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各章节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8173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化学各章节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分析化学各章节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分析化学各章节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分析化学各章节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分析化学各章节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析化学各章节名词解释.docx

《分析化学各章节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化学各章节名词解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析化学各章节名词解释.docx

分析化学各章节名词解释

绪论第一章1、分析化学——是人们获得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

2、化学分析——利用物质的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及其含量。

3、化学定量分析——根据化学反应中试样和试剂的用量,测定物质各组分的含量。

4、化学定性分析——根据分析化学反应的现象和特征鉴定物质的化学成分。

5、仪器分析——借助仪器,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依据的分析方法。

6、重量分析——通过化学反应及一系列操作,使试样中的待测组分转化为另一种纯粹的、固定化学组成的化合物,再称量该化合物的重量(或质量)从而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

7、滴定分析(titrimetricanalysis)——也叫容量分析。

将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待测物质溶液中,使其与待测组分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加入试剂的量(浓度与体积),计算出待测组分含量。

8、样品——所谓样品或试样是指分析工作中被采用来进行分析的体系,它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第二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1、滴定分析法——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被测物然后根据所加试剂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定量反应为止,

质的量。

2、滴定——进行滴定分析时,将被测物质溶液置于锥形瓶中,然后将标准溶液(滴定剂)通过滴定管逐滴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进行测定。

3、化学计量点——当加入的滴定剂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之间,正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时,称到达了化学计量点。

4、指示剂——被加入的能指示计量点到达的试剂。

5、滴定终点(终点)——滴定时,滴定至指示剂改变颜色即停止滴定,

这一点称为滴定终点。

6、滴定终点误差(滴定误差)——由于滴定终点和化学计量点不相符引起的相对误差,属于方法误差,用TE%表示。

7、滴定曲线——以溶液中组分(被滴定组分或滴定剂)的浓度对加入的滴定剂体积作图。

8、滴定突跃——滴定过程中,溶液浓度及其相关参数如Ph的突变。

9、突跃范围——突跃所在的范围。

10、变色范围——指示剂由一种型体颜色转变为另一型体颜色的溶液参数变化的范围。

11、理论变色点——当两种型体浓度相等时,溶液呈现指示剂的中间过渡颜色,这一点称为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

12、滴定常数——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它反映滴定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

以Kt表示。

13、直接滴定——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物质。

、返滴定(剩余滴定)——先准确地加入过量标准溶液,使与待测14.

物质或固体试样进行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再用另一种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标准溶液。

15、置换滴定——用适当试剂与待测组分反应,使其定量地转换为另一种物质,而这种物质可用适当的标准溶液滴定。

16基准物质——是用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标准溶液浓度的物质。

17、标准溶液——具有准确已知浓度的试剂溶液,在滴定分析中常用作滴定剂。

18、标定法——先配制成尝试近似于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或已经用基准物质标定过的标准溶液来确定它的准确浓度。

19、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标准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20、滴定度——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

21、分析浓度——溶液中该溶质各种平衡浓度的总和。

C,摩尔每升。

22、平衡浓度(型体浓度)——平衡状态时溶液中溶质各型体的浓度。

23、分布系数——溶液中某型体的平衡浓度在溶质总浓度中所占的分数。

24、质量平衡(物料平衡)——在平衡状态下某一组分的分析浓度等

于该组分各种型体的平衡浓度之和,这种关系称为质量平衡。

25、质量平衡方程——质量平衡的数学表达式。

26、电荷平衡——处于平衡状态的水溶液是电中性的,也就是溶液中荷正电质点所带正电荷的总数等于荷负电质点所带负电荷的总数,这种关系称为电荷平衡。

25、质子平衡——当酸碱反应达到平衡时,酸失去的质子数与碱得到的质子数相等,这种关系称为质子平衡。

第三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

1、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值之差。

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

3、系统误差(可定误差)——由某种确定的原因造成的误差。

4、偶然误差(随机误差)——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5、准确度——指测量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6、精密度——平等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

7、偏差——单个测量值与测量平均值之差,可正可负。

5、平均偏差——各单个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6、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与测量平均值的比值。

