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6801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文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文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文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文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字.docx

《文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字.docx

文字

一、工程概况

拟建的力洋镇力洋村金塘安置小区工程详勘工程位于宁波市宁海县力洋镇力洋村。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35730m2,其中半地下车库面积为2610m2,建筑物总占地面积为5750m2。

拟建建筑物为11栋5+1F的住宅楼、2栋1层变电站、一间门卫室、一座半地下车库。

建筑物为混凝土框架结构,最大单柱柱底竖向荷载约1200KN,拟采用浅基础,基础埋深约1.5-3.0米,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为0.002L(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

场地北侧(9-11#住宅楼,2#变电站,门卫)设计室外整平标高为15.50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场地南侧(1-7#住宅楼,1#变电站)设计室外整平标高为13.60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8#住宅楼设计室外整平标高为17.30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车库的地板标高为13.60米,车库顶设计室外整平标高为17.30米。

受业主单位的委托,由我公司承担该项目的岩土工程详勘任务。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规定划分,本工程建筑物重要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依据及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一)勘察依据

拟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的勘察依据是《建设工程勘察合同》、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图(电子文本)和对勘察工作的技术要求。

(二)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

7)《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8)《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

9)《浙江省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1065-2009)

10)《宁波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三、勘察目的和主要任务

(一)勘察目的

本次详勘按国家《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2001、2009年版)的相关要求进行,其主要目的是为拟建工程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和基础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场地岩土层做出分析、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

(二)勘察主要任务

1、查明拟建场地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各土层的分布、埋深、层厚及其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分层提供各层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和承载力特征值。

2、详细查明本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及其变化幅度,评价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确定施工图设计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

3、详细查明本场地范围内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及分布发育情况,提出处理意见,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4、明确建筑场地类别及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设计地震分组及设计特征周期值。

5、详细查明本场地范围内的可供选择的持力层和下卧层的埋藏深度、厚度及其变化规律。

对场地地基土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拟建建筑物荷载情况,建议合理的基础型式和基础持力层。

6、查明场地暗浜、暗塘、地下障碍物等对工程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不良埋藏物的分布特征,并提出整治建议。

四、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量布置

(一)勘察方法

根据拟建工程规模、荷载、上部结构类型、使用功能及设计对勘察的技术要求,结合邻近场地工程勘察资料和实际工作条件,本着满足规范及设计技术要求、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经济合理的原则,本次勘察采取野外钻探、原位测试(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结合室内水、土工试验等方法进行。

(二)勘察工作量布置

1、勘探点布置原则

拟建场地勘探点由我公司根据拟建建筑物平面布局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的要求,按建筑物的周边线和角点布置,孔间距一般控制在30m以内,满足规范中对中等复杂地基勘探点间距的要求。

2、勘察工作量

(1)勘探孔数及孔深确定

本次详勘共布置勘探孔45个,其中28个为取土孔,17个为鉴别孔,勘察孔深度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各勘探点具体位置详见勘探点数据一览表(图号1)及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号2)。

(2)勘探点的定位及高程测量

本次勘察勘探点测量定位工作由我公司测绘专业人员负责,根据业主提供的电子版勘探点平面布置图,采集各勘探点坐标,采用LEICAGPS1200进行测放,并用小木桩加以标识。

平面位置精度控制在0.25m以内,高程精度在0.05m以内,满足勘察有关规范中勘探点放样的要求。

如施工中孔位有所挪移,则在终孔时复测其坐标及高程。

本次勘探点采用宁波市独立坐标系及1985国家高程基准,勘探孔坐标及高程均引测自宁波市测绘局GPSNBCORS系统基站。

(三)勘探工作

1、钻探

采用额定钻探能力为100m深度的XY-1型液压钻机,根据本场地的地层特点,第四纪松散地层采用单层活阀式钻具硬质合金钻头全断面取芯钻进,同时采用优质泥浆护壁或套管跟进,以保持孔壁稳定和孔底清洁,确保取样和原位测试成果的质量。

每回次进尺控制在2米以内,终孔24小时后测稳定水位。

在各钻孔施工、取样、测试及地下水位观测结束后,即采用原土或干的粘土球对钻孔进行回填处理。

每台钻机配1名专业技术员进行岩芯编录。

工程负责人对整个工程质量进行了全程控制,经检查,本次勘察所有钻孔的孔深均达到要求,粘性土地层岩芯采取率≥90%,粉土、砂土地层岩芯采取率≥80%,碎石土地层岩芯采取率≥50%。

