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名校调研系列卷市命题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8432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名校调研系列卷市命题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吉林省长春市名校调研系列卷市命题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吉林省长春市名校调研系列卷市命题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吉林省长春市名校调研系列卷市命题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吉林省长春市名校调研系列卷市命题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名校调研系列卷市命题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

《吉林省长春市名校调研系列卷市命题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名校调研系列卷市命题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长春市名校调研系列卷市命题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

吉林省长春市名校调研系列卷市命题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最新】吉林省长春市名校调研系列卷(市命题)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以下食物中主要富含蛋白质的是

A.鸡蛋

B.花生

C.馒头

D.苹果

2.“民以食为天”。

下列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碾米

B.淘米

C.洗菜

D.酿酒

3.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铜B.氧气C.水D.氯化钾

4.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过滤B.

加热液体

C.

除去CO中的水蒸气D.

量取9.3mL液体

5.制作蛋糕的人造奶油中含有影响身体发育的反式脂肪酸(C18H34O2),下列关于反式脂肪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

B.该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CO2和H2O

C.该物质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

17:

1

D.该物质是由18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6.下列有关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与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生氧气

B.与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C.产生氧气、氢气的质量比为1:

2

D.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7.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单质元素组成相同,物理性质相似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铁的冶炼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有毒气体

D.区分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可分别向两瓶气体中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并振荡

8.“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其实厨房也是同学们的家庭实验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不可以进行的实验是(  )

A.探究铁制品在什么条件下生锈

B.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C.用燃着的火柴检查天然气管道是否漏气

D.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酸碱中和反应有水生成,则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B.NaCl溶液能够导电,则所有溶液都能导电

C.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10.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验证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将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硫酸铝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中

B

检验露置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C

除去炭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

通入一氧化碳气体,高温

D

用一种试剂一次性鉴别出稀硫酸、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

分别取样,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A.AB.BC.CD.D

二、填空题

11.用化学用语表示:

(1)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

(2)保持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的燃料______________。

12.水是生命之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1)蒸馏水属于下列分类中的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纯净物

B混合物

C单质

D化合物

E氧化物

(2)要杀灭病原微生物并且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常采取______________的方法。

(3)有的河水出现水华现象,经检测发现是河水中含有尿素、硫酸钾、磷酸二氢钾等而导致上述三种物质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________。

13.回答下列问题。

(1)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1则该元素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__,它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2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变化。

其中“

”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则该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了保护空气,防止污染空气,某燃煤电厂采用富氧燃烧技术。

(1)分离液化空气可获得氮气和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主要气体;

(2)采用该技术有利于对CO2捕捉、封存和利用,减少碳排放,获得的CO2可用于制于冰,干冰的用途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捕捉CO2可用NaOH溶液,请写出二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用此工艺,还可以使煤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和______________气体的排放总量大大下降,从而有效地防止了酸雨的形成。

15.根据下图中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t2°C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中含有少量的C.欲提纯A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1)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可用稀硫酸除去其表面的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以选择的一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时经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

⑧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较多量CO2时,发生装置的仪器组合是____(选填序号)。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若用图2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进气口应为______端。

(选填“m”或“n”)

18.某同学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钾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

①计算;②称量:

③量取;④__________________;⑤装瓶。

(2)若在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填“>”“<”或“=”)5%。

三、简答题

19.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

(1)A实验中可燃物应取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实验按照图示实验,容易导致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推断题

20.某学习小组同学为了快速记忆酸与碱的化学性质,采用类似成语接龙的方法与大家玩游戏。

游戏规则是,上家报出一种物质,下家接的物质能与上家的物质发生反应,游戏就能进行下去。

如图表示的是他们玩的一轮游戏:

甲是出题组长报的物质.即“龙头”ABCD是组员“接龙”的物质。

(1)要使本轮游戏每人都能接上.则四位组员接龙的顺序是:

甲-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请写出“甲”与“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不考虑后面组员能否接上,则除C外,还可以选择____________(填序号)与甲接龙.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_反应。

21.一包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中固体质量随加入的水的质量变化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变红。

