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机制砂生产项目申请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8045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6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机制砂生产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完整版机制砂生产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完整版机制砂生产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完整版机制砂生产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完整版机制砂生产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机制砂生产项目申请报告.docx

《完整版机制砂生产项目申请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机制砂生产项目申请报告.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机制砂生产项目申请报告.docx

完整版机制砂生产项目申请报告

第1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名称:

*

住所:

*

法定代表人:

*

注册资本:

2500万元

公司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经营范围:

商品混凝土、建筑材料、机制砂、钢材、五金交电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5月3日,注册资金2500万元,拥有雄厚的资金和生产技术实力,与相关行业单位有着密切的协作关系,主要从事以新型建筑建材机制砂的生产与销售,拥有国内先进的节能、环保生产线。

公司发展的宗旨即是为当地生产经营提供精品新型建材,为所在地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2拟建项目概况

1.2.1项目概要

项目名称:

新型建材机制砂生产、销售项目

建设地点:

*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1)项目土地租用枣庄众源建材公司现有土地5亩(约合3333.335m2)实施建设,租赁期为15年(2016年5月1日-2031年4月30日);

(2)土建方面,项目新增生产车间、配料车间、成品库,总建筑面积约4100平方米;

(3)设备方面,根据产品种类及生产工艺需要,新增破碎机、制砂机、调整机、分离机及提升机等生产设备22台(套);

(4)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年产机制砂约150万吨。

建设期:

1年

项目总投资:

56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约4186.88万元,流动资金约1413.13万元。

资金筹措:

根据建设单位的投资计划,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建设单位自筹解决。

项目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1.2.2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1)项目建设的背景

据估算,现我国每年建筑骨料用量约为90多亿吨,占世界第一,天然砂是上千万年自然形成、不可再生的资源,随着基本建设的日益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在我国不少地区出现优质天然砂资源逐步减少、甚至无天然砂的情况,出于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国家和各地政府严格限制或禁止开采天然砂法规和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减少了天然砂的来源。

有限的天然砂资源渐渐用尽,建筑用砂供需矛盾日渐突出,而随着近年来基本建设条件日益完善,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与普及,混凝土技术进步及环境保护的加强使得其成为建筑行业的最主要结构形式,而混凝土用砂的数量巨大,使得天然砂市场供应无法满足发展需求,整个砂石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价格的不断攀升,则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进展。

至此,机制砂的应用范围得以扩大,由建筑行业扩大到公路、铁路、水电、冶金等系统,由挡护工程扩大到桥梁、隧道及水工工程,从砌筑砂浆发展到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气密性混凝土及喷锚支护等工程,机制砂的生产逐步成为建筑用砂的主要来源。

目前我国的机制砂已占砂产量综述的50%,国内工艺成熟的机制砂生产设备厂家已有许多,生产机制砂的设备与技术完备,能够满足机制砂发展的需要。

机制砂生产线的建设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本)》(2013年修订)以及《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允许类项目。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及省的相关规划。

因此,为了抓住新型建材机制砂发展的良好机遇,结合新型建材行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长远发展前景,枣庄众运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决定在薛城区陶庄镇山家林矿通晟路南、振兴路东投资建设新型建材机制砂生产线项目。

项目建设就是在以上背景条件下进行的。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的建设符合相关产业政策

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和《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的相关内容,本项目属于允许类项目。

项目的建设符合制砂产业的发展需求

近些年,随着制砂资源的减少,天然砂的愈加匮乏,有些原来的采砂区现已无砂可采,政府对河、湖、江砂及毁田采砂的限制措施越来越严,都促进了机制砂石产业的发展,再结合政府对矿山的整合力度加大,我国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蓬勃发展,为制砂产业带来了良好外界坏境,制砂产业的发展一片曙光。

项目的建设是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国的机制砂生产正面临着抓住发展机遇,把握发展方向,成功实现从制砂大国向制砂强国转变的一个关键时刻。

