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项目技术创新管理分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7012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人机项目技术创新管理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无人机项目技术创新管理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无人机项目技术创新管理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无人机项目技术创新管理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无人机项目技术创新管理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人机项目技术创新管理分析.docx

《无人机项目技术创新管理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人机项目技术创新管理分析.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人机项目技术创新管理分析.docx

无人机项目技术创新管理分析

无人机项目

技术创新管理分析

xx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章公司基本情况

一、公司简介

公司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智慧集群建设,带动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

加强产业集群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在对外产能合作中的载体作用。

通过建立企业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一直秉承“追求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原则。

多年来公司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未来我司将继续以“客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原则,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对客户以诚相待,互动双赢。

二、核心人员介绍

1、胡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59年出生,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

2003年2月至2004年7月在xxx股份有限公司兼任技术顾问;2004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2、杜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0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

2012年4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监事。

2018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

3、黄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1年出生,本科学历,中级会计师职称。

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

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经理。

2017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

4、钟xx,中国国籍,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

2018年9月至今历任公司办公室主任,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

5、邹xx,1974年出生,研究生学历。

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就职于xxx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部副经理。

2011年3月至今历任公司监事、销售部副部长、部长;2019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会主席。

第二章项目简介

一、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

项目名称:

无人机项目

项目单位:

xx有限责任公司

二、项目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园区,占地面积约14.00亩。

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三、建设规模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9333.00㎡(折合约14.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17471.19㎡。

其中:

主体工程12021.93㎡,仓储工程2466.77㎡,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342.02㎡,公共工程1640.47㎡。

四、项目建设进度

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有限责任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

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

五、建设投资估算

(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

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5951.11万元,其中:

建设投资4825.9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09%;建设期利息47.8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0%;流动资金1077.2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10%。

(二)建设投资构成

本期项目建设投资4825.99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

工程费用4133.6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69.70万元,预备费122.64万元。

六、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财务效益分析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117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9442.49万元,纳税总额1091.16万元,净利润1649.63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0.69%,财务净现值2317.55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60年。

(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9333.00

约14.00亩

1.1

总建筑面积

17471.19

容积率1.87

1.2

基底面积

5786.46

建筑系数62.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329.98

2

总投资

万元

5951.11

2.1

建设投资

万元

4825.99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4133.65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569.70

2.1.3

预备费

万元

122.64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47.84

2.3

流动资金

万元

1077.28

3

资金筹措

万元

5951.11

3.1

自筹资金

万元

3998.50

3.2

银行贷款

万元

1952.61

4

营业收入

万元

117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9442.49

""

6

利润总额

万元

2199.51

""

7

净利润

万元

1649.63

""

8

所得税

万元

549.88

""

9

增值税

万元

483.28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58.00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1091.16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3690.82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4628.94

产值

14

回收期

5.60

含建设期12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20.69%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2317.55

所得税后

第三章企业战略类型

一、企业稳定战略

稳定战略是指受经营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的限制,企业基本保持目前的资源分配和经营业绩水平的战略。

按照这种战略,企业目前的经营方向、业务领域、市场规模、竞争地位及生产规模都大致不变,持续地向同类顾客提供同样的产品和服务,维持市场份额。

从企业经营风险的角度来讲,稳定战略的风险比较小,但其制约了企业的成长,限制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企业稳定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无变化战略

无变化战略可以说是一种没有战略的战略。

采用此战略的企业一般具有两个条件:

一是企业过去的经营相当成功,并且企业内外部环境没有重大变化;二是企业并不存在重大经营问题或隐患,因而企业没有必要进行战略调整。

为保持企业现有市场地位、利润及企业平衡发展,避免战略改变给企业带来的不稳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战略方向、战略规划等基本保持不变。

(二)维持利润战略

维持利润战略注重短期效果而忽略长期利益,根本意图是渡过暂时性的难关,一般在经济形势不景气时采用,以维持已有的经营状况和效益。

由于这是以牺牲企业未来发展来维持目前利润的战略,所以如果使用不当,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暂停战略

企业在一段较长时间的快速发展后,有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使得效率下降,此时可采用暂停战略,休养生息,即在一段时期内降低企业目标和发展速度,重新调整企业内部各要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施管理整合,为今后更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谨慎实施战略

如果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某一重要因素变化趋势不明显,又难以预测,则要放缓相应的战略方案的实施进度,根据情况的变化谨慎实施或调整战略规划和步骤。

二、基本竞争战略

处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具有不同的企业战略。

基本竞争战略就是无论什么行业或什么企业都可以采用的竞争性战略。

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企业基本竞争战略有三种,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

(一)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又称低成本战略,即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同行业中的最低成本。

其核心就是企业加强内部成本控制,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广告等领域把成本降到最低,成为行业中的成本领先者,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1、成本领先战略的适用范围

