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的会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7450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3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襄阳的会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襄阳的会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襄阳的会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襄阳的会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襄阳的会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襄阳的会馆.docx

《襄阳的会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襄阳的会馆.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襄阳的会馆.docx

襄阳的会馆

首先,我们也要把襄阳会馆发展历史写出来,挖掘出有别其他地方的会馆文化特色。

其次,在会馆文化发展,也该是文化襄阳的内容,具体有哪些第三,会馆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如何引导?

文化部门、建筑部门等,包括政府部门需要提供哪些支持

从会馆到商会:

广西商人组织的现代转型

南国早报  2010-07-12        ■宾长初

  宾长初 

  人们常把经商叫做下海,又说商场如同战场。

可见,经商做生意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一个人在波涛汹涌的商海里浮沉,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打拼,难免会有独力难支的感觉。

于是就有得到组织帮助的渴望。

商会就是商人自己的组织。

  广西出现商人会馆

  在商会出现前,也有一些商人组织,最有代表性的是以联络乡谊为主的会馆和以联络同行为主的行会。

在广西,外省商人较多,势力也大,因此,广西各地的外省会馆也比较多,其中尤以广东、湖南、江西等省会馆为多。

有人做过统计,仅广东会馆就有四十多个,分布在广西各地。

同一地方的商人经常在会馆里交流商业信息,洽谈生意,逢年过节还举办联谊活动,并招待远道而来的同乡,使这些离乡背井、漂泊在外的客商,消除了身处他乡的孤独感。

在会馆里,他乡如同家乡,路人如同亲人。

  人们常说,同行是冤家。

但是,同行也有共同的利益。

为了解决纠纷,维护自身的利益,有必要设立议事场所和组织进行调解。

例如,融县(今融水)大苗山木材资源丰富,又有融江水运的便利,吸引了许多商人前来采伐和运输木材,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

1887年,外籍木材商人为了开展木材收购业务的方便,率先在三江富禄乡葛亮村建立“吉祥宾馆”一间,作为木材商人集会议事的场所。

第二年,又联合集资扩建“五省会馆”,会馆两旁镶嵌着楹联:

“汉满蒙回藏五族,粤闽桂湘黔一家。

”1896年,各省木材商人又集资买地建房,设立“长安安顺堂”,作为长安商人集会议事场所,以后又先后在桂平、梧州、佛山等地成立“安顺堂”作为分支联络机构。

这样,同行业的商人遇到事情,共同商议解决,起到互通声气,联络感情的作用。

  同一籍贯的商人借助会馆联络乡谊,在生意上互相照应,买卖自然好做。

但是,这种基于地缘的商人组织,只照顾到本籍贯商人的利益,跟其他地方的商人是一种残酷的竞争关系。

斗来斗去,结果是两败俱伤。

随着各省商人之间商业交易的增多,不同籍贯的商人往来也越来越频繁,他们感到在生意场上,斗则两败,和则两利,于是逐步地打破地域界限,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商业信息,联络感情。

清末光绪、宣统年间,南宁市的各省商人常常以江西会馆作为聚会的地方,或互探行情、商量买卖,或打牌赌钱、会餐聚饮。

江西会馆地处邕江河边,建筑宽敞、风景宜人,河面停着花舫妓艇。

商人们在推杯送盏中谈成了一笔笔生意,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广西商会概况

  商人抱团,这是政府乐于见到的好事情。

在清末,政府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要振兴商务,跟西方列强一争高下,需要有好的政策,还要有好的组织。

