会舆论关系时“沉默的螺旋”理论的舆论观:

不同学科对舆论的理解(政治哲学观点、社会学观点、行为科学观点、社会心理学观点P221-222;诺依曼“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内容P222

考察大众传播及社会舆论关系时“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效果观P222

(3)、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研究及批判

“沉默的螺旋”的四个不足;“对社会孤立的恐惧”不应是绝对的常量,而是个加条件限制的变量;“多数意见”的压力及对它的抵制力依问题类型及性质应有程度上的不同;“多数意见”社会压力受社会传统、文化及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忽略舆论变化过程及“少数派”的作用P223-224

“沉默的螺旋”的两个重要意义P224

79、“培养”理论的起源及背景格伯纳“培养”理论的内容P226

80、“培养”理论关于社会及传播的基本观点:

现代媒介社会的大众传播提供社会“共识”的功能远远超越了传统社会的宗教及教育(传播范围广、缓和矛盾及冲突的“熔炉”;进而解释:

强调大众传播在形成“共识”的巨大作用,又指出大众传媒带来的负面社会后果)P226-227;电视媒介形成“共识”的独特优势P227

81、大众传播及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

松伯格“知沟”模式的中心内容P231,蒂奇诺的“知沟”扩大三个原因P231;“上限效果”假说的内容P231;知沟”理论的应用研究极其意义卡茨曼的“信息沟”理论主要观点P232-233;缩小社会“信息沟”乃至“知沟”的两个对策P234(适用于广告种对不同传播对象采用不同的媒介策略的分析,但这个只是这个案例的其中一点,如05点的案例就应该由此分析)

82、地球村的概念:

 随着广播、电视和其它电子媒介的出现,人及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又译为世界村,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1967年在他的《媒介即信息》一书中首次提出。

83、第十四章   传播研究史和主要学派请大家注意一下有关学者、代表作和所提出的观点,很可能出现在填空或者选择中。

84、对比传播学的主要学派几种观点及其区别,如批判学派的几个流派的区别

1、传播学的经验学派:

(一)经验性方法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经验性研究方法的三个主要原则P267;四个局限P267

(二)美国经验学派:

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P268;多元主义的社会观P2668

(三)经验学派的主要研究成果:

经验学派效果研究的14个重大成果P26669-270

2、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一)批判学派的由来极其立场:

批判学派及经验学派的不同(研究目的不同、社会观不同)P271-272

(二)批判学派中的主要流派:

政治经济学派P273;文化研究学派P273-274;意识形态霸权理论P274-275;哈伯马斯批判理论P275

一、对大众传播的现象的分析

如:

1、通过某些案例,让大家分析信现代化信息环境的环境化对人类的影响?

2、针对假新闻、名人代言、广电总局颁布的禁止播放有关医疗卫生、美容、性药品的广告等现象请大家运用传播学知识进行分析?

回答要点:

首先人的行为是在特定的自然坏境和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同时人的行为也在调节自身及环境的关系的活动,大众传播是以传播信息、提示外部环境变化为基本职能的社会信息系统,它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1、信息环境的概念P125;2、信息环境的三个内容P126(1-7行);3、大众传播在形成信息环境的两个优势P1264、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李普曼关于现代人“及客观信息的隔绝”的观点P126-127;藤竹晓的“拟态环境的环境化”观点P127。

其次要结合传播过程的要素(传者、讯息、媒介、受者、反馈)来进行分析,

(一)、信源的可信性效果:

可信性两个要素P201

(二)媒介:

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作用:

(1)“把关人”理论

(2)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

新闻信息的客观属性;新闻选择中的业务标准及市场标准P164;新闻报道宣传性的不同看法P164(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新闻价值的概念P163(3)把关过程的实质:

理解把关实质时应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考虑在内的原因P165(三)、信息的意见领袖(四)、受众:

受众对大众传媒的接触诸多因素制约P174;“选择性接触假说”P176、沉默的螺旋理论、受众对媒介控制的四种手段P132-133(五)、效果(反馈)大众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P189

(注:

1、不知道是否注意到本人在回答上面问题的时候,采用的方法就是我多次提到的,希望大家在熟悉知识上,对知识进行整理,形成有效的记忆链;2、需要说明的是假如考试时真的出现以上类似的题目,请大家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选择的回答,不可照搬照抄以上的答案要点,同时回答时要注意回答的层次感)

二、体外化信息系统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化的过程,正迎来一个重新统合的年代,大家如何理解?