Ⅲ.向实验I所得的混合物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Ⅱ说明B点时清液pH____________7(填“>”“<”或“=”)

(2)由实验Ⅱ、III说明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原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氯化钾,你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题

22.如图所示,在6支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

(资料:

KCl榕液、CaCl2溶液均显中性)

(1)作为对照实验的是试管__________(选填①~⑥编号)

(2)试管②.⑤溶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____;

(3)将试管⑤倒入试管④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现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红色

B紫色

C蓝色

(4)实验后将试管①②⑥中的废液倒入大烧杯中,最终只得到红色溶液,则大烧杯的废液中的溶质除了石蕊外,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鸡蛋中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B、花生中富含油脂,不符合题意;

C、馒头中富含糖类,不符合题意;

D、苹果中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D

【详解】

A、碾米是将稻壳剥离,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属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淘米是将米与沙分离,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属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洗菜是洗去菜的泥垢,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属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产生,属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3.A

【解析】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正确;B、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错误;C、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错误;D、氯化钾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错误。

故选A。

4.B

【详解】

A、过滤时不能直接将液体倒入漏斗内,要用玻璃棒引流,滤纸不能高于漏斗边缘,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选项A不正确;

B、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液体量符合要求,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口位置正确,试管夹使用正确,选项B正确;

C、除去一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时,气体应该长进短出,选项C不正确;

D、量筒在量取液体时不能采取俯视或者仰视的方法,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量取9.3mL的液体应选择10mL的量筒,选项D不正确。

故选B。

5.B

【详解】

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故A错误;

B、由反式脂肪酸的化学式(C18H34O2)可知,该物质中含有碳、氢、氧元素,所以在空气完全燃烧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B正确;

C、由反式脂肪酸的化学式(C18H34O2)可知,该物质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8):

(1×34):

(16×2)=108:

17:

16,故C错误;

D、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6.C

【详解】

A、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产生的是氧气,故A正确;.

B、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知道与负极相连的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能够燃烧,故B正确;

C、电解水时,正极的氧气和负极的氢气的体积之比为1:

2,质量比应该是8:

1,故C错误;

D、通电分解水只产生了氧气和氢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熟练掌握水电解的实验及结论,具体的可以用六个字来描述记忆“正氧一负氢二”,一和二指的是体积之比为1:

2,而不是质量之比.

7.B

【详解】

A、几种碳单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存在明显差异,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铁的冶炼,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二氧化碳不是有毒气体,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二氧化碳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无明显现象,故用氢氧化钠溶液无法区分两种气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C

【详解】

A、铁生锈的探究不用采用什么特殊材料,只要利用水与空气即可,因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可以进行的实验;

B、选择不同的溶质即可探究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因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可以进行的实验;

C、天然气是易燃性物质,用燃着的火柴检查易发生爆炸,故不可以进行实验;

D、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以使温度、表面积的大小等,因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可以进行的实验;故选:

C。

9.C

【详解】

A、有水生成的反应有多种,如氢气燃烧、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等,且并不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B、NaCl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并非所有的溶液都能导电,不符合题意;

C、一种分子就是一种物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也一定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碱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的,如Na2CO3属于盐,其溶液可使酚酞变红,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详解】

A、铜和硫酸铝、硫酸亚铁都不会发生反应,不能验证铝、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变质能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加入盐酸后,如出现气泡则证明有Na2CO3,符合题意;

C、除去炭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如在高温条件下通入一氧化碳,则还原CuO,生成铜,并未除去固体,达不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稀硫酸呈酸性,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均呈碱性,无法用指示剂一次性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HgC2H5OH

【详解】

(1)硫酸根离子书写为

(2)保持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为Hg。

(3)实验室常用的燃料是酒精,化学式为C2H5OH。

12.ADE煮沸磷酸二氢钾

【详解】

(1)蒸馏水中只有一种分子,即为水分子,故为纯净物,因其由两种元素组成,故为化合物,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故为氧化物,故选ADE。

(2)天然水煮沸时,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水的硬度降低。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并且可以杀灭病原微生物。

