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模块综合检测一.docx
《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模块综合检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模块综合检测一.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模块综合检测一
模块综合检测
(一)
(时间:
6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图是清雍正帝祭先农坛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
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
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
解析:
《清雍正帝祭先农坛图》是描绘清朝皇帝祭祀先农神时的绘画作品。
祭祀先农神充分表明清朝统治者重视农业、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答案:
C
2.《国语·晋语》中记载:
“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这说明( )
A.商周时期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解析:
从题干明显可以看出这是我国春秋以前实行的工商食官的政策。
在西周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由官府垄断,故选A项。
答案:
A
3.《唐六典》载:
“凡营军器,皆镌题年月及工人姓名,辨其名物,而阅其虚实。
”司马光曰:
“其百工在官者,亦当择人而监之。
以功致为上,华靡为下,物勒工名,谨考其良苦而诛赏之。
”唐宋推行的“物勒工名”是为了( )
A.加强对民营手工业的监管
B.面向市场,获取垄断利润
C.提高官营手工业品的质量
D.提倡实用,反对奢靡浪费
解析:
由题干中“其百工在官者”可知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的状况,与民营手工业无关,故A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投放市场,故B项错误;唐宋推行“物勒工名”,记录下工人姓名,以“监之”“诛赏之”,促使工匠提高官营手工业品的质量,故C项正确;“功致为上,华靡为下”,提倡产品实用,但与“物勒工名”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C
4.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
这表明北宋时期( )
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解析:
北宋“钞盐法”允许私人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说明政府相对以前来说,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故C项正确。
答案:
C
5.下图是民国三十年创办的旌德建华烟厂生产的香烟商标。
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
B.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C.发展实业与抗战相结合
D.中、美、英、苏四国共同抗日
解析:
提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吸同盟牌香烟”“祝同盟国胜利”,结合中国的抗日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可以看出此叙述的是发展实业与抗战相结合。
答案:
C
6.“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
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
”这是选自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 )
A.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B.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
D.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解析:
从题干信息“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可知当时的新式学堂已经开始教授电话等近代科学知识,故选C项。
其他三项表述明显错误。
答案:
C
7.“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平均每年递增17.22%,超过世界500强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当时首钢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B.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继续贯彻
C.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思想的提出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完善
解析:
根据题干提示1991年首钢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主要是得益于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了企业管理的自主权和分配制度的改革等。
答案:
A
8.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其中“多层次”是指( )
A.不仅“引进来”而且还要“走出去”
B.不仅开放沿海而且开放内地
C.不仅开放经济领域而且开放政治文化领域
D.不仅开放特区而且开放沿海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得知“多层次”指的是不仅开放沿海而且开放内地。
答案:
B
9.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突破这一思想束缚的有( )
①1960年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②“文化大革命”期间邓小平全面整顿 ③邓小平“南方谈话” ④中共十四大决策
A.①②③④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特征的理解能力,“南方谈话”与中共十四大决策突破了这一思想束缚,故选③④。
答案:
C
10.下列四张纪念邮票都以党的重要会议为主题,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共八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A.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邓小平理论
B.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一国两制”
D.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解析:
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第一次良好开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标志;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定为指导思想。
答案:
B
11.20世纪30年代,苏联进行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
20世纪50年代,中国完成了三大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
二者的相同点是( )
A.消灭了农村的土地私有制
B.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对民族资本主义进行公私合营的改造
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解析:
苏联农业集体化和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是变土地私有制为集体所有制,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中国的三大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错误;“对民族资本主义进行公私合营的改造”只符合中国的情况,故C项错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而非“实现”,故D项错误。
答案:
A
12.下图是《万国宇宙图》中的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
