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中选考地理复习限时精练十六水循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7263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7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高中选考地理复习限时精练十六水循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高中选考地理复习限时精练十六水循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高中选考地理复习限时精练十六水循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高中选考地理复习限时精练十六水循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高中选考地理复习限时精练十六水循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高中选考地理复习限时精练十六水循环.docx

《浙江高中选考地理复习限时精练十六水循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中选考地理复习限时精练十六水循环.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高中选考地理复习限时精练十六水循环.docx

浙江高中选考地理复习限时精练十六水循环

高中选考地理复习限时精练(十六):

水循环

下图为“我国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如果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可能直接导致  

A.大气降水量增加B.地表径流量减少

C.水汽输送量增加D.地下径流的量减少

2.能增加该流域年降水量的人类活动主要有  

A.封山育林B.平整土地C.修建梯田D.围湖造田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 

②绿化带面积大,不易发生城市内涝 

③裸露地面铺设砾石不容易造成扬沙天气且不容易堵塞下水管道 

④下凹式绿化带易造成城市内涝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下渗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水面蒸发是最大可能蒸发量,属于水分供应不受限制的蒸发。

 气温是影响蒸发的重要因子。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气温升高时,水面蒸发量也相应增加。

 然而,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世界不少地区观测到的水面蒸发量却出现持续下降趋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一般情况下,世界上水面蒸发最旺盛的地区位于

A.赤道附近B.回归线附近C.南极地区D.温带大陆内部

6.不少地区的水面蒸发量出现持续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能是这些地区

A.大气湿度逐渐下降B.水体面积逐渐减少

C.大气云量逐渐增加D.大风天气逐渐增多

7.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面蒸发量呈下降趋势,这会使

A.区域水循环变活跃B.空气水汽含量增加

C.农作物收获期提前D.农业干旱得到缓解

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下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8.图中①②③⑦分别表示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

B.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

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

D.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

9.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

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

C.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②

D.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

读我国某地一河流流量与含沙量逐月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0.该河流主要分布在

A.东南沿海地区B.江淮地区C.华北地区D.东北地区

11.该河流春汛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季节性积雪融水B.雨水

C.冰川融水D.地下水

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

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A.10-15千米B.15-20千米

C.20-25千米D.25-30千米

13.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新疆的坎儿井是人工开挖可自流引水的古代水利工程,是绿洲农业及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它由竖井、暗渠(含集水段与输水段)、地面输水的明渠道和储水用的涝坝等部分组成(下图)。

近几十年来,坎儿井水量衰减或干枯等现象威胁绿洲。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4.坎儿井水冬季不断流,其主要原因是

①地下水补给为主水源稳定

②全球变暖,冰雪融化增多

③暗渠输送,受气候影响小

④山地阻挡冬季风,冬季不易结冰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5.绿洲位于坎儿井的

A.竖井周围B.明渠两侧

C.坎儿井上游D.涝坝下游

16.近几十年来,坎儿井水量衰减的主要原因

A.超采地下水导致区域地下水位下降B.城市化使硬覆盖增多,下渗减少

C.全球变暖,高山冰雪融水减少D.砂砾石层,使井水下渗,水量变少

土壤水分是陆地水循环过程的关键环节。

马尾松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松树,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干旱瘠薄的土壤,成为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荒山造林首选的先锋树种。

但近年来研究表明,“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的“林下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

下图示意马尾松覆盖下各层土壤含水率对大雨的响应。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土壤水分与下列水循环环节相关性较小的是

A.降水B.地表水C.地下水D.水汽输送

18.马尾松覆盖下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受降水影响,正确的是

A.降雨强度与土壤含水率同步增长

B.各土层土壤含水率由大到小一般依次为:

15、5、30、60cm

C.强降雨2小时后,5、15、3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呈快速下降趋势

D.降雨强度越大,土壤含水率增长速率越慢

19.造成“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马尾松林层结构单一,导致森林的拦蓄降水能力减弱B.降水强度比以前增大

