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23 水盐平衡调节问题的分析备战高考生物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6703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9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型23 水盐平衡调节问题的分析备战高考生物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模型23 水盐平衡调节问题的分析备战高考生物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模型23 水盐平衡调节问题的分析备战高考生物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模型23 水盐平衡调节问题的分析备战高考生物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模型23 水盐平衡调节问题的分析备战高考生物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型23 水盐平衡调节问题的分析备战高考生物之.docx

《模型23 水盐平衡调节问题的分析备战高考生物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型23 水盐平衡调节问题的分析备战高考生物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型23 水盐平衡调节问题的分析备战高考生物之.docx

模型23水盐平衡调节问题的分析备战高考生物之

模型23水盐平衡调节问题的分析

1.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长时间漂浮在海面的待救者体内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B.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量明显减少

C.下丘脑损伤会影响水盐平衡调节,但不会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D.夏季的中午,在户外工作的人体内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答案】C

2.如图为人体内尿液形成与排出的部分调节过程。

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离不开______________调节。

(2)下丘脑的“刺激”来自细胞外液中__________的变化。

“刺激”增强时,人会出现_________感觉,尿量也将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的各部分中,中枢位于___________,膀胱属于_______________。

(4)刺激图中的A点,膀胱也会收缩,该过程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称反射活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神经一体液

(2)渗透压   口渴 渗透压开高致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增强

(3)脊髓     感受器和效应器

(4)不能  反射弧不完整

1.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熟练掌握水盐平衡调节的基本过程

(1)渴觉的产生与主动饮水(神经调节途径):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水的重吸收(体液调节途径):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尿量减少。

2.水盐平衡调节中的常设陷阱

(1)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而不是由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后叶释放的,不能误认为是由下丘脑释放到血液中的。

抗利尿激素被运输到全身各处,然后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

(2)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但产生渴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3)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也是效应器(分泌激素)。

(4)影响水盐平衡调节的不是水的绝对含量的变化,而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1.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答案】B

2.如图为人体水平衡调节机理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的名称分别是          ;          。

(2)当人体饮水过少时,其调节路径是          。

(用图中文字、箭头回答)

(3)在水平衡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参与的调节方式是                    。

【答案】

(1)肾小管、集合管  大脑皮层

(2)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垂体→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A)→尿液减少[或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大脑皮层(B)→渴觉→主动饮水](答出一条即得分,2分)

(3)神经一体液调节

1.下丘脑与机体内环境稳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内

B.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分泌较多的促甲状腺激素

C.下丘脑损坏后,实验动物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致使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体内渗透压出现异常

D.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都可以抑制下丘脑的分泌活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

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内,A正确;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分泌较多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错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因此下丘脑损坏后,实验动物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致使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体内渗透压出现异常,C正确;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都存在反馈调节,因此都可以抑制下丘脑的分泌活动,D正确。

本题选B。

2.抗利尿激索(ADH)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A.抗利尿激素增加管腔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从而增加水的通透性

B.抗利尿激素缺乏时,管腔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形成吞饮小泡进入胞浆

C.含水通道蛋白的小泡可调节管腔膜对水的通透性

D.机体缺水时会引起肾小管管腔膜上水通道蛋白减少

【答案】D

3.让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L清水、1L生理盐水,机体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垂体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参与水盐平衡调节

B.饮用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不变,但血浆量会出现暂时性增加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

D.饮用清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尿量减少,随后血浆渗透压恢复正常水平

【答案】B

【解析】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A错误;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是等渗的,所以饮用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不变,但血浆量会出现暂时性增加,B正确;快速饮用1L清水、1L生理盐水,都不会引起细胞外的渗透压升高,也就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也不会增强,C错误;饮用清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尿量增加,D错误;故选B。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先运送到甲状腺,然后再运送到全身

B.人在冬泳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答案】A

5.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同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水盐平衡调节相关的知识。

大量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维持体内水平衡,A项错误;大脑皮层中的渴觉中枢兴奋,产生渴觉,说明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维持体内水平衡,B项错误;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尿量增加,C项正确;细胞外液电解质浓度降低,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D项错误。

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

6.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根据图判断A、B、C依次是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

