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7458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毛概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毛概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毛概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毛概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复习资料.docx

《毛概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复习资料.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复习资料.docx

毛概复习资料

毛概复习资料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和理论成果

①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曾经提出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由于是在党的幼年阶段未形成统一认识。

2②中央领导真正认识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③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党的七大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七大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时间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3毛泽东思想的含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建设的时间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毛泽东对党内的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共产国际及苏联经验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的总结了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945年的七大,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针,提出了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任务,并且进行艰辛探索,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和发展。

5邓小平理论的理论体系: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体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能说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

毛泽东思想是几十年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其中的一些基本观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科学总结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二者不可分割。

8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及其实质: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实质:

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9能叙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具体见p3):

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10能说明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同志个人之间的关系(这个题是在网上找的比较详细准确的答案了,供参考)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他为中国科学共产主义事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主义者,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理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

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

主要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以后,以赫鲁晓夫为代表的苏共领导集团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推行修正主义路线,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作了物质和思想上的准备。

毛泽东思想就是在同这些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在中国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中国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

尤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的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人类文明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主义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11能够正确看待对毛泽东思想的负面评价

①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建立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建立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贡献,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早反对把马列主义教条化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领导人;是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对中国革命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杰出代表。

他把中国革命理论系统化,并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独创性贡献。

③毛泽东晚年犯了“左”的错误。

其错误主要是:

在党的中心工作问题上的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在经济建设问题上的急于求成和急于过渡的错误。

毛泽东晚年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

④综观毛泽东一生,功大于过。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含义

实事求是: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内部的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也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说明党的思想路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的原因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正是把握和运用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才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

另一方面,这个精髓有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之间的关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之间相互联系、辨证统一的关系。

⑴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就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而言,只有解放思想,冲破一切习惯势力和陈旧观念的束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才能为实事求是扫清障碍,开辟道路,才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并运用规律指导我们的行动。

⑵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也是解放思想的客观基础。

解放思想的目的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这就需要有科学的精神和方法,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需要实事求是。

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二者统一于社会实践之中,归根结底统一于与时俱进之中。

我们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没有止境的,是因为实践的发展没有止境,事物的运动没有止境,时代的前进没有止境,追求真理的过程没有止境。

任何政党、组织、个人,如果不能与时代一道前进,思想就会僵化,就不能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认识事物,把握事物,就不可能有任何作为。

在与时俱进中实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辨证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5、结合实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党的思想路线。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其具有垄断性、封建性、买办性的特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四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沦为半殖半封社会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级。

它不但是伴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而产生的,而且是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直接经营的企业而产生的。

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和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的,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说明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国情(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说明近代中国各阶级(既包括革命动力,也包括革命对象)的特点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第一,中国无产阶级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

这就形成了中国无产阶级坚决的斗争性的彻底的革命性。

第二,它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

第三,它的成员中的大部分出身于破产农民,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使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团结战斗。

农民阶级P71

城市小资产阶级

封建地主阶级

官僚资本主义

民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两重性、革命性和妥协性

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成长的民族资产阶级,在自身经济实力的发展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也被资本主义列强的商品输出所遏制;本国的自然经济与统治者是限制民族资产阶级成长的内因。

这些条件使民族资产阶级没有与外国资本主义一样强大的经济实力,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两面性,并自始至终存在着。

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双重压迫,具有革命性生产发展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统治者,具有妥协性。

生长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希望改变为使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

自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既不敢也无力推动社会变革。

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集中表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在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具体内容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总之,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道路P80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半封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的。

2,武装斗争。

P83

3,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以及作风建设。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过渡时期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可被归纳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

能简要说明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

农业: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第四,坚持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手工业: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在方法步骤上,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

具体来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

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说明我们采取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总路线的原因P94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之所以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原因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不能离开对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而孤立地进行,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

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就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而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就是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在充分利用原有工业潜力和进行新的工业建设的同时,必须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只有加快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才能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

联系相关历史知识,说明我国成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理论

1、社会主义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发展生产力

2、说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原因(page122)

(1992年,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安定,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维护世界和平和解决全球发展问题都离不开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具有全球性的战略价值。

3、说明我党把发展当作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具体做法(page125-126)

坚持以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加强经济、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

4、说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特点(XX参考答案)

第一、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出发,突出地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生产力方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

第二、从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出发,突出地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生产关系方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

第三、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发展”、“消灭”、“消除”、“达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动态的表述。

社会主义的本质有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邓小平从历史和逻辑的形成过程中,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互动中,在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统一过程中阐明社会主义本质。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这个论断的第一层含义,指明了我国的社会性质,这个论断的第二层含义,指明了当前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这两层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

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只要矛盾,贯穿于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个矛盾有其特定的历史内容。

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言,“人民”包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层次性,“需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就落后的社会生产而言,包括生产力水平的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社会化、现代化,也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

这个矛盾,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本质。

3、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即: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共十七大,对基本路线做了补充:

由原来的“富强、民主、文明”改为: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其中“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该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的基本途径。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4、三步走战略、新世纪三个发展阶段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分的总体战略部署:

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5、全面小康与总体上达到小康社会的关系(网上答案)

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和在20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的科学判断和决策。

总体小康水平与全面小康社会有三大区别:

(1)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总体小康只能说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2)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目标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3)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以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基点的,是总体小康的进一步发展,是高水平、发展均衡的小康,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中。

总体上的小康水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有的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进一步的目标,是需要我们努力去实现的。

6、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仅供参考)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现实中表现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统一。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

“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问题,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整体,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

全面坚持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上层建筑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内在要求。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到力量和依赖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有了这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必定能够胜利。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将其概括到党的基本路线之中,不仅是改变我国不发达现状的需要,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奋斗精神。

7、说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和联系(网上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