钻进深度和土层分层深度的量测误差控制在50mm以内。

2、取样

为保证各类样品的质量,满足工程设计需要,针对场地内的地层特征,不同的地层采用不同的取样工具和取样方法。

对于粘性土,采用束节式取土器采取原状样,对于碎石土及砂土,直接采取岩芯管内扰动样。

土样采取完毕后做到及时进行蜡封,并粘贴土样标签,采用隔震搬运方式运回试验室。

在钻孔中取地下水试样,保持取水深度在地下水位0.5m以下,并无外界物质渗入,为避免阳光直射,使用了干燥、清洁、带磨石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盛取,并及时贴好水样标签。

水样每组水样为2瓶,其中1瓶立即加入2~3g大理石粉。

3、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执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采用直径74mm,锥角为60°的探头,63.5kg自由落锤,落距为76cm。

试验前先清孔,保证孔壁完整,孔底无沉渣,钻杆不允许出现明显弯曲,动探头不允许出现扭曲、锥尖严重磨损、变形膨胀等情况,动探头到达预定深度;试验时,记录孔深和杆长,以每分钟15~30击的速度连续锤击贯入,记录每10cm的锤击数。

4、标准贯入试验

执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对开管长500mm、外径51mm、内径35mm,管靴长50-76mm、刃口角度18-20度、刃口单刃厚度18-20mm,63.5kg自由落锤,落距为76cm。

试验前先清孔,保证孔壁完整,孔底无沉渣,钻杆不允许出现明显弯曲,避免锤击时的偏心和晃动,保持贯入器、探杆、导向杆的垂直度;试验时,记录孔深和杆长,以每分钟15-30击的速度连续锤击贯入,先预打15cm,记录锤击数,然后连续锤击贯入30cm,记录每10cm的锤击数。

5、室内土工试验

土工试验执行《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按“土分析项目单”中所填写项目进行试验。

原状土样分析项目按常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项目进行,在基坑开挖范围内增加变水头渗透系数试验。

扰动土样分析项目以颗粒分析试验为主,采用筛分法测定。

水试样做PH值、游离CO2、侵蚀性CO2、矿化度、Na+、K+、Ca2+、Mg2+、cl-、SO42-、HCO3-、NO3-、CO32-、OH-等项目的含量分析。

本次勘察室内试验执行国际《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及其他相关操作规程要求,测试成果准确可靠,满足设计要求。

(四)完成的工作量

为完成上述勘察任务,我公司组织力量,共投入XY-1型钻机2台,于2013年4月3日正式开工,至2013年4月14日完成所有外业工作,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见下表1。

实物工作量一览表表1

项目

单位

工作量

钻探

米/孔

526.30/45

取样

扰动土样

116

原状样

13

水样

2

原位测试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25.20

标准贯入试验

段.次

14

测量

勘探点定位

45

水、土工试验

水质分析试验

2

颗粒分析

116

常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13

渗透系数

7

 

五、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一)场地地形地貌及环境条件

拟建场地位于宁波市宁海县力洋镇力洋村,场地西侧为环城西路,东侧为宁海县泰庆钢业有限公司和宁海海达五金厂,场地北侧为金塘庄园,场地西侧约16.5米为力洋溪,力洋溪河道宽约30米,深约5-6米,现水深约1.5米,河驳岸为浆砌石结构,边坡稳定。

场地未整平,地势略有起伏,东侧邻近已建建筑物较多,场地地貌属山前冲洪积平原。

(二)地基土的构成与分布特征

本次勘察在钻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主要由第四纪地层及侏罗纪基岩组成。

根据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和钻探孔野外编录资料,按地基土的分布、埋深、土性和工程特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经综合分析后按相关规范标准划分,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将地基土划分为7个工程地质单元层、亚层及透镜体,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层耕土(Qml):

此层全场均有分布。

2-1层粉质粘土(Qal+l):

黄褐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稍有光泽,韧性及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土质较均匀,可塑。

此层仅局部(5、10、16、17、21、23、28、29、34、38、42、44、45号孔)分布。

2-2层含粘性土粉砂(Qal+l):

