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苦砺志建功成才军队军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6144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苦砺志建功成才军队军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以苦砺志建功成才军队军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以苦砺志建功成才军队军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以苦砺志建功成才军队军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以苦砺志建功成才军队军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苦砺志建功成才军队军人.docx

《以苦砺志建功成才军队军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苦砺志建功成才军队军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苦砺志建功成才军队军人.docx

以苦砺志建功成才军队军人

以苦砺志建功成才

战友们大家好,有一首歌想必大家一定不会忘记一首歌曲:

谭晶演唱的《当兵的历史》,“十八岁、十八岁,我当兵到部队,红红的领章映着我开花的年岁,虽然没有戴上啊,大学校徽,我为我的选择高呼万岁……”是啊,当我们穿上军装的时候,我们的脑袋里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都希望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

但是,随着我们的新鲜劲儿逐渐消退,随着艰苦的训练和生活接踵而至,我们有些同志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我问大家一个问题:

当兵苦不苦啊?

刚才,几位战友分别阐述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回答得很精辟。

但是,能不能代表大多数战友的想法呢?

换句话说,我们大多数战友的想法是什么呢?

为了能够搞清楚这个问题,基地宣保科曾找了100名新战友,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结论是,80.5%的同志都认为:

当兵苦,或者说,与艰苦做伴是咱们军人生活的一大特点。

既然,大多数战友都说“当兵苦”,那么,我们当兵所受的“苦”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现在的“苦”与过去的“苦”相比又有哪些新的特点呢?

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一、苦都表现在那些方面呢?

通过上一次的调查分析,我感到,这种“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精神上所要面对的“艰苦”。

比如远离亲人、远离家乡,与亲朋好友不能团圆啦,忠孝不能两全,谈恋爱的,没有花前月下啦,等等,等等。

这些呀,过去和现在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不同的是:

过去呢,我们的前辈们处在战争年代,天天枪林弹雨,过着刺刀见红的日子,可能一场战斗打下来,就从一个普通士兵提升为连长了,为什么呀,因为这个连就剩他一个人了,想不当都不成啊!

大家看,这种精神压力该有多大;而现在呢,需要我们这些当代军人勇敢承受的,更多的,是繁重的军事斗争准备、抗洪抢险、抗震救灾、远海护航、安保任务,还有就是与看不见的对手较量带来的心理压力。

二是身心上所要面对的“艰苦”。

过去呀,更多的表现在高强度的体能较量,我们许多同志都看过《大决战》这部电影,那里面许多战斗的胜利,是靠什么呢?

靠的是前辈们用两条腿和蒋介石的汽车轮子比赛赛出来的。

那时候,我们的前辈们打仗的主要战术,叫运动战,就是要在运动中消灭敌人,要运动没有车怎么办,就只好靠两条腿了;现在呢,更多的表现在高强度的智能对抗,比如不断更新的武器装备和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在学习和训练上,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等等。

有的战友对我说,现在最缺的是文化,最累的是大脑,最愁的是学习,最怕的是考试。

如果说,迎接这方面的考验与挑战,就是一种艰苦奋斗过程的话,那么,这种艰苦在今后我军建设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时期,会显得更加突出。

特别是我们海军作为知识密集、科技密集的高技术军种,在学习训练和改革创新上,更需要我们不断强化这种艰苦奋斗精神。

三是生活上所要面对的“艰苦”。

以后我们在座的很多同志都要去舰艇部队,舰艇部队常年风里来、浪里走,这种战风斗浪的艰苦生活,不会因为时代的发展变化而有太大的改变。

所不同的是:

过去呀,船小跑得近,出家门没多远就回来了,海上生活时间也短,那时候,我们的战略,叫近岸防御,不是不想跑,是我们的舰艇太小了、太差了,跑不出去,没办法。

当时,生活之苦主要是舱室的狭小,物质的贫乏。

想吃的没有啊,我记得小时候,商品供应很紧张,商店里商品比现在少多了,而且呀,吃啥都要票,买个烧饼还要2两粮票5分钱呢;现在呢,物质丰富了,船大了,装备先进了,但新形势下海军的使命任务拓展了,出海周期也长了,活动海区更远了。

以前,哪里听说过环球航行啊,现在,不但有了环球出访和远洋护航,而且与太平洋的巨浪和赤道线的风暴搏斗,也成了我们的家常便饭。

生活的苦更多的是高强度的噪音环境、长时间的晕船、个人和家庭实际困难增多又难以解决和照顾等等,等等。

不过,既然知道部队有这么多的苦,为什么我们许多家长还要想方设法把子女送到部队来当兵呢?