图中的人们身体畸形,似妖似兽,丑恶可怕。
造成欧洲人这种认识的客观原因是( )
A.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
B.新航路开辟后对东方人的丑化
C.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感到恐惧
D.生产力水平低人类未进化完毕
解析:
14世纪处于新航路开辟之前,此时世界各地彼此孤立,各文明之间没有交流,彼此之间并不了解,因此出现了题干中描述的现象,故选A项。
答案:
A
13.葡萄牙、西班牙是新航路开辟以后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其殖民侵略的性质是封建性质,判断依据是( )
①对外扩张的方式是公开的武装侵略和掠夺 ②对外扩张没有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对外扩张的组织者是封建王朝 ④对外扩张的目的是扩大封建统治的规模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③④D.①②
解析:
西方国家对外扩张的方式在初期都是以公开的武装掠夺而不是公开的武装侵略。
排除①;早期殖民扩张的结果是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
C
14.从15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殖民主义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①武力征服是其主要扩张手段 ②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产生是其主要动力 ③采用商业殖民方式,建立殖民贸易公司 ④掠夺财富、屠杀土著人、抢占土地是其主要活动
A.①②③B.①②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由于此时的资本主义还未完全形成,所以武力征服与屠杀、抢占土地是主要活动,备选项都正确,故选D项。
答案:
D
15.我们习惯上把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机械特色不同B.通信工具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D.交通工具不同
解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是蒸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是电力,因此答案为C项。
答案:
C
16.下列对世界市场形成发展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①新航路开辟 ②火车机车 ③电话 ④早期奴隶贸易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④②①③D.①④②③
解析: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早期殖民扩张使得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选D项。
答案:
D
17.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统计图表反映的是( )
1870—1900年世界产量
A.粮食产量B.棉织品产量
C.石油产量D.煤炭产量
解析:
从题中1870—1900年的时间判断应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石油。
答案:
C
18.罗斯福新政中最能体现民生观的是( )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
D.推行以工代赈
解析:
罗斯福新政中最能体现民生观的应是社会福利方面的政策,以工代赈正是这一方面的重要措施,故选D项。
答案:
D
19.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对图中②时段的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滞胀”时期,即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故选A项。
答案:
A
20.“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
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
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B.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
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胡佛反对由政府采取大规模的救济措施,使危机不断加剧,反映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
1918年苏俄政府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国内战争结束后,农民不满情绪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国家也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反映了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
答案:
B
21.历史数据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下图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美的工业产值增长速度: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1960—1965年,“苏联模式”使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B.1965—1970年,赫鲁晓夫改革的成功使苏联经济继续领先
C.1970—1975年,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经济增速落后于苏联
D.1975—1980年,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导致苏联经济迅速下滑
解析:
由数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1965年,苏联经济增长速度高于美国,但工业总产值并非世界第一,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忽略了苏联国情,其改革是失败的,且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是1953—1964年,故B项错误;1970—1975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滞胀”局面,美国经济增速慢于苏联,故C项正确;1975—1980年执政的是勃列日涅夫,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1993年,欧洲联盟诞生;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
这些表明( )
A.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形势的总趋势趋向缓和
解析:
这三个组织都是区域性经济集团,体现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答案:
B
23.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用大量美元向美国政府兑换黄金,减少美元储备。
这反映了( )
A.美国丧失经济霸权地位
B.法国对美元的信心动摇
C.法国准备用欧元代替美元
D.美国黄金储备在不断增加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A项在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
C项不符合史实。
D项和材料相违背。
答案:
B
24.西方学者认为,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
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
材料表明( )
A.苏联在欧洲的政治、经济体系崩溃
B.两极格局趋于瓦解,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C.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D.世界经济开始出现区域集团化趋势
解析:
A项是1991年苏联解体的结果,从时间上可排除;C项不能从题干材料反映出来;D项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符合题干时间;1989年东欧剧变,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趋于瓦解,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故B项正确。
