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教师用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48041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57 大小:70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教师用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教师用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教师用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教师用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7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教师用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教师用书.docx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教师用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教师用书.docx(1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教师用书.docx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教师用书

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教师用书(修订版)

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教师用书(修订版)

 目 录

使用说明

教科书整体结构表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主要材料清单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植物的生长变化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第2课 种植我们的植物

   第3课 我们先看到了根

第4课 种子变成了幼苗

   第5课 茎越长越高

   第6课 开花了,结果了

   第7课 我们的大丰收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动物的生命周期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第2课 蚕的生长变化

   第3课 蚕变了新模样

第4课 蛹变成了什么

第5课 蚕的生命周期

第6课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7课 我们的生命周期

评价建议

教学案例

参考资料

温度与水的变化

单元概述

单元教学目标

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 温度和温度计

第2课 测量水的温度

第3课 水结冰了

第4课 冰融化了

第5课 水珠从哪里来

第6课 水和水蒸气

第7课 水的三态变化

评价建议

参考资料

磁铁

单元概述

单元教学目标

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 我们知道的磁铁

第2课 磁铁有磁性

第3课 磁铁的两极

第4课 磁极的相互作用

第5课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第6课 指南针

第7课 做一个指南针

评价建议

参考资料

使用说明

   与教科版科学教科书配套的《科学教师教学用书》是为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编写的,三至六年级共8册。

为了能清晰而简明地表达课程设计的意图,同时方便教师备课,我们设计了一些栏目并提供了相应的资源。

   下面是与使用有关的几点说明。

一、教师用书的体例和作用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列出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面希望达成的目标。

为教师了解全学期的教学任务提供完整的框架和概貌。

——主要材料清单

   列出本学期探究活动涉及的主要实验和需要的器材与材料,供教师作计划和提前准备时使用。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用文字形式介绍本单元的主要教学活动和活动间的结构,说明本单元的教学在整个教科书框架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

——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列出本单元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为教师把握单元教学提供方向。

——背景和目标

   这是分课时说明教学内容选择的知识背景和学生的认识背景,方便教师理解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

所列的教学目标是直接针对该节课的。

——教科书说明

   用图文对照的形式详细说明正文、照片、图片、图表、对话框所包含的意义,对教科书正文中提出的问题给出必要的答案或说明。

——教学建议

   有针对性地为教学提供参考性策略,对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

——评价建议

   立足单元教学指出评价的主要方向、可使用的依据,以及可采用的评价方法。

二、课时安排建议

   修订后的教科书每册均安排了4个教学单元。

3、4年级每个单元包含7个教学活动,5、6年级为8个教学活动。

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这是根据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小学科学课中、高年级均为每周2课时的现状安排的。

在设计时,我们也考虑到个别省份科学课的开设已经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保持了弹性。

针对这样的地区,我们建议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解决:

   

(一)对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

例如“比较水的多少”“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等;

   

(二)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开展单元性的评价活动;

   (三)实现教科书中已设计的拓展性活动,或资料库中的拓展性活动。

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

如“小杆秤的制造”“设计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等。

为此每个单元安排3节左右的机动课时是适宜的,也是可操作的。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在这套教师用书中,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的科学教育研究成果,将教学目标分别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

科学概念的陈述是用一句完整的话来完成的,它比一个简单的词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表达的是一个科学的观点或思想。

科学概念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例如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

每一个核心概念是由不同的具体概念组成的,而具体概念是从科学事实中归纳出来的。

以科学概念作为教学目标,将促进学生对事实的理解,有助于他们形成重要的科学观念和思想,体现了科学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四、概念图和图表的使用

   修订后的教科书引入了多种形式的概念图和图表,因为它们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用工具。

运用这些工具,学生可以记录和加工整理信息,同时用来描述概念。

教师也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为教学确定起点。

   维恩图是一种选择、分类和比较信息的非常有用的工具。

可以帮助学生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两个圆可以呈现不同的信息,比如只属于陆生植物的特征和只属于水生植物的特征应分别记在一个圆里,而它们的共同特征则应记入两个圆的交叉部分。

   网状图是概念图中的一种,它的作用是用图解的形式记录与中心词有关的观点和内容,呈现中心词和与之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

   使用网状图可以帮助学生围绕中心词作尽可能多的联想,由此教师可以了解到哪些知识是学生已经知道的。

  

气泡图是一种简单的网状图,它可以帮助学生对中心词(主题)做出联想,记录下他们已经观察和了解到的内容。

 柱状图(条形图)是在坐标图上用填充的方式完成的数据表达,表现为条形图,一般由两组数据组成,例如时间和影长、时间和温度等。

柱状图可以直观地表现数据之间的差异。

 记录不仅仅可以用文字,科学图画也是适合小学生记录观察和与人分享信息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它比普通的图画倾注更多的精力在细节上。

为了真实地记录,学生必须仔细地观察,记下每个小的特点和线条。

使用这种记录方法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也可以从中评价他们的观察、表达和理解的能力。

教科书整体结构表

   修订后的教科书共32个单元,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标准所规定的相关内容。

教科书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两大主线并行发展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整体结构。

   书中每个单元后设置了资料库,是为了便于学生深入理解该单元的科学概念、丰富他们的已有经验和发展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是科学课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仅供学生阅读。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

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

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

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活动,了解磁铁的应用。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

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

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释)——分析、检验假设——寻求新的证据——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

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建议“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个单元交叉进行。

除解决观察周期长的问题之外,这样做还可以同时进行植物和动物生长变化的观察活动,使学生领悟到植物和动物的相通之处,完成对生物生命周期的初步认识。

主要材料清单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大豆、玉米、花生、莲花、凤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铲子等种植工具,透明玻璃杯、卫生纸等;试管、带根的新鲜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长阶段的凤仙花植株、凤仙花朵,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几个主要生长阶段的凤仙花照片等。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

   蚕卵,放大镜、饲养盒;不同生长阶段的蚕;蚕茧及蛹,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蚕蛾、蜻蜓、蚂蚁、蝴蝶的图片或标本;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及资料;学生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等生长变化的资料;婴儿、幼儿或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的挂图或影像资料。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

   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测量范围在-20℃~110℃)、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110℃),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冰块、食盐、试管、烧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浅碟;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挂图或影像资料。

   “磁铁”单元

   各种形状的磁铁,包括没有标注南北极的磁铁;铁的物品、一些金属物品及非金属物品;一定数量的铁钉、回形针、大头针、钢珠和大钢针;不同材质的人民币硬币(1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的铝币);盒式指南针,做指南针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备)。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植物的生长变化

一、单元概述 

   通过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已初步领悟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是会发生变化的。

但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植物的各种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生存有什么关系?

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

这样一些问题是值得学生关注的。

   其实,植物会长高长大,许多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开花结果,这样一些事实,三年级的小学生是知道的,但他们还不曾去探究事情的原委。

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植物发生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