我06年接过兵,现在,有的地方当兵非常不容易,为了当兵还要托关系、找路子才行。

还有,为什么许多有志青年要纷纷报考军校?

为什么许多地方大学生要投笔从戎呢?

为什么每年到了服役期满的时候,许多官兵能够放弃优越的生活工作环境,继续扎根偏远山区、扎根海岛,艰苦奋斗,以苦为乐呢?

这么多个“为什么”,我认为,答案只有一个:

因为呀,苦是相对的,以不同的态度对待它,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现在,大家对待“苦”,基本上有两种态度:

一种是悲观的、消极的,另一种是乐观的、积极的。

消极的人说:

“哎呀,我完了,我死定了,这日子没法过了!

”然后,他就开始骂东骂西,让自己沉浸在可怜之中,“你们可怜可怜我吧!

”;积极的人说:

“我怎样才能让这不幸的处境有利于我呢?

我可以从艰苦中学到点什么呢?

”于是他开始调整心态,迎难而上。

前几年,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中国国家足球队聘请了一位洋教练,叫米卢,他经常用这样一句话来教育队员,这句话就是“态度决定一切”。

其实,这句话对我们同样适用,积极的人,眼睛里是阳光、发明的是游艇;消极的人,眼睛里是乌云、发明的是救生圈。

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想法,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所以,我们经常说,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苦,则“苦”不仅是一种值得珍视的人生经历和人生财富,更是一块助人建功成才的垫脚石。

那么,苦到底是怎样助人建功成才的呢?

根据个人体会,我总结归纳了以下六个原因。

这也是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

第二、苦是怎样助人建功成才的呢?

第一,苦能坚定志向,使你的追求更高远。

美国有个耶鲁大学,很有名气,是一所和哈佛大学齐名的著名大学,它的科研人员曾经对学校中的学生们作了一项调查,调查的问题是“你们有目标吗?

”结果,只有10%的学生确认他们有目标。

然后科研人员又问:

“如果你们有目标,那么你们是不是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了呢?

”结果,这次只有4%的学生作了肯定的回答。

20年后,当这些研究人员回访当年参加调查的学生时发现,当年,有目标并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的那些人,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都远远超过了另外那些没有这样做的人。

就这4%的人拥有的财富,居然超过了另外96%的人的总和。

也许有人会问,那96%的人一生都在做什么呢?

这些人呀,忙忙碌碌,一辈子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帮助那4%有理想的人,实现他们的奋斗目标。

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如果没有人生目标,一个人就会像一艘失去了方向的航船,是难以达到成功的彼岸的。

那么,有了理想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只要往床上一躺,屋顶棚上就会劈里啪啦地掉馅饼呢?

当然不可能。

大家都知道,实现理想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奋斗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以积极的态度不断战胜苦,那么,你的志向就会越来越坚定,你的目标也会越来越远大,你最后的成就可能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

反过来呢,你就会成为“常立志、立不常”的人,最后就可能和“狗熊掰包米”一样,落个一事无成。

给大家举个例子,照片上的这个人,大家都比较熟悉,这几年我们全海军都学习过他的事迹,他叫宋兴尧,是我们东海舰队某侦测船大队一位年轻的科技干部,1986年他从厦门大学毕业,怀着雄心壮志投身军营,但是没想到,第一次出海就挨了一闷棍,怎么了?

遇到了大风浪了。

调查船在风浪里是左右摇上下颠啊,他晕船了。

不知情的同志会说,哎呀,晕船有什么关系啊?

但我们出过海的同志都知道,这晕船的滋味可不好受啊!

有一段形容晕船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

“一言不发、两眼发呆、三餐不进、四肢无力、五脏翻腾、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久久不止、十分难受。

”宋兴尧那天就是这样,吐啊,吐得稀拉哗啦,直到两腿发软,整个人差点虚脱。

后来,战友们看不过去了,都劝他躺下休息,但他很倔,就是不肯,还说:

“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第一次就被吓倒,以后还怎么当海调兵?

”就这样,在一个月的海上作业中,他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艰苦,坚持和战友们一起战风斗浪,这次任务,哎?

