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2管理信息系统第一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6126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382管理信息系统第一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382管理信息系统第一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382管理信息系统第一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382管理信息系统第一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382管理信息系统第一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382管理信息系统第一章.docx

《2382管理信息系统第一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82管理信息系统第一章.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382管理信息系统第一章.docx

2382管理信息系统第一章

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一、考情分析

本章的题型主要会涉及到单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不会出现综合应用题,分值一般在6-7分左右。

二、前言

本章内容的重点、难点、考点包括:

1.信息的定义及特性。

2.管理信息的定义、层次及特性,尤其要注意三种管理信息的不同特点。

3.信息系统的定义、组成。

4.信息系统开发中的两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5.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结构。

6.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四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7.实施管理信息系统所面临的挑战。

1.1信息与信息流

【本节的重要知识点】

1.信息的定义及特性.

2.信息流的作用以及与其它流的关系.

信息系统是一个集技术、管理、社会组成为一体的结合物。

一、数据、信息的定义、二者的区别及信息的特性。

(识记)

1.数据: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符号。

数据具有多样性。

2.信息:

信息是加工以后的,对人们的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

关于信息的几点解释:

(1)信息是管理上的一项重要的资源。

(2)信息与物质和能源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

(3)《国家经济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标准化规范》:

构成一定含义的一组数据。

(4)香农《信息论》:

信息是用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5)《控制论》:

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界,并且,在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互相交换内容的名称。

(6)西蒙:

信息是影响人改变对于决策方案的期待或评价的外部刺激。

3.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1)数据与信息是原材料与最终产品之间的关系;

(2)这种关系是相对的。

即对一些人构成信息的东西可能对另一些人仅是待加工的数据。

4.信息的价值

(1)内容从三方面来衡量:

1)正确性

2)完备性

3)相对性(相关性)

管理层次分为三个层次,作业层(操作层)、管理层、决策层。

作业层的人员所使用的信息对于管理层往往是一种待加工的原始数据,管理层人员所使用的信息对于高层决策者也可能会变成待加工的数据。

(2)时间:

在不同的时间提供相同的信息价值也是不同的。

现时性:

所提供的信息关于客观事物最新的运动状态和性质的信息,而不是关于历史的一种信息。

(3)形式:

形式是指信息的结构。

力度:

是指信息的综合的程度,信息的力度不同,价值也不同

介质:

比如说信息可以在磁盘上保存,也可以打印出来,还可以显示出来,对于不同的人来讲价值也不一样。

信息具有价值,是因为:

1)信息是企业不可缺少的资源;

2)信息可以减少人们对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

3)信息是企业制定计划的基础;

4)信息系统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5.信息的特性

(1)真伪性。

即信息的准确性,是指信息能否客观反映现实世界事物的程度。

真实性是信息最基本的性质。

(2)层次性。

是指信息是分等级的。

一般分为战略层、策略层和执行层。

三个层次的信息具有不同的特点。

(3)可传输性。

是指信息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快速传输和扩展。

(4)可变换性。

指信息可以转化成不同的形态,也可以由不同的载体来存储。

(5)共享性。

指信息不具有独占性。

6.信息的分类

(1)以认识主体为依据分类:

客观信息(认识对象的信息)和主观信息(经过认识主体思维加工的信息)

(2)以信息的真实性为依据来分类:

真实信息、虚假信息和不确定性信息。

(3)以信息的运动状态为依据来分类:

连续信息、离散信息、半连续信息。

(4)以信息的应用部门为依据来分类:

工业信息、农业信息、军事信息、政治信息、科技信息、文化信息、经济信息等。

(5)以信息的记录符号为依据来分类:

语音信息、图像信息、文字信息、数据信息等。

(6)以信息的载体性质为依据来分类:

文献信息、光电信息、生物信息等。

二、信息流.