褐黄色,主要由岩屑组成,可见长石、石英,含约15%的圆砾,圆砾一般粒径约为3-10mm,磨圆度一般,呈亚圆状,含约40%的砂粒,粉粒含量约占30%,粘粒约占15%,颗粒级配良好,土质不均匀,粗颗粒含量不均匀,局部相变为粉土、含粘性土砾砂,稍密,湿。

此层仅局部(7、8、12、19、20、25、26、31、32、36号孔)分布。

3层圆砾(Qal+pl):

一般粒径约4-16mm,磨圆度一般,呈亚圆状,含约15-20%的卵石,最大粒径大于100mm,以火成岩类中风化碎屑为主,锤击不易碎,分选差,呈交错排列,砂粒含量约占20%,含约15%的粉粒和少量粘粒,土质不均匀,粗颗粒含量不均匀,局部相变为砾砂、含粘性土砾砂、卵石,颗粒级配良好,无胶结,砂质充填,稍密。

此层全场均有分布。

3-a层粉质粘土(Qal):

黄褐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稍有光泽,韧性及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土质较均匀,可塑。

此层呈透镜体状分布于3层内,仅局部(1、3、4、5、18、24、30、35号孔)分布。

4层粉土(Qdl+el):

灰黄色,含少量角砾,一般粒径约3-9mm,磨圆度较差,呈棱角状,砂粒含量约占40%,土面粗糙,干强度及韧性低,摇振反应迅速,土质不均匀,局部相变为含粘性土粉砂,稍湿,密实。

此层仅局部孔(1、3、5号孔)揭露。

5层强风化凝灰岩(K):

褐灰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岩芯破碎,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锤击声哑、易碎,强风化。

岩石坚硬程度属较软岩,岩体破碎,呈散体状结构,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此层仅局部孔(1、3、5号孔)揭露。

以上各层地基土的分布规律、埋深、工程特性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图号5-24)、钻孔柱状图(图号25-69)及地层统计表(图号83)。

(三)地基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

1、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

根据上述划分的工程地质单元层、亚层及透镜体作为统计单位,对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原位测试指标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中的有关规定进行统计。

a、常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指标、标准贯入试验指标:

按Grubbs准则舍去偏值数据,然后进行统计,统计出子样频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及标准值。

b、颗粒级配分析:

根据取样深度所在的层位,结合野外现场记录,剔除个别偏值后统计出子样频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

2、计算指标的选择

土工试验中剪切试验指标建议采用标准值,其余常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采用算术平均值,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数据建议采用修正后的标准值,标准贯入试验数据建议采用实测击数的标准值。

3、地基土承载力及岩土设计参数的确定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按土的土工试验指标、原位测试指标(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并结合本地区建筑经验提供,设计可按建筑物实际基底宽度和埋深进行修正,综合确定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与压缩模量Es1-2如表2。

 

(四)地下水与土的腐蚀性评价

1、地下水的类型及腐蚀性评价

场地粉质粘土层分布不连续,未形成有效的隔水层,故本场地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埋藏在场地下粉质粘土、含粘性土粉砂、粉土及圆砾中的孔隙潜水。

孔隙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其次为河流侧向补给,多以蒸发方式及侧向径流排泄。

地下水位随季节性变化,雨季较高,旱季较低,场地附近有河道分布,地下水水位变化受河流水位影响,据调查水位年变化幅度约3.0m,勘探期间测得地下水的静止水标位高为7.92~11.96m(1985国家高程基准)。

拟建场地3层圆砾的富水性较好,渗透系数较大,但场地的地下水水位较深,建筑物基础埋深在地下水水位之上,场地下的孔隙潜水对本工程基坑开挖影响较小,但地下水水位受降水影响较大,在雨季施工时地下水水位会迅速上升,对基坑开挖会造成一定影响,应做好排水、止水工作。

根据力洋镇力洋村金塘安置小区工程详勘工程的水质分析报告,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2001、2009年版)第12.2条判定:

分类项目

环境类型(Ⅱ类)

地层渗透性

砼中钢筋的腐蚀性

水质指标

SO42-

Mg2+

NH4+

总矿化度

PH值

侵蚀性CO2

HCO3-

Cl-

mg/L

mg/L

mg/L

mg/L

-

mg/L

mmol/L

(mg/L)

ZK10

62.4

19.3

4.9

192.0

5.1

13.7

0.36

51.4

ZK25

67.2

22.7

5.1

212.0

5.1

12.3

0.45

58.5

腐蚀等级

微腐蚀

微腐蚀

微腐蚀

微腐蚀

弱腐蚀(强透水层)

