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7172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docx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docx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所得材料自然、真实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2.3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3.视觉发展的敏感期为()。

  A.O~4周

  B.4~8周

  C.O~3个月

  D.O~6个月

  4.眼手协调动作发生于()。

  A.2~3个月

  B.3~4个月

  C.4~5个月

  D.5~6个月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4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认为,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

 

  7.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再造想象?

()

  B.在绘画时,有的幼儿把太阳画成绿色

  C.有的幼儿在看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但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D.幼儿把音阶想象成“走楼梯”,从而来理解音阶

  8.标志着儿童思维真正发生的是()。

 

  9.某幼儿给“鱼”下定义时说:

“鱼是一种会游的动物”。

该幼儿的概括水平为()。

 

  10.情境言语和连贯言语的主要区别在于()。

 

  11.不但关心自己在行动中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绪,这是()幼儿道德感发展的表现。

 

  12.下列哪一条符合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

 

  13.对黏液质的孩子,应着重()。

  A.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B.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

  C.培养积极探索精神及踏实、认真的特点

  D.防止任性、粗暴

  14.()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15.()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6.3~6岁幼儿有意注意有哪些特点?

  17.简述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8.如何理解“3~6岁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

  19.简述幼儿再造想象的主要特点。

  20.学前儿童语句结构变化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21.什么是依恋?

依恋有哪几种类型?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

共24分)

  22.举例说明学前儿童前概念阶段的主要思维特点。

  23.试论述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24.宝宝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教授。

在宝宝4岁的时候,有人说,遗传了这么优秀的基因,宝宝以后一定也会非常优秀;也有人说,宝宝以后的发展关键还是看父母的教育以及后天环境的影响,和遗传没有什么关系。

听到这些说法,宝宝的爸爸妈妈私下里嘀咕,环境和遗传对于宝宝大约是一半对一半吧。

  请根据所学理论简要评析这些观点。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的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2.B【解析】2~3岁婴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左右。

  3.D【解析】0~6个月是婴儿视觉发育的敏感期。

  4.D【解析】6个月左右的新生儿会出现眼手协调。

  5.C【解析】幼J1It寸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思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时间知觉和时间概念结合起来。

  6.D【解析】新生儿的习惯化也是学习得到的。

  7.C【解析】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就是再造想象。

  8.A【解析】最初的语词概括的形成,是儿童思维的标志。

  9.B【解析】题干中体现出儿童的概括水平还处于根据具体特征下定义的水平。

  10.D【解析】情境语言和连贯语言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直接依靠具体事物作支柱。

  11.B【解析】小班儿童还不了解和熟悉行为规则,到中班开始对自己和别人的行为进行评价和体验。

  12.C【解析】每个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大致相同,时间也大致相近。

其规律是:

(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4)从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13.B【解析】黏液质的心理特点:

稳重,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

因此,应着重培养他们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

  14.C【解析】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15.A【解析】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方式。

  二、简答题

  16.【答案要点】

(1)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幼儿的有意注意开始发展,但不能充分发展;

(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的方法;(4)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17.【答案要点】感知觉是认识活动的开端。

在感知觉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形成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较复杂的心理过程,才能更进一步地认识客观事物。

儿童的情绪情感也常受感知觉的影响而变化。

因感知觉的返回作用,即通过感知的纠正这个中间机制,感知觉的发展也能促进儿童对自己行为的控制。

  18.【答案要点】3~6岁儿童无意记忆占优势体现在:

(1)无意识记效果优于有意识记;

(2)由于记忆加工能力的发展,无意识记的效果随年龄增长而提高;(3)幼儿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

  19.【答案要点】

(1)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言语描述;

(2)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景的变化而变化;(3)幼儿想象中的形象多是记忆表象的极简单加工,缺乏新异性。

  20.【答案要点】

(1)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2)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3)句子的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21.【答案要点】依恋是对特定的人持久的感情联系,从婴儿的角度看,与安全的需要有关。

新生儿和婴幼儿早期处于一种无助状态,生存的本能让他们寻找保护者。

依恋是他们天生的行为,为的是唤起注意,使一个依恋对象能留在身边,在危险和不安全情境下提供保护作用。

  依恋的种类有安全型依恋、焦虑一反抗型依恋、焦虑一回避型依恋三种。

三、论述题

  22.【答案要点】前概念思维是中心化的思维,或称自我中心思维。

(1)这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出现表征现象。

如幼儿看到山上有雾就说“雾爸爸抽烟”,后来看到洗澡时的水蒸气说“雾爸爸”等。

(2)还没有形成一般的类的关系,只有“半个别、半一般”的关系。

如幼儿认为比自己小的女孩都是妹妹,她们将来长大都会变成她自己;还表现在认为个别成分并不是在整体之中。

(3)由于不掌握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只有部分与部分的直接等同,因而他们常常运用的是“转导推理”。

比如,看到湖边小浪把沙土推前推后,幼儿喊道:

“这像是给小姑娘梳头!

