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调研报告共8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7770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调研报告共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职调研报告共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职调研报告共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职调研报告共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职调研报告共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职调研报告共8篇.docx

《中职调研报告共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调研报告共8篇.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职调研报告共8篇.docx

中职调研报告共8篇

中职调研报告(共8篇)

第1篇:

中职语文调研报告doc

抚顺市中职语文教学及研训工作调研报告

·孙彦柏·

令人难忘的“十一五”已经结束,翘首企望的“十二五”悄然来临。

现将我市中职语文教学及研训工作有关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报告如下:

一、中职语文教师队伍基本状况调查及分析

我市中职学校业务工作归学院职教部管理的有6所,学科教师48人,其中现代服务学校15人,一职专10人,清原职专8人,新宾职专6人,二职专5人,顺城职专4人。

教师年龄50后1人(2.1%),60后19人(39.6%),70后25人(52.1%),80后3人(6%)。

教师学历研究生2人(4.2%),均为第二和第三学历;本科46人,其中第一学历12人(25%),第二学历34人(70.8%)。

教师教龄30年以上的1人(2.1%),20年以上的20人(41.7%),10年以上的20人(41.7%),不足十年的7人(14.6%)。

教师职称高级的17人(35.4%),中级的25人(52.1%),初级的6人(12.5%)。

从以上教师队伍基本状况调查数据,可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符合“橄榄形”最佳状态。

二是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尽管百分之七十教师的本科是第二学历,但这是特殊历史使然,无可厚非。

三是教师教龄处于10至25年的达到百分之八十,正是“十二五”教学工作干出一番成绩的黄金时期。

四是教师队伍职称分布合理,高中级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中年教师专业更成熟,晋级有希望;青年教师朝气蓬勃,上升有空间。

二、中职语文教学工作状况调查及分析

1.新课改背景下,中职学校的领导对文化课不同的认识和理念对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重要作用

调查表明,我市中职语文教学能够达到新大纲标准的只有新宾职专和清原职专的高一年级(每周每班四课时),其他学校和年级有的3节,普遍是2节,个别的是1节。

有的学校根据不同专业相应开设了与语文相联系的学科也是一种改革和探索,如一职专语文之外,开设了普通话、听话与说话、应用文写作、文学欣赏、三字经、幼儿文学等。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必须明确主辅关系,即语文学科是主食、正餐,其他学科是副食、配餐,前者起主导作用,后者起辅助作用,不能本末倒置。

从宏观上看,中职语文是为专业课服务的,但从微观上看,语文学科有其相对独立性和系统性,就是说语文为专业课服务是间接的。

只有学好了语文,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专业知识,掌握和运用专业技能,成为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2.新课改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师由专职向兼职转变,专业课教师的“双师型”模式正向语文教师走来

现有的48名语文教师,专职教师32人(66.7%),兼职教师16人(33.3%),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专职的减少和兼职的扩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

兼职的工作大多与语文学科有关,像上面介绍的一职专开设的学科,此外还有历史文化、旅游地理、书法、创业教育、学生处、办公室、总务处、招生办、实习基地餐饮部等,很多工作已与教学无关。

对语文教师兼职其他学科的教学

2工作我没有异议,因为中职学校有“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育目标,必然要求教师应有“一专多能”的能力,语文学科之外,要通过自学和进修能够胜任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这样才能适应中职教育的发展,不至于“失业”。

但对于教学无关的兼职工作,我持反对意见,因为这些工作与教学风马牛不相及,若长此下去,这个教师既做不好语文教学本职工作,也未必做好所兼职的工作,希望学校领导慎重酌定。

3.新课程背景下,要用好语文新教材,而不要把新教材全盘搬到课堂上

新课程改革的最大特点是“一纲多本”,即一个新语文教学大纲,多种版本的语文新教材。

目前我了解的中职语文新教材有高教版、人教版、语文版、外研版四种,我市中职学校高一和高二年级使用的是高教社语文基础模块上下册和其职业模块工科类或文科类四本教材。

高三使用的教材有人教版旧教材、北邮大版的高职复习教材等。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近两年,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的语文教师至今没有见过中职语文教学新大纲,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