答案:
B
25.2015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召开全体会议,与会的各国财政部长、央行行长以及专家学者等就世界经济形势、宏观政策协调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这表明(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解决贸易争端
B.世界银行宗旨是协调世界经济宏观政策
C.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已被革除
D.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利益休戚相关
解析:
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利益休戚相关,与材料中“2015年10月”“各国财政部长、央行行长以及专家学者等就……议题展开深入探讨”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其中26题14分,27题18分,28题18分,共50分)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39年,伟大的汉武帝派官员张骞去寻找、联络数十年前为匈奴所破的大月氏。
汉武帝接连派出好几支远征大军去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或者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
这时,贸易紧跟在胜利的中国旗帜之后。
商路的安全有了保证,人们的需求也随着外交使团的活动而大为发展。
对于中国丝织品来说,情况尤其如此。
中国丝织品是各地最为需要的,至少占中国出口商品的90%;剩下的10%包括肉桂、大黄和优质铁。
这些货物由商队沿着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回运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新航路的发现,对于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和人类眼界的开阔。
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来的世界市场的扩大,也开阔了人类的眼界。
地理知识不再囿于两个地区或一个大陆,整个地球的外形弄清楚了,接近真实的世界地图也制成了……美洲的白银大量涌进欧洲,引发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从事商业的人发了大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有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削弱了
——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开辟“丝绸之路”的条件。
(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8分)
答案:
(1)条件:
西汉丝织业的发展;张骞沟通与西域的关系;对匈奴战争的胜利,为商路的开通提供了保障。
(2)影响:
引发了“商业革命”;加强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开阔了人类眼界,丰富了地理知识;引起了“价格革命”;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任答4点即可)
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希望找到一个有秩序的方法来决定国家货币单位的价值……我们希望把国际货币体系从大规模投机活动的负面影响中解脱出来。
——1943年美国前财政部长助理怀特
材料二 关贸总协定从未得到成员国立法机构的批准,它是一个临时性的多边贸易机构,其中也没有建立组织的条款。
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协议是永久性的。
作为一个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具有良好的法律基础,因其成员已经批准世界贸易组织协议,而且协议本身规定了世界贸易组织如何运作。
——摘编自《人民日报》1999年12月30日
材料三 每次金融危机必然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变革。
1930年,大萧条催生“布雷顿森林体系”,1970年代的汇率动荡和通货膨胀为欧元诞生铺平道路。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思想和战略》
(1)材料一中西方国家找到的“有秩序的方法”是什么?
效果如何?
(6分)
(2)根据材料二,世界贸易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相比有何特点?
联系所学知识,二者在宗旨和基本原则方面的相同点是什么?
(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元产生的原因,并分析其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6分)
答案:
(1)方法:
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
效果:
稳定了世界货币金融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使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特点:
常设性(永久性)的机构,具有法律强制性。
相同点:
原则上,开放市场、非歧视性;宗旨上,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
(3)原因:
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20世纪70年代的汇率动荡和通货膨胀。
影响:
欧元对美元的国际地位构成有力挑战,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28.(18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是全球华人共同守岁祈愿的一场文化盛宴,反映了百姓的鲜活人生和时代的发展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今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
——1998年春晚歌曲《好日子》
材料二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主题(节选)
年份
主题
1983
举国除夕万家欢,共品春晚头道餐
1993
欢乐、祥和、自豪、向上
2002
祖国颂、社会主义颂、改革开放颂
2018
喜庆新时代,共筑中国梦
——资料来源:
央视网
材料三 中国国际电视台英、西、法、阿、俄频道以摘播方式,通过198家海外媒体,在149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播出。
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终端多渠道,海内外收看春晚的观众总规模达11.31亿。
——《人民日报》2018年2月17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党和政府为了让城乡群众过上“好日子”所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指出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在开放领域进一步“打开了家门”的重要标志。
(6分)
(2)材料二中,1993年春晚主题的“自豪、向上”,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进入新阶段的主要标志。
2002年春晚再次歌颂了改革开放的成就。
回首2001年,我国为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对外开放方面又有何重大突破?
(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春晚作为文化盛宴走向世界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谈谈改革开放与以中央电视台春晚为代表的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
(6分)
答案:
(1)措施: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标志:
开发开放浦东。
(2)标志:
“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
突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原因:
国家的推动;大众传媒的发展。
关系:
改革开放促进了春晚等文化建设;春晚等文化的繁荣反映了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