就这样,硬是给他顶下来了。

通过这一次与大风浪的较量,他对自己充满了自信,更加坚定了在海军干一番事业的志向,在返航途中,他面对汹涌的海浪放声大喊:

“大海——我一定要征服你!

”从此,他把人生追求定位在本职岗位上,在艰苦和磨难中找准了理想和现实的平衡点,最终成为海军建设不可多得的优秀海洋水文气象专家。

他就像路标,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处理好艰苦和理想的关系。

现在,我们一些年轻的战友,可不是这样。

来到部队以后,遇到了艰苦感到不适应,就郁闷得很,就认为自己走错了门,投错了胎,就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整天埋怨没有好“运气”,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法成就自己的理想等等。

但我们看,宋兴尧却不是这样。

他的岗位和我们一样,在基层一线,干的是最苦最累最琐碎的事,但他从来都不抱怨,而是脚踏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把艰苦当成一种磨练,终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从一名普通的基层技术人员,成长为国家级专家,使自己的理想在现实工作中得到升华。

事实证明,自觉让人生目标经过苦的淬炼,你的自我价值就会在本职岗位上得到实现。

第二,苦能磨砺胆魄,使你的意志更坚强。

大家都听过上甘岭的故事,在上甘岭战役中,敌人在我军那只有3.7平方公里大小的阵地上,扔下了190万发炮弹和重磅炸弹,这么小的一块阵地,扔了这么多炸弹,山头都被削低了两米,打到后来,战士们没有饭吃,没有水喝,嘴唇干得裂开一道道血口子,这么艰苦,但最后却赢得了胜利,他们靠得是什么呢?

毛主席后来总结说:

“志愿军打败美国佬,靠的是一股气,美军不行,钢多气少……”这股气指的就是不怕牺牲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勇气!

前几年,我看过一个报道,心理学家仔细研究了世界上20%最有成就的人和最没有成就的人,结果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什么问题呢?

他们发现这两批人之间最大和最显著的差别,不在于智力高低,而在于意志、勇气、信念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别。

可见,意志力和勇敢精神是决定一个人成才与否的重要因素。

那么军人的意志力和勇敢精神,是不是一生下来就有呢?

或者说,一穿上军装就有呢?

当然不是。

那么,既然不是,它又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

换句话说,能不能在轻松舒服的环境里培养出来呢?

下面还是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

去年6月18日,我们舟山市的报纸和电视报道了这样一件事,说我们支队岸勤部的电工——战士沈林和吴军,照片上的这位战友就是沈林,他和吴军骑自行车外出去查线,路过一座小桥的时候,看见正在清理河道的一个老人家,不小心,掉到河里了,眼看就要沉入三米多深的河底,这时候,沈林见状奋不顾身跳入河中,在吴军和围观群众的帮助下,救出了老人。

事后有记者问沈林:

“当时不少人看到了这种情况,可是谁都不敢下水,你怎么这么勇敢呢?

”沈林回答说:

“我当兵前家里条件比较好,没怎么吃苦,胆子也很小。

后来当兵到了部队,经过艰苦的生活和训练,特别是一些攀爬高楼的训练,虽然很苦,但好处是,爬的次数多了,渐渐克服了恐惧心理。

现在我爬上5、6层大楼维修电线,一点都不感到害怕。

”沈林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艰难困苦中摔打,文质彬彬的人有可能成为骁勇的斗士,懦弱胆怯的人有可能成为刚强的勇士,从小依赖父母的青年有可能成为大无畏的英雄。

要做具有顽强意志和勇敢精神的军人,就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吃苦耐劳、勇往直前;在工作中,知难而进、勇攀高峰;就要甘愿在艰苦中自觉磨练自己。

第三,苦能锻炼能力,使你的素质更过硬。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从2005年到2010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从12万人增加到30万人,2倍多!

而岗位需求却没有太大的变化,明显的“僧多粥少”!

