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7988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为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

《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以及1个“口语交际”、1个“习作”、1个“语文园地”。

本单元旨在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精读课文《只有一个地球》的课后题和略读课文《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通过找关键句,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意见不同怎么办”,在生活中遇到意见不同的事情时,能换位思考,态度平和、简洁明了地表达意见,准确地把握别人的观点。

“习作”的任务是学写倡议书,能用正确的格式就自己关心的、与环保相关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

3

《浪淘沙》(其一)描绘了黄河气势雄伟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不畏险阻,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

《江南春》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

《书湖阴先生壁》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

1.会写14个生字,会写20个词语。

2.能结合注释,借助古代文化常识,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背诵3首古诗,默写《浪淘沙》(其一)。

3.默读课文,能结合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学习说明方法。

4.能揣摩优美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感受农民重新得到土地后的喜悦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只有一个地球

2

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青山不老

1

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

三黑和土地

1

描写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重新获得土地的事情,体现了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

口语交际

1

意见不同怎么办

1.生活中听到不同意见时,能换位思考,积极沟通。

2.能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

3.表达观点时,能简洁明了,有理有据。

习作

2

学写倡议书

1.能就自己关心的、希望得到大家支持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

2.能用正确的格式书写倡议书,并发布在合适的地方。

语文园地

2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1.能交流在朗读和感悟古诗词中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句时可运用的学习方法。

2.能说出段落表达的观点。

3.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快捷的乘车方案。

17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涯、莺”2个生字,理解本课三首诗中“簸”“山郭”“排闼”等关键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能结合注释或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2.能结合注释或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浪淘沙》(其一)

课时目标

1.会写“涯”这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浪淘沙》(其一),背诵《浪淘沙》(其一),默写《浪淘沙》(其一)。

3.能展开想象,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说说《浪淘沙》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同学们,你学过的写景的古诗词有哪些?

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古诗。

(板书课题)

《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的一首。

浪淘沙,是唐代的曲名。

3.播放“黄河”的相关视频:

呈现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画面。

4.了解作者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题材涉猎广泛,尤其以咏史诗为人称道。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主要作品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黄河视频导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了解黄河,体会诗中描绘的黄河的雄伟气势。

二、初读古诗,把握大意

1.读准读通。

(1)自由读古诗,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读准多音字及生字:

曲(qū)。

2.读好诗句的停顿。

(1)自主尝试读好停顿。

(2)教师范读。

(3)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

读好古诗的节奏,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味。

三、精读古诗,解诗意,悟诗情

1.学习第一、二句。

课件出示: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指名读,齐读。

(2)这两句诗描写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你是从哪些字词感受到的?

(九曲——黄河弯;万里沙——黄河长、沙很多;浪淘风簸——波涛汹涌、惊涛骇浪。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①第一句:

想象黄河曲折悠长、蜿蜒漫长的画面,重读“九曲”“万里沙”。

②第二句:

想象大风掀起万丈巨浪,如万马齐奔浩浩荡荡的画面,读出黄河奔腾咆哮的气势。

③指名读、师范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4)指导书写“涯”这个字。

(5)小结:

前两句描写了黄河“弯弯曲曲、黄沙滚滚、浪涛汹涌”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气概。

(6)找学生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并说说这两句诗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①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边。

②“九曲”“万里”“浪淘风簸”等用词精妙,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展现了黄河的雄伟气势。

2.学习第三、四句。

课件出示: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齐读诗句。

(2)这两句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①直上——浪大、浪高。

②牵牛织女家——在天上,让人感觉静谧美好、温馨甜蜜。

③指名概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读出黄河直上云霄的非凡及牛郎织女家的宁静温馨。

(4)这两句诗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并通过借用典故的方法表现了黄河的雄伟气势。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

四、背诵古诗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全班齐读。

3.出示黄河图片,尝试背诵古诗。

4.指名背诵,全班齐背。

【设计意图】

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

第2课时

《江南春》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江南春》,背诵并默写《江南春》。

2.了解古诗通过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从中感受自然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

为什么?

能背一首描写这个季节的古诗吗?

《春晓》《村居》《咏柳》《惠崇春江晚景》等。

2.古代诗人看到如此美妙的世界,为我们留下许多赞美四季美景的诗。

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

江南春。

4.解题。

江南春:

江南春天的美景。

(课件播放江南春天的美景图)

5.了解作者杜牧。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在诗歌创作上,与晚唐另一位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主要作品有《泊秦淮》《阿房宫赋》《山行》《清明》等。

二、初读古诗,把握大意

1.读准读通。

(1)自由读古诗,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正音。

读准生字“郭”的读音。

“莺”是后鼻音,“寺”是平舌音。

2.读好诗句的停顿。

(1)自主尝试读好停顿。

(2)教师范读。

(3)指名读,齐读。

3.把握古诗大意。

(1)默读古诗,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结合注释了解“山郭”“酒旗”“南朝”“四百八十寺”。

