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4520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态学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态学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态学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态学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学实习报告.docx

《生态学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实习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学实习报告.docx

生态学实习报告

 

专业实习报告

科目:

生态学

姓名:

XXXX

学号:

XXXXX

教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

生物科学专业2009级1班

完成时间:

2012年7月8日

 

一.前言………………………………………………………………3

二.实习目的………………………………………………………3

三.实习的重要意义………………………………………………3

四.实习路线及内容………………………………………………3

五.实习地概况………………………………………………4

六.实习记录与分析………………………………………………4

七.实习心得……………………………………………………5

八.参考文献……………………………………………………5

附1……………………………………………………6

附2……………………………………………………7

 

一.前言

生态学是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专业系的基础课,生态学是一门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堂教学的内容,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也只有通过野外实习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起到扩大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的作用,真正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为将来胜任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物种之间不是杂乱的堆积,而是构成一个有序的空间格局,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些知识只有在自然环境中,才能够加深理解。

野外实习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

野外实习一方面可以巩固和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领域;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专业、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野外生存和开展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次野外实习不仅认识森林生态,目的地主要是国家森林公园,赫章水塘国家森林公园和七星关区拱拢坪国家森林公园,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系统打好基础。

而且对生态农业,垂直农业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同时培养独立工作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2.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和分析生态系统,从而学会系统的比较、归纳、总结。

3.走出课堂,体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激发学习热情。

同时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实习意义

1.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生态学理论知识,实践检验理论,以达到知识的升华。

2.培养实践和动手的能力,提高我们各方面的技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3.通过实习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会合作达到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4.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让我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四.实习路线及内容

路线时间

内容

水塘(6.30)

观察森林生态系统

韭菜坪(7.1)

观察草原生态系统及典型喀斯特地貌

拱拢坪(7.2)

观察森林生态系统

倒天河水库(7.3)

水源附近的生态

橙满园村(7.4)

生态农业

泰丰园(7.5)

现代农业(垂直农业)

五.实习地概况

1.赫章水塘国家森林公园

赫章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贵州省西部的赫章县境内,由相距40km的水塘林场和平山林场两个景区组成,总面积4733hm2。

公园内森林壮阔、季相鲜明;地质年代久远,地貌类型多样;奇峰高耸,峡谷雄奇;溪瀑多姿,暗河神秘,平塘潋滟;民族风情浓郁,古夜郎文化悠久;具有十分鲜明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特征,是黔西北地区的生态旅游瑰宝。

公园森林资源丰富,华山松、杉木、柳杉等组成的人工林林相整齐,树龄多在20~30年以上,还有面积约500hm2的亚热带长绿阔叶林和混交林、25hm2的天然山茶林和67hm2以上的中山草场。

杉木、杜仲、板栗、柳杉、种子园等6个专类园圃连接成片,总面积近100hm2。

园内有植物2000余种,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植物有珙桐、水杉等18种,森林覆盖率88.8%。

野生动物有117种,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有金雕、林麝、猕猴等32种。

本次实习以植物为主。

2.七星关区拱拢坪国家森林公园

拱拢坪位于毕节市西南326国道旁,距毕节城区41公里,景区总面积171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1.5%。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奇特的公园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景区内有:

吞天井、疏林草地、柳杉茂林、芳草溪、落花溪、红旗湖、天然杜鹃园、天宝溪、天宝峡、碧玉湖、阳鹊溪、天宝坝草坪、雷音殿等独特的天然景观,生物多样性明显。

3.毕节倒天河水库基本概况

自然资源优势良好倒天河水库为张广才岭群山环拥,山体连绵起伏,山势两侧高而中部低,景观效果良好。

山体植被覆盖效果极好,整个镇域植被覆盖率达98%以上,山林之中现存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

种类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构成了较为复杂的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敏感度低,系统自我恢复能力极强。

负离子及各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空气要素蕴含丰富。

4.七星关区橙满园

毕节市清水铺镇橙满园村地处赤水河上游的河谷地带,最低海拔580米,最高海拔1050米,立体气候比较明显。

20多年前,橙满园村叫南关村。

由于人多地少、坡度大、伏旱严重,再加上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而村民年人均收入更是不足300元,成了远近出名的贫困村。