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却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以麦当劳为例,接收的大学毕业生都必须经过基层锻炼,比如到前厅去端盘子、刷厕所等等,但往往实习三天就有人因为吃不了苦而被淘汰,淘汰率高达50%。

其实,我们和这些大学生都是同龄人,当兵前的生长环境相差不大,在“吃苦”这个问题上,有着十分相似的一面。

我们说,肯吃苦,是敬业的前提,没有敬业精神,即使这个人才华横溢,对任何一个用人单位来说,也只能是摆设。

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来定义:

“能吃苦”从本质上说应当是战胜自然和社会各种各样困难的能力。

或者说我们在吃苦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处理问题、协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自己的个人素质。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赵曙明教授,曾经在中国人力资源高峰论坛上说:

“吃苦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很多人不是不具备创新的想法,而是不具备坚持下去的能力。

”也许有人会说,你讲的都是些知识分子,和我们距离比较大。

那么,对于我们一个普通战士来说,吃苦和能力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去年,我们训练基地政治部,对近5年退伍的一些战士,进行了一次调查,那些服役期间特别能吃苦的同志,有70%在地方或被事业单位录用、或成为了各企业的骨干。

可能有人还是不太相信:

“苦能磨练出这些东西来?

我怎么没有感觉到呢?

”记得04年我在驱六代职,有一名舰上的老通信员邵福生回舰故地重游了一次,大家都见过他,由于急着赶回去安排一次重要的会议,他在舰上只逗留了30分钟,临走的时候,他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可能会为大家回答这个问题。

他说:

“当兵十年,我从没有体会到能吃苦的好处。

98年转业后,一开始我在唐山市委组织部帮忙,这个差事很苦,天天加班搞材料,吃不好、睡不好,可咱是当兵出来的,这点苦,对我来说,还真算不了什么。

后来,由于我吃苦精神强、完成任务好,就被破格留在组织部工作。

再后来,又被市委书记看好,做了书记的秘书,现在书记已经荣升了省委书记,我也就当上了省委书记的秘书。

现在想来,真是多亏当了几年兵,要是在以前,我真是受不了这个苦。

我能有今天,是部队艰苦生活培育的结果。

真想给大家讲一讲,但我还要马上飞回去,请给战友们带个话,希望大家一定要珍惜军营的大好时光,不要怕吃苦,好好地磨练,有了吃苦的能力将来回到地方就不害怕了。

”可见,军营艰苦生活的磨练,不仅对我们在军营成才建功有好处,就是将来到地方大展宏图也是大有好处的。

第四,苦能陶冶情操,使你的品德更高尚。

做事先做人,有位科学家在讲他成功的秘诀时说了三句话:

第一句是耐得住寂寞,第二句是守得住清贫,第三句是经得起荣辱。

我很欣赏这三句话,不一定能做到,但一定要努力去做。

现在呀,一些战友中流行这样一种观点:

雷锋那种“苦行僧”式的生活已经过时了,新时代的水兵要适应社会潮流,偶尔到娱乐场所潇洒一次,也是没什么关系,反而能够增长见闻、开阔视野啊。

这种观点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但仔细一琢磨,就不那么对劲了。

为什么呢?

我们所提倡的是,健康文明的娱乐活动,但打着潇洒的旗号,到酒绿灯红场所,寻求感官刺激,追求奢侈享乐,那可是极端错误的。

前两年,在互联网上公开了一份美国中央情报局用于对付中国的《十条诫令》,第一条就说:

“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

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吃苦耐劳精神。

”这些年,一些官兵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是受酒绿灯红的影响和侵蚀,受贪图享乐的诱惑。

举个反面的例子给大家听。

前年,我的一位战友来看我,告诉了我一个惊人的消息,我以前带过的一个战士,因杀人罪,在南京被枪毙了。

听到这个消息,真是把我吓了一大跳。

这个战士叫小聂,当兵的时候,我是他的区队长,江西人,聪明伶俐,很有才气。

入伍时的文化程度是高中,在部队服役期间,积极上进,爱学习、肯钻研,参加成人自学考试,取得了大学文凭,还找了一个研究生女朋友。

2006年底,二期士官到期,复员回到了地方。

开始的时候,找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在一家广告公司作设计,每个月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

半年以后,他结识了几个坏朋友,开始出入不健康娱乐场所,女朋友发现以后,和他分了手,这件事,不但没有惊醒这个“梦中人”,反而让他变本加厉了。

因为,经常出入不健康娱乐场所,所以他的工资就不够花了,在几个坏朋友的窜唆下,他辞掉了工作,和这几个人在上海,开始制作贩卖黄色光碟,干了一年多,挣了一些钱,他想转行进演艺圈,于是在2007年底的时候,找到了南京的一家娱乐公司的老板,拿出8万块钱,想让人家给帮忙包装包装,不知道是钱少的原因呢,还是他素质不够的原因,反正是,那个老板没同意。

虽然没有成功,可他不气馁,2008年初,到了上海花钱找了一个三陪女帮忙使“美人计”,美人是使上了,但是,那个老板还是不同意。

一气之下,他就把那个老板绑架了,但是,那个老板还真是“宁死不屈”呀,无奈之下,他就杀了那个老板,逃之夭夭了。

俗话说: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往哪儿逃啊,没两个月就被抓住了,后来被判了死刑立即执行。

可见,贪图享乐是多么的可怕。

也许有人会说,“我不怕!

