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反应讨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8242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脉输液反应讨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静脉输液反应讨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静脉输液反应讨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静脉输液反应讨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静脉输液反应讨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静脉输液反应讨论.docx

《静脉输液反应讨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输液反应讨论.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静脉输液反应讨论.docx

静脉输液反应讨论

静脉输液反应讨论

摘要

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针对疾病治疗的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目前静脉输液由于其药效作用快等优点,已经成为了一种十分常见的用药方式,普遍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之中。

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双面性,静脉输液治疗方式在对人们的疾病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也可能产生一些不良的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将对人体带来极大的伤害。

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患者静脉输液治疗后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为临床护理制定相应的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

静脉注射;不良反应;护理

引言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一种常见给药方式,可使药物迅速发挥药效,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静脉输液还具有控制液体和药物进入的速度和数量的优点,也是临床抢救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

但由于静脉输液是通过血液进行体循环,故存在一定不良反应。

近年来,由输液引起的严重药物不良事件时有发生,严重的患者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造成医疗资源的大量浪费,这是一个值得密切关切的问题。

静脉输液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临床表现主要有:

寒战、发热、胸骨疼痛、呼吸困难、发绀、濒死感等;不但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加经济负担,甚至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危及生命,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危害。

如何解决输液不良反应,减轻病人的痛苦,越来越受到医学各界的重视。

1.相关理论概论

1.1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治疗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药物、营养物质以及血液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静脉治疗可以起到补充水分与电解质,增加血液循环等作用,是一种有效的疾病治疗中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和方法。

19世纪人们开始实验性的使用静脉输液方式治疗疾病,ThomasLatta在一次大规模霍乱流行中实验性的为患者输入了盐水溶液,并应用此法成功地挽救了病人的生命。

此后,医生开始将静脉治疗作为疾病治疗的方式之一。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静脉输液技术也不断发展,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更加的普遍。

1.2不良反应

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ADRs)包括与输液用药相关的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具体判断标准为输液相关不良反应事件包括输液治疗中/后出现输液反应的患者;输液中/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以及输液中/后出现必衰、血栓形成、电解质素乱或肺水肿的患者。

其中输液反应主耍包括热原反应(细菌内毒素经过静脉输液剂进入体内累积量超过人体的耐受量引起)及热原样反应(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引起的类似热原的反应)。

2.静脉输液的几种不良反应

2.1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在静脉输液中或输液后最为常见,由输入致热源引起,多表现为发热、寒战。

具体为静脉输液过程中,患者突然畏寒,不由自主地颤抖,迅速转变为高温,显着发绀,脸色苍白,严重者还会心跳加速,脉细速且表现的十分虚脱,大部分经过治疗后迅速好转。

发热反应是静脉输液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即由致热病原体(普通菌和毒菌等)或其他物质污染液体或输液的用具,亦或是药物杂质或药物配伍禁忌引起的。

2.2静脉炎

目前国内学者将静脉炎(Phlebitis)定义为:

静脉炎又名为输液性静脉炎(InfusionPhlebitis),它是指炎症发生在血管内膜处,由于炎性反应血管变硬甚至呈条索状改变,观察发现患者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发红、肿胀;部分病人伴有发热或疼痛,少数患者出现全身症状如寒战等,极少数患者穿刺点局部有脓液渗出。

按照病理发生机制可将静脉炎分为:

机械性静脉炎和非机械性静脉炎两类。

其中非机械性静脉炎又分为:

药物性静脉炎、感染性静脉炎和血栓性静脉炎。

静脉炎发生率约为5.5%-77.5%。

按照美国输液护理学会(INS)确定的相关指标,可将静脉炎分为4级,0级:

无临床症状和体征;I级:

输液部位局部皮肤出现水肿和红色斑块,患者伴有或不伴有疼痛;II级:

输液部位局部皮肤出现水肿和红色斑块,患者有疼痛感;Ⅲ级:

输液部位局部皮肤出现红色斑块和水肿,患者有明显疼痛感,不触及静脉硬结可触及条索状静脉;Ⅳ级:

患者输液部位局部皮肤出现红斑或水肿,患者疼痛感剧烈,触及静脉硬结和条索状静脉,条索状静脉长度大于2.5cm,伴有脓液于穿刺部位流出。

2.3过敏反应

目前主要为药物性过敏性反应,在临床上多见于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氧氟沙星类注射液,静脉输液10min至1h,患者出现面色潮红、荨麻疹、全身瘙痒,重者出现胸闷、发热、口唇发绀,此时应注意休克,如抢救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

2.4导管栓塞

如果在患者输液的过程中感到滴液困难,速度慢或无法抽回血,则应当确认是否产生了空气栓塞,并应立即取出。

因为输液时空气没有排干净,输液管连接不佳,压力输液和连续输液接瓶不够快,不注意空气的排放,使空气进入静脉,随血流经右心房到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口,因此血液无法进入肺部,造成严重的缺氧。

这时,患者会感到胸闷、不适或严重发绀,听诊心前区能够听到强烈的水泡声。

此外,药物浓度和导管规格也是导管堵塞的部分原因。

2.5急性肺水肿

当输液过多或过快时,特别是含有钠的液体输入过多时,可能会发生急性肺水肿。

必须特别注意老年儿童患者以及原发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肺功能不全等患者的静脉输液。

不良反应发生时,病人突然感到呼吸困难、剧烈摇晃、咳嗽和口唇发绀,重病时鼻子和嘴巴会喷出很多粉红色的泡沫,听诊两肺都有干湿性啰音,心音衰弱。

3.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3.1物理因素

穿刺与送管对静脉输液的影响较大。

导管对静脉产生机械性切割作用,损伤血管内皮,引起无菌炎症,通过一系列的病理作用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留置针的针头漂浮不良,也可反复刺激血管壁造成内皮损伤。

研究证实,在针插入点附近0.5cm和离留置针末端0.5cm对静脉壁造成最严重的损害。

主要原因如下:

穿刺可引起血管损伤,留置针在血管中来回移动,加上药物刺激促进凝血,用留置针注射血管和局部固定导致血流缓慢、血栓形成和细胞丢失2.去除正常结构,引起无菌炎症。

3.留置针可改变血管内血流动力学。

药物血液可以影响血液,形成涡流和湍流,并损伤内皮细胞。

3.2血管及导管的选择

对于静脉置管输液而言,导管针型号、材料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较大,导管越粗、针尖越粗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越高。

置管、穿刺部位的选择直接影响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选择血管粗直、条件好、静脉瓣少的血管穿刺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若有必要可采用红外线探测仪器辅助筛选血管,对于小儿而言一般留置腋下、手背处、头皮、颈外等处,下肢远心端发生风险相对较高。

3.3输液量及速度

输液的速度与量也直接影响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在输液早期,速度过慢,会影响正常的血液流变学、动力学,还影响留置针的漂浮效果,增加机械性血管损伤风险。

有报道显示急诊科、内科病房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技术条件差异、输液用途差异有关,这些可是留置时间长,或穿刺时间紧迫,输液速度更快。

留置针留置时间应据输液量而定,对于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尚无明确的标准,但一般3-6日不等,国内留置针厂商推荐3-5日更换1次。

国外研究显示,主要规范操作、常规输液,可适当延长留置时间。

输注高渗液,需当日拔管。

美国疾控中心认为每96小时更换1次导管以及导管位置。

3.4药物因素

大多是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或比容引发的,比如:

碱性药物如苏打片、氢氧化铝片、胃舒平、硫糖铝;收缩血管的药物:

三甘氨酰基赖氨酸血管加压素、生长抑素、普萘洛尔等;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柔红霉素、阿克拉霉素、依托泊苷、替尼泊苷、泼尼松等;它们影响血管壁的透过性,并且长期用这些药会使患者的血管弹性更为不好,破坏血管。

