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拉记概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6835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斯拉记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以斯拉记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以斯拉记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以斯拉记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以斯拉记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斯拉记概论.docx

《以斯拉记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斯拉记概论.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斯拉记概论.docx

以斯拉记概论

以斯拉记概论

摩西五经之后就是历史书。

以斯拉记、尼希米记、以斯帖记是历史书最后的3卷。

这3卷书也是相连的:

以斯拉记载归回后重建圣殿;尼希米记载归回后重建耶路撒冷城墙;以斯帖记载留在波斯没有归回的情况。

一、以斯拉记与尼希米记

根椐犹太传统和早期基督教正典,这两卷原来是一卷。

公元2世纪,最初把这两卷书分为二:

教父俄利根的正典目录把这两卷书分为以斯拉记上下(壹贰)。

1448年,希伯来文旧约正式分为二。

耶柔米译武加大译本时(309-405年)称尼希米记为以斯得瑞(以斯拉)贰书。

二、作者

有说是不知名、只知是在圣殿供职的利未人。

应是以斯拉。

以斯拉是时代的工人:

名意是“神的帮助与护卫”。

1.出生

在所罗巴伯回国80年后,即被掳后最少150年。

2.家谱(拉7:

1-5)

他是祭司,又是文士(7:

6)。

3.属灵生命

他属灵的价值(7:

10);把一切成功归荣耀给神(7:

27-28);藉祷告信靠耶和华(8:

21-23);为百姓的罪痛心疾首(9:

3-4);为百姓自卑认罪(9:

5-15);他勇于对付罪(10章)。

4.他的工作

(1)创立“会堂大会”:

是犹太学者的会社。

(2)确立旧约希伯来文正典,分为律法、先知和文学三大部分。

(3)把古希伯来文旧约转为新希伯来文——亚述文方块字。

(4)编历代志上下、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

(5)开办地方性会堂。

三、日期

有许多不同的意见。

1.写书日期

但按正式的估计,这二卷书(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写成的日期是公元前440年。

2.建殿日期

以斯拉于公元前536年回国建殿,首先是立好圣殿的根基;535年停建;520年续建;516年完成建殿的工作。

四、特色

1.以斯拉记与尼希米记有好几处类同的记载。

2.以斯拉记有7份官方文件或信件

除了第一部份是希伯来文,其它是亚兰文(4:

8-6:

18,7:

12-26,共67节,其中有52节记载官方案卷或信件)。

(1)古列王诏令(1:

2-4)。

(2)利宏和其他人对犹太人的控告(4:

9-16)。

(3)亚达薛西一世的回复(4:

17-22)。

(4)达乃的报告(5:

6-17)。

(5)古列王诏令备忘录(6:

2下-5)。

(6)大利乌对达乃的回复(6:

6-12)。

(7)亚达薛西一世给以斯拉授权书(7:

12-26)。

3.归回的人在信仰上醒悟过来,在危险万难之下得以重建圣城和圣殿。

五、分段

1.第一次归回重建圣殿(1-6章)

这工作不是交给以斯拉,而是交给所罗巴伯。

1-6章记所罗巴伯的事;7-10章记以斯拉的事。

(1)复兴后的建造

(一)(1-3章):

1所罗巴伯率领众人第1次归回(1-2章)。

2恢复敬拜、重建殿基(3章)。

(2)复兴后的建造

(二)(4-6章):

1大利乌时重建圣殿(4章)。

2恢复圣殿的工作(5章)。

3大利乌行先王的诏令(6章)。

2.第二次归回革新(7-10章)

(1)以斯拉率领众人第2次归回(7-8章)。

(2)杂婚问题(9-10章)。

第一章被掳后的归回

复兴后的建造

(一)(1-3章)。

一、古列王(居鲁士)的谕诏

(1-4节)

1.与历代志下36:

22-23相同

可知都是同一个作者。

2.古列元年

他于公元前559年登位只统治波斯本国;这里“古列元年”是指

20年后(公元前538年)成为大帝国的第1年。

3.应验预言

耶利米两次预言犹大被掳70年(耶25:

11-12,29:

10)。

4.“就激动波斯王古列的心”

“激动”,应译搅扰。

5.“使他下诏通告全国”(拉1:

1下)

(1)这诏(2-3节):

