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古诗词练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8305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古诗词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古诗词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古诗词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古诗词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古诗词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古诗词练习题.docx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古诗词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古诗词练习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古诗词练习题.docx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古诗词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七语下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专项复习

一、直接型默写

1.不闻机杼声,。

(《木兰诗》)

2.,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3.将军百战死,。

(《木兰诗》)

4.双兔傍地走,(《木兰诗》)

5.阿姊闻妹来,。

(《木兰诗》)

6.,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7.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8.,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9.,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10.不畏浮云遮望眼,。

11.,柳暗花明又一村。

12.箫鼓追随春社近,。

13.,化作春泥更护花。

14.深林人不知,。

15.,何人不起故园情。

16.马上相逢无纸笔,。

17.杨花榆荚无才思,。

18.,夜泊秦淮近酒家。

19.可怜夜半虚前席,。

20.政入万山围子里,

21.黄梅时节家家雨,。

二、理解型默写

1.《木兰诗》中借黄河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

3.《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是:

,。

4.《爱莲说》中作者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

,。

5.《爱莲说》中作者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其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暗讽而不明说,意味深长的句子:

,。

6.《登幽州台歌》中描写空间辽阔的一句是:

7.《望岳》中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秀美的一句是:

8.《登飞来峰》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

,。

9.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节日到来时村中热闹景象的一句是:

10.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一诗中,借落日来表达离愁之苦的一句是:

1.默写王维的《竹里馆》。

,。

,。

2.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

,。

3.默写岑参的《逢入京使》。

,。

,。

4.默写杜甫《望岳》的后四句。

,。

,。

5.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

,。

6.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

,。

7.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

,。

8.默写赵师秀的《约客》。

,。

,。

一、《孙权劝学》

(一)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三处)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

2.蒙辞以军中多务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经:

4.但当涉猎但:

涉猎:

5.及鲁肃过寻阳过:

6.非复吴下阿蒙非复:

(三)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卿今当涂掌事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四)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

古义:

今义:

博士:

古义:

今义:

2.见往事耳

往事:

古义:

今义:

(五)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

1.见:

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当:

但当涉猎 

当涂掌事 

(六)翻译下列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二、《卖油翁》

(一)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三处)

1.公亦以此自矜

2.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善射     善:

2.公亦以此自矜自矜:

3.释担而立释:

4.但微颔之颔:

5.尔安敢轻吾射轻:

6.康肃笑而遣之遣:

(三)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徐以杓酌油沥之 

2.但手熟尔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汝亦知射乎 射:

2.尔安敢轻吾射 轻:

3.康肃笑而遣之 遣:

(五)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但手熟尔

但:

古义:

今义:

常用为转折连词

2.尔安敢轻吾射

安:

古义:

今义:

常用于安静、安全等

3.但微颔之

颔:

古义:

今义:

名词,下巴

(六)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

1.射: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2.尔:

但手熟尔 

尔安敢轻吾射 

3.而: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康肃笑而遣之 

4.之:

但微颔之 

康肃笑而遣之 

以我酌油知之 

5.以:

公亦以此自矜 

以钱覆其口 

(七)翻译下列句子。

1.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2.以我酌油知之。

 

三、《短文两篇》《陋室铭》

(一)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名:

2.有龙则灵灵:

3.斯是陋室斯:

4.惟吾德馨惟:

5.谈笑有鸿儒鸿儒:

6.往来无白丁白丁:

7.可以调素琴调:

8.无案牍之劳形形:

(三)指出下列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

2.苔痕上阶绿 上:

3.无丝竹之乱耳 乱:

4.无案牍之劳形 劳:

(四)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惟吾德馨

馨:

古义:

今义:

2.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

古义:

今义:

3.无案牍之劳形形:

古义:

今义:

4.可以调素琴

调:

古义:

今义:

(五)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

1.往来:

往来无白丁 

其中往来种作 

2.之:

无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孔子云:

何陋之有

《爱莲说》

(一)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两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蕃:

2.出淤泥而不染染:

3.濯清涟而不妖濯:

 妖:

4.亭亭净植亭亭: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

6.予谓菊谓:

7.宜乎众矣宜:

(三)指出下列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不蔓不枝 蔓:

枝:

2.香远益清 远:

(四)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亭亭净植

植:

古义:

 今义:

种植、植物

2.宜乎众矣

宜:

古义:

 今义:

合适

(五)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

1.远:

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之:

水陆草木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者:

可爱者甚蕃 

花之隐逸者也 

(六)翻译下列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四、《河中石兽》

(一)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三处)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山门圮于河   圮:

2.阅十余岁阅:

3.求二石兽于水中求:

4.竟不可得竟:

5.尔辈不能究物理究:

6.湮于沙上湮:

7.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

8.转转不已已:

9.可据理臆断欤臆断:

(三)指出下列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棹数小舟

棹: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暴涨:

(四)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一寺临河干

干:

古义:

今义:

2.求石兽于水中

求:

古义:

今义:

3.是非木杮

是非:

古义:

今义:

事物的正确或错误,或因说法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4.渐沉渐深耳

耳:

古义:

今义:

5.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

古义:

今义:

(五)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

1.如:

如是再啮 

如其言 

2.之: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求之下流,固颠 

其反激之力 

3.为: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众服为确论 

(六)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3.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部人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文言文阅读

一、古诗文默写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1),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

(2)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3),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4)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7),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8),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

(9)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10)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11)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12),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3)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4),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5)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6),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7),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8)回乐烽前沙似雪,。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9),秋风吹散马蹄声。

(谭嗣同《潼关》)

(20)河流大野犹嫌束,。

(谭嗣同《潼关》)

(21)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22),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23),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24)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

(25),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

(2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十二章》)

(27)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十二章》)

(28),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

(29)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十二章》)

(30),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31)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32),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33)淫慢则不能励精,。

(诸葛亮《诫子书》)

(34)《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

(曹操《观沧海》)

2.整体默写。

(1)默写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

,。

(2)默写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后四句。

,。

,。

(3)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

(4)默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

,。

(5)默写刘禹锡的《秋词(其一)》。

,。

,。

(6)默写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

,。

一、古诗词鉴赏

(一)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是这首散曲的,“秋思”是这首散曲的,这首散曲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图。

2.请写出这首散曲的主旨句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写景诗表达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展示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广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不仅写景逼真,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三)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2.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二、文言文阅读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与友期行   期:

(2)去后乃至乃:

(3)相委而去去:

(4)下车引之引:

2.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3.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4.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是否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二)《论语》十二章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C)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吾日/三省吾身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择其/善者而从之

(解析: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B.吾/日三省吾身;D.择其善者/而从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说:

(2)人不知而不愠愠:

(3)不逾矩逾:

(4)人不堪其忧堪:

3.翻译下列句子。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三)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

(2)非学无以广才广才:

(3)淫慢则不能励精淫:

(4)遂成枯落 枯落: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险躁则不能治性/日中不至,则是无信B.夫君子之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年与时驰/元方时年七岁D.静以修身/可以为师矣

(解析:

A.就;B.品行/走;C.时光/当时;D.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介词,凭借、依据。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4.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的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四)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止有剩骨     止:

(2)缀行甚远缀:

(3)屠大窘窘:

(4)一狼洞其中洞: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两狼之并驱如故/久之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人不知而不愠

C.恐前后受其敌/屠自后断其股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以刀劈狼首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从屠户与狼的关系中,你获得什么启示

(五)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

“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因往晓之      晓:

(2)奈何忧崩坠乎奈何:

(3)只使坠只使:

(4)亦不能有所中伤中伤:

2.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不亦说乎       B.其人舍然大喜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尊君在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2)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4.杞人担忧什么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