因此,1902年,时任工部左侍郎的盛宣怀给朝廷打了一份报告,建议在上海设立商业会议公所,朝廷立即下文批准,这可以看成中国商会的雏形。

1904年,政府设立专门的商务机构,颁布《商会简明章程》等法令,下发告示,要求各省城市旧有的商业行会、公所、会馆等商业组织,一律改组为商会。

北京、天津、广州、武汉等商务繁盛的大城市先后成立了商会。

广西最早的商会是梧州商会,成立的时间是1907年。

后来,其他各地纷纷成立商会,清末累计有商会36个。

民国时期,一些地方又陆续成立商会。

这些商会分县级商会和区镇级商会。

1934年,广西商会联合会成立,至此广西有了全省性的商会。

  商会是从国外引进的新鲜事物,它的章程基本上是对西方商会的模仿,所以,无论是组织结构、性质,还是功能等都与西方商会极为相似。

广西的商会,借鉴了上海、广州的商会,并依据农工商部颁布的商会法和商会章程组建。

因此,它的组织机构跟各省市是一样的。

商会成立初期为会长制,商会负责人由会员选举产生。

不过,能当上会长的,可不是泛泛之辈。

家里没有硬通货,生意场上不称雄,商人堆里说不上话,那你就甭想当这个会长。

  融县长安商会第一任会长罗庭芳是广东南海县人,开了一个店铺叫广生祥,拥有资金银元40万元。

他的生意做得可大了,沿融江上到贵州省的从江、榕江等县,湖南省的洪江、靖州、武冈等县,下到柳州、梧州、广州、香港,都有分支联号庄口。

他还善于结交当地名流。

长安官绅江蕴深是清朝翰林,在长安拥有大片田地和房产,是融县有名的大财主。

罗庭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江蕴深的儿子为妻,与他结为儿女亲家,大大地壮大了实力。

罗庭芳财大气粗,是长安商界中的头面人物。

  商会是依法设立,得到政府认可的独立法人团体,拥有自己独立支配的经费。

但是,商会的经费不是由政府拨款,而是自己筹集的。

各地商会筹集经费的方法不太一样,归纳起来,大致有这么几种:

一是由各铺号定期捐赠;二是从进出口货物价值总额按率自动交纳;三是由会员认购股份。

各商会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对经费实行有效管理。

但是,由于广西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商业也不太发达,各会员能缴纳的会费有限,造成活动经费紧张。

广西省商会联合会甚至要借助商联银行来筹集经费。

  商会的活动和作用

  俗话说,在商言商。

作为商人自己的组织,商会的主要工作理所当然与商业有关。

市场的稳定是经商的基本条件,商会为稳定市场交易秩序做了大量工作。

有的商会在市场上设立公平秤,处罚缺斤短两、以次充好行为,保护商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他们在处理商务纠纷,依法纳税,反对苛捐等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

民国时期,因地方军阀争夺地盘,社会治安非常混乱,影响了商业流通和经济的发展,商人的利益也受到严重损害。

于是,各商会纷纷组建商团、护商队,保护商业活动的安全。

商人过去被排在四民的最末一位,地位低下。

商会成立后,因其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受到了重视。

商人的地位也得到相应提高。

  各地商会还做了许多服务社会的公益活动。

有的商会开办商业学校,培养商业人才。

有的商会出资办报,沟通各地商情。

南宁商会就出版过《农商日报》、《南宁商报》,桂林商会则出版过《桂林工商日报》。

有的商会建立医院,救治病人。

桂林商会在1927年就在原福建会馆内建立医院,免费为患者看病,到1937年,共收治病人达20余万。

有的商会设立消防队,预防火灾。

当然,商会还要跟政府部门打交道,梳理与政府的关系。

在遇到重大事情时,各商会之间,还互相声援,以壮声势。

商会所开展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了社会,也大大改变了商人“为富不仁”的形象。

  经商牟利对商人而言天经地义,但是他们绝不是一帮唯利是图、无情无义的人。

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们同样可以慷慨赴义。

1928年,国民政府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日本在山东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济南惨案”。

梧州商人对此无不义愤填膺,梧州商会发起了抵制日货的运动。

抗战时期,各地商会积极发动商民捐款、捐物,并组织义演活动,宣传抗日救国主张。

  广西的商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一方面商会多以行帮为基础和支柱,保留了较多的传统性,甚至有与封建行帮并存的现象。

