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6824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产实习报告.docx

《生产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实习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产实习报告.docx

生产实习报告

 

 

贵州大学新校区人工湖水文地质调查

生产实习报告

 

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专业:

勘查技术与工程

姓名:

张跃学号:

080810110190

年级:

勘技083指导教师:

褚学伟

2012年5月8日

1、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一)、实习的目的

(二)、实习的意义

二、主要任务

三、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2、地形地貌

3、气象水文

4、流域概况

5、人类活动

四、地质概况

1、地层岩性

2、地质构造及地震

3、地质构造及岩溶

五、水文点调查及列述

六、水文地质分析

1、湖区水源

2、水文基本资料

3、地下水类型、含水岩组及富水性

4、含水单元

5、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6、人工湖渗漏分析

7、水质评价

七、实习体会

参考文献

 

一、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一)、实习的目的

将近四年的在校学习,我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与理论,但终究只是理论,我们得经过在实践中正确适当运用才能真正达到所谓的学以致用。

我们这次生产实习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实际工程的了解明白其中的原理。

在生产实习过程中,我们要掌握水文地质调查的具体工作方法、过程;注意水文地质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处理措施。

最重要的是要有判断的能力,如果判断错误,所作的工作再好也是无用的。

通过两周的生产实习,使我们更好的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的意义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业,除了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外,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也同等重要。

学校安排的这次生产实习意义重大,在具体的工程实际参观与讲解中,指导老师与受邀工程师们形象生动地给我们讲述了工程建设的具体工作方法与工程实践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工程问题及处理方法;巩固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了我们对专业技能的理解。

锻炼自身思考问题方式与判断能力是很重要的。

二、主要任务

1、初步查明新校区“人工湖”地质环境条件;

2、新校区“人工湖”水文条件的初步论证。

三、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拟建新校区人工湖位于新校区资环学院东侧约150m处、公共教室正北侧,距离贵阳市中心约18km,距离花溪区中心约4km。

地理坐标:

东经106°39′18″~106°39′25″,北纬26°26′50″~26°26′59″。

交通方便,见图。

贵州大学新校区交通位置图

2、地形地貌

调查区为岩溶槽谷地貌类型。

贵州大学新校区及老校区地貌类型主要为溶蚀残丘谷地单元,海拔高程在1084~1216m之间,高差132m。

“人工湖”位于残丘沟谷地貌,湖区呈南北向展布,湖区东西两侧为岩溶残丘,最高处海拔为1150.87m。

原地貌状态下,地表水由北向南注入湖区,湖底最低点海拔标高1119.71m,南侧出口最高处海拔1120.80m。

新校区修建后,在湖区南侧形成场坪为1124.00~1125.68m的道路路基,构成湖区南侧拦水堤。

3、气象水文

调查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具有较明显的高原性季风气候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秋多变,水热同季。

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垂直变化和地区差异较明显,适应多种作物生长。

境内年平均气温14~18℃;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1.4~23.7℃,极端最高气温39.5℃;1月最冷,平均气温4.9℃,极端气温-9.5℃,大于零度的平均年积温5400℃,大于10℃的平均年积温4570℃,无霜期287天。

平均年阴雨日数为178天,平均日照实数为1261h,年平均总辐射为90.5kcal/cm

夏季多偏南风,冬季多偏北风,春秋两季南北风交替出现,风速较小,多为二级风。

降雨主要受季风影响,春夏季风时,暖湿多雨,据花溪区气象站54年的资料统计:

年平均降雨为1145mm。

年内降雨分布不均,4月~9月占全年降水的80%,枯期半年占20%。

4、流域概况

贵州大学新校区“人工湖”位于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南明河上游花溪河左岸,湖底最低点标高1119.71m,根据新区规划,湖区南侧为公路,标高为1125.0m,因此,湖区蓄水水位最大标高1125.0m,最大水深5.29m。

根据1:

10000地形图结合地质调查资料,集水面积0.157km2。

1、人类活动

 

四、地质概况

1、地层岩性

调查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第四系地层,现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三叠系(T)

大冶组(T1d):

调查区内大冶组地层可分为两段。

一段(T1d1)为灰色偶夹紫灰色薄层至板片状泥晶灰岩、泥质泥晶灰岩夹中厚层泥晶灰岩,具有平行层理,厚度大于103m;二段(T1d2)为灰色、浅灰色中至厚层泥晶灰岩夹少量砂屑灰岩及薄层泥晶灰岩,厚度149m。

安顺组(T1a):