这是用希伯来文写的,各处张贴。

(2)另一份(6:

3-5):

这是重建圣殿的诏书,用亚兰文写成同一诏令,作为备忘录,为

国家存档之用。

6.“耶和华天上的神”(1:

2)

这样的称呼在旧约有22次,其中17次是在以斯拉记、尼希米记

与但以理书中。

;在

被掳前,以色列人避用“神”字,而用“主”或“耶和华”被掳归回后,他们开始用“神”字,特别见于与外邦人的谈话或在文字中(尼1:

4,2:

4,20,但2:

37-44),使外邦人容易明白。

古列相信各国各族的神都赐福给他,有如巴比伦神马督拣选他统治多国,月神给他胜利。

他恢复各人原有的信仰,使巴比伦重建所拆毁的寺庙,让他们的神住在里面。

他也信耶和华神赐他万国。

他被神使用让犹太人重建圣殿。

约瑟弗说,古列是读了以赛亚书44:

26-

28,45:

1-7,因而被激动重建圣殿,因古列臣仆中有犹太人,叫他读以赛亚书。

7.呼吁建殿(拉1:

2-3)

他认识只有耶和华是神。

他是被神激动而被呼召的。

8.“凡剩下的人”(4节)

“那地的人”,指不回归的犹太人,“要用金银、财物、牲畜帮助他”:

“帮助他”,原文有抽取的意思,就是以征税来帮助归回的人。

9.波斯王战胜了巴比伦

这完全是神的作为,使犹太人也得着安慰。

犹太人又为建殿献上礼物(4节下)。

二、归回建殿(5-6节)

1-4节是古列王的谕诏,5-6节是他们的回应。

1.“都起来”(5节)

不是所有的人都一同启程,而是分批的。

(1)“犹大和便雅悯的族长”:

指南国各家的家长。

(2)“祭司、利未人”:

“利未人”,是利未族,不是亚伦的后裔。

他们做侍奉助理的工作(民3:

5-9)。

“祭司”,是利未族亚伦的后裔(民3:

9-10)。

(3)“就是一切被神激动他心的人”:

“就是”,应译“甚至”。

2.“四围的人……”(拉1:

6)

包括犹太人以外的人。

(1)“帮助他们”:

原文作“坚固他们的手”(注意小字)。

(2)“另外还有甘心献的礼物”。

三、在设巴萨的领导下归还(7-11节)

犹太人被掳,公元前597年和587年巴比伦王从耶路撒冷掠夺圣

殿和王宫里的宝物(王下24:

13)

1.居鲁士王所作的(拉1:

7)

他将耶和华殿的器皿,“放在自己神之庙中的”。

古时战胜者常掠夺败降者所供奉的神像为战利品。

犹太人没有神像,所以王就把殿中的器皿掠去,放在他们的神庙里,以显他的神使他得胜。

2.“波斯王居鲁士派库官米提利达”(8节上)“米提利达”,波斯名,是庙中的司库。

米提利达是“给米提拉的”或“米提拉所给的”意思。

米提拉是波斯神。

到公元2世纪,罗马兵常拜这神。

3.“按数交给犹大的首领设巴萨”(8节下)

古列王元年,他们把圣殿的器皿,由设巴萨为首领,全部带回去。

但约柜已遗失了。

设巴萨是巴比伦的名字。

他不会是所罗巴伯。

(1)他是犹大的首领(8节,5:

14):

古列任命他为省长,带领首批人回国。

所罗巴伯比他迟回国,在大利乌时被任命为省长。

(2)他可能是约雅斤第四子示拿萨:

因为这两个名字都是巴比伦名Sinabusur的缩写,原意是“辛”

(月神),保护他的父亲。

他那时已是55岁。

当他回国后不久就死了,由所罗巴伯继他做省长,主领重建圣殿,一般称为“所罗巴伯的圣殿”。

4.器皿的数目(拉1:

10-11)

9-10节说的器皿是比较重要的器皿,有2499件,连同其它总数是5400件(11节)。

这些器皿曾被污秽(但5:

1-4),需要洁净。

5.次经记有返国途中的情形

“一千马兵伴行……还有鼓手、吹笛手随同,众弟兄载歌载舞。

6.途中需时4个月(拉7:

9)

他们先向北,后转南,再下耶路撒冷。

※※※※※※※

这章圣经应验耶利米预言的70年(1:

1)。

这章两次提耶和华激动人心(1,5节,参箴21:

1)。

诏书提及两种犹太人:

一种故意“留”,一种故意“去”。

去的面临什么难处,留下的有什么贡献和损失(参6:

16)?