7、相对标准偏差——标准偏差与测量平均值的比值。

8、有效数字——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

9、重复性——在同样操作条件下,在较短时间间隔内,由同一分析人员对同一试样测定所得结果的接近程度。

10、中间精密度——在同一实验室内,由于某些试验条件改变,对同一试样测定结果的接近程度。

11、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之间,由不同分析人员对同一试样测定结果的接近程度。

12、正态分布——对同一试样在相同条件下进行N次测定,当N很大时,测量值的波动情况符合正态分布。

13、总体平均值——在指定条件下,对试样进行无限次测量所得无限多个测量数据集合体的均值,表示测量值的集中趋势。

14、总体平均偏差——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15、置信限——先选定一个置信水平P,并在总体平均值的估计值x的两端各定出一个界限。

16、置信区间——两个置信限之间的区间。

17、检验——用于判断某一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

18、异常值或逸出值——一组平等测量数据中有个别的数据过高或过低。

19、舍弃商Q——用可疑值与邻近值之差的绝对值除以极差,所得的商。

20、相关与回归——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包括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两方面。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

1、酸碱滴定法——以质子转移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2、两性物质——在溶液中有两种离解方式,既可得到质子又可失去质子。

3、缓冲溶液——一种能对溶液的酸度起作用的溶液。

4、酸碱指示剂——是一类有机弱碱或弱酸,它们的共轭酸碱对具有不同结构,因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甲基橙——一种双色指示剂,其结构为有机弱碱。

5.

6、酚酞——一种单色指示剂,其结构为有机弱酸。

7、非水滴定法——是在非水溶剂中进行的滴定分析方法。

8、质子溶剂——能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的溶剂。

9、酸性溶剂——是给出质子能力较强的溶剂。

10、碱性溶剂——是接受质子能力较强的溶剂。

11、两性溶剂——是既易接受质子又易给出质子的溶剂,又称为中性溶剂,其酸碱性与水相似。

12、无质子溶剂——是分子中无转移性质子的溶剂。

13、均化效应——能将各种不同强度的酸(或碱)均化到溶剂化质子(或溶剂阴离子)水平的效应。

14、区分效应——能区分酸(或碱)强弱的效应。

15、区分性溶剂——具有区分效应的溶剂。

16、结晶紫——以冰醋酸作滴定介质,高氯酸为滴定剂滴定碱时最常用的指示剂。

17、喹哪啶红——适用于在冰醋酸中滴定大多数胺类化合物,酸无碱红。

18、阿法萘酚苯甲醇——适用在冰醋酸-四氯化碳、醋酐等溶剂,酸绿碱黄。

19、百里酚蓝——滴定中等强度的酸,变色敏锐、终点清楚。

酸黄碱蓝。

20、偶氮紫——在碱性或偶极亲质子溶剂中滴定较弱的酸。

酸红碱蓝。

、溴酚蓝——在甲醇、苯、氯仿等中滴定羧酸、磺胺类、巴比妥类21.

等。

酸红碱蓝。

22、滴定突跃和突跃范围——在化学计量点前后±0.1%,溶液浓度及其相关参数发生的急剧变化为滴定突跃。

23、突跃范围——突跃所在的范围称为突跃范围。

24、指示剂——滴定分析中通过其颜色的变化来指示化学计量点到达的试剂。

一般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存在型体。

25、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指示剂具有不同颜色的两种型体浓度相等时,即[In]=[XIn]时,溶液呈两型体的中间过渡颜色,这点为理论变色点。

26、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由一种型体颜色变为另一型体颜色时溶液参数变化的范围。

27、混合指示剂——两种或两种以上指示剂相混合,或一种指示剂与另一种惰性染料相混合。

利用颜色互补原理,使终点颜色变化敏锐。

28、滴定反应常数(Kt)——是滴定反应平衡常数。

强碱(酸)滴定14;强碱(酸)滴定弱酸(碱):

Kt=:

强酸(碱)Kt=1/Kw10=Ka(b)/Kw。

Kt值越大,该滴定反应越完全,滴定突跃越大。

29、滴定曲线——以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对滴定体积(或滴定百分数)作图而得的曲线。

30、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要全部或至少有一部分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

31、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引起的误差,与指示剂的选择有关。

32、酸——能给出质子的物质

33、碱——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34、两性物质——既能给出也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35、共轭酸碱对——酸(HA)失去质子变为碱(A-),碱A-得到质子形成酸(HA),这种酸与碱的共轭关系称为共轭酸碱对。