1.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四流”

(1)物流。

指物品从供给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的过程。

(2)资金流。

是以货币形式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形式。

(3)事务流。

是指企业在处理内部或外部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经营管理行为的过程。

(4)信息流。

除去物流、资金流、事务流的物理内容以外的信息的流动过程。

2.信息流的作用

(1)伴随着物流等其它流的产生,都有与之对应的信息流产生;

(2)信息流还反映了其它流的状态,并且对其它流具有控制和调节作用。

3.信息流和物流的关系:

(1)信息流反映了事物的属性以及关系。

信息流与物流构成了一一对应关系。

(2)物流是单向的,不可逆的;而信息流则有反馈功能。

(3)企业通过反馈信息使企业中的物流有条不紊地流动。

(4)受信息采集和传递方式的影响,信息流滞后于物流。

1.2管理信息与企业信息化

【本节的重要知识点】

1.管理信息的定义及特性;

2.管理信息的层次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3.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一、管理信息的定义和特性

1.管理信息的定义

管理信息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收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解释、明确意义后所产生的对其后的企业管理决策产生影响的信息。

2.管理信息的特点

(1)信息量大。

(2)来源分散。

内部、外部

(3)加工方式多样化。

包括记录、核对、分类、检索、合并、传输、存贮、输出等。

3.管理信息的分类

(1)按来源分:

内源信息和外源信息。

内源信息是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如原始记录、定额、指标、统计报表和分析资料等;外源信息是从企业外部环境传输到企业的各种信息,包括来自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金融部门、有关信息服务中心国内外市场供货单位、销售单位等的信息。

(2)按信息的性质来分:

常规性信息和偶然性信息。

常规性信息又称固定信息,它反映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状况,在一定时期内按统一程序或格式重复出现和使用,而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例如职工的工资;偶然性信息又称突发性信息,是反映企业非正常事件的无统一规定或格式的非定期信息,如原材料的价格波动。

常规性信息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依据;而偶然性信息对企业进行风险决策有重要意义。

二、管理信息的层次(要求:

识记三种管理信息的定义,理解三者的不同之处,并会判断和举例。

1.管理信息的层次:

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1)战略信息:

又称决策信息,是关系到全局和重大问题决策的信息。

战略信息主要用于确定企业组织的目标;提高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改变企业的运作方式和经营理念;制定公司长远发展规划等。

例如:

产品投产、停产;新厂址选择;新市场的开拓等方面的信息。

(2)战术信息:

又称管理控制信息。

是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生产经营过程控制所需要的信息。

例如:

月计划与完成情况的比较信息、库存信息等。

(3)作业信息:

是反映企业日常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的信息。

作业信息用来解决经常性的事务问题,与组织日常活动有关,并用以保证切实完成具体任务方面的信息。

例如:

每天统计的产量、质量数据;工资单等信息。

2.三个层次的管理信息之间的区别

信息层次

说明

举例

来源

使用时间(寿命)

使用频率

信息精度

保密性要求

战略信息

环境信息、宏观信息

厂址、新产品选择

大部分外源

战术信息

一般是与各部门及部门联系有关的信息

完成情况与计划情况比较、库存控制

较长

较高

较高

作业信息

一般是组织内部的作业信息

每日销售量

大部分内源

三、企业信息化

信息化:

指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活动各领域普遍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使得人们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各种媒体使用和相互传递所需要的任何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现代化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

指企业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1.3系统与系统方法

【本节的重要知识点】

1.系统的特性;

2.系统方法的要点;

3.信息系统的定义及组成;

4.两种不同的系统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一、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1.系统的定义

系统的定义有很多种,基本上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个集合,但是不是随便一个什么样的集合都可以构成一个系统,这里面体现出系统当中各个组成部分它们之间要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作用,

相互依赖的,而且每一个系统都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为了某些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系统是由一些要素或元素构成的,一般我们在认识一个系统的时候,首先要搞清楚系统到底是由哪些元素来组织的,另外一个就是这些元素之间会有相互的关系,这种相互的关系就决定了一个系统的结构。

有的时候也可以把一些元素组合构成一个子系统,那么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就决定了这个系统的结构到底是什么样的。

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以后我们要认识一个系统、理解一个系统、描述一个系统最关键的就是要搞清楚这个系统到底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可以是子系统,也可以是某些具体的元素。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搞清楚这些组成部分之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相互关系。