我就是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我有钢铁意志,如果见到了糖衣炮弹,我就把糖衣吃了,然后再把炮弹扔回去”。

我很欣赏这样的勇气,但我不信这样的事实,因为,进监狱的那些人,在进去之前都是这么说的。

酒绿灯红的影响就是这样,从吃一顿不该吃的饭,喝一场不该喝的酒,去一次不该去的地方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人生轨迹就会渐渐地发生变化,等到量变发展到了质变,后悔就来不及了!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雷锋是怎么做的。

为了报达党的恩情,他勤俭节约,把每个月6元钱的津贴,尽可能多地省下来,支援国家建设,救助灾区人民,帮助家里有困难的战友。

在当时,地方上具有中专文凭的普通干部,每月工资也只有23元钱,他们大都要靠这23元来养活包括自己在内的5口之家,这样算下来,每人每月包括生活费在内平均也就5元钱。

从这一特定的时代收入水平分析,雷锋当时如果把自己的收入全用于个人消费,完全可以过上富裕的单身生活。

用今天的眼光看,他完全可以穿上皮尔卡丹,登上老人头,拿上手机还得是IPHONE的。

但他没有啊,不但没有还坚持省吃俭用,这不是自找苦吃吗?

然而,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他才锻造了崇高的品德,成了时代的英雄,成了我们的楷模。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苦是陶冶情操、修炼品行的一剂最有效的良药。

第五,苦能成就事业,使你的青春更精彩。

著名的电视人杨澜,大家都比较熟悉,她在回忆自己童年受到的教育时说:

“父母的独到之处就是老让我干家务,我在家里是独生女儿,他们觉得女儿太懒了,可能嫁不出去,所以有很多固定的家务是我做的,比如拖地,扫地,倒垃圾,打开水,换煤气都是我做的。

高中的时候,家里买菜也是我的事。

他们给了我一个很自然的环境,我小时候天真地认为全世界的孩子都跟我们的家一样,长大以后才知道我是非常幸运的。

”正是由于吃过苦头,经过磨练,杨澜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杨澜是这样,我们军人也是这样。

大家都熟悉的航天英雄聂海胜,从小是个放牛娃,兄弟姐妹8个,家里很穷,但全家人节衣缩食,坚持供这个从小喜欢读书的孩子上学。

1980年聂海胜14岁的时候,父亲不幸病逝,刚上初二的聂海胜不得不停学,因为弟弟还小,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劳力,他得去挣钱养家。

学校的老师冒着雨找到了他的母亲,说:

“这孩子成绩好,退学太可惜了。

大家搭把手,把困难度过去,可不要把孩子的前途耽误了。

”正在地里干活的聂海胜,得知这个消息,扑到母亲怀里痛哭了一场。

从此,他更加刻苦,直到1984年他终于实现了他在牛背上的那个梦想,进入了空军飞行学院。

谚语说: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我们把“人上人”理解为出类拔萃,那么,这句谚语就恰当地反映了苦对成就事业的重要作用。

古今中外,无论哪个领域,凡是出类拔萃的人,他们无不具备这个共同的特点。

60年代大比武的时候,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经常用八旗子弟的故事教育部队。

当年,满清的八旗军从横扫中原、所向披靡,到贪图享乐、不堪一击。

这样的历史教训我们应当引以为戒啊。

大家都知道,未来海战打的是系统,讲的是协同,步兵战友是一人一杆枪,我们军舰那可是“百人一杆枪”啊,所以说“兵熊也会熊一窝”啊!

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的F-117隐型战斗机被打下来以后,北约的一位军事评论家说:

“这1%是萨姆-6导弹的功劳,99%是射手的功劳”。

它再次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只有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熟练掌握手中武器,才能使我们在本职岗位上建功成才,才能让我们的青春更辉煌。

第六,苦能丰富人生,使你的胸怀更宽广。

古人说:

人生有五味,哪五味呢?