(2)同桌互相说说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三、精读古诗,解诗意,悟诗境

1.课件出示古诗。

2.指名读,齐读。

3.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请把描写景物的词语画出来。

(莺啼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寺庙楼台烟雨)

4.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些景物进行描绘。

(1)第一、二句:

千里江南,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绿树红花,水村伴着山郭,酒旗在空中飘扬。

(2)第三、四句:

好一派迷人的江南美景呀,可惜南朝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

5.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6.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前两句写今,抓住了黄莺、绿树、红花、水乡、山城、酒旗、春风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画面;后两句是雨景怀古,通过对“寺”“楼台”“烟雨”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哀愁,望着这充满历史悠远感的烟雨迷蒙之景,作者不禁心生感慨:

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的寺院和楼台,还有多少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呢?

四、背诵、默写

1.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课件出示“水村山郭酒旗风”“多少楼台烟雨中”等图片,根据图片配诗句。

3.指名背诵,男生背、女生背,齐背。

第3课时

《书湖阴先生壁》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书湖阴先生壁》,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2.了解诗歌中对偶的修辞方法,理解诗意,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古人有在墙上题诗的习俗,题写的诗常常借眼前的景物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种在墙壁上题写的诗就叫题壁诗。

著名的题壁诗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林升的《题临安邸》,今天我们要学的也是一首题壁诗。

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3.交流: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这是一首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墙上的诗。

4.湖阴先生是王安石罢相后在钟山的邻居。

了解作者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

他的诗对当代和后世都有影响,被称为“王荆公体”。

主要作品有《梅花》《元日》《泊船瓜洲》等。

二、初读古诗,把握大意

1.读准读通。

(1)自由读古诗,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正音。

读准生字“畦、闼”的读音。

2.读好诗句的停顿。

(1)自主尝试读好停顿。

(2)指名读。

(3)齐读。

3.把握古诗大意。

(1)默读古诗,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

(茅檐、花木、水流、稻田、青山)

(2)结合注释理解“苔”“畦”“排闼”这几个字词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

三、精读古诗,解诗意,悟诗境

1.学习第一、二句。

课件出示: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1)齐读诗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2)理解“长”“手自栽”的意思。

(“长”是“经常”的意思,“手自栽”是“亲手栽种”的意思。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交流你看到了“怎样的一间茅屋”。

(4)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体会湖阴先生的朴实、勤劳及其富有情趣的生活。

(简朴的茅屋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院子里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

(5)指导朗读。

2.学习第三、四句。

课件出示: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齐读诗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2)交流:

茅屋外面的风景如何?

(3)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湖阴先生对山水的喜爱。

(一条河环绕着碧绿的稻田,守护着稻田;两座青山,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青绿的秀色送入眼帘。

(4)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你是从哪些字词看出来的?

(运用拟人的手法,从“护”“送”二字可看出。

(5)齐读诗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课件出示: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6)回忆一下学过的古诗里还有哪些这样的诗句。

预设: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7)填空小结:

课件出示:

从第一、二句诗可以看出湖阴先生____________;第三、四句诗用的是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湖阴先生对山水的__________之情;整首诗的景物描写由________及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湖阴先生的_____________。

四、背诵古诗

1.对照板书试背。

2.配乐朗诵。

(诵读要读出节奏)

18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会写“莹、裹”等12个生字,会写“晶莹、摇篮、壮观”等20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学习说明方法。

重点

1.默读课文,学会抓关键句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2.引导学生学习“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难点

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莹、裹”等11个生字,会写“晶莹、摇篮、壮观”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象形文字:

母。

课件出示: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

(“母亲”的“母”)看到这个字你们会想到什么?

(妈妈)除了自己的妈妈,你们还会把什么也称作母亲呢?

(祖国、地球)我们还可以把地球称作什么?

(水球、生命的摇篮、家园……)

2.课件出示宇宙中美丽的地球图片。

这个在浩瀚宇宙中美丽的星球,就是地球。

地球不仅是人类的母亲,还是所有生物的母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与地球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

只有一个地球)

3.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预设:

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

宇宙那么大,地球真的只有一个吗?

【设计意图】

课题质疑作为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阅读期待,使学生更快融入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了解科学小品文。

课件出示:

科学小品文:

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经常运用一些说明方法,比如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

2.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课件出示: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

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读完课文,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我们的地球?

3.检查自读情况。

(1)认读字词。

课件出示:

晶莹摇篮壮观和蔼资源有限矿产无私慷慨节制枯竭贡献毁坏滥用生态设想例如基地目睹子孙

多种形式读记生词,正音。

(2)课件出示关键句子,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板书:

美丽壮观)

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板书:

渺小)

3.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板书:

资源有限)

4.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板书:

无法移居)

指名读,正音。

试着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关键语句是文中能揭示题意、点明主旨、归纳要点、承转前后的语句。

把握了关键语句,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快、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三、概括大意,初解课题

1.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2.小组讨论:

为什么文中说“只有一个地球”?