成本领先战略适用于符合以下条件的企业。

(1)大批量生产的企业,产量要达到经济规模,才会有较低的成本。

(2)企业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严格控制产品定价和初始亏损,从而形成较高的市场份额。

(3)企业有能力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

先进的生产设备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使产品成本进一步降低。

(4)企业能够严格控制费用开支,全力以赴地降低成本。

2、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途径

成本领先战略是一种使用得最为普遍的战略。

许多企业在争取竞争优势上都是从成本入手的,因而在获得成本领先的方式上积累了不少经验。

成本领先优势主要有以下获取途径。

(1)规模效应。

在合理的规模经济性范围内,企业通过扩大活动规模使固定成本能在更多的产品上进行分摊,使单位平均成本降低。

(2)技术优势。

技术优势来自对传统技术的更新和新技术的研发。

新技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企业在获得技术优势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成本的降低。

(3)企业资源整合。

企业可以通过资源的整合,增加活动或资源的共享性来获得协同效应。

(4)经营地点选择优势。

接近原料产地或需求所在地是经营地点的选择优势。

除此之外,适宜的投资环境也非常重要。

(5)与价值链的联系。

每个企业的业务都是某一行业价值链的一个或若干个环节。

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价值链整体效益的方法来提高自己业务活动的效益,从而降低企业成本。

(6)跨业务相互关系。

跨业务相互关系是指通过建立与不处于同一价值链上其他业务的合作关系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产

(二)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是通过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的特殊需求,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优势。

差异化战略的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独特性。

这种不同于行业内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特色能带来额外的加价。

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溢出价格超过因其独特性所增加的成本,那么拥有这种差异化将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1、差异化战略的适用范围

(1)企业要有很强的研究开发能力、一定数量的研发人员、强烈的市场意识和创新眼光,能够及时了解顾客需求,不断地在产品及服务中创造出独特性。

(2)企业在产品或服务上要具有领先的声望,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企业要有很强的市场营销能力。

(4)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职能部门之间要有很好的协调性。

2、实施差异化战略的途径

(1)通过产品质量的不同实现差异化战略,即企业向市场提供竞争对手不可比拟的高质量产品以吸引目标顾客。

产品质量优异能产生较高的产品价值,进而提高销售收入,获得比竞争对手更高的利润。

(2)通过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实现差异化战略。

产品可靠性差异化是与质量差异化相关的一种方法,它是指企业产品具有绝对的可靠性,甚至在出现意外故障或事件时,也不会丧失使用价值。

(3)通过产品创新实现差异化战略。

通常拥有雄厚研究开发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普遍采用以产品创新为主的差异化战略。

这些企业拥有优秀的科技人才和执着的创新精神,同时建立了鼓励创新的组织体制和奖励制度,使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4)通过产品特性差别实现差异化战略。

如果产品中包含有顾客需要而其他企业的产品不具备的某些特性,就会形成产品别具一格的形象。

(5)通过产品名称或品牌的不同实现差异化战略。

产品名称或品牌也可能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竞争优势,经过市场检验的名称或品牌本身就会对顾客产生很强的吸引力。

(6)通过提供不同的服务实现差异化战略。

服务差异化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

以质取胜,以服务取胜,是世界卓越企业的共同战略。

(三)集中战略

集中战略又称专一化战略,是指企业把其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群体、产品线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区市场上的战略。

集中战略与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不同的是,企业不是围绕整个行业,而是面向某一特定的目标市场开展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以期能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为特定的目标顾客群服务。

1、集中战略的适用范围

集中战略适用于符合以下条件的企业。

(1)在市场中有特殊需求的顾客存在,或在某一地区有特殊需求的顾客存在。

(2)没有其他竞争对手试图在目标细分市场中采取集中战略。

(3)企业经营实力较弱,不足以追求广泛的市场目标。

(4)企业的目标市场在市场容量、成长速度、获利能力、竞争强度等方面具有相对的吸引力。

2、实施集中战略的途径

企业实施集中战略有以下途径。

(1)通过选择产品系列实施集中战略。

对于产品开发和工艺装备成本偏高的行业通常以产品系列的某一部分作为经营的重点,正确地选择产品系列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通过细分市场选择重点顾客实施集中战略。

将经营重心放在不同需求的顾客群上是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

(3)通过市场细分选择重点地区实施集中战略。

划分细分市场,可以地区为标准。

如果一种产品能够按照特定地区的需要实现重点经营,也能获得竞争优势。

(4)通过发挥优势集中经营实施集中战略。

市场占有率低的中小企业或业务部门,如果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将经营重点对准特定的细分市场,有重点地进行研究开发,也能获得不败的竞争优势。