如融县融庆堂作为木材商的行会组织,在县商会成立后仍然继续存在,行使其职能,它既可以处理木材商内部的事务,又可以代表融县木材商对外交涉。

另一方面,商会的活动也极其有限。

各地商会一度组织商团和护商队,保护商民利益,这无疑有助于商业经济的发展。

但大多数商会,只是设立消防队,以防火灾,或为商民排解纠纷,维持商场秩序,对如何发展一地商业、如何改良市场等商务活动缺乏总体考虑。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广西商会在经济上还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职能,在政治上的作用也非常微弱。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广西近代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之步履维艰。

  

  

  南宁市内幸存的粤东会馆。

资料图片

  

 

 

襄阳市文化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襄阳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迎来新的跨越式飞跃。

为了实现我市“十二五”期间文化旅游事业大繁荣、大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结合全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现状

(一)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成就显著

第一、成功参与承办第八届中国艺术节

2007年,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由湖北省政府和国家文化部承办,襄樊作为四个分会场之一,参与承办了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文化艺术活动。

一是组织了“襄樊迎八艺、万众贺新春”大型文体展演、《和谐颂歌》襄樊市社区文化艺术节、“龙腾狮跃庆八艺”襄樊市万人文体展演、“楚风汉韵”群众文艺精品演出、“襄樊市形象大使选拔赛”、“襄樊演艺之星”等多项活动,提前为八艺节造势,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市民参与展演活动,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八艺节,参与八艺节。

二是投资一千七百万元,对襄阳剧院进行翻新改造,成功接待上演了由总政话剧团、南京市话剧团、山东省吕剧院演出的参赛剧目话剧《黄土谣》、《沦陷》、吕剧《画龙点睛》。

由于我们准备充分,接待周到,各参赛剧团演出都非常成功。

其中《黄土谣》荣获全国文华大奖,《沦陷》、《画龙点睛》获得文华剧目奖。

襄樊市被“八艺节”组委会表彰为“优秀组织奖”。

三是为迎接“八艺节”创作打磨一批精品剧目。

我市京剧团创作演出的新编大型古装京剧《襄阳米颠》、襄阳区豫剧团创作演出的现代豫剧《山野秀才》在2007年全省第八届楚天文华奖暨“八艺节”重点剧目选拔赛上,双双荣获第八届楚天文华奖综合奖和表演单项奖,并在“八艺节”期间参加了祝贺演出。

襄樊市花鼓戏剧团创作演出《宋玉悲歌》入围湖北省“八艺节”备选剧目。

四是承办“八艺节”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决赛中的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活动。

活动于11月13日至18日在襄樊市体育馆举行。

文化部副部长赵维绥、周和平及社文司副司长李宏在观看展览后对此大加赞赏,称“没想到一个地市级的文体局能策划出这种高水平的展览”。

第二、艺术精品生产取得辉煌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市艺术创作上除了在“八艺节”得到展示的《襄阳米癫》、《山野秀才》外,襄樊市豫剧院的现代豫剧《尧治河的神话》在省内外演出100多场,2007年被省委宣传部列为全省文艺作品重点招标项目。

曲艺《王大夯应考记》、《祖孙仨》,舞蹈《鼓盆歌》,美术《武陵源》、《秋实》、剧本《藏你藏在心窝窝》、等优秀作品不仅在广大城乡广泛演出(展览),而且在全国全省的赛事中获得奖励。