不学习新教学大纲必然不知道新教材编写的好与差,其教学行为就是“教材有什么我就教什么,”这种不明方向、不顾学生实际的生搬硬套教学,必然是事倍功半、效率不高的教学。

与此相反,很多认真学习新大纲的教师,用大纲精神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自觉用教学大纲衡量和观察新教材,取其之长,弃其之短,筛选符合学生实际的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在用好新教材上下功夫,实现了有效教学的新课改目标和要求。

3这些先进的经验表明,在新课改进程中,我们一定要“遵纲”,但不必“守本”,要成为新教材活用的创造者,而不做新教材照本宣科的传声筒。

三、中职语文“十一五”研训工作调查及分析

根据学院和部门的部署和安排,除了常规的工作,“十一五”期间,中职语文学科重点和亮点工作如下:

1.新教师培训颇有成就

2021—2021学年度和2021—2021学年度开展了新教师培训工作。

虽然每个年度只有一个学员,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从制定计划到具体实施,从集中培训到下校听课个别指导,从布置、批改作业到培训考核、总结,严格按照学院师训处的要求开展工作。

天道酬勤,06至07学年度新教师培训工作结束,我被学院评为优秀指导教师;07至08学年度新教师培训工作结束,聂翔云被学院评为优秀学员,特别是聂老师在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方面有长足的发展和显著的进步。

2.骨干教师培训扎实有效

2021年初夏启动中职语文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工作。

在比学院基础教育各研训部门晚近两年、省内其他城市同行未开展该项工作的情况下,可谓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但我们迎难而上,想方设法搞好培训。

首先,我们“借船出海”,组织5名市级骨干教师参加普通高中语文骨干教师集中培训,通过听讲座、看录像了解高中语文课改形势和动态,开阔了视野,明确了培训的目的和任务。

其次,着手制定学

4科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和措施,购买有关培训书籍和资料下发到学员手中,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专家讲座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学观摩和教学反思相结合,互动交流和撰写心得体会相结合,学校考核和学院鉴定相结合,经过三年的培训,学科骨干教师专业素质有一定增强,教学能力有一定提升。

培训结束,学科骨干教师刘晓军的《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被学院评为“优秀课例”。

3.学科中心组工作质量稳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学科中心组4名成员能够履行职责,配合教研员开展语文教学研究和培训工作。

费学军、刘岩分别在两个年度为新教师培训学员上教学示范课;09年和10年,费学军和李娟分别给全市中职语文教师上了新教材使用教学观摩课;王月秋指导的该校两名语文教师所上的省教学评优课分别获得一等奖;本届中心组结束时,李娟被评为学院第二届优秀中心组成员。

李娟所上的《奏响蓝色畅想曲——“保护水资源”语文实践活动》观摩课,内容新,具有开创性,学院领导和有关部门人员,以及20多名语文教师参加了活动,受到与会领导和同行的肯定和好评。

观摩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对我市中职语文新课改起到了引领促进作用。

4.部分语文教师教学取得佳绩,竞赛捷报频传

2021年新宾职专吴倩和张巍、清原职专郭艳萍、二职专王岩等四名教师获得了市级教学优秀课证书;2021年清原职专王德英、现代服务学校李敏、二职专齐欣等三名教师获得了市教学优秀课证书。

2021年新宾职专吴倩获得省评优课一等奖证书,2021年清原职

5专王德英获得省评优课一等奖证书,2021年清原职专郭艳萍获得省评优课一等奖证书。

2021年辽宁省中职语文教师能力展示赛在沈阳旅游学校举行。

现代服务学校丁海燕的《项链》教学获得特等奖(14个选手只有4人获此殊荣)。

2021年现代服务学校青年教师聂翔云分别参加省和国家中职语文综合实践课说课比赛,以及教育部举行的“亚龙杯”全国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获得了三个一等奖,为家乡抚顺和辽宁中职教育争光添彩,受到省(市)教育厅(局)有关领导的接见和好评。

我市中职语文教师“十一五”期间,从国家到省市共获有10人(20.8%)14人次(29.2%)获得证书和奖杯等荣誉,有的荣誉还是史无前例的,这表明我市中职语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是较高较强的,在省内甚至国内同行中是名列前茅的。