微腐蚀(弱透水层)

微腐蚀(干湿交替)

微腐蚀(长期浸水)

地下水对砼结构和砼中钢筋的腐蚀性判定表表3

潜水对混凝土结构按环境类型Ⅱ类考虑具微腐蚀性;按地层渗透性A类考虑具有弱腐蚀性、按地层渗透性B类考虑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长期浸水中具有微腐蚀性,干湿交替时具有微腐蚀性。

2、土的腐蚀性评价

由于拟建场地地下水位较浅,经毛细作用和雨水的淋漓渗透,土中的可溶盐已基本溶于地下水中,因此土中的腐蚀性盐类含量低于或接近于地下水中的含量;经现场踏勘,拟建场地周边亦未发现产生污染的污染源。

综上所述,场地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与地下水一致。

(五)场地地震效应

1、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

a、场地内第四纪覆盖层基本以可塑的粉质粘土、稍密的含粘性土粉砂、稍密的圆砾及密实的粉土为主,根据本地区的波速经验值,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250m/s<υse≤500m/s;又根据场地的地质勘探结果,本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5米。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判定:

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土,场地类别为Ⅱ类,属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b、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规定和《宁波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确定本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小于0.05g,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特征周期值0.35s。

2、液化判别

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六)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1、区域地质构造及稳定性

拟建场区域构造单元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地质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不同展布方向和不同切割深度的断裂相互交织,形成了本区特有的网格状构造格局,并控制了区内的地质作用和地震活动。

据史料记载和地震台记录,以宁波市政府为中心,半径300km范围内,自288年至1969年共发生4.75级以上地震54次,其中:

1523年发生在宁波镇海的的4.75级地震是市区仅有的一次破坏性地震,宁波市及市郊近期地震主要集中在樟村皎口水库附近,以微震为主,最大震级是1994年9月7日发生的4.7级,总体来讲宁波地区地震活动水平较低,是相对稳定地段。

因此,场区本身不具备发生中、强破坏性地震的构造条件,属于较稳定地块。

2、场地适宜性评价

(1)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

场地地貌类型属山前冲洪积平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

场地及周边存在较厚第四纪覆盖层,地表总体较平整。

查阅历史地形图对拟建场地和周边地形地貌特征、堆积物、树木、水系、生态等迹象,经现场踏勘和调查及勘探孔所揭示地层分布情况,未发现有活动断裂带、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空洞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迹象及防空洞、暗浜、墓穴、孤石、地下障碍物分布,整个场地稳定,适宜本工程建设。

(2)场地特殊性土评价

本场地分布有一层0.3-0.4米的黑灰色耕土,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夹少量砾砂及植物根系,结构松散,土质不均匀,透水性较好,对基础及基槽施工影响较小,施工时应挖除。

六、地基土分析与评价

经勘探孔所揭示地基土分布情况,拟建场地自上而下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地质特征均有一定差异,现分析如下:

2-1层粉质粘土:

可塑,属于中等压缩性土,承载能力较高,但分布不连续,仅局部分布,土层厚度较小,不宜作为拟建建筑物的浅基础持力层。

2-2层含粘性土粉砂:

呈稍密状态,承载能力一般,局部分布于场地西侧表层,土层厚度为0.3-1.2米,不宜作为拟建建筑物的浅基础持力层。

3层圆砾:

呈稍密状态,承载能力高,分布连续,工程性质好,可作为拟建建筑物浅基础持力层。

3-a层粉质粘土:

可塑,属于中等压缩性土,承载能力较高,但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于3层中,仅局部(1、3、4、5、18、24、30、35号孔)分布,不宜作为拟建建筑物的浅基础持力层。

4层粉土:

呈密实状态,承载能力高,但埋深较深,不宜作为拟建建筑物的浅基础持力层。

5层强风化凝灰岩:

承载力能好,但埋深较深,不宜作为拟建建筑物浅基础持力层。

七、岩土工程分析

拟建工程荷载一般,对差异沉降敏感,综合考虑拟建建筑的荷载、变形要求,地基土的工程力学性能和埋深情况,建议拟建建筑物采用浅基础,可选择3层圆砾作为基础持力层,建筑物可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