1988年,经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倡导,报经国务院批准后,毕节地区创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围绕“生态建设”主题,“长治工程”、“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等一批水土流失重点工程开始实施。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南关村变副业为主业,走发展水果产业之路,引种了品质优良的柑橘,并不断加快品种更新,扩大种植规模,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逐步形成了以柑橘为主,桃、李、梨同步发展的林果支柱产业,到目前,全村已有柑橘、夏橙、椪柑、桃、李等各类果树种植面积7000余亩,年产水果600余万公斤以上。

全村还发展早熟蔬菜700余亩,年产量达250余万公斤。

南关村不断闯过难关。

2000年,全村完全摆脱贫困。

2004年,南关村进入毕节市50个经济强村行列,南关村从此也更名为橙满园村。

经过20年的发展,如今,橙满园村全村粮地全部变成了果园,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

“我们一棵柑橘树就能收100多公斤,价值300多元。

”村支书张安福一脸笑容地说。

去年11月28日,橙满园村举办了“中国·毕节试验区·赤水河首届橙满园橙子暨乡村生态旅游节”,以绿色、生态、甜美、和谐为主题的旅游节吸引了八方宾客。

四川、云南、河北等地的许多外地游客来到橙满园村进行观光旅游,品尝香甜的橘橙,许多客商还与橙满园村签订了购销协议,果香景美的橙满园开始走出毕节,走出贵州,闻名遐迩。

橙满园村全村村民不仅过上了小康生活,而且还初步形成了“栽种养”一齐上,产供销一条龙,“果菜猪沼”一体化的良性循环发展格局。

目前,全村有889户3350人,其中10万元以上收入的有26户101人,5至10万元的有370户768人,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3700元,与20年前相比已翻了10余倍。

5.毕节泰丰园

泰丰园地处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德溪新区(德沟),距市中心3公里,全园占地97382平方米,全人工打造,现园内已树木茂盛,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目前园内建有特色蔬菜园、水果生产示范园、竹园、紫荆紫薇园、盆景园、演艺广场、游泳池,是集餐饮休闲娱乐、科教科普、农业生产示范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观光园。

六.实习记录与分析

1.水塘森林公园

属于针阔混交林,且是次生林,以华山松、杉木、柳杉等组成,华山松、杉木、柳杉等组成的人工林林相整齐,树龄多在20~30年以上,还有面积约500hm2的亚热带长绿阔叶林和混交林、25hm2的天然山茶林和67hm2以上的中山草场。

园内有植物2000余种,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植物有珙桐、水杉等18种,森林覆盖率88.8%。

还有亚热带长绿阔叶林和混交林。

由杉木、板栗、柳杉、壳斗科、樟科山矾科等以及层间植物石爬、猕猴桃、八角枫、五味子等连成一片。

乔木主要以华山松、柳杉为主。

由于各个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是有所交流的,阔叶林树木的种子传播到针叶林中,各种条件的相适宜性,使得在针叶林中也存在着数量不少的阔叶林树种,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在该针叶林中的各项生态因素都比较良好,适宜树木等物种的生长繁殖。

灌木则主要以茶树为主,我们可以猜想,在现在的树林成型以前,可能是以上树木为优势种,由于生态系统的变化,发生了次生演替,使得针叶林的树木大量繁殖,只是原来的树种在该地区留下种子,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萌发,重新长出了新的植株。

由于其我们选择的坡向是阴坡,土壤含水量相对比较高,草本植物种类很多,且多为膜质草本。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在该生态系统中,各项生态因素分布合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好。

在草本层,以较为低等的蕨类植物占主导地位,贴近地面生长,是由于其特殊的进化地位所决定的,其生殖发育离不开水环境,因此,在植被覆盖面积大的地方,其土壤及环境中的水含量比较多,适合这一类较为低等的植物进行生长发育繁殖。