3.指名交流。

4.小结:

课文到底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呢?

等读完全文,我们应该会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

解读课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把握中心和主要内容。

有效地解读课题,能使学生把课文题目读懂、读透、读出感情来。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能设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学习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

请同学们开火车读一读以下词语。

课件出示:

第一组:

遥望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第二组:

渺小茫茫宇宙

第三组:

有限资源枯竭不加节制

毁坏滥用威胁生态灾难

第四组:

指望移居设想别无去处

2.指名说说课文讲了关于地球的哪几方面的内容。

二、深入解读,明确中心

同学们,文中提到在宇航员心中: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为什么说地球“太容易破碎”呢?

1.感悟地球的渺小。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地球的半径约为6400千米,为什么还说它是“渺小”的呢?

说说你的理解。

(它是与宇宙相比较而言的,而且它只有那么大,不会再长大。

因此说它是渺小的。

(3)课件出示练习,体会说明方法。

课件出示:

选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

1.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六千四百千米的星球。

()

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

2.感悟自然资源的有限。

(1)默读第3、4自然段,思考:

文中提到了哪些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

(2)指名说说什么是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

课件出示:

不可再生资源:

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可再生资源:

可保持增长率再生的资源。

(3)请用文中的句子说明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4)可再生资源是否就可以无条件再生呢?

请用文中的例子说明。

(从“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可以看出如果人类不节制使用、不保护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也会变成不可再生,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5)体会第4自然段中“本来”用词的准确性。

课件出示: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如果把这句话中的“本来”去掉,你认为可以吗?

说说你的理由。

(6)设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

课件出示:

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地球?

请展开想象说一说。

预设一:

我看到了地球到处都是汽车,尾气让天空布满灰霾。

预设二:

我看到了地球许多河流的水污浊,上面漂浮着许多不同颜色的泡泡……

②课件出示地球被污染的图片。

③小组合作设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

④全班交流,小组展示。

3.明确人类无法移居到其他星球的事实。

课件出示: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1)理解“至少”的意思和用词的精确。

这个词说明了“40万亿千米”是目前可以确定的最小的范围,也告诉我们这个范围以外的情况,科学家还不能确定。

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精确和严谨。

(2)感悟“40万亿千米”有多远,体会地球是目前唯一适合人类生存和居住的星球。

(3)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第一句话。

(4)了解“移民基地”的设想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实。

学生交流火星和月球的相关知识,了解“移民基地”的设想是遥远、难以实现的事情。

(5)课件出示相关知识链接:

课件出示:

月球:

月球没有大气,再小的尘埃也会直接轰击月面。

月面条件比地球条件恶劣得多,白天接近130摄氏度,晚上低于零下170摄氏度,而且是白天和晚上的时间各占半个月,交替进行。

火星:

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与地球一样,有四季分明的气候,冬季最低温度为零下125摄氏度,夏季最高22摄氏度。

有稀薄的大气,虽然没有看到液态水,但有水流痕迹,两极有大量的冰存在。

尽管火星与地球最相似,但火星上昼夜温差大、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和氮气等这些可怕的问题,还是让移居火星暂时只是梦想。

4.小结:

由此可见,宇航员的感叹不无道理:

地球的确是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6.小组交流讨论: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步得出的。

7.小组代表总结。

课件出示: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人类无法移居第二个星球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三、课堂小结,感情升华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让我们一起向全世界呼吁:

精心保护地球!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四、作业

设计环保宣传广告牌。

19*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归宿、劲挺、荡漾、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难点

理解文章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了解背景

1.课件出示山西省地图,认识晋西北的位置。

2.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风沙四起、黄沙漫天、飞沙走石、荒无人烟、穷山恶水、土地沙漠化)

3.课件出示绿意盎然的山林图。

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幅山林图吗?

(树木茂密、生机勃勃、绿树成荫)

4.同学们,这两幅图都来自中国的晋西北的风光,为什么有如此大的不同呢?

你们可知道,这绿意盎然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着的追求。

是他为一块块黄土披上绿衣,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认识这位老人吧!

5.齐读课题:

青山不老。

【设计意图】

在学生对晋西北环境缺乏认知的情况下,通过图片的形象感知,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进入文本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阅读提示:

1.默读课文,说说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

2.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2.检查自读情况。

检查词语认读,正音。

课件出示:

粼粼肆虐盘踞记载擎天铁锹拐杖拄着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阅读提示”引路,明确课堂学习要求。

三、小组合作,感悟奇迹

1.默读课文,想一想:

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交流。

3.小组展示,教师点拨。

(1)老人创造的奇迹:

①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

一亩约六百六十七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六十平方米,那三千七百亩林网相当于多少个教室的面积?

谈谈你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