C.放松了水土保持的措施与管理D.红壤土质疏松

下图示意祁连山北坡北大河支流柳泉沟上游某水文观测站(海拔3713m)多年8月1日至9月29日逐日径流量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8月份,影响该水文站逐日径流涨落幅度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B.下渗C.蒸发D.气温

21.与8月份相比,9月份该水文站逐日流量涨落幅度减小的原因可能是

A.蒸发量增加B.下渗量增加

C.降雪量增加D.地面反射率降低

22.在河流补给水量稳定的情况下,柳泉沟上游植被覆盖率提高可能导致北大河

A.地表径流量相对减少B.两侧地下径流量减少

C.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D.河流结冰期逐渐延长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

2.A

【解析】

1.植被具有涵养水源、吸收雨水、增加下渗的作用,如果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可能直接导致涵养水源、吸收雨水、增加下渗能力减弱,地表径流量增加、地下径流的量减少,B错D对;植被的蒸腾作用减弱、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减少,大气降水量不会增加,水汽输送量不会增加,AC错。

故本题选择D。

2.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利于增加植被的蒸腾作用,利于增加大气中的水汽,利于增加流域内的年降水量,A对;平整土地、修建梯田,有利于水资源的截留,对降水量无影响,BC错;围湖造田后会使当地空气湿度减少,不有利于降水的形成,D错。

故本题选择A。

3.C

4.D

【解析】

城市绿化带面积大,下渗多,不易发生城市内涝。

裸露地面铺设砾石,沙尘不易被风吹不起,水土流失少。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蓄水,在需要时释放水,改变了地表径流环节,有利于下渗。

高中学考选考地理微信公众号

3.防风林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①错。

绿化带面积大,下渗多,不易发生城市内涝,②对。

裸露地面铺设砾石不容易造成扬沙天气且不容易堵塞下水管道,③对。

下凹式绿化带不易造成城市内涝,④错。

故选C。

4.“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蓄水,有利于增加下渗,④对。

在需要时释放水,这种能调节地表径流,①对。

不能调节水汽输送、不能增加大气降水,②、③错。

故选D。

5.B

6.C

7.D

【解析】

5.影响水面蒸发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温度、气流、水域面积等,温度越高、气流流速越快,水域面积越大,蒸发量越大。

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虽然高温,但是降水多,阴雨天多,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蒸发;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故B项正确。

6.气温升高时,水面蒸发量也相应增加,但是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世界不少地区观测到的水面蒸发量却出现持续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气候变暖,气温上升,蒸发量加大,空气中的水蒸气增多,云量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水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减少,使蒸发量下降,故C项正确。

7.水面蒸发量下降,区域水循环变的缓慢,空气水汽含量减少,农作物收获期延迟,农业干旱得到缓解,D项正确。

8.D

9.A

【解析】

8.读图,根据图例,①是社会循环,提供给城市的,应是跨流域调水。

②是自然循环,进入城市地表水,应是地表径流。

③是社会循环,由城市地表水进入用环节,应是管道输水。

⑦是人工降水,是社会循环部分,为城市提供水。

所以选D。

9.人类对城市水循环有影响,结合图分析,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下渗水量⑤,A对。

大量开采地下水,可能因地下水位下降,导致④蒸发减少,B错。

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不会减少②地表径流,C错。

城市绿地建设,不会减少⑥水汽输送,可能大气湿度增加,D错。

10.C

11.A

【解析】

10.从河流月均流量的变化看,该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夏季河流的含沙量较大,应位于我国华北地区;东北地区森林覆盖率较高,河流的含沙量较小;江淮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冬季几乎不会降雪,故一般不会出现春讯,所以该题选C。

11.由上题可知,该地为华北地区,春季降水较少,故B错误;冰川融水受气温影响较大,集中在夏季,故C错误;地下水补给量较少,且稳定,不会出现春汛,故D错误;该地春汛为冬季降雪融化形成的季节性积雪融水形成,故该题选A。