B.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答案】C

7.抗利尿激素(ADH)是调节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激素。

如图为该激素的生理作用示意图。

另有研究表明,过量的乙醇会抑制ADH的分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激素与神经递质不可能作用于同一细胞

B.过量饮酒可以导致尿量减少

C.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毛细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

D.一种细胞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激素

【答案】C

【解析】考查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知识,难度中等。

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几乎全身细胞,可以和神经递质作用于同一细胞,如甲状腺激素和补缀递质可同时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过量饮酒会抑制ADH(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从而导致尿量增加,B错误;根据图示可以看出使用抗利尿激素促进毛细血管的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C正确;某些细胞可识别多种激素,如垂体细胞既能够识别甲状腺激素,又能够识别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错误;故本题选C。

8.抗利尿激素(ADH)是调节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多肽,如图为该激素的生理作用示意图。

另有研究表明,过量的乙醇会抑制ADH的分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渗透压感受器位于血管壁

B.过量饮酒可导致尿量减少

C.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毛细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

D.一种细胞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激素

【答案】C

9.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C.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A正确;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B正确;水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C错误;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正确。

本题选C。

10.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血浆渗透压降低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答案】A

11.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调节,A正确;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但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错误;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C正确;饮水增加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正确。

本题选B。

12.正常人若一次饮完1000mL清水后,立即测量尿流量。

下列能正确表示从输尿管流出的尿流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答案】A

【解析】一次饮用大量清水,会导致内环境中渗透压下降,从而抑制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导致尿量增加,直到内环境中渗透压恢复正常,尿量才恢复正常。

13.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答案】B

14.下列是关于抗利尿激素调节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渗透压变化的关系

B.乙图表示饮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渗透压变化的关系

C.丙图表示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变化

D.丁图a点时注射的不可能是抗利尿激素

【答案】C

【解析】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甲图不符合、丙图符合。

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乙图不符。

尿液中尿素、Na+、K+浓度都提高,可能是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尿量减少,而其中的溶质浓度提高。

答案:

C。

15.当人体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到这种刺激后

A.在下丘脑部位产生渴觉,进而调节对水的摄入量

B.垂体后叶合成、分泌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产生兴奋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无机盐的重吸收增加

【答案】C

16.下列与抗利尿激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释放的

B.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会使尿量减少

C.神经系统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D.抗利尿激素促进水被重吸收进入肾小管腔

【答案】D

【解析】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A正确;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B正确;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将信号传送给垂体,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所以神经系统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C正确;抗利尿激素促进水被重吸收到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D错误。

答案:

D。

17.如图是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及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糖浓度低于0.8g/L时,__________的分泌量会增加,体内调节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的过程是__________。

(2)血糖浓度高于1.2g/L时,胰岛素分泌量会增加,它的靶细胞是           ,其生理作是                                     。

(3)正常的婴幼儿经常尿床的主要原因与其血液内激素抗利尿激素的浓度_____________(填“关系很大”或“关系不大”)。

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答全得分)   低血糖刺激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同时刺激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支配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

(2)全身组织细胞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3)关系不大   排尿中枢主要是大脑皮层和脊髓,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对脊髓的控制作用弱,所以更易尿床

18.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为激素)。

(1)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图中激素A________(填名称)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同时激素D________ (填名称)分泌也增多,并且骨胳肌产生不自主战栗。

引起骨胳肌战栗的神经传导途径为:

             →传入神经→______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

(2)如果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会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________。

(3)人在抵御寒冷时的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有:

微量和高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丁可以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以接受下丘脑的控制,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使分泌的________(填激素名称)增多;同时激素D也增多。

上述过程从反射类型看属于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5)下丘脑除参与图中的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______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由甲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盐的平衡。

【答案】

(1)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  (皮肤冷觉)感受器   下丘脑

(2)反馈调节

(3)通过体液运输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4)胰高血糖素  非条件

(5)抗利尿激素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脊椎动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

据图分析,图中甲为垂体、乙为甲状腺等腺体;丙分泌的激素B能使血糖浓度降低,因此丙为胰岛B细胞,激素B为胰岛素;丁分泌的激素C能使血糖浓度升高,因此丁为胰岛A细胞,激素C为胰高血糖素;肾上腺分泌的D是肾上腺素。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寒冷条件下,乙为甲状腺,分泌的激素A是甲状腺激素,激素D是肾上腺素。