  23.【答案要点】自我评价大约从2~3岁开始。

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和幼儿认知及情感的发展密切联系着。

其特点如下:

(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是靠成人对他的评价。

例如,她们评价自己是好孩子,因为“老师说我是好孩子”。

(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幼儿往往不从具体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评价。

(3)自我评价受认知水平的限制。

此阶段幼儿的认知水平的局限表现在笼统性、局部性、外部行为、没有评价的论据等方面。

  四、案例分析题

  24.【答案要点】儿童的发展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是:

人脑和周围现实。

一方面,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是影响儿童心理的生物因素。

遗传提供人类心理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也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的程度或水平,即生理发展。

在遗传的基础上,儿童从受精卵开始要经历十多年的生理成熟过程。

虽然遗传素质和遗传程序制约着儿童的生理成熟,但成熟并不由遗传绝对决定。

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另一方面,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发展的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的重要因素。

可见遗传和环境的影响缺一不可。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

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

 

  2.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是()。

 

  3.幼儿在听老师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头脑中会浮现出小女孩的生动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4.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

 

  5.幼儿园老师上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老师的这种注意品质是()。

 

  6.儿童学习语言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句型是()。

 

  7.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之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8.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等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9.学前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A.O~6、7岁

  B.O~12岁

  C.O~15岁

  D.0~18岁

  10•儿童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

 

  11.大约6~10周后,人脸可以引发婴儿微笑,这种微笑被称为()。

 

  12•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前的幼儿的某些心理特点,如:

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活泼、好动等特点基本相同,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

 

  13.到3岁时,儿童脑的重量大约是()9。

 

  14.出生()个月以内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

 

  15.问一个3岁的儿童“你有姐姐吗?

”,他说“有”,再问“你姐姐有弟弟吗?

”,他却说“没有”,这说明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特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1.__________是研究者通过有目的地操纵和控制一定的变量以观察个体反应,进而揭示变量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2.__________是脑的基本活动,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

  3.儿童神经可塑性表现为三个层次: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视觉适应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研究表明,5~6岁的幼儿可以集中注意到__________分钟左右。

  6.__________反射就是对新异刺激作出反应的倾向。

__________反射就是主体对条件刺激作出的反应。

  7.心理学家__________用无意义音节对记忆进行研究。

  8.根据想象的创新程度,可把想象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9.直观思维,又叫感知运动思维,它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

  10.儿童根据自己看到了什么,认为别人也看到了什么,这体现儿童思维具有__________。

  11.林崇德通过实验研究认为儿童形成数的概念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四个阶段。

  12.儿童最初的推理是__________。

  13.普拉奇克根据情绪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把基本的情绪分为8种,即伤心、害怕、好奇、接受、狂喜、狂怒、警惕和憎恨。

  14.__________技术常用来对依恋进行研究,是在一系列标准事件的进程中实施的综合测量方法。

  15.儿童情感体验产生在__________岁左右。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学前儿童移情能力如何?

  2.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3.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4.试说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

  5.简述学前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

  6.如何理解儿童自我意识情绪和成人指导与评价间的关系?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影响怖幼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0分)

  兰兰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天,她拿起纸和笔画画,画之前她自言自语地说:

“我想画小猫咪。

”先画了猫头、猫耳朵,再画猫眼。

然后画了条线,说这是草地,在上面画了绿草小花,接着又画了只兔子,边画边说:

“哎呀,不像不像,像什么呀,像小火车。

”这时,她又突然想起来:

“小猫还没嘴呢!

也没画胡子!

”于是,又画了起来。

  请认真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兰兰的画画行为,说明了幼儿想象的什么特点,为什么?