场地局部区域(1、3、4、5、18、24、30、35号孔)分布有3-a层粉质粘土透镜体,该透镜体位于基础主要的压缩层内,由于透镜体和圆砾的压缩性差异较大,该区域易产生差异沉降,易对建筑物造成危害,设计应进行地基土强度和变形验算。

场地局部区域3层圆砾埋深较深(5号孔埋深为3.2米、10号孔埋深为4.1米),可加大基础埋深或对此处基础下的粉质粘土进行处理,一般常用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以提高其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满足承载力及变形要求。

本场地3层圆砾土质不均匀,粗颗粒含量不均匀,局部相变为砾砂、含粘性土砾砂、卵石,场地3层圆砾顶标高变化较大,所以场地地基土均匀性略差,应在上部结构采取措施,适当增加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减小差异沉降对建筑物造成的危害。

由于场地现标高和设计室外整平标高相差较大,回填厚度在0.27-2.61m,回填厚度较大,且不同区域回填厚度有较大差异,回填层可能引起不均匀性沉降,设计时应考虑回填对建筑的影响。

回填时应选用符合规范的回填土,严格遵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分层回填,分层碾压,以避免回填土自身的沉降对建筑物、道路的损害。

场地地下水水位受降雨影响较大,基础施工时应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且应做好止水、排水工作,防止地面水、雨水流入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基槽开挖后应注意验槽,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同时避免受雨水浸泡。

八、基坑围护设计评价

(一)基坑围护设计

拟建建筑物局部设有1栋半地下车库,实际开挖深度约0.5-1.0米,基坑开挖深度小于5米,且在开挖深度内无软弱土层,基坑5倍开挖深度范围内无已有建筑物,基坑安全等级属三级。

开挖深度范围内主要为1层耕土、2-1层粉质粘土、2-2层含粘性土粉砂、3层圆砾。

1层耕土抗剪强度较差,渗透性好,自稳能力较差,开挖土体侧向变形较大;2-1层粉质粘土:

抗剪强度较好,渗透性差,自稳能力较好,开挖土体侧向变形较小;2-2层含粘性土粉砂:

抗剪强度较差,渗透性较好,自稳能力一般,开挖土体侧向变形一般;3层圆砾:

抗剪强度较差,渗透性较好,自稳能力一般,开挖土体侧向变形较小。

由于基坑开挖深度较浅,根据开挖范围的土质情况及周边环境,可考虑采用放坡开挖或土钉墙支护。

本基坑开挖深度较浅,开挖范围内地下水埋深较深,基坑底板埋深在地下水之上,地下水对基坑施工影响较小,可采用明沟集水井法排水。

但地下水水位受降水影响较大,在雨季施工时地下水水位会迅速上升,对基坑开挖会造成一定影响,应做好相应排水、止水工作。

基坑围护设计参数详见下表4。

层号

土层名称

重度

渗透系数

剪切指标

γ

Kv

Kh

c

Φ

kN/m3

cm/s

cm/s

kPa

°

2-1

粉质粘土

20.0

1.0E-07

1.2E-07

18.9

25.2

2-2

含粘性土粉砂

20.0

8.0E-06

-

28

3

圆砾

21.0

6.2E-03

-

45

基坑设计参数一览表表4

注:

表中抗剪强度指标均为峰值指标,设计单位可根据工程桩的类型、维护桩的类型及施工工艺等对土体的扰动情况进行折减。

(二)基坑开挖有关问题

(1)基坑开挖时,应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中有关规定进行监测。

在场地四周建立监测点,以确保施工安全,避免周边道路及地下管线遭到破坏。

(2)基坑开挖时严禁超挖,基坑边严禁超重堆载,确保基坑边坡的稳定性。

3、抗浮设防水位的确定

考虑到洪水及暴雨的影响,并结合场地整平标高与周边地形情况,建议场地抗浮设防水位高程按15.0米取值使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九、结论及建议

1、本场地及周边勘察深度范围以内主要由第四纪覆盖层组成,地表总体较平整,未发现有活动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砂土液化、地面塌陷、空洞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迹象及暗浜、暗塘、地下障碍物分布,适宜本工程建设。

2、拟建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小于0.05g,抗震设防烈度为小于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拟建场地的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土,场地类别为

类,属建筑抗震一般地段,设计特征周期值0.35s,场地可不考虑地基土液化问题。

3、场地及周边未发现污染源。

潜水对混凝土结构按环境类型Ⅱ类考虑具微腐蚀性,按地层渗透性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