但是,在很多的次生裸地中,中国蕨是建群种,且喜阳,对水分的要求不高。

在草本层中,蕨类植物是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

2.拱拢坪森林公园

在乔木层,以杉木,柳杉等树种为优势树种,树龄多在40-50年以上,在乔木层中,乔木的高度几乎在16米以上,其中的杉木更达到20米左右,郁闭度很高,林下是厚厚的松针覆盖,几乎没有灌木和草本,在一些乔木不占优势的地方,灌木层以杜鹃花科、马桑、盐肤木、野茉莉、小构树为主要优势树种,在草本层,主要菊科、百合科、苔草和蕨为主。

由此可知,各个层次的物种分布特色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在此生活环境中,无论是从光照、水分以及空气等诸多因素分布中实现的比较均匀的,各层次的分布十分明显。

3.韭菜坪及卡斯特地貌

韭菜坪属暖温带温凉气候区,具有夏季气温低、自然地理风貌与生物多样性特征,典型草原明显。

韭菜坪主峰之巅,长满杜鹃花、刺叶栎、箭竹等植物。

韭菜坪主峰周围,被万亩草场环绕。

典型的卡斯特地貌—石林,高温多雨的热带气候条件下,厚层质纯的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的形体高大的沟间耸岩。

多数学者认为它是热带石芽的一种特殊形态。

石林之间有很深的溶沟,沟坡垂直,坡壁上有平行垂直凹槽。

像韭菜坪这样的生态环境,相对于森林生态来说比较脆弱,因此因适时放牧,选择适于该地生长的草本、灌木种植,减少水土流失。

4.倒天河水库

倒天河水库是毕节自来水的源头,在这生长的植被,有着典型的分界线。

水库周围由于受人为的干扰,很多地方已经出现次生裸地,甚至有些地方变成了原生裸地。

水库四面有山围绕,离水近的地方植被反而长得不好,只见少许的水生植物,几乎没有旱生植物,这是由于水分过多,反而不利于植物的呼吸。

并且受环境影响因素太大,刮风下雨涨水等对生长在此的植物有影响,甚至有些影响的毁灭性的。

因为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因素中,水热尤为重要。

因此,保护该地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资源。

5.橙满园村

橙满园村因地制宜,种植柑橘,柑橘林下种红薯、马铃薯及牧草,草收割回来晒干,打碎,与麦麸、鱼粉混合作为饲料,鸡鸭、猪、牛的粪便又做沼气的原料,沼渣则做果树的肥料,如此循环,清洁的同时变废为宝;更为重要的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好的协调与统一。

6.泰丰园

泰丰园是毕节农科所的农业种植基地,种植有玉米、水稻、马铃薯、各种药材、药用蔬菜以及各花卉。

玉米、水稻采用多次杂交筛选优良种;马铃薯采用脱毒技术,从获得原元种,经过再植获得原种,从而得到良种一代,良种二代,不仅继承了无毒优良的品种,而且提高了产量。

而各种药材则利用一定的技术将其从原来的野生转化为人工栽培,药用蔬菜和各种花卉主要运用水培,基质土培的垂直农业技术培育后再移栽,营养液栽培是一种利用营养液栽培植物的方法。

这种技术不依赖土壤,而是将植物种植在装有一定量营养液的栽培装置中,或是在配有营养液的砂、砾石、蛭石、珍珠岩、稻壳、炉渣、岩棉、蔗渣等非天然土壤基质材料做成的种植床上。

无土栽培技术使农业摆脱土壤的束缚,使得在城市建筑上进行种植成为可能。

在建筑的屋顶、阳台等位置进行农产品生产。

相较于土壤栽培,无土栽培可以进行不间断的种植,且产量可观。

现代化电控不仅减少大量的劳动力,而且还能大批量的生产。

七.心得

通过本次生态学实习,结合书本知识,,了解了森林生态,水源生态,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垂直农业),巩固理论知识,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开拓了视野,也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理论知识学习的不扎实。