第二章被掳归回的名单

归回的人先后有3次,每次分几批,约5万人。

这里是第一次。

这份名单可追溯到基督的出身。

引言(1-2节)

考古证明,许多城邑已遭废弃,只有部分城邑的人归回,其它在别的地方建家园。

第2节有11人,还有拿哈玛尼(尼7:

7),共12人,即12支派都有归回的。

耶书亚(拉2:

2):

是约书亚的亚兰文(该1:

1),父亲是被掳的撒答。

耶书亚是大祭司。

以斯拉记2:

2所说的尼希米与末底改,尼希米不是尼希米记的尼希米;末底改不是以斯帖记的末底改。

归回的分5类。

一、以色列人民的数目(3-19节)

1.是家族不是个人

有些人与所罗巴伯同回,有些人后来与以斯拉同回。

2.十七个家族(子孙)

20节应归下一段,因为没有提子孙。

(1)巴录的子孙(3节):

这些是被掳归回常见的族名。

(2)示法提雅(4节)。

(3)亚拉(5节):

是公牛的意思,他是亚设的后代。

(4)巴哈摩押的后裔,就是耶书亚(这族最多)和约押(是分支)。

(5)以拦(7节):

不是波斯的,而是住在耶路撒冷的便雅悯人……。

二、各城居民名单(20-35节)

1.犹大城的(21-22节)

(1)伯利恒:

伯利恒是在耶路撒冷南面。

伯利恒本城南面就没有人归回。

这应验了耶利米书13:

19。

(2)尼陀法:

在耶路撒冷南面。

2.在便雅悯支派的(拉2:

23-35)

(1)亚拿突(23节):

是利未的城邑,是耶利米的故乡。

(2)西拿人(35节):

就是哈西拿(尼3:

3),数目最大。

3.四个族名(拉2:

29-32)

不是城名。

但这些城及时投降巴比伦,以免被杀。

三、祭司和利未人(拉2:

36-42)

1.祭司(36-39节)

(1)四组:

历代志上24:

1-19分24班。

归回的4组:

耶大雅(代上24:

7)、音麦(14节)、巴施户珥(是玛基雅的曾孙,9:

12)、哈琳(24:

8)。

(2)人数最多:

共4289人,占总数1/10,因为在巴比伦受压最大。

2.利未人(拉2:

40-42)

(1)人数不多:

可能被掳期间部分转业,不愿在圣殿作辅助祭司做粗重的工作。

(2)“歌唱的”(41节):

指在圣殿里供职的,只限于男性。

“亚萨的子孙”:

亚萨是3个利未人中的一个。

他是音乐家。

诗篇50篇,73-83篇是他的作品。

他的子孙是圣殿音乐家(拉2:

41)。

(3)“守门的”(拉2:

42):

由利未人担任。

四、殿役与所罗门仆人的后裔

(43-58节)

1.殿役(43-54节)

尼提宁(就是殿役,43节小字):

他们是基遍的后裔、在圣殿作工的奴仆。

在被掳前,战败的迦南人聚居在尼提宁的房屋俄斐勒:

“尼提宁却住在俄斐勒”(尼11:

21)。

这些名字大部分是外邦人。

2.“所罗门仆人的后裔”(拉2:

55-57)

他们是迦南人的后裔,是战俘或受制的外邦人;他们是在圣殿里作奴仆的。

以上两等人“共三百九十二名”(58节),比利未人多些(40-42节)。

五、族谱不明等(59-70节)

1.族谱不明的(59-63节)

他们在巴比伦城。

那里人烟稀少,巴比伦人使他们开垦。

2.三家不洁的祭司(61-63节)

这三家的人,在族谱之中寻查自己的谱系,却寻不着,因此算为不洁,不准供祭司的职任。

省长对他们说:

‘不可吃至圣的物,直到有用乌陵和土明决疑的祭司兴起来。

'”(62-63节)。

“乌陵和土明”是大祭司胸牌内的两颗宝石,用以寻求神旨。

后来失传了。

3.仆婢等(64-67节)