搞清楚这两点,就可以基本上把这个系统的一些要素抓住,但是除此之外,任何一个系统都不是孤立的,它要跟它的外界的某些实体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所以我们在系统和系统之外做了一个假想的线,而这个假想的线我们称之为系统的边界。

那么在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跟这个系统进行一些物质能源和信息交流的这样一些实体,我们把它称之为是系统的环境。

所以一个系统不光只研究它们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把它的范围也就是边界要确定下来,而且还要研究它的外部环境跟这个系统本身到底有哪些相互的关系。

2.系统的特性

(1)层次性。

复杂的系统通常是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子系统又可分解为更小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之间构成一种层次关系。

注意:

不是任何一个系统它都具有这种明显的层次性。

(2)整体性。

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要素功能简单相加的原理;追求整体最优而不是局部最优。

(3)目的性。

任何系统都是为了完成或达到某些目标。

(4)相关性。

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5)边界性。

定义和描述一个系统的特征形成了系统的边界。

系统与位于系统边界之外的环境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关系。

二、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即是一种认识问题、认识系统的方法,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

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讲是方法论方面的问题。

1.认识的方法。

认识系统,就是要认识系统是由哪些要素(或子系统)组成的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关于信息系统开发的很多方法中,涉及到两种非常典型的开发方法,一种是传统的结构化的方法,另一种是流行的面向对象的方法。

这两种方法的区别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这两种方法在认识一个系统的出发点不一样。

结构化方法认为,构成一个系统的基本要素是过程,而面向对象的方法则认为,构成一个系统的基本要素是对象或者类。

2.分解方法。

体现了一种“分而治之”的思想。

我们在解决复杂问题的时候,通常采取的策略就是把一个大的问题分解成各个子问题,如果把这些子问题都解决掉了,再把这些子问题组合成一些大问题。

这种思路基本上体现了一种“分而治之”的思想。

总的来讲,系统方法体现了一种认识系统的一种思路,也体现了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

3.系统方法。

(1)考虑系统的整体性。

(2)考虑系统组成部分的内部关系和协同作用。

(3)考虑系统与环境的联系。

三、信息系统的定义及组成

信息系统首先是一个系统,它具有了一般系统所有的特性,也有它的一些组成部分,有它的目标或目的,只不过它是用来进行信息处理的这样一个系统。

1.定义:

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及其它信息技术为核心,为实现某些系统目标,对信息资源进行处理的系统。

由人、软件、硬件和信息资源构成。

这个定义中体现了:

(1)它利用什么样的工具来进行信息的处理;

(2)它是有目标的,这个目标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来讲也是不一样的,但是总的来讲,信息系统目标有:

降低成本、提高速度、提高效率。

从生命周期角度来讲,它要具备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每个步骤这样的一些处理功能,如采集输入、加工处理、存储、输出、传递等。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认识一个信息系统的时候一般是不会强调它的工具的。

信息系统跟计算机的关系:

第一,信息系统并不是要由计算机来对信息进行处理才可以叫信息;第二,现在的信息系统即使是不明确地指出,我们一般也会认为它里面应该包括计算机,但是在一个系统中并不是所有的处理环节都要由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来完成的,人也是构成信息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2.信息系统的组成:

(1)系统输入。

是获取原始数据的活动。

(2)处理。

将原始输入的数据转换成更具有意义的形式。

(3)输出。

将经过处理的信息传递给人或用于生产活动。

(4)反馈。

是指描述系统运行状况的数据,它将信息返回给组织的有关人员以便帮助他们评价或校正输入。

四、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分析方法

1.自底向上分析方法

指通过调查等方式,将业务的具体功能汇总、归纳成宏观的功能。

优点:

(1)符合现实应用的逻辑过程,开发的系统易于适应组织机构的真正需要。

(2)有助于发现和理解每个系统的附加需要,并易于判断其费用。

(3)相对来说,每个阶段的规模较小,易于控制和管理。

缺点:

(1)由于方法的汇总性质,汇总的系统不一定符合企业的整体目标。

为了达到系统的性能要求,往往不得不重新调整系统,甚至要求重新设计系统。

(2)由于系统未进行全局规划,系统的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

2.自顶向下,逐步求精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主要从宏观入手,按照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分解到微观具体事物。