当陈老师,张老师问倒有关理论的知识时,我都回答不了,植物学知识早忘得一干二净。

因此,我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重拾课本,虚心想老师,想学得好的同学学习。

一路风景,一路学问。

爬贵州屋脊韭菜坪时,虽然那天到了山脚下时下着小雨,加上海拔高,感觉像身处深秋,但我们的热情还是很高,一路上有说有笑;同时见到不认识的植物也不忘我问问老师,爬上半山腰时,看到一种竹子,不仅矮小而且叶子不多,同学们很好奇。

胥老师笑着说:

“这个呀,是我们的国宝的最爱”。

同学们都笑了,原来是箭竹。

老师又说,它是这个地方的建群种,由于海拔高,所以长得矮小。

兴高采烈的登上了山顶,大家累,但兴奋,用胥老师的话说:

“贵州,现在在我的脚下”。

去了韭菜坪,一定要去石林。

开车的师傅说:

“来了韭菜坪,不到石林,等于没到韭菜坪”。

那得石头有的狮子,有的像牛,像羊,还有的像士兵,这样日日夜夜守卫韭菜坪的好战士。

石林,不仅把贵州卡斯特地貌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且还让我们这些没见过这么奇特的石头的同学大饱眼福。

这的高山草原,灌木保住这里的水土,养育了这儿的人民。

生态学实习,离不开参观生态农业,现代农业。

橙满园村和泰丰园给了我们这样的资源。

橙满园村是毕节的新农村建设生态农业的典型。

在那生态农业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以前,对生态农业我只知道概念,只知道有这种农业模式,在那,我看到了,既清洁又达到了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

泰丰园,是毕节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大棚里,那些即将成熟的脱毒马铃薯让我看到科技农业的影子。

试验田里的杂交的玉米、水稻、药用的蔬菜,让我们看到了技术人员为中国的吃饭健康而努力。

垂直农业模式中的无土栽培各种花卉,减少了人力资源的同时,经济收入可观,并且体现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不仅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同时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同学之间的友谊。

八.参考文献

[1]贺金生,陈伟烈,李凌浩.中国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林主要类型的群落多样性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1998,22(4):

303~3111

[2]吴承祯,洪伟.万木林中亚热带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6,16

(1):

332371

[3]辛良,“垂直农业”诱人,农产品市场周刊,2009(49)

[4]郭强,李荣喜,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体系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2(38)

[5]基础生态学,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第2版

 

垂直农业

一.前景

“垂直农业”,是一种获取食物、处理废弃物的全新概念,正引起越来越多人关注。

不久前在阿根廷召开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方会议发出警告:

干旱已经影响到地球上至少41%的土地;到2025年,干旱可能令地球上70%的土壤变成焦土。

一方面,荒漠化加剧和海平面上升令地球上可用耕地减少。

另一方面,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

专家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到90亿,届时将需要增加相当于巴西国土面积的土地才能养活全球人口。

土地和水资源的紧张,迫使人们在新思路上探索农业生产方式。

室内种养或许可以认为,“垂直农业”是当前非常普遍存在的室内温室的“升级版”,同室外种植相比有很多优势。

与在室外种植农作物相比,在拥有健全环境控制系统的室内种植粮食作物具有很多优势:

在食物消费地种植食物,节省了从外地运输所需的燃料;在室内种植可以对地点、气温、湿度、土壤成分等作物生长所需基本要素进行自由选择:

不必担心遭遇恶劣的气候环境,如干旱、洪水、疫情等带来的无法预测的损失等。

“垂直农业”与室外农业相比,具有基本上不需要土壤并且所需的水量少等明显优势。

植物工厂可以在设施内进行高精度的环境控制,是一种能够实现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

这种技术由计算机对植物生育过程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属于“省力型’’的生产方式。

如果现在的农业技术不再向前创新,那么到了2060年,将会有30亿人面临饥饿。

金字塔农场将是未来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它是一个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从食物生产到垃圾处理。

垂直农场项目提出了城市农业发展理念,通过新的设计来保障全球的食物供应。

设计的垂直农场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能够利用农场内的废料来养殖鱼类和家禽动物。