(3)尿素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硫酸钾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磷酸二氢钾含有磷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

13.11+1氧原子和碳原子

【详解】

(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中数字表示质子数,故该元素的质子数为11,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化合价为+1价。

(2)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该反应中即为氧原子和碳原子。

14.氧气人工降雨

SO2

【详解】

(1)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占绝大部分,分离液化空气可获得氮气和氧气。

(2)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可用于人工降雨;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化学方程式为

(3)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气体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因素,说明此工艺可减少上述气体的排放。

15.A>B>Ct1°C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温结晶

【详解】

(1)由图可知,在t2°C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

(2)由图可知,A、B溶解度曲线在M点相交,说明t1°C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且受温度影响较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如果提纯含有少量C的A时,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16.H2O、O2

.Fe、CuSO4溶液(合理即可)

【详解】

(1)铁制品锈蚀的过程是铁与空气中的水、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硫酸与其反应的产物为硫酸铁与水,化学方程式为

(2)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选用铁与铜的盐溶液,如铁能置换出铜,则证明铁的活动性更强。

17.长颈漏斗⑦②⑧CaCO3+2HCl═CaCl2+H2O+CO2↑m

【详解】

(1)⑧是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可以向反应容器中注入液体药品。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较多量CO2时,发生装置需要体积较大的锥形瓶作为反应容器,需要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和加入液体药品需要的长颈漏斗,因此发生装置的仪器组合是:

⑦②⑧;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3)若用图2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进气口应为m端。

18.溶解>

【详解】

(1)配制溶液时,量取之后应在烧杯中进行溶解。

(2)若在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使称量的水偏少,故最终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19.耗尽空气中的氧气分子在不断运动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详解】

(1)测定空气中氧含量时,应保证可燃物过量,以此耗尽空气中的氧气,以确保实验结果准确。

(2)B实验的现象为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氨气分子不断运动至酚酞溶液中,使其呈碱性所致。

(3)铁丝燃烧时放出大量热,在实验时应铺一层细砂,否则产物四氧化三铁溅落易炸裂瓶底。

(4)蒸发结晶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0.ADB

D复分解

【详解】

(1)Zn可与上述物质中的CuSO4反应,CuSO4可与Ca(OH)2反应,Ca(OH)2可与CO2反应,故顺序依次为C-A-D-B。

盐酸与Zn反应产物为ZnCl2和H2,化学方程式为

(2)Ca(OH)2属于碱,可与盐酸反应,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1.>Na2CO3、Ba(NO3)2取实验III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如有白色沉淀产生,即有KCl。

【分析】

加水过程中固体的质量减少,说明固体在溶解,到A点时,质量不再减少说明溶解过程中有物质反应且生成了难溶物,由几种物质分析可知,该难溶物为BaCO3或BaSO4,故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Ba(NO3)2。

在B点时,加酚酞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

向实验I所得的混合物中滴加稀硝酸后,固体质量先不变,后减少至0,说明无BaSO4沉淀,因此上述难溶物为BaCO3,故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

【详解】

(1)酚酞遇碱变红,因此B点时,清液pH>7。

(2)由上述分析可知,难溶物为BaCO3,故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Ba(NO3)2和Na2CO3。

(3)硝酸银与氯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

取实验III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如有白色沉淀产生,即有KCl。

【点睛】

本题突破口在加入硝酸后,固体质量减少并且最终为0,以此推出难溶物为BaCO3,继而推出原白色固体中至少有Ba(NO3)2和Na2CO3两种物质。

22.③H+CKCl、HCl、CaCl2

【详解】

(1)各溶液中都含有溶剂水,故在③试管中只放水作对照组。

(2)试管②.⑤溶液变为红色,说明呈酸性,即溶液中都含有H+。

(3)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物质量比如下,

,由两者反应的质量比为80:

98,故等质量混合时,NaOH有剩余,因此溶液呈蓝色。

(4)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

反应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酸性,即HCl有剩余,Ca(OH)2、K2CO3无剩余,另外溶液中还有反应产物有CaCl2、KC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