36、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一分子溶剂作为碱接受一分子溶剂作为酸给出的质子,这种发生再溶剂分子见的质子转移反应称为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

37、酸碱的强度——在水溶液中,酸碱的强度决定于酸将质子给予水分子或碱从水分子中获取质子的能力。

第五章络合滴定法

1、络合滴定法——以络合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称为络合滴定法。

2、螯合物——在络合滴定中,广泛应用的是多基配位体的络合剂。

由于多基配位本能提供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它与金属子络合时,形成环状的络合物亦称为螯合物。

3、副反应指数——定量地表示副反应进行的程度。

4、酸效应——由于H+的存在,在H+与Y之间发生副反应,使Y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

5、配位效应——其他配位剂L与M发生副反应,使金属离子M与配位剂Y进行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

、条件稳定常数——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有副反应发生时主反应进6.

行的程度。

7、金属指示剂——能与金属离子络合,并由于络合和离解作用而产生明显颜色的改变,以指示被滴定的金属离子在计量点附近浓度变化的一种指示剂,称为金属指示剂。

8、简单络合物——若一个配位体只含有一个可提供电子对的配位原子,称其为单基络合体,如CN-,Cl-等。

它与金属离子络合时,每一个单基络合体与中心离子之间只形成一个配位键,此时形成的络合物称为简单络合物。

若金属离子的配位数为n,则一个金属离子将与n个配位体结合,形成MIn物,也称为简单络合物。

9、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有时某些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稳定的络合物,这些络合物较对的MY配全物更稳定,以至到达计量点时滴入过量EDTA,也不能夺取指示剂配全物(MIn)中的金属离子,指示剂不能释放出来,看不到颜色的变化这种现象叫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10、指示剂的僵化——有些金属指示剂本身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溶解度很小,使终点的颜色变化不明显;还有些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所形成的络合物的稳定性稍差于对应EDTA络合物,因而使EDTA与MIn之间的反应缓慢,使终点拖长,这种现象叫做指示剂的僵化。

11、络合掩蔽法——加入掩蔽剂与干扰离子络合成稳定络合物,从而消除干扰的方法

12、沉淀掩蔽法——于溶液中加入一种沉淀剂,使其中的干扰离子浓度降低,在不分离沉淀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滴定,这种消除干扰的方法称为沉淀掩蔽法。

13、氧化还原掩蔽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改变干扰离子的价态,以消除干扰的方法。

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1、氧化还原滴定法——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一类滴定分析方法。

2、碘量法——利用I的氧化性或I-的还原性进行氧化还原滴定的方2法。

3、亚硝酸钠法——以亚硝酸钠为标准溶液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4、重氮化滴定法——用亚硝酸钠液滴定芳伯胺类化合物的方法。

5、亚硝基化滴定法——用亚硝酸钠滴定芳仲胺类化合物的方法。

6、高锰酸钾法——以高锰酸钾为标准溶液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7、重铬酸钾法——以重铬酸钾为标准溶液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8、条件电位——在一定条件下,氧化态与还原态的分析浓度均为1摩尔每升或它们的浓度比为1时的实际电位。

9、自动催化反应——由生成物本身起催化作用的反应。

10、自身指示剂——有些标准溶液或被滴定物质本身具有很深的颜色,而滴定产物无色或颜色很浅,滴定时勿需另加指示剂,它们本身颜色的变化就起着指示剂的作用。

11、特殊指示剂——本身无氧化还原性质,但能与氧化剂或还原剂作用的生成特殊的颜色变化以指示滴定终点。

12、外指示剂——本身具有氧化还原性,能与标准溶液或被测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不能加入被测溶液中,只能在化学计量点附近,根据颜色变化来判断滴定用玻棒蘸取被滴定的溶液在外面与其作用,

终点。

13、氧化还原指示剂——本身是弱氧化剂或弱还原剂,其氧化态和还

原态具有不同的颜色,在滴定过程中被氧化或还原后发生结构改变,引起颜色变化来指示终点。

14、不可逆指示剂——在微过量标准溶液存在下,可发生不可逆的颜色变化,从而指示滴定终点的一类物质。

15、溴酸钾法——以溴酸钾为标准溶液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16、溴量法——以溴液为标准溶液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17、铈量法——以四价铈为标准溶液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18、高碘酸钾法——以高碘酸盐为标准溶液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19、诱导作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由于一个反应的进行,诱发另一个反应速度极慢或不能进行的反应变的较快完成的现象叫做诱导作用。