其次,药液中微粒含量过多,微粒对血管内壁的刺激性越强,也会造成内膜损伤,引发不良反应。

静脉置管时,导管污染,导管上的颗粒物会产生物理刺激、生物细胞毒性。

3.5环境因素

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输液期间病室的温度、湿度、卫生情况及周围环境,输注的液体是否经过严格的无菌原则来配置的,护士是否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药物性质来调节的液体输注速度,对于刺激性较强的液体是否适当的放慢了输注速度,对于特殊的液体是否提前告知了患者此药会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出现的不舒适反应,让患者有心理准备,不至于恐慌及害怕。

即使出现突发情况,患者也会知道该怎么去处理,不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3.6疾病因素

有糖尿病的患者因外周神经不能感受到疼痛,在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等不良反应时不能及时察觉,或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不良反应;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恶性肿瘤是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恶性肿瘤患者反复接受化疗,血管壁损伤大,静脉脆弱,难以穿刺;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可使静脉血流减少,易发生外渗等不良反应。

血管弹性差也容易使液体外渗于血管外;凝血功能不全的患者,由于凝血功能不足,致使血液不能及时回凝,从而使血制品、药物漏出于血管外,拔出针头后,如果按压时间不足,滴注入血管中的液体将从针孔处漏出。

上述疾病都是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

3.7护理人员技术因素

部分刚参加工作的护士工作经验不足,很容易出现静脉输液外渗的问题,还有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技能不苟娴熟,在输液时甚至找不到患者最合适的血管,不能很好地做到从远端静脉开始穿刺,不能有计划的更换患者的输液部位,没掌握好穿刺技巧、进针角度和速度,从而导致静脉输液各种问题出现。

有些即使穿刺成功,但没有固定好针头,从而不得不进行第二次穿刺。

这样很容易造成患者害怕静脉注射,甚至对护理人员产生反感情绪。

此外,部分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不高,在输液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急躁、不耐烦等情绪,遇到患者的怀疑,就表现出极不耐烦的样子,不耐心进行讲解,从而引发医患矛盾。

这样护士在给病人进行输液时,很容易让病人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穿刺不成功的情况出现,从而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4.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

4.1做好静脉滴注前的告知

绝大多数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是可以预防的,患者自身管理能力直接影响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特别是在门诊,患者随意动作,导致针头漂浮效果不佳甚至脱出、输液速度变化等,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静脉滴注前,做好对患者的宣教,告知基本注意事项,特别是避免输液肢体随意运动非常必要,若见回血等异常及时告知,若出现静脉炎等不良症状,及时通告,处置,避免恶化。

4.2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输液量

控制药液的PH值、输液前做好药液质量管理、控制输液的速度与量、严格控制输液的时间与留置针留置时间,也有助于降低静脉炎发生风险。

特别关注超出7.35~7.45范围的输液,对于高渗液药物、细胞毒性药物、抗生素等,控制输液的速度,适当延长输注时间,以利于药液稀释,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对于留置的时间,若无必要时,需尽量缩短,若需长时间留置,则根据临床指征更换,可以不按固定时间留置。

做好输液温度的控制,必要时加热输液,特别是在门诊、小儿,输液控制在37℃左右,做好室内的保温。

4.3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

严格按照留置针、CVC、PICC的操作流程规范操作非常必要,对于静脉置管者,还需做好置管前的准备工作,通过合理的锻炼、避免同侧输液等方法,改善血管条件,以利于送管。

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导管型号也有助于降低静脉炎发生风险,Y型留置针、预防回流静脉留针静脉炎发生率相对较低。

在进行静脉置管时,合理的导管预处理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导管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浸泡、擦拭导管两类。

护理干预与管理也是预防不良反应的重要方法,主要策略包括:

①严格的技术管理、能级管理,提高护理穿刺技术水平,避免二次穿刺,提高血管、导管选择的质量;②辅助垫、改进固定措施等护理技术改进;③识别高危人群,针对高渗液、输注毒性药物、留置时间较长的患者,积极给予药物预防非常必要。

4.4热敷与冷敷

在静脉输液不小心外渗,且渗出量小且刺激性小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毛巾热敷法,主要用于刺激性小的温和药物的外渗,严禁适用于化疗药物的外渗。

其作用的主要机制是通过热敷增加局部温度,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从而改善血液循环,以达到减轻水肿的目的,加快机体恢复,对于个别药物导致的外渗如:

收缩血管的药物,同样具有缓解的效果。

该方法不仅简单方便易操作,而且价格低廉,效果比较好。

冷敷具有一定的适应范围,特别是初期的由非炎症性所导致的水肿比如:

各种扭伤所致的肿痛,这样能有效的阻止外渗药液与组织结合。

能刺激血管回缩,神经不敏感,进而缓解疼痛,能用此方法的特别注意的是要掌握好温度,不能太凉,预防发生意外。

其作用机理是,温度的改变,不但能阻止局部余热继续损害附近机体组织,还能减慢周围的代谢,促进血管收缩,从而减轻水肿,缓解疼痛。

4.5药物敷料外敷

出现皮肤局部坏死等症状者,需立即进行药物封闭,外敷对症治疗药物,国内常用的药物为如意金黄散、矾冰液。

部分研究分析显示,采用如意金黄散+蜂蜜治疗类似于静脉炎等的不良反应疗效尚佳,芦荟外敷、马铃薯外敷、喜辽妥相较于硫酸镁也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水胶体敷料是预防静脉炎的重要材料,水胶体敷料可有效降低PICC相关静脉炎发生风险,更换次数少、操作简单,但随体性差,湿热敷也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4.6心理指导

要充分考虑患者到底是怎么想的,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心理健康同样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向患者进行,让患者能够接受,配合治疗。

如今部分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存在抵触心理,特别是恶性肿瘤等严重患者,自身心理本来都低沉或者有自卑心理,护理人员更应该从心理上呵护他们,开导他们不能有心理包袱,放下负担,用一种宽松坦然的心理接受这个事实,配合治疗,这样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心理治疗实际工作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药物治疗,更需要心理呵护与治疗,两者兼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结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最基本、最平常的工作内容,静脉输液不只是一项单纯的技能操作,而是关乎患者健康安全的操作。

虽然它存在较多并发症和意外风险,但这些都不是必然的。

输液过程中,应严格按医嘱执行药物的剂量,无菌原则配置,减少外来感染因素。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要帮助患者学会识别某些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进行宣传,加强沟通和监测。

早期发现有助于减少ADR对患者造成的身体伤害和经济压力,并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此外,相关护理人员者尤其应加强药物使用培训,加强与临床医生和药剂师的联系,提高他们对药物的认识,以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意外影响。

参考文献

[1]钱华俊.急诊开展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分析[J].家庭保健,2020,000(017):

224.

[2]王彦.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王清羽,张慧,史黎,等.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与中心静脉置管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J].循证护理,2015,1

(2):

54-62.

[4]陈悦姝,朱小颍,彭文亮,等.门诊患者静脉输液服务满意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5):

636-637.

[5]柴建华,常洪美,罗杨,等,等.儿科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02):

148-150.

[6]李瑞娣,刘秀环,潘雪群.观察不同型号留置针在不同部位浅静脉置管中的临床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3:

175-176.

[7]卢铨广,何适欣,欧梅芳.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药业,2018,027(013):

95-97.

[8]王宝珠.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急诊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8):

59-60.

[9]林林.小儿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014(026):

186-187.

[10]罗晓辉,谭娟,颜芩.探讨静脉输液安全通路的管理方法与效果[J].健康必读,2018,000(030):

285.

[11]余考芬.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应急护理及预防对策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2020,029(002):

164-1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