“十二五”我们要保持来之不易的荣誉,就应当谦虚谨慎,坚持学习,不懈努力,不断创新,再铸辉煌。

四、中职语文教学及研训工作中的问题及整改建议

我市中职语文教学和研训工作尽管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有关方面共同协商解决。

1.教学时数应当有标准规定,以确保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科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依据,其规定的教学时数理应执行。

但中职教育的特殊性,使得教育行政部门允许中职学校可以变通,现在的问题是各行其是,毫无章法。

建议制定学科教学时数标准,每周

6每个班级不能少于两课时。

2.建立教学评价标准和机制,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中职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权力由市里下放到学校之后,学院职教部对于学科的教学质量几乎失去了知情权。

各校期末教师所命试题、学生考试成绩等相关教学工作的信息不上报不审批,教研员一筹莫展。

建议制定和实施期末语文教学质量检测命题审批修改和教师试卷分析上报制度,以供教研员了解基层学科教学情况,明了语文教学成绩和问题,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学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建立与上级有关部门(行业)竞赛对接机制,以赛促教,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2021年国家和省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分别举行了各种教师竞赛,从网上查询到今年上级有关部门还将举办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活动,未来很有可能常态化。

这就要求我们市级业务部门要尽快适应中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建立与之配套的对接机制,未雨绸缪,提早准备,为省和国家竞赛选拔优秀参赛教师,而且要有候补选手,以应对出现特殊情况使用。

总之,“十一五”我市中职语文教学和研训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前进中的问题需要在“十二五”得到妥善处理和较好解决。

只要我们坚持学习,贯彻新课改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专业方面就能有较快的发展,教学能力就有较大的提高,就一定能为增强中职学生语文素质和综合能力作出较大的贡献。

2021年1月12日

第2篇:

中职学校编制调研报告

中职学校编制调研报告

一、当前中职教育的发展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而中职生凭借着全面系统的职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实用性的优势,赢得了广泛的就业市场。

良好的就业环境推动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

随着“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国策的提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职学校正逐渐成为独立的教育本体,参与市场竞争。

但是生源现状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以及几十年不变的课程与教材之间的矛盾等若干因素,已成为中职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桎梏,中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因此在过去的几年里,曾经红火了一阵子的中职学校因普高扩招、毕业生就业安置等问题而出现了招生难,生存难和持续滑坡的局面;甚至,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因此而纷纷面临关门。

尽管当前有的中职学校采取了教职工全员招生与工资奖金挂钩的办法以解决生源难题,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能勉强维持运转;但生源的“录取流失率”高达30%以上,且居高不下;招生成本极高,而且教师们为此也背负着沉重的工作压力和思想包袱。

面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进行冷静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尽管当前的中职学校的教育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学生仅有一技之长,综合素质偏低,后续发展乏力等。

但是,我们应该十分清楚地看到,我国毕竟处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无疑需要一批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创新的高科技人才,但更需要千千万万既掌握操作技能又有一定技术理论的新型员工。

与其说中职学校面临着存亡危机,不如说中职学校的招生、教育和管理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

二、当前中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方面:

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1、大多数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开设的课程,都不能与时具进;缺乏吸引力,硬件设施也跟不上。

学生的实习实验条件差,实训设备陈旧简陋;也很难满足教学需要。

开设课程的实用性不强,使学生产生“学了也白学”的想法。

2、中职教育本身的理念不清,有很多中职学校对中央职业教育精神没有很好的领悟。

学校为了自己的生存,不顾教学质量只图经济效益。

有些学生在一些三年学制的中职学校,却只读了不到一年的书就以“顶岗实习”的名义去工作了;但为了那张毕业证却还得要交六个学期的学费。

由于没有受到很系统的职业教育,学生也很难适应其所在的工作岗位;使得中职学校的社会形象大打折扣,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社会信任危机。

3、有些中职学校制订的中专招生方案,也缺乏创新精神。

仍采用自己十几年前制订的原“圈地”承包式招生方法和通过给予推荐学生的中学老师“招生回扣”的方式;用“有偿招生”的手段等来完成上级教育部门下达的中专扩招指标。

如此的中专招生方案,早已落后于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早已知道:

原初中班主任力劝并亲自带送初中生去读中专的“猫腻”。

而中学老师推荐的学

生就读职业学校,也是“随行就市”;把学生推荐给回扣高的中职学校,而不是考虑这些中职学校的办学环境和教学质量。

(二)学生方面:

一般来说,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才来读中职学校。

1、中职学校门槛低,入学容易。

现在的中职学生,生源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基本属于“淘汰产品”,中职学生起点较低。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其中一部分是思想品德和学习表现比较落后或自身缺点较多的后进生。

他们在入学不久,便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迟到,早退;由于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学习毫无兴趣,以致产生厌学情绪;有的言谈举止不文明,沾染不良习气,时常出入游戏机房、营业性卡拉OK厅舞厅;有的喜欢看不健康的书刊录像,常和社会上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吸烟喝酒,甚至打架斗殴等等。

2、现在的中职学生习惯于原来的保姆式教育方式,养成了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式的“被看着”的习惯;其自我控制能力及自学能力十分有限,入校后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3、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将来的就业形势尚可;因此在校的中职生就成了“60分万岁”一族。

他们认为只要考试及格就有毕业证,有毕业证就可以找得到工作;没有了进取心,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

近几年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怕苦怕累;遇到困难,只想退缩;缺乏锻炼,很难适应将来的就业需要。

(三)教材方面: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职学生现用教材多数内容比较陈旧,缺乏知识的更新。

有些专业教材还是七八十年代出版的,有些新版书也只是换汤不换药,只是更新包装,内容还是老的基本没变。

而近几年企业在飞速发展,设备技术在不断更新,专业教材却还一成不变,已不能满足现行教学的需要。

2、有些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不连贯,有些知识脱节,中职学生基础又较差,接受起来非常困难;有些课程偏难偏深,尤其是有些专业课,以现有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学习确实强人所难;

3、教材的实用性不强,理论偏多;指导学生进行生产操作的内容太少,实训实验课与实际生产脱节;使学生产生“学了也白学”的想法。

(四)师资方面:

1、从质量上来看:

中职教育的教师有很多都是从普通教育改行过来的,特别是专业课的老师;很难做到中职教育教师队伍双师型的要求。

况且就是这样的改行教师也不能满足现有中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很多新兴的专业根本就没有教师。

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

教师智能结构单一,难以全面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2、从数量上看:

加上中职学校不断扩招,师生人数比例逐年减小;造成部分教师负担过重,形成有时一个老师教3到5门专业课的情况。

如此大的工作量,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三、建议与对策:

(一)、要加快中等职业学校用人制度改革步伐。

在职业学校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按照“资格准入、公开招聘、择优聘用”的原则,对职业学校新任教师实行公开招聘、择优聘用。

各级人事、编制、教育部门要积极支持职业

院校用人制度改革,在职业学校进人手续、岗位设置、职务评聘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在职业学校设置一定比例的特聘教师岗位,允许打破学历、年龄、身份限制,吸收行业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

实施“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特聘兼职教师,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资助。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并完善与企业密切联系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系

加强职业学校在职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双师”素质,是当下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双师型”建设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系应突出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切实加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各地市可根据本地实际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作为校企合作的指导机构。

成员包括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如教育、人事、劳动保障)、职业学校(中职、中技)、行业企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工商联、外资企业联谊会等),下设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其中“师资建设专业委员会”重点推动“双师”教师队伍建设。

2、采用柔性的人事管理制度,鼓励学校聘用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形成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再逐步向双师素质过渡。

3、实行新教师见习期培训制度。

作为刚走出校门,走上教学工作岗位的见习教师,由于他们在大学中学习的主要是专业理论知识、文化知识,接触实践较少,故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岗位技能的培训。

这期间的培训是由职业教育部门直接组织安排的,只有经过考核合格后,才能成为真正的专业教师。

4、全面建立职教教师企业实践制度。

职业学校的在职教师每一个培训周期必须到相关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要开发出一套体现职业教育教师职业素质特点的培训方案、课程标准及教材。

(三)、重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

重视“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与管理是师资队伍建设中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