优点:

(1)支持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规划,并对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协调和通信提供保证。

(2)方法的实践有利于提高企业人员的总体观察问题的能力。

缺点:

(1)对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的要求较高。

(2)对于大系统而言,下层系统的实施往往缺乏约束力。

3.两种方法的运用——结合

(1)进行总体设计和较大系统的设计时,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

(2)对于那些不太熟悉的业务进行自底向上逐步调查。

1.4管理信息系统(MIS)

【本节的重要知识点】

1.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结构、功能和类型;

2.决策支持系统的定义及功能;

3.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四个阶段;

4.实施管理信息系统所面临的挑战。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结构、功能和类型

1.定义:

● 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在合适的时间向总经理、职员以及外界人员提供过去的、现在的、预测未来的有关企业内部及其环境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进行决策。

(WalterT.Kennevan,1970)

●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代替手工作业进行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的系统模型。

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

(GordonB.Davis,1985)

●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有高度复杂性、多元性和综合性的人机系统,它全面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及管理科学、运筹学、统计学和各种最优化技术为经营管理和决策服务。

● 组织之中的信息流对其它流(物流、能流、资金流、事务流等)进行控制的根据,不同的信息流用于控制不同的业务活动。

若几个信息流联系组织在一起,服务于同类管理和控制目的,就形成信息流的网,成为信息系统。

● 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它办公设备,进行信息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教材:

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信息流联系起来,对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存储、加工、更新和维护,产生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改善协同合作、效率与决策制定,协助企业管理资源并获利的信息处理系统。

定义中的几个要点分析:

(1)工具——信息技术、数学模型等

(2)面向的人员——企业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

(3)解决的问题和手段——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加工、更新和维护

(4)目的——提高效率、提高效益

(5)人机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1)数据集中统一、采用数据库

(2)数学模型的应用。

(3)有预测和控制能力

(4)面向决策

3.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指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1)从层次上来看,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包括:

业务处理子系统。

主要进行基础业务的处理。

执行控制子系统。

包括生产管理、材料管理、设备管理等子系统。

特点:

数据量大、数据规范、处理过程程序化(结构化)。

管理控制子系统。

为企业中层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提供控制生产经营活动、制定资源分配方案、评价企业效益等战术级管理所需要的信息。

包括:

财务管理、销售管理、人事劳资管理等子系统。

任务:

汇集下层传来的信息并结合环境信息,监督、控制低层的运行;处理信息上传给高层,理解并执行高层下达的指令。

战略计划子系统。

任务:

汇集管理控制层和企业外部信息,辅助企业最高层领导做战略决策和计划;下达执行命令并监督执行情况,分析执行中产生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管理、协调全系统的运行;提供查询功能。

(2)从功能结构上来看,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包括:

● 市场营销

● 生产管理

● 物料供应

● 人力资源

● 财务会计

● 信息管理

● 客户管理

● 办公管理

(3)综合结构——功能矩阵结构

4.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 计划功能。

根据现存条件和约束条件,提供各职能部门的计划,然后按照不同的管理层次提供相应的计划报告。

● 控制功能。

根据各部门提供的数据,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比较执行与计划的差异,分析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辅助管理人员及时加以控制。

● 预测功能。

运用现代数学方法、统计方法或模拟方法,根据现有数据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从而规划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 辅助决策功能。

采用相应的数学模型,从大量数据中推导出有关问题的最优解和满意解,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

5.信息系统的主要应用类型

(1)按照应用的行业划分:

制造业的应用系统、金融业的应用系统、服务业的应用系统、教育业的应用系统等

(2)根据服务对象划分:

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行政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支持特定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等。

(3)按照业务处理方式划分:

(重点!