但同时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对我国的制砂行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枣庄地区周边现有制砂厂较少,分布散、能耗高、污染严重,在一定程度上虽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节能减排问题认识上不断提高,这些企业在节能减排问题上由于工艺本身的限制而无法克服的缺陷日加明显。

本项目设计中将采取有效措施,建成后可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有利于清洁生产,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项目的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为了满足社会对优质产品的需求,必然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竞争力。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发展、壮大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

为满足市场的需求,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企业的要求。

本项目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制砂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成品率,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无论从企业自身发展考虑,还是从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方面考虑,都有必要实施该项目。

1.2.3主要建设规模和内容

据城市总体规划及规划局对项目地块的规划使用条件,以及项目单位的自身实际情况,本项目规划占地面积5亩(约合3333.335平方米)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占地面积

5

租用,折合3333.335m2

2

总基地面积

m2

3300

全封蓬覆盖

3

总建筑面积

m2

4100

其中

生产车间

m2

500

配料车间

m2

1200

成品库

m2

1200

办公楼

m2

1200

三层,包括:

检验室、设备维修库及材料库、工人休息室

3

建筑密度

%

98.99

4

容积率

1.23

5

建设期

12

6

劳动定员

50

7

项目总投资

万元

5600

其中:

建设投资

万元

4000

流动资金

万元

1600

8

正常年营业收入

万元

6000

正常年利润总额

万元

1549.97

正常年税后利润

万元

1162.48

9

销售利润率

%

25.83

投资利润率

%

27.68

10

财务内部收益率

%

30.98

税前

投资回收期

4.15

含建设期

1.3项目建设条件

本项目选址位于枣庄市薛城区*东,项目所在地的建设条件如下:

1.3.1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地跨东经116°48′—117°49′,北纬34°27′—35°19′。

东与临沂市之平邑县、费县、兰陵县接壤,南与江苏省徐州市的铜山区、贾汪区、邳州市为邻,西滨微山湖,北与济宁市的邹城市毗连。

东西最宽56公里,南北最长96公里,总面积4563平方公里,占山东省总面积的2.97%。

枣庄市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南部地区,属于黄淮冲积平原的一部分。

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呈东北向西南倾伏状。

北部山亭区境内的高山海拔620米,为枣庄市最高点。

莲青山、抱犊崮等海拔500米以上群山连绵起伏,横亘在市北部。

抱犊崮海拔580米,谓“沂蒙七十二崮之首”。

西部滨湖及沿运地带地势最低,地面平坦,海拔30~40米,最低处海拔24.5米。

境内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形成低山、丘陵、山前平原、河漫滩、沿湖洼地等多类型地貌特征。

丘陵约占总面积的54.6%,平原约占总面积的26.6%,洼地约占总面积的18.8%。

建议:

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前应委托具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乙级以上资质的单位进行评估,并按评估结论做好地灾防治。

(2)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区划图》(GB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该区域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3)气候

枣庄市处于中纬度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兼有南方温湿气候和北方干冷气候的特点,受自然地理环境、太阳辐射和季风的影响,具有光照好、积温高、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光、热、水、气等条件优越。

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春季气候多变,西南风较多,降水较少,常干旱。

夏季炎热,空气湿润,降水集中。

秋季云雨较少,以秋高气爽为主要特征。

冬季寒冷而干旱,多西北风。

2012年,枣庄市年平均气温14.6℃,较常年偏高0.1℃,较2011年偏高0.2℃;平均日照时数为1947.6小时,较常年偏少173.4小时,较2011年同期偏多170.6小时;平均降水量581.5毫米,较常年偏少205.9毫米,较2011年同期偏少106.7毫米。

(4)水文

枣庄市境内河流属淮河流域运河水系。

大小河流共有24条,京杭运河枣庄段为大型河流,横穿市南部,境内全长39公里。

中型河流(伊家河、峄城大沙河、城郭河)3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条,流域面积在30至100平方公里的河流12条。