调查区内安顺组地层可分为两段。

一段(T1a1)为浅灰色、灰色厚层至块状细晶白云岩,下部夹砂屑白云岩,厚度528m;二段(T1a2)为浅灰色灰色薄至中厚层微—细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夹紫红、蓝灰色薄层泥灰岩及灰色块状溶塌角砾状白云岩,厚度257m。

松子坎组(T2sz):

调查区为灰、黄灰色薄至中厚层微—细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及杂色页岩互层,下部夹角砾状白云岩,底部为蒙脱土状粘土岩,厚度409m。

第四系(Q)

冲洪积层:

主要分布于河谷两岸及岩溶谷地中,上部为砾石及砂砾层,下部为砂土层,厚度0~15m。

残坡积层:

主要分布于缓坡、岩溶洼地、沟谷中,以棕色及褐黄色粘土为主,厚度0~10m。

2、地质构造及地震

调查区所在的大地构造单元属杨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调查区主要位于贵阳向斜西翼,走向南北,核部为侏罗系地层(调查区内未出露)。

西翼出露地层为三叠系大冶组、安顺组、松子坎组、杨柳井组及第四系地层,倾向75~110°,倾角5~45°。

调查区内主要发育有两条断层花溪断层F1和螃海井断层F2(附图1)。

花溪断层(F1)为一条压性逆断层,断层在调查区东面以南北方向纵贯全区,倾向东。

螃海井断层(F2)为一条张性正断层,断层走向南北,倾向东,倾角近70°。

F1断层距拟建贵州大学人工湖约0.5km,F2断层距拟建贵州大学人工湖约1.3km,两条断层对“人工湖”成湖的稳定和渗漏无影响均。

调查区发育有四组裂隙,①走向近SN(0°~5°),②走向近NE(30°~45°),③走向EW(80°~95°),④走向NW(125°~145°)。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地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参数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3、地质构造及岩溶

湖区为顺向沟谷,构造较为简单,地层为单斜构造,岩层倾向80~106°,倾角37~45°。

库区主要发育有两组节理:

其走向分别为3°,146°。

湖区出露地层为安顺组二段及松子坎组薄至中厚层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含泥质白云岩、页岩地层,岩溶发育相对较弱。

五、水文点调查及列述

水文观测点1:

贵大附中地下河出口观测点

该水文观测点位于贵大附中北东侧,水文点的性质为地下暗河出口,出露于三叠系安顺组二段(T1a²)地层之上,出露岩层为浅灰色中厚层至块状白云岩,节理裂隙发育,岩层产状为98°∠28°。

西侧为三叠系大冶组(T1d²)薄层灰岩;东侧为三叠系松子坎组(T2sz)灰色中厚层白云岩。

水文点地貌类型为岩溶残丘沟谷地貌,岩溶残丘以及岩溶沟谷均为三叠系地层,岩溶残丘与岩溶槽谷地形高差不大,残丘之间相互连接构成了该水文点的地表分水岭,岩溶槽谷多为良田菜园。

在水文点处有一人工修建的水池,水池面积约20m×10m,深约3m,水池旁边有房屋、大树、围墙;水池的西侧200m为贵大附中(原外国语学院)。

此外,修建的水池边上还有一台水泵从池中抽水,输水管的直径约15cm,现在水泵已经停止抽水;该水文点流出的泉水水量较大且稳定,雨季水量稍大,水很清澈,肉眼观测可见底;位于水文点约200m的北东方向有高压线通过。

(附图)

水文观测点2:

花溪平桥接触带泉观测点

该泉点位于花溪平桥花溪河畔花溪河左岸山脚,地处三叠系安顺组一段(T1a¹)与二段(T1a²)地层的接触带上,泉点性质为接触带泉;周围岩层为灰色薄至中厚层白云岩,产状为87°∠46°;泉点正上方为小路,路边上修建有房屋,农家乐山庄,左侧为花溪河截水水坝,前侧为花溪河,旁边长有许多柳树。

泉点所在区域地貌类型属河谷地貌。

(附图)

 

水文观测点3:

花溪水库附近断层破碎带泉观测点

该泉点位于花溪电站北东方向,南北向的断层F2从泉点旁边通过;泉点处地层为三叠系安顺组一段(T1a¹)地层,出露岩石为灰色中厚层白云岩,产状为125°∠9°。

受断层影响岩,体破碎,泉点正处于破碎岩体区域,属于断层破碎带泉或者断层影响带泉。

泉点地貌类型为岩溶槽谷和岩溶洼地地貌。

泉点修建有房屋,面积约150m²—200m²,泉眼正处于修建的房屋正中,泉点水池大约有6m²,水池较深,上部有盖板;泉点水量稳定且相当大,在雨季稍有变化但变幅不大,现有两台水泵同时从水池中抽水,输水管道直径约20cm。