其中《王大夯应考记》、《秋实》、《鼓盆歌》分别在中国第八届、第九届艺术节上获得文化部群星奖。

2007年鞠太运美术作品《荆州古治》搭载神舟七号遨游太空,被国家航天部博物馆收藏;在国务院新闻办、中国文联组织的《彩绘联合国大世界》活动中,他的作品《瑞典》参加了世界各国巡展;2009年建国六十周年大庆,大型现代戏《山野秀才》受文化部邀请进京献礼演出;大型歌舞《荆山楚源》立上了舞台,填补了我市旅游文化产品的空白,对于展示襄樊文化底蕴,保护和开发早期楚文化资源,促进襄樊迅速融入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2009年经原市文体局多次与省文化厅联系协商,省文化厅和襄樊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湖北省文化厅襄樊市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襄樊市文化发展的合作备忘录》。

从扶持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七个方面达成共建共识。

我们以市厅共建为契机,积极争取省文化厅、省、体育局的重点和支持,争项目争资金,使得我市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

经向上争取1340万元建设资金,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82个;在狠抓县级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中,我们向省财政争取了480多万元资金,建成了老河口市、宜城市、南漳县、谷城县、保康县五个县级支中心;在基层服务点建设方面,我们争取150多万元资金,依托6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进行配套建设,目前已全部配套完毕;在村级服务点建设方面,我们结合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投入280万元,建成104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完成总任务的43%;在农家书屋建设上,先后投入1300多万元资金,建成550家农家书屋;在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上,已经完成全市9个县市区“十二五村村通”。

在狠抓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的同时,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全市10家专业剧团共完成800多场的送戏下乡任务,观众达8万多人次;2009年组织了《山野秀才》、《荆山楚源》等剧目在襄阳剧院进行了“文化惠民、免费看戏”活动;扶持建立了农村电影队118个,配备了和自购流动电影放映车21部,基本保证了每个行政村每月看上一次电影;市图书馆推出的“汉江讲坛”已经成为襄樊的公益文化品牌,他们开展的“你读书,我买单”、“图书银行”、“读者新华书店”活动,开辟读书角、读者诗社等等,受到广大市民好评。

第四、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取得突出成绩

一是顺利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

全市已查明不可移动文物3390处,其中市区(不含襄阳区)1004处。

在这些文物点中,有10处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6处被省政府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其中,市区有古隆中、广德寺多宝佛塔、襄阳城墙、襄阳王府绿影壁、米公祠、邓国故址等6处国保;余岗九冢古墓群、抚州会馆、小江西会馆、习家池等16处省保;江苏会馆、清真寺等40处市保;牛首擂鼓台、卧龙白马洞等32处县保。

二是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成效卓著。

襄樊是文物大市,每年都有大量出土文物需要修复保护。

“十一五”期间,襄樊市博物馆文物修复保护中心修复三级以上出土文物一千余件。

其中三国时期古墓中出土一件青铜马青铜马,全身长1.63米。

但出土时仅仅残存0.83米。

经过市博物馆文物修复保护中心修复精心修复,该青铜马浑然天成,被中国文物修复委员会秘书长贾文忠评价为“中华第一马”。

此后又修复南宋古墓中的巨幅壁画以及战国时期的珍贵文物,都在文物修复界引起很大反响。

南京市博物院、随州博物馆、恩施州博物馆等外省外地的博物馆,都把自己出土时损毁严重的文物送到市博物馆文物修复保护中心修复。

2008年,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市博物馆文物修复保护中心成为全省三家具有文物保护修复资质的文物保护中心之一。

三是襄樊市博物馆成功开馆陈列文物,结束了文物大市没有博物馆的历史。

将昭明台改建成博物馆的建设启动于2006年。

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文物部门三年多的不懈努力,襄樊市博物馆于2009年正式开馆。

在2800平方米基本陈列面积上,共展出襄樊由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珍贵文物900多件(套)。

襄樊市博物馆的建成和投入运行,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被列为当年襄樊市十大新闻之一。

四是积极探索文物开发利用途径。

十一五期间我们先后组织专家学者对岘山文化保护示范区、襄阳古城墙文化保护带、荆山山脉古山寨群等重点区域的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研究策划,为市委、市政府发展文化旅游业提供决策依据。