第四章经理机构

一、经理机构的地位

经理又称经理人,是指由董事会做出决议聘任的主持日常经营工作的公司负责人。

在国外,经理一般由公司章程任意设定,设立后即为公司常设的辅助业务执行机关。

在传统公司法中,董事会一般被视为公司的业务执行机构,它既负责做出经营决策,也负责实际管理和代表公司对外活动。

然而,现代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对公司的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大多由股东组成的董事会已很难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需要广开才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选拔有专长、精于管理的代理人。

于是,辅助董事会执行业务的经理机构便应运而生。

公司设置经理的目的就是辅助业务执行机构(董事会)执行业务。

因此,有无必要设置经理机构完全由公司视自身情况而由章程决定,法律并不做强制性规定。

经理一般是由章程任意设定的辅助业务执行机关。

作为董事会的辅助机关,经理从属于董事会,他必须听从作为法题临务执,机关董事会的指挥和监督。

对于专属于董事会做出决议的经营事项,经理不得越俎代庖,擅自做出决定并执行。

经理的职权范围通常是来自董事会的授权,只能在董事会或董事长授权的范围内对外代表公司。

尽管经理在各国公司法中多为由章程任意设定的机构,但事实上在现代公司中一般都设置有经理机构,尤其是在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决策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股份公司及有限责任公司中,经理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常设业务辅助执行机关。

而且,随着董事会中心主义的不断加强,董事会的地位和职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主要权力逐渐由传统的业务执行向经营决策方面转变。

董事会可以决定股东机构权力范围外的一切事务,而公司的具体业务执行多由董事或经理去完成,经理的作用也越来越普遍地受到重视。

在董事会权力被不断扩大的社会背景下公司立法同样呈现出经理地位被不断强化的趋势。

因此,正确界定并处理董事会与经理的关系,是公司立法与公司实践必须解决的问题。

既不能失去对经理的控制,使董事会形同虚设沦为经理的附庸,又不能事无巨细,都由董事会决定,使经理无所事事。

董事会与经理的关系是以董事会对经理实施控制为基础的合作关系。

其中,控制是第一性的,合作是第三性的。

在我国由传统企业领导体制向现代企业领导体制转换的过程中,需要重新审视董事会与经理的关系,不仅要在股东机构、董事会和监事会之间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而且在公司经营阶层内部也要形成一定的分权与制衡机制,这也是我国的公司治理体系完善过程中正在探索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现代公司组织机构中,董事会虽为公司的常设机关,但所有的经营业务都由其亲自执行并不可行。

在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的情况下,在董事会之下往往另设有专门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辅助机构,这就是经理。

但由于各国商业习惯与立法传统不同,各国公司法对经理的设置及其权限的规定也不相同。

大多数国家的公司法,都将公司经理视为章程中的任意设定机构,即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章程中规定是否设立经理以及经理的权限等法律并不对经理的设置做出硬性规定。

对此,《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可以设经理,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解聘,经理对董事会负责

(一)经理机构的职权

经理机构的出现与设置,使公司的管理活动进一步专门化,有效提高了公司经营水平和竞争能力,充分表明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后企业管理方式的发展趋势。

从本质上讲,经理被授予了部分董事会的职权,经理对董事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

①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

②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③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

④拟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⑤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

⑥提请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

此外,经理作为董事会领导下的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机构,为便于其了解情况汇报工作,《公司法》还规定了经理有权列席董事会会议

(二)经理的义务与责任

经理在行使职权的同时,也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

作为基于委任关系而产生的公司代理人,经理对公司所负的义务与董事基本相同,主要对公司负有谨慎、忠诚的义务和竞业禁止义务。

《公司法》对经理、董事规定了相同的义务。

如果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义务,致使公司遭受损失的,应对公司负赔偿责任。

在国外,经理在执行职务的范围内违反法律法规或章程规定,致使第三人受到损害的,对第三人也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三)经理的聘任与解聘

作为董事会的辅助执行机构,经理的聘任和解聘均由董事会决定。

对经理的任免及其报酬决定权是董事会对经理实行监控的主要手段。

董事会在选聘经理时,应对候选者进行全面综合的考察。

《公司法》对经理的任职资格做出了与董事相同的要求,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任职资格的天不得成为公司经理。

必须明确,法定的资格限制仅是选聘经理的最基本条件,因而出任公司经理的人,除应符合法律规定的任职条件外,还应当具备相应的经营水平和管理才能。

只有选聘那些德才兼备者,才能有效地提高公司的经营水平和竞争能力。

经理入选后,其经营水平和经营能力要接受实践检验,要通过述职、汇报和其他形式接受董事会的定期和随时监督。

董事会根据经理的表现,可留聘或解聘,并决定经理的报酬事项。

解聘不合格的经理,是董事会对经理进行事后制约的重要手段,其作用不可低估。

在西方国家,当一名经理由于经营不善而对公司衰落负有责任时,在被解聘的同时,也在他的职业历史上留下了一笔不可抹杀的失败记录。

有过市场失败记录者,很难重新谋求到经理的位置。

因此,在国外即使已经取得经理职位的人,也十分珍惜其职位。

保住经理职位的唯一途径是提高公司的利润水平,不断增强公司的实力,使公司得以长期稳定地发展。

《公司法》规定,国有独资公司设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

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材构同意,董事会成员可以兼任经理。

对于国有独资公司来说,经理是必须设置的职务。

经理是负责公司日常经营活动的最重要的高级管理人员,是公司的重要辅助业务执行机关关于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关系;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做了以下规定:

①总经理负责执行董事会决议,依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行使职权,向董事会报告工作,对董事会负责,按受董事会的聘任或解聘、评价、考核和奖励。

②董事会根据总经理的提名或建议;聘任或解聘考核和奖励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

③按照谨慎与效率相结合的决策原则,在确保有效监控的前提下,董事会可将其职权范围内的有关具体事项有条件地授权总经理处理。

④不兼任总经理的董事长不承担执行性事务。

在公司执行性事务中实行总经理负责的领导体制。

经理由董事会聘饪或者解聘,向董事会负责,接受董事会的监督。

国看独资公司经理机构与前文所述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经理机构的职权、义务相同。

undefined

第五章市场营销环境

一、市场营销宏观环境

(1)人口环境。

人口是构成市场的第一因

社会文化环境素,人口数量直接决定市场规模和潜在容量。

口总量、地理分布、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民族构

市场营销宏观环境要素成等人口环境要素会对市场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2)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影响企业营销活动的又一重要因素,包括收入因素、消费支出、储蓄与信贷、经济发展水平等。

在收入因素中,消费者收入是一个重要因素。

消费者收入是指消费者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货币收入的总和,包括工资、奖金、红利、股息、利息、提成、遗产继承等。

消费者收入的变化主要受国民收入的影响,是形成社会购买力的主要因素。

消费者收入包括:

①可支配收入与可任意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减去直接负担的各项税款(如所得税、消费税等)和非税性负担(如工会会费、住房公积金等)之后的余额。

可任意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去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支出(如食品、房租、燃气费、暖气费、水电费等)和其他固定支出(如分期付款、归还贷款等)的余额。

这部分收入越多,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企业的营销机会也就越多。

②货币收入和实际收入。

货币收入是指消费者收入的总和。

实际收入则是指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之后,这些货币收入所具有的实际购买力。

实际收入影响实际购买力。

(3)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其有影响的物质因素。

企业在分析自然环境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自然资源的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政府对环境的干预日益加强、公众的生态需求和意识不断增加等。

(4)技术环境。

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

这一认识高度概括了科技发展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例如,新技术革命使得产品的平均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并影响着零售业结构和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同时也改变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等

(5)政治法律环境。

任何社会制度下,企业的营销活动都必须受到政治、法律环境的规范、强制和约束。

企业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这些方面的影响,或者说企业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政治、法律环境下进行的。

(6)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在一种社会形态下已经形成的民族特征、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教育水平、企业自身关群体、社会结构等因素构成的环境。

二、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即监测跟踪市场营销环境发展趋势,发现市场机会和威胁,从而调整营销策略以适应环境变化。

环境发展趋势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环境威胁,另一类是市场机会。

下面通过矩阵分析法详细介绍。

(1)环境威胁及环境威胁矩阵。

环境威胁是指由于环境的变化形成或可能形成的对企业现有经营的冲击和挑战。

企业市场营销管理者应善于识别所面临的威胁,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环境威胁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二是出现环境威胁的可能性,即环境威胁矩阵。

该注意观察其发展变化,看它是否有向其他象限发展变化的可能。

在第IV象限内,环境威胁程度低,但出现的概率却很大,对此企业也应该予以重视,准备相应的对策措施。

2)市场机会及市场机会矩阵。

市场机会是指由于环境变化形成的对企业营销管理富有吸引力的领域。

分析市场机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潜在机会的吸引力,二是机会出现的可能性,即市场机会矩阵。

(2)威胁一机会综合分析。

在一定条件下,环境威胁与市场机会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企业可以运用威胁一机会矩阵对所处的市场环境加以综合分析和评价。

1)理想业务,即高机会和低威胁的业务。

在此条件下,利益大于危险,这是企业难得遇上的好环境,企业务必抓住机遇,不可错失良机。

2)冒险业务,即高机会和高威胁的业务。

在此条件下,机会与危险同在,利益与风险并存,企业应当进行全面分析,慎重扶择,争取利益。

3)成熟业务,即低机会和低威胁的业务。

在此条件下,这是一种比较平稳的环境,企业一方面按常规经营取得平均利润,另一方面也可以积蓄力量,为进入理想环境做准备。

4)困难业务,即低机会和高威胁的业务。

在此条件下,企业处境十分困难,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