房屋左侧为抽水用的变压器,电源线从房屋左后方延伸至远处,泉点前方为水田,有一条小河沟沿着岩溶槽谷弯弯曲曲的流向洼地的最低处进入山体成为地下暗河,穿过山体后又从地势较矮的山体一侧出露形成地表河,流经一段距离后在花溪电站下游不远处汇入花溪河。

泉水清澈。

(附图)

六、水文地质分析

1、湖区水源

根据调查,贵州大学人工湖的水源主要有两个来源:

(1)距离湖区正北约600m的养牛溪引流;

(2)天然降水。

2、水文基本资料

本次调查分析主要收集到花溪区气象站1951~2004年54年的资料,同时收集到贵阳气象站同时段气象资料,因为贵阳气象站资料一致性较好,作为此次花溪气象站资料一致性判定的参证站。

本工程分析计算采用花溪气象站的资料并结合《贵州省地表水资源》图集综合取值,该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50mm,年降雨变差系数为0.15;最大1小时暴雨均值为42mm,相应的变差系数Cv=0.42;本次调查的蒸发数据采用《贵州省地表水资源》中的蒸发等值线图。

3、地下水类型、含水岩组及富水性

根据评估区地下水赋存的地层岩性、含水介质特征和地下水水动力条件,将区内地下水类型划分为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岩溶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三类。

现分述如下:

1、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

调查区西部(资环学院、矿业学院以西),出露地层为三叠系大冶组(T1d)及安顺组一段(T1a1)灰岩、白云岩,以上地层为较纯的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含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

根据1∶20万及1∶5万贵阳幅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区内泉水流量一般5~50L/s,最大160.9L/s,地下迳流模数2.68~8.51L/s·km2,钻孔单位涌水量0.23~3.3L/s·m,为HCO3-Ca型水,富水程度中等~强,为区内主要的含水层。

2、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岩溶裂隙水

调查区中部及东部(资环学院、矿业学院以东),出露地层为三叠系安顺组二段(T1a2)及松子坎组(T2sz)白云岩、泥质白云岩,时夹页岩,区内岩溶发育相对较弱,含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岩溶裂隙水。

根据1∶20万及1∶5万贵阳幅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区内泉水流量一般5~15L/s,地下迳流模数3.76~5.68L/s·km2,钻孔单位涌水量0.13~1.27L/s·m,为HCO3-Ca及HCO3-Ca·Mg型水,富水程度弱~中等。

由于区内地层呈条带状展布,较纯的碳酸盐岩条带往往形成富水程度中等的含水层,而含泥质的碳酸盐岩及页岩层形成相对隔水层,富水程度较弱。

3、松散岩类孔隙水

主要分布于河谷两岸及岩溶谷地中,流量小,动态变化大,富水等级为贫乏。

4、含水单元

根据湖区及周边安顺组二段(T1a2)及松子坎组(T2sz)实测剖面,湖区内各地层分布、岩性及含(隔)水性见表。

表人工湖区出露地层及含(隔)水层性

地层

地层

代号

地层厚度(m)

地层岩性及产状

含(隔)水层

备注

叠系

松子

坎组

第二层

T2sz2

14.68

覆盖较为严重,从残坡积物及地形地貌及植被生长情况推测其为泥质白云岩

相对隔水层

第一层

T2sz1

18.15

灰色中厚层至厚层微晶至细晶白云岩,底部岩石发绿,凝似“绿豆”岩,厚度约为1m

含水层

下统

安顺组

二段

第五层

T1a2-5

53.16

浅灰色、灰绿色、灰色薄至中厚层微晶至细晶白云岩,夹泥质白云岩

含水层

第四层

T1a2-4

8.25

紫红色泥质白云岩

相对隔水层

第三层

T1a2-3

131.33

灰色、灰绿色薄层偶夹中厚层微晶至细晶白云岩、溶塌角砾岩、含泥质白云岩

含水层

第二层

T1a2-2

8.85

灰色、紫红色薄层泥质白云岩,偶夹灰绿色泥质白云岩

相对隔水层

根据湖区出露地层及排泄基准面的分布特征,可将湖区分为东西两个不同的含水单元。

其特征如下:

1、西部含水单元:

西以安顺组二段第二层(T1a2-2)泥质灰岩相对隔水岩层为界,东以安顺组二段第四层(T1a2-4)泥质灰岩相对隔水岩层为界,南以花溪河为界,北以养牛溪为界,构成西部含水单元。