为将襄阳古城旅游区打造成为集观光游览、文化体验、度假休闲、游憩娱乐等多种旅游形式于一体的国际知名的古城旅游目的地和“5A”级景区,我们请专家制定出《襄樊古城保护利用规划》,目前已上报市政府审查批准。

(二)旅游事业得到跨越式发展

一是逐步形成了我市旅游事业发展战略。

“十一五”期末,我市逐步形成了工业强市、旅游活市、农业稳市的发展战略,旅游业地位空前提高。

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的襄樊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组建了旅游产业发展投资公司,制定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方案,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对接,重点推进古隆中、襄阳古城、鱼梁洲、鹿门寺、岘山森林公园等五大景区建设,全市发展旅游思路进一步清晰。

二是旅游经济和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十一五”以来,全市旅游业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预计“十一五”末的2010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可达11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可达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以上;“十一五”期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的4365.8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3.35亿元,分别比“十一五”增长43.07%和93.52%。

在招商引资发展旅游经济上,“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类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共有60个,合同金额100亿多元,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个,实际到位资金近10亿元。

鄂西圈投资公司、武汉三特索道公司于2009年启动襄樊古隆中、保康九路寨、南漳古山寨和谷城薤山四个项目,一改过去我市无大型旅游企业投资旅游开发、无大型旅游项目开工的旧貌,将为“十二五”期间襄樊旅游的加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旅游服务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十一五”期间,我们加强了对旅游景点的监管和指导,促使我市旅游行业硬件、软件上档次。

截止目前,全市共评定国家A级景区(点)21家。

其中,国家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7家;设立各类旅行社70家。

其中,具有经营出境游资格的国际旅行社(分社)5家;评定星级旅游饭店37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13家,二星级18家;评选、认定旅游商品104种。

出现了一批实力强、影响力大的龙头旅游企业。

四是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有机结合日益紧密。

全市已基本形成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和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

襄樊历史文化名城一日游、南、保、谷荆山原始自然生态游等旅游产品正在成为襄樊毗邻地区旅游界推崇的经典线路。

以展现荆山地域的风土人情为主要内容的大型歌舞《荆山楚源》的创作演出,为我市文化和旅游有机结合起到了示范引路作用。

(三)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

一是网吧管理为重点,创新手段,完善机制,文化市场健康有序。

一是坚持远程视频监控、人工稽查和社会监督三结合的管理机制,对市区网吧进行三个重点检查,即加大对重点时段、重点地段、重点网吧进行巡查次数;二是制定了《襄樊市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处罚标准》,加大对违规经营网吧的处罚力度。

仅2009年以来,文化部门会同公安机关和工商部门共查处违规经营网吧117家次,取缔黑网吧83家,销毁各类赌博机近400台,收缴非法音像制口15万余盘,市民对网吧和歌舞娱乐场所管理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三是聘请“五老”(老领导、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工人)为网吧义务监督员。

2009年聘请了29名,2010年继续扩大网吧义务监督员队伍,力争市区每2---3名网吧义务监督员监督一个网吧。

二是以出版物市场管理为重点,加大力度,打防结合,扫黄打非工作成效显著。

为了规范出版物市场,我们逐步取缔了原来书刊集散地,规范建立了具有3600平方米的西门桥图书音像出版物批发市场。

在扫黄打非工作上,我们坚持依法行政,严格管理,率先在全国查处《**》、少儿人民币等非法出版物,连续四年获得全国扫黄打非领导小组颁发先进单位奖牌。

在打击侵权盗版、青少年维权工作、农家书屋建设上,另获得六个个国家级奖牌。

二、“十二五”期间文化旅游发展机遇

(一)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央政府制定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意见》。

襄樊市委、市政府也出台了《中共襄樊市委、襄樊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意见》,把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顺利实现我市GDP四年翻番和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撑。