12.B

13.C

【解析】

12.有图可知,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应当是1989年与2015年曲线的差值最大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市中心大致为15-20千米,因此正确答案选择B。

读图判断即可。

高中学考选考地理微信公众号

13.有材料可知,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影响水循环环节。

城市不透水面其实就是路面的硬化改变地表下店面性质增加。

城市广场、建筑、道路等设施在内的城市下垫层代替了大自然原有的森林、绿地和田野,形成了“城市荒漠”,野生动植物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断减少以致濒临灭绝。

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不透气的地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交换。

改变城市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空气的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差,且由于硬化地面的高反射率,使它在大量吸收、储存了太阳辐射热之后,又将热量反射释放出来,使城区的温度比郊区和乡村高2~3℃,产生“热岛现象”。

不透水铺装严重地破坏了城市市区地表土壤的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了大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

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选C。

【点睛】

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季节变化增大。

14.C

15.D

16.A

【解析】

本题以新疆坎儿井为背景资料,考查有关区域水资源的问题。

第1题分析坎儿井冬季不断流的原因,应该从坎儿井的水的来源方面考虑。

第2题考查绿洲的分布。

仔细观察图示信息,可以看出绿洲的分布位置,再结合影响绿洲分布的因素进一步验证即可。

第3题注意题目强调“近几十年来”应该更多的是人为原因导致。

14.从图中看,坎儿井的水源以地下水补给为主,水源稳定,①对;全球变暖,冰雪融化增多,冬季不会融化,②不对;该地流水经过暗渠输送,受气候影响小,较稳定,②对;该地坎儿井的水经过地下补给,与冬季是否结冰没关系,③不对。

故选C。

15.竖井位于坎儿井的集水和输水段,地下水埋深较深,取用水不方便,不是绿洲分布地,A不对;从图中看,明渠两侧并没有绿洲分布,明渠是在地面进行输水的河段,要输水至涝坝存储,不是绿洲集中地,B不对;坎儿井上游地下水水位低,地形坡度大,不是绿洲分布地,C不对;从图中看,在涝坝下游有绿洲分布,此处水源丰富,取水方便,D对。

故选D。

16.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增多,超采地下水导致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坎儿井失去了水的来源,A对;城市化使硬覆盖增多,下渗减少与坎儿井的消失关系不大,B不对;全球变暖,高山冰雪融水短期应该增多,C不对;砂砾石层在近几十年没有发生变化,对井水的下渗的变化影响不大,D不对。

故选A。

17.D18.B19.A

【解析】

17.土壤水分是陆地水循环过程的关键环节,作为联系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纽带,通过植被蒸腾与光合作用,影响水、能量以及地球生物化学循环。

水汽输送主要依靠夏季风,故D正确。

18.从图中可以看出60cm土壤含水层变化不大,A错;各土层土壤含水率由大到小一般依次为:

15、5、30、60cm,B对;强降雨2小时后,即16时候,5、15、3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呈缓慢下降趋势,C错;降雨强度越大,土壤含水率增长速率越快,D错。

故选B。

19.在上世纪80年代初,水土流失治理以马尾松、油茶等纯林为主,没有很好地兼顾其经济效益,导致目前的林相单一现象,以马尾松纯林为主,地表无草灌覆盖,不仅林下水土流失依然存在,而且马尾松纯林会加剧土壤进一步酸化,对改良土壤和生态恢复不利,因此,林相改造是今后值得注意的问题。

故答案选A,其余选项可排除。

20.D21.C22.A

【解析】

20.读材料及图中信息可知,该河流上游海拔较高,逐日径流量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可判断河流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所以径流受气温影响大,故选D。

21.9月以后,气温逐渐下降,高山冰雪融水逐渐减少,蒸发量和下渗量减少;同时,9月份降雪量增加,冰面多为新雪覆盖,反射率增大,冰川消融明显减弱,致使流量锐减,故选C。

22.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下渗增多,地表径流量相对减少,A正确;下渗增多,地下径流量增加,B错误;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C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低与河流结冰延长与否关系不大,D错误;综上可知,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