区内主要含水地层为安顺组二段第三层(T1a2-3),含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

2、东部含水单元:

西以安顺组二段第四层(T1a2-4)泥质灰岩相对隔水岩层为界,东以松子坎组第二层(T2sz2)泥质灰岩相对隔水岩层为界,南以花溪河为界,北以养牛溪为界,构成东部含水单元。

区内主要含水地层为安顺组二段第五层(T1a2-5)及松子坎组第一层(T2sz1),含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

“人工湖”位于该含水单元。

5、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调查区内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其径流方向受区内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及排泄基准面花溪河控制,地下水径流总体方向自北向南。

本区具分散补给集中排泄特征,泉和暗河出口是调查区岩溶地下水的主要排泄形式,天然排泄点全部集中分布在花溪河北岸附近,排泄点动态变化大,其流量具雨时猛增,雨后骤减的不稳定特征。

调查区内主要发育有地下水天然排泄点3处(S1、S2、T1),见照片1、照片2、照片3,抽水井1处(W1),基坑开挖致使地下水溢流点2处(R1、R2),见附图1及表4-1。

S1泉点发育于F2断层东侧约200m处,为断层泉;S2泉点发育于安顺组一段与安顺组二段交界处,受地层岩性影响而出露,形成接触带泉;T1为地下暗河出口,主要受地形切割而出露,根据新校区规划图纸,该地下暗河水作为“人工湖”补给水源,据2011年10月18日偶测流量为190L/s,但据调查,2010年3~5月地下暗河出现过断流。

从三个地下水天然排泄点的出露情况、区内地层、岩性的分布、地形地貌特点、地质构造及岩溶发育及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区内的地下水主要的径流方向为由北向南呈带状径流排泄。

出露点R1(照片4),位于金工实验楼南侧约10m处,根据访问,该出口处与“人工湖”原有管道联通,并通过吉林花园小区排入花溪河,现在该出口处南侧5m左右能见到该管道入口。

出露点R2,位于土建学院实验楼处,该点距“人工湖”直线距离约250m,其间相对隔水层厚度近90m,“人工湖”与该处不存在直接水力联系,对“人工湖”渗漏不会造成影响。

表抽水井、泉特征表

编号

类型

出口高程

(m)

流量/抽水量(L/s)

含水

岩层

水质类型

备注

S1

上升泉

1104

75

T1d2

S2

上升泉

1097

120

T1a1

W1

抽水井

48

(水位埋深)

3.4

T1a1

T1

地下河出口

1126

190

T1a1

弱碱性水

R1

基坑开挖出露

1113

0.04

T1a2

弱碱性水

R2

基坑开挖出露

1112

T2sz

弱碱性水

6、人工湖渗漏分析

根据湖区分布岩层的含、隔水性可知:

1、“人工湖”设计最高水位1125m,比现有水位高出4m左右,湖面面积达9.7hm2。

湖面将覆盖安顺组二段第三层(T1a2-3)、第五层(T1a2-5)含水岩层。

2、湖区东西两侧分别为安顺组二段第二层(T1a2-2)及松子坎组第二层(T2sz2)隔水层,因此向东西两侧渗漏的可能性较小。

3、根据现场调查,教学楼道路北侧有一小水塘,该水塘与人工湖有排水沟相连,人工湖内水自北向南流入水塘,但据调查期间观测,水塘内水位无变化,说明该处可能存在渗漏,但由于该处被建筑垃圾覆盖,无法确定其渗漏位置。

金工实验楼南侧基坑开挖出水点R1,根据调查可知,为该水塘渗漏补给形成,2011年10月20日偶测流量为0.04L/s。

4、湖底主要为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地层,为含、隔水层相间分布,存在向南、北方向的渗漏。

目前之所以能积水,是由于底部存在沉积层,厚度约4m,能起到一定的防渗作用。

若要保证“人工湖”保持正常水位(1123m),必须进行防渗工程勘察,查清透水岩层的透水率,并提出渗漏处理工程措施,才能防止湖区不发生渗漏。

7、水质评价

为确定“人工湖”水源水质及“人工湖”内水与周边出露点的联系,本此次调查对水源点T1、“人工湖”内水、基坑开挖出水点R1及R2水样进行检测,检测项目为7个常规离子、SS、NH4+、F-及pH值,检测结果(表4-2)表明,区内地下水呈弱碱性,检测项目均达到地下水、地表水Ⅲ类水标准。

检测结果还表明,人工湖水的F-(0.329mg/L)与基坑开挖出水点R1的F-(0.328mg/L)接近。

详见《贵大新校区“人工湖”地质环境调查水质化学分析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