(课本第二章第三节:

信息社会及信息传播内容)

三、对比传播学的主要学派几种观点

四、对比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及其逐步变化的原因和背景

五、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对比及理解:

(注:

二至五题请大家参考前面所归纳的要点,结合课文进行归纳)

接下来我们来讲讲对广告知识点的掌握,通过几个月的准备大家基本上都会形成这样的共识,传播学难以理解,广告则相对容易,由于大家都曾经上过广告心理学的课程,也听过我的广告辅导课,因此广告学要点希望大家还是根据考纲和我另外附件提供的《广告原理》的教案来进行整体!

这里就不再重复整理。

这里要特别是注意千人成本、POP广告等概念!

那么广告的综合分析题会大致会哪些方向,个人觉得案例分析仍是出题的方向再次声明这些题目只是本人的思考,希望大家不要联想太多,同时因为综合分析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需要大家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根据考试时候题目所给的信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人仅提供解题思路,需要大家根据自己的语言结合你们发放的练习卷子进行总结归纳,总而言之大家回答这样的问题必须言之有理!

1,一、对比广播、电视、报纸等四大传播媒介的特点以及不同媒介接收者特征,如何进行媒介选择?

/你认为某种产品广告应该采取哪种媒体效果会更好,为什么?

答:

此道题目的答案均在课程上,希望大家一定要整理好!

二、请结合所给的案例评价一个好的广告/你认为一个好的广告所应该具备有些要素?

(大家如果能够完整地把这道题目整理出来,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广告知识记忆链和基本考点)

要点:

首先回答广告的定义,并说明广告实际上在做三件事——传播一种信息、提供一种服务、倡导一种理念,主要包含主要包括:

广告信源(广告发布者)、广告信息(文案、构图)、广告媒介、广告信宿(接受者)、广告效果等五要素。

其次对五个要素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一个好的广告的标准。

1、作为广告的发布者首先要对广告所投放的广告接受者的情况,进行采取相应的广告战略,其中包含了战略目标、表现战略、媒介战略、商标战略四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说科学的、创造性的广告战略,是广告活动成败的关键。

其次要对自己所要发布的产品进行研究,确定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并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采取相应的广告战略(要点:

产品的生命周期及广告战略),最后广告战略在实施要必须遵循的实施原则——第四章广告战略第一节广告战略分类及内容、第二节产品的生命周期及广告战略、第三节广告战略的实施原则

2、广告信息:

广告文稿的重要性——第六章广告文案创作第一节广告文稿的重要性。

其次信息传播首先引起客体的注意:

一条信息能引起接受者的关注,是因为这条信息在某种程度上,或者满足了他们自然性的需要,或者满足了他们社会性的需要,或者同时满足了这两者的需要,因此要衡量广告信息的价值,应当要考虑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自尊需、自我实现需求这个五个层面的内容。

3、广告媒介:

广告媒体是指传播广告信息的运载工具,是广告者及广告宣传对象之间起媒介作用的物质手段,也是生产者及消费者之间的桥梁。

是广告宣传实现的物质手段。

因此要根据不同媒介的特点(优势和劣势),选择及广告战略和信息相适应的广告媒介,依据是:

1、根据目标市场选择媒介2、根据产品品质选择媒介3、根据消费“趋潮”选择媒介4、根据传播时机选择媒介5、根据支付能力选择媒介。

——第九章广告媒介的特点和第十章广告媒介的选择

4、广告接受者:

广告接收者是广告传播的客体,是广告作用的对象。

因此要根据不同媒介接收者特征、消费者心理需求特性以及购买者购买心理规律如求名、求新、求实、求美、求利、显贵等心理、广告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采取不同的广告策略,唤起消费者对商品的注意和兴趣,启发消费者的联想,诱发消费者的感情,促进消费者的购买决心,最终达到销售的目的。

——第十一章广告及接收者\第十二章广告及消费者

5、广告效果:

是指广告活动或广告作品对消费者所产生的影响。

狭义的广告效果指的是广告取得的经济效果,即广告达到既定目标的程度,就是通常所包括的传播效果和销售效果。

从广义上说,广告效果还包含了心理效果和社会效果。

接收者和传播者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的距离,彼此间一般是分隔的,没有直接的接触,但是可以通过广告效果的测定,使广告发布者根据广告效果调整广告战略,从而形成一个好的广告。

——第六编广告效果

(注:

如果考试中出现类似题目,要求你结合案例来分析,希望大家能够熟悉一两个广告案例结合起来分析,案例可以参见本人《广告原理》教案。

三、给你一个商品,请你为他们策划一个广告。

应该说此类题目出现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毕竟大家都是从不同专业来考取广电本科,但并不能说不可能出现,不过它会给你一个熟悉的产品,并提供相应的资料的。

希望大家能够熟悉一两个成功的案例,到时候随机应变,尤其是日常消费品类广告,比如本人常常说的牛奶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