除京杭运河枣庄段为南四湖泄洪河道外,其它主要河流均发源于东北部山区,分别流入南四湖和运河。

1.3.2区位交通条件

枣临高速公路、枣临铁路建成通车;共组织实施干线公路项目9项,改建、改造总里程达140.77公里,总投资8.93亿元,西坛路、104国道滕州城区段改造、济微线、枣徐北段、枣曹西线相继建成通车,出台了《枣庄市森林城市国省道环园公路规划》。

截至2012年年底,枣庄市公路通车里程达7533.7公里,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164.7公里。

枣庄处在京沪铁路大动脉与陇海铁路大动脉的中间位置,是一个交通节点城市,位置十分显要,又是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腹地的过渡带。

铁路:

京沪铁路、京沪高铁

火车站:

枣庄站、枣庄西站、滕州站、滕州东站

公路:

京台高速、枣木高速、岚曹高速、104国道、206国道

航空:

枣庄距济南机场180公里左右,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60公里,徐州观音国际机场开通了枣庄的城市候机楼,方便了枣庄游客的出行。

 枣庄支线机场已经纳入政府规划,是十三五重点工程。

水路:

京杭大运河穿过市区南部,主要有枣庄港、滕州港、台儿庄港、峄城港四个港口。

毗邻陇海铁路和日照港、日照岚山港、青岛港、连云港四大出海口。

1.3.3市政配套条件

2014年,枣庄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3.8亿元。

城区路网不断完善,城市环境大幅改观,公用事业水平不断提高。

建设城区林荫停车场15处,新建改造城区道路70条,整治背街小巷34条,新增道路面积110万平方米。

完成城区裸露土地绿化374万平方米,圆满完成省里下达的306万裸露土地绿化任务,新增绿地面积276公顷。

新建改造城市热力管网95公里,新增供热面积308.5万平方米。

地下管网配套建设日趋完善,新建改造城市供水管网120公里、燃气管网128公里,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9.5%、供水普及率达到99.5%。

羊庄水源地建成并投入使用,累计投入1.2亿元,增加供水能力4万吨/天。

全市10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全年共处理污水12921万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85%,新建污水管网36公里。

1.3.4社会经济条件

2015年枣庄市生产总值实现2031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7.1%。

从结构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6%,比上年提高0.1%;第二产业为52.7%,下降1.6%;第三产业为39.7%,提高1.5%。

就业持续增加。

城镇新增就业5.1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2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1%。

物价走势总体平稳。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涨幅较上年高0.1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1%。

民营经济稳步发展。

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76.23亿元,增长9.2%。

非公有(民营)经济户数24.79万户,增长18.2%;从业人数87.38万人,增长15.4%;纳税额137.76亿元,增长11.5%,占税收总额的77.61%。

2014年,工业规模不断膨胀。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13家。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

其中,轻工业增长12.1%;重工业增长9.8%,轻工业快于重工业2.3个百分点。

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430.01亿元,增长15.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1.63亿元,下降10.1%;第二产业投资744.64亿元,增长28.5%,其中工业投资656.5亿元,增长26.4%;第三产业投资633.74亿元,增长4.6%。

1.4工程技术方案

1.4.1设计原则

本工程总图布置应符合国家、省、市的用地要求,结合场地自然条件进行。

生产流程科学、物料流程短捷,整体布局合理、用地占用最小为原则。

总图布置依据国家防火规范,结合自然地形与周边状况,在满足生产流程基础上合理安排用地内建(构)筑物等生产、生活设施,并满足当地防洪排涝的要求,尤其要重点满足以下要求:

(1)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保证生产工艺流程连续和顺畅,使厂内外运输合理协调,避免人流、物流交叉;

(2)考虑合理的功能分区;

(3)各种动力设施尽量靠近负荷中心;

(4)切实注重安全和环保要求,建设密度和建筑系数科学合理,建(构)筑物的间距符合防火、卫生规范及各种安全生产规定的要求;