引起骨骼肌战栗的神经传导途径为:

皮肤冷觉感受器一传入神经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

(2 )当甲状腺激素(激素A )含量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该过程称为反馈调节。

(3 )激素调节具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等特点。

(4 )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可以通过下丘脑调节胰岛A细胞和肾上腺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增加,属于非条件反射。

(5 )在水平衡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

19.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高浓度(质量分数为20%)的葡萄糖溶液对家兔都会有一定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生理盐水快速注射到家兔的血浆中,家兔的血浆渗透压下降,下丘脑合成的    减少,尿量增加;该物质在发挥作用时需要与靶细胞膜表面的    结合。

(2)注射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后,葡萄糖无法被完全吸收,导致肾小管内葡萄糖增多,渗透压增大,对抗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4)注射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    系统被排出体外。

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    。

【答案】

(1)抗利尿激素 特异性受体(或糖蛋白) 

(2)增加 

(3)会 

(4)呼吸 下降

20.下面是XX百科关于抗利尿激素(ADH)的部分阐述,请回答相关问题。

抗利尿激素(又称血管升压素)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细胞分泌的9肽激素,经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后叶后释放出来。

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吸收,是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键性调节激素。

此外,该激素还能增强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

(1)ADH合成后主要经由下丘脑神经细胞的____________(细胞体、树突、轴突)输送至脑下垂体后叶,垂体后叶中的ADH通过_______________的方式从细胞进入血液,最终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失活。

(2)ADH合成过程脱去______个水分子,与ADH合成、加工、分泌直接相关的单层膜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的抗利尿激素的化学结构是:

半胱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酰胺-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脯氨酸-精氨酸-甘氨酸─NH2;而猫的抗利尿激素的化学结构为:

半胱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酰胺-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脯氨酸-赖氨酸-甘氨酸─NH2。

这两者本质都是抗利尿激素,所以这两者的生理效应_________(相同、不同),导致它们差异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ADH的基因有1个___________(碱基、密码子、碱基对)不同。

(4)尿崩症患者有多尿、剧渴等表征。

90%尿崩症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长臂28位置(Xq28)上的AVPR2(AVPR2基因决定抗利尿激素接受体蛋白-2)。

当AVPR2基因缺陷时,患者体内血浆渗透压较普通人______。

【答案】

(1)轴突    胞吐   肾小管、集合管

(2)8   内质网、高尔基体

(3)相同   碱基对

(4)高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的九肽类激素,合成后由垂体后叶释放,它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由于该九肽的分子量较大,因此通过胞吐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外,因此相当于分泌蛋白,因此其合成场所为核糖体,同时依次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并需要细胞膜的分泌功能,在整个过程中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1)突触的类型有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都是由轴突释放传给突触后膜,ADH合成后也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的轴突输送至脑下垂体后叶;由于该九肽的分子量较大,因此通过胞吐的方式从细胞运输到血液,最终选择性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并发挥作用,ADH的靶器官是肾小管、集合管。

(2)ADH是9肽,其合成过程脱去9-1=8个水分子;由分析可知,与ADH合成、加工、分泌直接相关的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其中单层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

(3)人的抗利尿激素的化学结构是:

半胱氨酸一酪氨酸一苯丙氨酸一谷氨酰胺一天冬氨酸一半胱氨酸一脯氨酸一精氨酸一甘氨酸一NH2;而猫的抗利尿激素的化学结构为:

半胱氨酸一酪氨酸一苯丙氨酸一谷氨酰胺一天冬氨酸一半胱氨酸一脯氨酸一赖氨酸一甘氨酸一NH2。

这两者本质都是抗利尿激素,则生理效应相同,导致它们差异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ADH的基因有1个碱基对不同,使得氨基酸序列中倒数第二个氨基酸有差异,而其他氨基酸没有区别。

(4)AVPR2基因决定抗利尿激素接受体蛋白-2,当AVPR2基因缺陷时,抗利尿激素接受体蛋白-2不足,但不影响ADH的合成与释放,所以患者体内ADH含量和正常人相同,但内环境中大量水随尿排出导致血浆渗透压较普通人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