●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是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及行为科学应用于传统的数据处理,以及现代的办公事务处理的一项综合技术。

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传输、信息保存4个基本环节。

其核心任务是为各领域各层次的办公人员提供所需要的信息。

● 过程控制系统。

● 管理信息系统。

又包括事务处理系统(TPS)、管理信息系统(狭义)、决策支持系统(DSS)

6.决策支持系统

(1)定义:

DSS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数学的方法和类型),支持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决策的信息系统。

重点解决半结构化决策问题。

(2)决策问题的分类:

结构化决策问题、半结构化决策问题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

(要求会解释、会举例子、会判断

结构化决策问题:

简单、直接,有固定规律可循,能用明确的语言和模型加以描述,可依据一定的通用模型和决策规则实现其决策过程的基本自动化。

如企业的订货、进货、工资管理等问题。

非结构化决策问题:

复杂、没有固定规律可循,没有固定的决策规则和通用模型可依,决策者的主观行为对各阶段的决策效果有相当影响。

如新产品的研发问题等。

半结构化决策问题:

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既要有标准的程序化,又要依靠人的经验、直觉来辅助决策。

如证券投资。

(3)决策支持系统的特点

● 面向中高层管理人员经常面临的结构化程度不高,说明不够充分的问题。

● 把模型或分析技术与传统的数据存取技术及检索技术结合起来,所以DSS一般具有较高的分析数据的能力。

● 易于使用,特别适合于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以交互方式使用。

● 强调对环境及用户决策方法改变的灵活性及适应性。

● 支持但不是代替高层决策者制定决策。

(4)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结构

对话生成子系统是DSS的用户与DSS的接口,它负责接收和检验用户的请求,协调数据库系统和模型库系统之间的通信,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收集、问题识别以及模型构造、使用、改进、分析和计算等功能。

由于DSS的用户以及所解决的问题,要求DSS的对话系统具有很强的交互功能和很高的灵活性。

另外,要符合决策者的决策风格。

对话子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开发和配置往往是决策支持系统成败的关键。

数据库系统——对数据的存储、检索、处理和维护,并能从来自多种渠道的各类信息资源中析取数据。

DSS是模型驱动的,模型库系统MBS(ModelBaseSystems)是DSS的核心部件,是DSS中最具特色的部件之一。

模型库子系统的功能是通过人机交互语言使决策者能方便地利用模型库中各种模型支持决策,引导决策者建立、修改和运行模型。

模型库管理系统(modelbasemanagementsystems,MBMS)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5)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从决策过程的角度考虑)

● 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和背景材料,进行问题识别;

● 建立或修改决策模型,提供各种备选方案;

● 能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

● 具有人机交互分析的功能。

7.专家系统

(1)定义:

专家系统(ES)是通过将人类专家的知识库,不拘泥于时间、地点和空间的“共享”系统。

它含有特定的知识型程序系统,在特定的范围内,利用专家水平的知识或经验解决一个专门领域内的问题。

专家系统简称ES是应用人工智能的一种基于知识及推理机制去解决某个应用领域的复杂问题。

专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件包括知识库(一般包括事实库和规则库两部分)和推理机。

(2)组成:

知识库、推理机

(3)作用:

● 减少成本;

● 改善服务;

● 改善决策。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第1阶段:

单项数据处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

特点:

是电子数据处理的最初阶段,目的是用计算机代替部分人工操作,提高效率;数据处理方式采用批处理。

第2阶段:

综合数据处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

特点:

多功能的数据共享的事务处理系统;数据处理方式以联机实时处理为主;是单项事务处理向管理信息系统过渡的阶段。

第3阶段:

管理信息系统阶段(70年代初期-90年代)

特点:

企业全面实现计算机管理;网络化;集成化。

第4阶段:

战略支持系统(90年代至今)

将信息技术作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竞争武器和主要手段的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主要在企业内部支持业务处理、管理、控制和决策;而战略支持系统则将其应用范围扩大到企业外部,来支持企业战略。

发展规律小结:

● 局部-全局

● 底层-高层

● 由内而外

● 程序化-智能化

● 单项应用-集成化

● 效率-效益

三、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意义以及挑战

尽管很多人已经认识到企业里把信息系统作为一个提高竞争能力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武器(重要性),但是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能够非常顺利地非常成功地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来支持它的业务。

1.信息化竞争环境的威胁与实施MIS的必要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实施MIS的商业目标与作用

商业目标:

提高速度+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效益

● 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