  

(2)说明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与生理需要紧密相关。

  2.A【解析】幼儿记忆的特点是形象记忆占优势。

有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3.C【解析】根据语言或图画等非语言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的想象是再造想象。

  4.B【解析】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为具体形象思维。

  5.D【解析】略。

  6.B【解析】儿童学习语言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句型是单词句。

  7.C【解析】题干中体的是发展速度的不平衡性。

  8.D【解析】略。

  9.A【解析】我国学前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指的是0岁至6、7岁的儿童。

  10.B【解析】敏感期又称为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某方面发展最快的时期。

  11.A【解析】略。

  12.D【解析】略。

  13.B【解析】新生儿脑重量大约350克,到3岁的时候,大脑大约能增长到900克。

  14.C【解析】出生后6个月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6个月后儿童的视觉发展接近成人。

  15.D【解析】题干中提到的是儿童思维的不可逆性。

  二、填空题

  三、名词解释

  1.有意注意:

是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注意,是由第二信号系统支配的,即能够借助于词语而实现。

  2.记忆恢复现象:

即学习后过几天测得的保持量要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更高的记忆现象。

  3.道德判断:

是个体应用道德观念或道德知识对行为的是非、好坏和善恶进行评价的过程。

  4.概念: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特征的反映。

  5.社会性:

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和行为特征。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移情能力的发展是从个体一自我觉知和自我敏感这一水平开始的。

处于个体水平的儿童,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而逐渐能区分自我与他人不同的需要和情感,能感到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唤起自己的相关经验,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社会水平的儿童,能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他人的思想情绪情感,并逐渐能在特定情境中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2.【答案要点】儿童动作的发展是在神经中枢的作用下进行的,其规律可归纳为:

  

(1)从上到下,即先会抬头、然后坐、站立、走路。

  

(2)由近及远,即先从靠近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出现离躯干远的动作。

  (3)从粗到细,即先学会躯体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然后逐渐学会手的小动作。

  (4)整体到分化,即从全身性的、笼统的、弥散性的手舞足蹈,逐渐分化为局部的、精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5)从无意到有意,先出现无意动作然后逐渐出现有意动作。

  3.【答案要点】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应注意:

  

(1)刺激丰富化原则。

  

(2)注意训练与注意发展匹配原则。

  (3)形式立体化原则。

  (4)空间渗透式原则。

  4.【答案要点】

(1)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2)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

  (3)幼儿的心理活动以无意识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4)幼儿的情感由易变、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

  (5)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

  5.【答案要点】记忆策略在幼儿阶段就已经产生了。

学前儿童开始使用复述策略,但是他们表现的复述过程的持续性是有限的,他们的复述行为要到6岁以后才会对他们的记忆产生影响。

复述策略的使用同样可以在很小的儿童身上发现,不过学前儿童还不能进行语义组织,这是因为他们还没建立高度概括的、逻辑意义的概念网络。

精细加工策略出现较晚,一般出现在11岁以后。

  6.【答案要点】自我意识情绪是指在社会情景中,个体根据他人对自身或自身行为的评价所产生的情绪,包括对自己的肯定和对自己的否定。

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都离不开成人的指导,受成人评价的影响。

如果父母不断给孩子价值和表现上的反馈,幼儿倾向于失败时感到羞愧。

如果父母关注如何改进儿童的表现,幼儿则更多地体验到一种适度的、更具有适应性的羞愧和内疚。

  五、论述题

  【答案要点】影响师幼关系的因素主要有:

  

(1)儿童自身特征,包括性别、外貌、气质特征、认知水平、人际经验、行为表现等都直接影响师幼和谐关系。

  

(2)教师自身特征,如教师关于儿童和教育的知识观念、沟通交流的敏感度、教师的压力感、教学效能感、自我认识、期望、班级管理风格、受教育程度、教龄等多方面直接影响师幼关系的和谐发展。

  (3)儿童特征与教师特征的结合影响师幼关系的和谐与否。

  (4)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对师幼关系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5)客观环境,如幼儿园的规模、教师与幼儿人数的比例等也影响师幼关系。

  (6)文化性因素,如师生关系的宗法关系等也影响师幼关系的发展。

  六、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

(1)兰兰的画画行为,说明了幼儿想象的无意性的特点,表现出无目的性、无稳定主题、内容零乱无系统性并以想象过程为满足等特点。

  

(2)促进幼儿想象的发展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儿童大胆想象;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