酸甜苦辣咸。

就如同天空有晴也有阴,花儿有开也有谢一样。

有了苦,人的一辈子才算完整。

既然这样,乐观看待艰苦,以苦为乐,你会发现,它还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它会让你的心胸变得更宽广。

讲个故事给大家听。

1941年,“皖南事变”后,一批新四军官兵被蒋介石关押在江西上饶集中营里。

他们住的是阴暗的牢房,吃的是猪食不如的饭菜。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勇士们在牢房里贴出“洞中方几日,世上已千年”的对联,横批是“乐在其中”,充分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为什么会有这种精神呢?

一方面,他们有理想,他们知道,自己是在为建立美好的新社会而奋斗,而正义的事业最终必胜;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们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炼就了吃大苦、耐大劳的开阔胸襟,所以能够以苦为乐,以苦为荣。

以上我归纳了苦对我们军人成才建功的六个“好处”,可能还总结的不够全面。

这些道理现在“地球人都知道”。

所以,各个国家的家长都很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

比如,在美国,中学生有句口号:

“要花钱自己挣!

”一些州立中学,还特别规定:

学生必须不带一分钱,独立谋生一周才能毕业;在瑞士,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初中一毕业,就要被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人;在德国,家长从不包办孩子的事情,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等。

讲到这里,我想大家一定认同这样一种态度,就是两句话:

“吃苦不叫苦,苦中有作为”,“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也许有人还要问:

你讲的道理我都懂,但有时真遇到了苦,又自觉不自觉地想躲过去,怎么办?

三,如何克服怕苦的思想?

其实,要克服怕苦的思想,也不是没有办法,树立积极的态度,是战胜怕苦思想的一剂最有效的良药。

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专注目标,苦就会淡出你的视野。

用理想来激励自己,一直是咱们中国人自尊自强、战胜艰难困苦的法宝。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前辈们没有在困难和外部压力面前低头,毛主席说:

“原子弹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结果科学家们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发奋图强,艰苦奋斗,在新中国历史最困难、最混乱的60年代,不仅搞出了原子弹,而且发射成功了氢弹,让全世界都为之叹服。

事实证明,树立一个切实可行的长远目标,让它时刻召唤你,这时你就会感到,原来那么多苦,渐渐地都看不见了。

第二,强化责任,苦就会成为你的败将。

亲人的期盼,师长的叮咛,上级的要求,条令上的规定,这些都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如果我们能够经常想到那些熟悉的文字和语言,就像眼睛一样正在亲切地注视着你,你就会产生战胜艰苦的无穷力量……

第三,善于比较,苦就会逃离你的世界。

在我当新兵的时候,部队常说的一句话是: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你就会忘掉苦是什么。

经常和那些比自己更苦的人比一比,你就会知道你所受的这点苦,实在是微不足道。

我曾经看了一篇报道,题目是《馒头就酱迎高考穷孩子的高考故事》,讲的是四川黔江石会中学宏志班的女生们,以苦为乐,努力学习,自强不息的事迹。

其中有个叫邓建飞的19岁女孩,学习特别好,高中三年,年年是年级第一名。

她父母务农,还要供养读初中的弟弟,家里非常穷,读了三年高中没添过一件新衣,每天的伙食费严格控制在2.5元以内。

她增加营养的做法就是每星期偶尔在学校食堂吃一碗1.5元的面条。

到了晚上,通常在学校食堂买2毛钱一个的馒头,就着家里带来的酱豆腐,这就是晚餐。

同志们,我们现在吃的是什么?

每天有早点,有个鸡蛋,有小菜,除了稀饭每星期还有4次牛奶,中午晚上4菜1汤,赶上节日还要会1次餐。

同志们啊,现在你再和这些吃饭都成问题的女孩子比一比,是不是感觉到,我们工作上的这点苦,实在是算不了什么呢?

战友们,以上我讲了勇于吃苦的六个“好处”,也谈了克服怕苦思想的三点体会。

但是,我们思想上必须明确,“苦”再好也不是我们的理想,“乐”才是我们的追求。

这就需要我们用奋斗之苦去实现自强之乐,用奉献之苦去换取民族之福。

下面,我请同志们和我一起欣赏一首《艰苦奋斗歌》,让我们用心去体会一下今天讲课的内容。

(播放歌曲)

最后我用孟子的一段名言和大家一起共勉: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