20、诱导反应——产生诱导作用的反应称为诱导反应。

21、受诱反应——被诱导的反应的反应叫做受诱反应。

22、正催化剂——把能提高反应速度的催化剂称为正催化剂。

23、负催化剂或阻化剂——把能减慢反应速度的催化剂称为负催化剂或阻化剂。

24、自身催化或自动催化反应——生成物本身起催化剂作用的反应,叫做自身催化或自动催化反应。

第七章沉淀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1.

2、银量法——利用生成难溶银盐反应的测定方法。

第八章重量分析法

1、重量分析法——通过称量物质的某种称量形式的质量来确定被测组

分含量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2、沉淀法——利用沉淀反应使待测组分以难溶化合物的形式沉淀出来。

3、挥发法——利用物质的挥发性质,通过加热或其他方法使被测组分从试样中挥发逸出。

4、萃取——利用被测组分与其他组分在互不混溶的两种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使被测组分从试样中定量转移至提取剂中而与其他组分分离。

5、沉淀形式——沉淀重量法中析出沉淀的化学组成。

6、称量形式——沉淀经处理后具有固定组成、供最后称量的化学组成。

7、晶形沉淀——颗粒较大,沉淀致密,易于滤过、洗涤。

8、无定形沉淀——颗粒较小,沉淀疏松,不易滤过、洗涤。

9、固有溶解度(分子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固相与其液相共存时,溶液中以分子状态存在的的活度为一常数。

10、溶解度——平衡状态下所溶解的MA的总浓度。

11、同离子效应——当沉淀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加适量构晶离子的浓度使难溶盐溶解度降低的现象。

12、酸效应——溶液的酸度改变使难溶盐溶解度改变的现象。

13、配位效应——当溶液存在能与金属离子生成可溶性配合物的配位剂时,使难溶盐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14、盐效应——难溶盐溶解度随溶液中离子强度增大而增加的现象。

15、共沉淀——当某种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时,溶液中共存的可溶性杂质也夹杂在该沉淀中一起析出的现象。

16、吸附共沉淀——由于常常表面吸附引起的共沉淀。

17、混晶共沉淀——如果被吸附的杂质与沉淀具有相同的晶格、相同的

电荷或离子半径,杂质离子可进入晶格排列引起的共沉淀。

18、包埋共沉淀——由于沉淀形成速度快,吸附在沉淀表面的杂质或母液来不及离开,被随后长大的沉淀所覆盖,包藏在沉淀内部引起的共沉淀。

19、后沉淀——在沉淀析出后,溶液中本来不能析出沉淀的组分,也在沉淀表面逐渐沉积出来的现象。

20、陈化——将沉淀与母液一起放置的过程。

21、重量因数(换算因数)——是被测组分的摩尔质量与称量形式的摩尔质量之比,用F表示。

第九章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1、湿存水——试样表面及空隙中吸附的空气中的水。

2、干基——去除湿存水后试样的质量。

、湿法(溶解法)——用酸或碱分解试样。

3.

4、干法(熔融法)——用固体碱或酸性物质熔融分解。

5、溶解法——指在溶液中分解试样。

6、熔融法——是利用溶剂与试样在高温下进行分解反应,使欲测组分转变为可溶于水或酸的化合物。

7、半熔法(烧结法)——将试样和溶剂在低于熔点的温度下进行反应。

8、对分析结果的评价——就是对分析结果是否“可取”作出判断。

9、计量认证——是按我国的“计量法”规定对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计量检定、测试能力和可靠性、公正性进行考核。

第十章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也称品质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1]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对质量控制的一种定义为:

“为使人们确信某一物项或服务的质量满足规定要求而必须进行的有计划的系统化的活动。

2、质量设计——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叫做质量设计。

3、质量监控阶段——在制造中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测,该阶段称做质量监控阶段。

4、事后质量控制——以抽样检验控制质量是传统的质量控制,被称之为事后质量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