优秀中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学、科研领域的中坚力量,是学科带头人的后备军,是学校人才队伍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选拔、培养与管理方面的我们认为:

一是要选拔出思想政治素质好,教学水平高,在专业领域已做出了一定成绩,并有较好发展前途的教师作为培养对象;二是要“不拘一格”,对有发展潜力的教师大胆启用,精心培养;三是对被培养人要实行“四个优先”的倾斜政策,即优先外出学习提高、优先评聘职称、优先派往企业锻炼、优先安排科研经费;四是要实行双重考核动态管理,做到优胜劣汰,滚动发展,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通过建立一套良好的选拔机制,使一批优秀的骨干教师

脱颖而出。

(四)、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职业学校目标考核指标。

由于诸多原因,有些学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视程度还不够,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职业学校目标考核之一,由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各学校上年度“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制定年度“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对不能完成培养任务的职业学校,在年终学校评选工作中,采取一票否决制,可督促学校领导更进一步重视“双师型”队伍建设,必将更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五)、鼓励中职学校积极参与产学研开发。

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要求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专业教育和实训工厂的建设,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与有关人员一起自行研制、开发、实验设施,要加强与生产科研部门的合作,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科研,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实践能力在科研活动中得到提高。

(六)组织专业课教师参加技能考核,并作为学校评聘教师的重要依据。

各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制定考核专业课教师技能的计划,每

一、二年组织本校专业课教师参加一轮次的技能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学校评聘教师的重要依据;同时制订奖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技能大赛,这样,真正能使双证型教师成为双能型教师,有利于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只有具备了一支“双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使职业技能成为连接教育和生产的纽带,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劳动人才。

(七)、加强校园文化培育,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主人翁意识。

职业学校的教师一般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自主意识非常强,他们即讲究生活质量,也特别关注工作质量,工作压力大没关系,但是希望工作很愉悦,很有成就感,所以学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能促进教师之间、教师与组织之间更加和谐,降低教师面对不确定情境与事件时的焦虑感。

组织文化像过滤器一样,帮助教师过滤去掉无关的事件,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主人翁意识。

(八)、完善绩效考评程序,建立科学公正的教师绩效考评系统。

开展教职工绩效考核是加强学校管理、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推进依法治教的重要基础。

科学有效地实施绩效考核,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师队伍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完善教师激励约束机制、努力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人事制度的重要任务,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3篇:

中职生综合素质调研报告

机械数控技术教学部

中职生综合素质调研报告

一、调查的原因

了解我校中职生学生综合素质现状

二、调研时间、地点、方法

2021年9月,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在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机械数控教学部2021级进行,共发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100%。

三、调研内容及分析

(一)身体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66%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好,18%的学生身体素质一般,还有16%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

值得注意的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

同时,调查还不喜欢运动的学生,他们经常在生病,喜欢吃零食,且三餐不固定

(二)学习能力

在调查中发现,仅有9%的学生有很强的学习能力,23%的学生学习能力一般,68%的学生适应能力差,同时其应变能力,自我约束力,沟通协调能力,适应力普通性都不尽如人意,其活跃度也不够。

对于这一结果,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力感到非常忧虑。

(三)交际能力

在调查中发现,仅有29%的学生有很强的交际能力,63%的学生交际能力一般,8%的学生适应能力差。

通过调查我们指导,中职生虽然处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但是整体上交际能力较弱。

(四)心理素质

通过调查发现,36%的学生身体素质强,38%的学生身体素质一般,还有26%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

一半以上学生不能认识到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五)突出特长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28%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较多的突出特长,56%的学生突出特长较少,但仍存在16%的学生没有属于自己的突出特长。

(六)自理能力

在调查中发现,仅有29%的学生有很强的自理能力,53%的学生学习能力一般,18%的学生适应能力差,同时其应变能力,自我约束力,沟通协调能力,适应力普通性都不尽如人意,其活跃度也不够。

(七)生活习惯

在调查中发现,仅有29%的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63%的学生生活习惯一般,8%的学生适应能力差。

(八)实践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26%的学生实践能力强,48%的学生实践能力一般,还有26%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差。

一半以上学生不能认识到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四、今后的对策与措施

(一)当前中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