犹太人对仆人很仁慈。

他们有许多仆婢:

“七千三百三十七名”(65节),可见归回的人生活水平比较高。

“又有歌唱的男女二百名”(65节下):

他们是娱乐的歌唱者,又是婚丧的歌唱者。

“他们有马……骡……骆驼……驴……”(66-67节):

“马”,

是古列给贵族的礼物;骡,是皇室及富人坐的;驴,是载运货物及妇儒的。

4.献礼物(68-69节)

“他们量力捐入工程库的金子六万一千达利克、银子五千弥拿,并祭司的礼服一百件。

”(69节)“达利克”,每枚重8.424公斤,合计500公斤;“弥拿”,一弥拿等于一个工人5年的工资,合共3公吨。

祭司礼服,是由精绣细丝布制成的。

5.“各住在自己的城里”(70节)

归回的人多,耶路撒冷容不下。

可能祭司利未人和首领等住在耶路撒冷。

其它各归各城。

第三章恢复敬拜与殿基

被掳的人回到圣地,聚集在耶路撒冷。

他们筑坛敬拜,恢复殿基。

一、恢复敬拜(3:

1-6)

1.重建祭坛(1-3节)在圣殿旧址重建。

第一件要紧的事是筑坛(参诗27:

4)。

(1)“到了七月”(拉3:

1):

可能是归回后的第一年(公元前537年)。

七月,是传统节期最多的月分(约阳历9-10月)。

所罗门在这个月行献殿礼。

他们回国后7个月就筑坛。

(2)“耶书亚”(2节):

“耶书亚”是耶和华拯救的意思,是约书亚的另一写法。

他的父亲约萨达是被掳前最后一个大祭司。

耶书亚是祭司。

因本段谈及有关信仰问题,所以先提祭司(3:

8,4:

3,5:

2)。

(3)“所罗巴伯”(3:

2):

他是大卫王室合法的继承人(代上3:

17-19)。

波斯王派他作

省长(该1:

1)

“与他的弟兄”,指普通百姓,不是亲弟兄。

(4)“都起来建筑以色列神的坛”(拉3:

2):

本来先建殿,才筑坛献祭,现在先筑坛献祭,因为悔罪求赦的心恳切。

列王时,有时不理会,但归回时,第一就是求赦罪。

2.恢复献祭(3节下-6节)

(1)“邻国的民”(3节):

指撒玛利亚居民。

他们害怕,就早晚献祭求保护。

(2)“守住棚节”(4节):

1献“甘心祭”(5节):

这是额外的奉献(申16:

17,林后8:

1-3)。

2“七月”(拉3:

6):

七月(是提斯利月Tizhri)15—21日(利23:

34-43),即阳历9-10月间。

15日起守住棚节。

3“按照数例”(4节,民29:

12—38):

每日献祭(拉3:

4),“要向耶和华守节七日”(民29:

12)。

七日总数与所罗门时比较,就太少,但从归回人数和财力来看,这是很可观的奉献了。

二、恢复殿基(拉3:

7-13)

1.预备所需的物料和人力(7-9节)

主要是所罗巴伯和耶书亚带领(8节)。

(1)照所罗门时的那样预备物料(7节,王上5章)。

(2)“第二年二月……兴工建造”(拉3:

8):

“百姓到耶路撒冷……”,是公元前537年春,在筑坛后半年。

536年4-5月间(宗教历是二月,王上6:

1,是所罗门建殿的月分),但受阻(拉4:

4)。

(3)“从二十岁以外的……”(拉3:

8下):

早期,利未人服侍的年岁是30(民4:

3)或25岁(民8:

24),后降至20岁(代上23:

24,27),大概因利未人数量很少,所以年龄也要降低。

他们不单兴工建造,他们还有“督理”的工作(拉3:

8-9)。

2.献殿基礼(拉3:

10-13)

(1)立殿基(10节):

“立……殿根基”,“立”原文是恢复的意思。

所罗门圣殿的根基甚稳固。

巴比伦人虽然拆毁圣殿,但很难拔出殿基。

现在不是注重新立根基,只是修复。

“照以色列王大卫所定的例”(10节):

这里可能有诗班参加。

有祭司独唱,有一个诗班唱副歌。

(2)立殿基观感(11-13节,参代下5:

13,7:

3):

1众民欢呼:

许多未见过旧殿的人,只听前辈讲论,久望而实现了,所以大声欢呼!