(5)符合当地城市规划、土地、环保、绿化、交通、消防等方面有关规定和规范的要求。

1.4.2总平面布置

本项目位于**东,厂区地块呈矩形,总用地面积5亩(约3333.335平方米),在厂区北侧中部设置一个出入口,用于人流出入以及物流出入。

项目总图布置综合考虑建设地周边的管网接入条件及各区域功能的不同和相互联系。

厂区南侧为生产区,依次为配料车间、生产车间,东北角为办公区,西侧为成品库。

详细平面布置见附图2:

项目平面布置示意图。

1.4.3竖向布置

厂区竖向布置应满足生产工艺布置和运输、装卸对高程的要求;应充分考虑地形及地质因素,合理利用和改造地形,使场地的设计标高尽量与自然地形相适应;要适应建、构筑物的基础和管线埋设深度的要求;应保证场地不受洪水威胁,使雨水能够迅速顺利排除;保证厂内外出入口,交通线路有合理的衔接。

竖向布置主要由平坡式、阶梯式和混合式三种。

本项目厂区地势平坦,高程变化不大,场地竖向布置采取平坡式。

厂区内场地雨水为有组织排水,雨水排往道路旁边的雨水井内,然后经下水道排入厂内的排水管道内。

本项目的配料车间及生产车间是生产主体建筑,布置在厂区中工程地质最好的地带。

厂区地形须与主厂房相适应。

生产所需原料及辅助原料主要依靠当地解决运输方式主要采取公路汽运为主。

1.4.4土建工程

(1)设计依据

国家现行的建筑结构与施工规范、规程及行业标准。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8)《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

(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2)建筑设计原则

满足工艺流程和布置需要,方便安装与检修,利于操作与管理。

合理的确定建筑结构型式,平面布置合理,合理的空间组织,造型简明,美观,大方,风格协调一致。

建筑物形象及外部处理原则:

本项目厂区所有新建建筑物均为全封蓬覆盖,既满足工艺要求,也保持外立面的统一性,充分体现出项目的和谐整体形象。

对有防雨要求的建筑物应采用开有门窗洞口的实体墙做围护结构。

合理的划分各建筑物的防火分区,确定各生产厂房库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合理的设置生产厂房库房水平及竖向交通,保证安全疏散。

满足生产要求,充分考虑生产的特点,妥善处理好诸如防火、防爆、抗震设防、防腐蚀、防噪声、防尘、防毒等建筑结构防护问题及消防安全、通风采光等多方面的要求。

对有防腐要求的建筑物在结构上采用密实度高的防腐蚀的材料,建筑上采用防腐蚀面层(包括地面、楼面及墙面)的做法。

(3)结构设计原则

设计中应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在满足工艺及用户要求的前提下,精心设计,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并确保质量。

满足工艺、建筑等专业设计的要求,合理确定建筑物、构筑物的结构型式,恰当选择材料与构件,保证基础及主体结构的安全、可靠、稳定和耐久。

结构选型的原则:

制定出明确的、用当前计算手段能解决计算问题的平面或空间计算简图表,使其具有合理的、直接的或基本直接的传力途径。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及设备安装检修要求,合理选择结构类型。

设备布置尽可能露天化,重、大、振动设备尽可能与厂房脱开,落地布置。

满足各功能不同要求时要充分考虑工程节省投资。

1.4.5给排水工程

(1)设计依据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479-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2)设计范围

厂区规划范围内的给水、排水及消防系统设计。

(3)厂区给水

①水源

本项目生产、生活用水取自城市供水管网。

②用水量估算

该项目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及不可预见水。

生活用水:

该项目实施完成后劳动定员50人,根据《徐州市用水定额》(DB3203/T501-2013)一般生活用水量每人每天50L,项目年工作300天,则项目年生活用水量为750t。

生产用水:

项目生产过程中采用干式砂石生产线,不需要水进行清洗。

不可预见用水:

该项目不可预见用水取项目用水量的10%估算,为75t。

综上,该项目年用水量为825t。

③供水管网

厂区供水管道布置成环状,干管管径为DN200。

厂区消火栓给水从区内环状消防供水管网上引入两根给水管,并布置成环状,干管管径为DN200,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