金字塔农场内还有一个加热增压系统,能纯净污水,分离碳物质——可作为机械和照明的燃料。

估计只需要使用10%的水和5%的土地就能建造温室。

二.担忧

温室对阳光要求较高,辅助空间对阳光要求低。

温室内部功能包括栽培、播种、发芽和育苗等环节,其中栽培室是主要的功能,占较大面积,对阳光要求最高。

环境控制包括锅炉房,机械室,电气室,预冷房,冷却塔等。

由于植物工厂可以采用不同的栽培床和技术,且规模不同,所以目前没有明确的栽培室和其他空间的面积比例。

但在定性分析中,明确植物工厂中温室采光要求高于辅助空间;温室内部的栽培环节对光要求高于播种、育苗和发芽环节。

世界一些大城市的规划者已对“垂直农业”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但到目前为止,“垂直农业”仍处于概念阶段,还没有成型的应用模式,具体实施起来会遇到一些障碍。

最大的障碍是水和能源这两个必要条件的来源问题。

“垂直农业”需要有完善的城市污水循环利用和能源供应系统作为配套。

除此之外,对于经济因素的考虑成为一些学者对此持反对意见的主要原因,他们认为“垂直浓业”的成本将超过利润,毕竟利润永远是投资者优先考虑的因素。

所以,尽管“垂直农业”概念诱人,但现在看来它和现实仍然相距遥远。

 

附2

实验一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一个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查,了解该习题的组分、组成和结构现状,分析该系统的组分构成和结构特点,描述该系统的营养结构,空间结构和事件结构状况,以加深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认识。

二、实验学时本实验共两学时

三、方法步骤

(一)、选定调查对象

选定的对象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不能介入主观因素。

在进行调查研究时,可采用随机取样、五点取样等方法。

要求以班为对象,统一调查一个村的农户,本次试验调查橙满园村的农户。

(二)、明确系统边界

橙满园村领近四川赤水镇,以赤水河相隔。

最高海拔900米,最低海拔550米。

橙满园村地处赤水河河谷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资源优势,适宜发展柑橘等水果生产。

(三)、调查系统组成

确定系统边界后,通过座谈访问、实施勘测等方法收集资料,掌握该系统的农业生物和环境因子的种类及数量特征,明确系统组分。

(四)、分析结构特点

橙满园的生物与生物有互利共生,哺食、寄生、竞争等一般生态系统有的特点,该系统的营养结构很复杂。

初级生产量很丰富。

四、实验内容

(一)、系统的组分构成

根据对农户生态系统的详细调查和勘测,将系统的各主要环境中做安排的农业生物种类、数量或面积填入表中。

(二)、系统的结构特点

(1)、根据调查的农户的实际情况,用食物网的方式描述其营养结构。

(2)、根据调查的农户的实际情况,描述该系统中各种农业生态生物的空间结构。

(3)、根据调查农户的实际情况,描述各主要空间环境下的时间结构。

五、实验报告

表-1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种类与数量配置

农业生物环境类型

农业生物一

农业生物二

农业生物三

名称

数量

面积

名称

数量

面积

名称

数量

面积

山地

橘子

500株

40亩

桃子

400株

3.9亩

李子

几千株

3亩

果园

李子

300斤

2.5亩

地萝卜

150斤

3.5亩

红薯

100斤

1亩

旱地

玉米

500斤

2.3亩

生姜

50斤

0.5亩

禽舍

几只

住房

1栋

300㎡

畜舍

6头

200㎡

水面

六、调查结果分析

1、由表1可以看出,该农户主要种植果树为经济作物,玉米、红薯、地萝卜则做闲暇食品,生姜作为调料食品。

因为该村的地形和气候均更适于发展果业。

2、畜牧业种类不多,只有几头猪和几只鸡,猪粪作为果树的肥料,林里的草收回来,晒干,混合鱼粉、麦麸又做饲料喂猪。

因此,生态农业在调查的这农户有所体现。

该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很丰富。

还有该村的农户比较少,属于资源比较丰富的农村。

3该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很丰富。

还有该村的农户比较少,属于资源比较丰富的农村。

该村交通条件良好,为发展该村水果业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