在旅游业发展上,襄樊市的“旅游活市”发展战略确立以后,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实施旅游业振兴的计划》、以市政府文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支持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从经费投入、支持旅游经济和项目开发、重奖“引客入襄”、奖励优秀导游员和讲解员、旅游商品开发等多个方面给予更大的优惠。

(二)文化、旅游事业得到社会的广泛参与支持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不断追求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对精神文化和旅游参与支持和休闲消费将日趋旺盛。

据统计,2010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500元,是2005年的1.4倍,已基本实现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而这将促使文化消费水平也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明显和潜在的精神文化需求、旅游市场的需求,为我市文化、旅游事业和产业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三)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为我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平台

根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战略,襄樊市都处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和谐共生”、“交通先行”、“绿色主导”、“品牌引领”四大战略的战略要冲。

无论是“双核三区四带六轴”的空间布局,还是整合圈域生态文化旅游优势资源,都为我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平台。

我市的文化旅游事业,必将通过圈内资源共用、市场共建、信息互通、利益共享,实现新的跨越。

(四)新一轮机构改革为我市文化旅游事业强势突破提供了良好契机

2009年底,襄樊市文化旅游和新闻出版局(同时挂市文物局、广播电视局的牌子)成立,加强了领导,集中了人才,整合了资源,为我市文化旅游事业强势突破提供了良好契机。

三、“十二五”期间文化旅游发展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全市文化旅游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文化强市旅游活市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政策和人才为支撑,以繁荣文艺创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发展为重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实现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总体目标

努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建立与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

努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把我市建成鄂西生态旅游圈的核心引擎。

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形成规模,文化市场开放有序,文化设施显著改善,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入。

文化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明显提高。

文化旅游发展的主要指标和综合实力居全省前列。

四、文化事业发展规划

(一)文艺精品建设

坚持和完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规划,大力推进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建立重大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策划、论证、筛选和扶持机制。

围绕重大题材、重大文化、民族节庆活动,发掘襄樊地域文化资源,建立重点文艺作品项目库。

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和“孟浩然文学艺术创作奖”为主要抓手,抓好舞台剧、长篇小说、广播剧、影视剧、歌曲、动漫等精品的创作生产。

大力支持文学、音乐、书法、美术、等优势文艺门类,整合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推出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反映时代精神、凸显襄樊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大型文艺精品。

到“十二五”期末,推出和打造《荆山楚源》、《踏歌襄阳》、《敖大焕》、《诸葛亮与黄月英》5--8项(台)具备省级、国家水准舞台艺术产品;精心创作和推出《羊祜大将军》、《光武帝刘秀》等3—5部30万字以上的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或推出襄樊地域特色二十集以上的电视剧2—3部;《诸葛亮相亲》、《荀灌娘》等动漫作品2—3个。

1、文艺精品创作

以突出时代精神和襄樊地域文化特色为主旨,不断丰富创作手段,发挥本市编创人员的创作积极性。

对于重大题材的创作生产,邀约著名剧作家或本土剧作家为我市知名艺术家和优秀演员量身定做精品剧目。

对于重大文艺作品,在立项、创作的起步阶段,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论证分析,争取作品的高起点、高水准。

鼓励和支持本土艺术家积极进行文艺创作,继续实行对重点作品的扶持和奖励政策。

力争全市每年推出1-2部文艺精品,“十二五”期间争取有6项(台)左右文艺精品获得全省或全国“五个一工程”、“文华奖”“屈原文学奖”等奖项。

2、培育文艺创作机构

大力贯彻中共襄樊市委、襄樊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培育扶持襄樊本土文艺创作生产主体和重点创作者,抓好文艺创作源头机构的建设和创作队伍建设;着力扶持重点国有文艺编创单位,大力发展社会文艺创作生产机构;鼓励和支持专业、业余文艺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多出精品力作。

高度重视网络文艺作品创作。

“十二五”期末,市豫剧院、市歌舞团、襄阳区豫剧团、市花鼓戏剧团、市艺术研究所力争成为全省地市州一流院团和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