给水管DN≥75mm采用给水球墨铸铁管,DN<75mm给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

干管交叉处和干支管连接处均设置阀门及阀门井和管道支墩。

管道埋深约1.2米。

(4)排水系统

①排水方式

厂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在厂区主、次干道两侧设置相应雨水、生活污水管网。

②排水管网

厂区雨水主管采用混凝土管件,次管采用水泥管或塑料管材,主管管径DN500,次管管径DN300-DN400。

生活污水采用重力排水,管材采用PVC管,管径DN300。

厂区排水管网预埋在厂区道路之下或道路两侧,具体埋设方式、管径大小、管网走向及管材最终型号及规格待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后确定。

1.4.6供电工程

(1)设计依据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2008);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2)供电系统

①负荷性质

本项目供电负荷性质均为二级。

②电源电压

项目电源来自周边变电所,电源电压为10kV,按用电负荷和变压器容量在项目厂区内设配电室,厂区用电采用低压配电,电压为220/380V。

(3)用电负荷估算

厂区用电负荷分生产、附属二大类。

a、根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建筑照明负荷估算如下:

表1-2项目建筑照明标准值及额定功率

序号

照明项目

建筑面积(m2)

照度标准值(LX)

照明功率密度(W/m2)

总负荷

(kW)

1

配料车间

1200

200

6

7.2

2

生产车间

500

200

6

3.0

3

成品库

1200

200

6

7.2

4

办公区域

1200

300

8

9.6

合计

4100

27

b、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电气分册》,并结合该项目情况选取负荷密度为60W/m2,则项目人员办公用电负荷估算为24kW。

c、项目总用电负荷估算见下表:

表1-3项目用电设备容量计算表

序号

用电设备

装机容量(kW)

需用系数Kx

功率因数cosφ

tgφ

Pc(kW)

Qc(kVar)

Sc(kVA)

1

生产设备

914

0.70

0.85

0.62

639.80

396.51

 

2

照明

27

0.70

0.85

0.62

18.90

11.71

 

3

办公

24

0.80

0.85

0.62

19.20

11.90

 

 

合计

965

 

 

 

677.9

420.12

 

有功功率同时系数k∑p取0.9,无功功率同时系数k∑q取0.95

 

 

0.84

0.65

610.11

399.11

729.06

 

无功功率补偿容量

 

 

 

 

 

198.58

 

 

补偿后合计

 

 

0.95

0.33

610.11

200.53

642.22

 

变压器损耗率△PT=0.01Sc;△QT=0.05Sc

 

 

 

 

6.42

32.11

 

 

合计

 

 

 0.94

 

616.53

232.64

658.97

本项目选配1台S13-800/10变压器,负载率为82.37%,能满足项目需要。

(4)厂区配电及照明

①厂区配电

配电电源由分变引入各区域,设置总动力配电柜,采用三相五线制。

厂区各区域配电方式采用放射式,由变配电站引入,并在各区域设置相应照明配电箱。

②照明

项目各生产厂房照明电源由低压配电柜专用回路引出,照明电源电压为380/220V,照度按《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设计;照明灯具选用高效节能灯;生产厂房除按正常照明设计外,另设值班备用照明和疏散应急照明。

1.4.7设备维修库及材料库

设备维修库及材料库的主要任务是生产车间所需的少量简单备件及小型工具的加工制作以及生产车间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修理。

设备维修库配置常规的小型维修设备,大型生产线及设备的维护和修理依靠外协解决。

1.5工艺技术方案与设备选型

1.5.1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原则

(1)先进性原则

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决定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本项目通过选择较为先进的工艺技术和工艺装备,保证清洁文明和安全生产,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适用性原则

结合项目建设规模选择适合的工艺技术,以与项目的生产能力相匹配;结合资源优势选择适宜的工艺技术,以与原材料、辅助材料和燃料相适应;选择与设备制造能力和水平相适应的工艺技术;尽可能采用安全、清洁生产技术,以与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政策、法规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