2“见过旧殿的老年人”、“便大声哭号”(拉3:

12):

a.回想圣殿被焚,数十年来希望早日恢复。

b.新旧之比:

新殿远不及旧殿。

C.人被掳,殿被焚,今见神恩典,哭了!

3悲喜交杂之声(13节):

旧殿被焚,似无可再建。

信徒在世苦中亦乐;世人则乐中亦苦。

第四章建殿建城受阻

复兴后的建造

(二)(4-6章)。

犹大归回预备建殿。

立了殿基后,“众民大声呼喊”(3:

11),“声音听到远处”(13节),连仇敌也听到了。

一、建殿受阻(拉4:

1-5)

这是在古列年间受阻。

正当欢呼声传到远处时,困难就来了!

1.受撒玛利亚人的反对

(1)“敌人”(1节):

“犹大和便雅悯的敌人”,是与亚述人混合的撒玛利亚人(王下17:

24)。

第1次由以撒哈顿发起(拉4:

2,王下19:

37);第2次是亚斯那巴迁移的(拉4:

10),他们“敬拜”耶和华,但做出不合耶和华律法的事。

后来称为“撒玛利亚人”。

他们自称是这地的人,“与你们一样”(拉4:

2)。

我们当防备好像这样的“撒玛利亚人”。

(2)要与犹太人合作(拉4:

1-2):

撒玛利亚人插嘴,要犹太人妥协,与他们合作,为要犹太人与他们混淆(王下17:

32-33)。

(3)犹大的领袖拒绝撒玛利亚人的帮助(拉4:

3):

原因是撒玛利亚人的信仰是混合的宗教信仰(尼2:

20),不是

真正敬拜耶和华。

我们也“不要同负一轭”(林后6:

14)。

(4)仇敌的恫吓(拉4:

4):

那地的民”,是没有被掳、留在当地的犹太人与外邦人。

“使他们的手发软”,仇敌的攻击使士气低落、工程陷入瘫痪。

(5)“贿买谋士”(拉4:

5):

犹太人在这期间被逼停止建殿约有15年。

2.犹太人灵性软弱、生活又困难(该1:

1-11)。

二、建城受阻(拉4:

6-23)

这是在建殿完成后30年的事,应放在10章末与尼希米记之间。

但圣经把这事插入在这里,是把“阻挠”的事合在一起。

1.在亚哈随鲁才登基时受阻(6节)

当时埃及有叛乱。

他们可能控告犹太人同情埃及。

2.“亚达薛西年间”(7-23节)

就是亚达薛西一世。

(1)“……上本奏告波斯王亚达薛西”(7—12节):

他们认为以色列人修完城墙便会造反。

上本奏告的官员不少(9—12节):

“大河西”(10节)是幼发拉

底河西,包括整个以色列和叙利亚,是波斯第五个省区。

(2)他们有3个理由(13—16节):

1“终久王必受亏损”(13节):

波斯库房所收的大部分金、银币都被熔成金条与银条,把这些储藏起来,“就不再与王进贡”。

基督徒也有被诬告的(彼前3:

16)。

2王的荣誉受损(拉4:

14):

“食御盐”,即受王的俸禄。

3“河西之地王就无分了”(16节):

“请王考察先王的实录”:

“实录”,是王家的档案。

(3)王下令停工(17-23节):

“明读”(18节),应译“译述”。

王不明白亚兰文,需要人译成波斯文使他明白。

这城古时“常有反叛悖逆的事”:

公元前701年,耶路撒冷反亚述(王下18:

7);于公元前600年,589年反叛巴比伦(24:

1,25:

1)。

王下令停工(拉4:

21)。

时为公元前445年。

这不是神的旨意。

三、圣殿停工(拉4:

24)

这节应接续第5节。

停工直到波斯王大利乌(即大流士)第2年(公元前520-519年),停了15年(4:

24),圣民受迫、圣工暂停。

那时波斯王朝稳定

了。

仇敌对内要联合;对外则恫吓与上告。

假意合作,公开对抗,长期与犹太人作难。

这几件当以第一件最狡猾与最危险。

第五章恢复建殿的工作

第4章论建殿受阻;第5章论兴工建殿了。

一、受阻后恢复建殿(4:

24-5:

2)

1.与第4章第5节相连

圣殿停工,“直停到波斯王大利乌第2年”(4:

24),公元前519。

一共停了15年。

2.先知的劝勉(5:

1)

(1)以斯拉记、尼希米记与以斯帖记是旧约历史的末三卷,讲述被掳归回的情况:

以斯拉记记载归回建造圣殿;尼希米记记载归回建耶路撒冷城墙;以斯帖记记载不归回的犹太人在外蒙神保全。

旧约末三位先知哈该、撒迦利亚与玛拉基,正好配合末三卷历史书的事实,他们是归国后而兴起的先知,详谈当时属灵的情况。

时为公元前520年。

(2)当圣工停顿、会众自私、仇敌四起、百废待兴、领袖灰心时,神及时兴起先知,特别是哈该和撒迦利亚(拉5:

1)来劝勉犹

太人起来,继续建殿。

“先知哈该”劝勉了两个月,祭司的后裔撒迦利亚加入劝勉(尼12:

16,亚1:

1)。

我们也当劝勉那些受了挫折的基督徒兴起(该2:

1-9,亚8:

9-13)。

3.动工(拉5:

2)

当他们受到先知的劝勉后,所罗巴伯和耶书亚就起来动工。

“所罗巴伯”,是巴比伦后裔的意思。

他是在被掳时期出生的,是耶歌尼雅(犹大末后第二王)的孙子,是耶稣的祖先之一(太1:

12-13,路3:

27)。

圣殿建成后,圣经没有再提他,可能他已经死了。

二、建造中的难处(拉5:

3-17)

1.达乃的干扰(3-5节)

(1)以色列人受质问(3节):

“达乃”,可能是巴比伦名。

他是河西一带的省长,管治犹大。

“示他波斯乃”,他是波斯官员、书记、助手。

他较温和。

在调查期间,没有逼令停工。

这“墙”,指外墙(9节)。

第4章讲建造中受阻,第5章又受阻。

我们工作不要因受阻就气馁。

(2)“神的眼目看顾犹大的长老,以致总督等没有叫他们停

工……”(5节):

“犹大的长老”,是众数,是许多长老。

他们得神的看顾(亚3:

4),还有什么可忧的呢?

2.“上本奏告大利乌王”(拉5:

6-17)

波斯国在幼发拉底河西立一总督管辖,总督居于大马色,不问犹大事,但如有叛乱事就奏告波斯王。

这时撒玛利亚呈报达乃与示他波斯乃,他们奏告波斯王。

(1)“亚法萨迦人”(6节):

除达乃等,还有亚法撒迦人。

他们负责查案,对王特别忠心。

当他们调查后,就向王报告。

(2)建殿亨通(8节):

1“这殿是用大石建造的”:

“大石”,原文作“滚石”,因要用圆木放在石下面来推动。

这些大石在“哭墙”那里还可以看见。

2“梁木插入墙内”:

梁木”指贴墙的木板(王上6:

15-18)

(3)他们问长老(拉5:

9-10)。

(4)犹大长老的回答(11-16节):

经先知们的劝勉后,他们的回话很好(特别11-12节)。

他们认识神的刑罚:

1“大君王”(11节):

指所罗门。

2以色列人被掳的原因(12节)。

3“巴比伦王古列”(13节):

指统治巴比伦的波斯王古列。

13-15节是古列王的降旨。

4犹大长老没有提他们受撒玛利亚人的扰乱。

省长也没有阻挠他们建殿。

(5)请察古列王旨(17节):

这不是犹太人的请求,而是达乃等的请求。

第六章大利乌行先王的诏令第5章讲恢复建殿,但又遭到达乃的干扰,上本大利乌王。

一、王授命帮助建殿(6:

1-12)

阻力变助力:

1.寻找古列王的诏令(1-5节)

(1)“大利乌王(大流士王)降旨,要寻察典籍库内”(1节):

大利乌王对犹太人友善,这是在他登基的第二年(4:

24)。

(2)“在玛代省亚马他城的宫内寻得一卷”(6:

2):

这是神圣的转机。

“寻得一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