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新闻的失实原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5626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 新闻的失实原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文 新闻的失实原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文 新闻的失实原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文 新闻的失实原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文 新闻的失实原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 新闻的失实原因.docx

《论文 新闻的失实原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 新闻的失实原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 新闻的失实原因.docx

论文新闻的失实原因

 

分析网络新闻失实的原因及防范

系别:

大众传媒系

学生姓名:

×××

专业班级:

新闻采编与制作1班

学号:

×××

指导教师×××

2011年03月10日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论文作者签名:

00000

日期:

2011年03月10日

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毕业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郑州职业技术学院要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论文。

保密□,在__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000000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2011年03月10日日期:

年月日

 

目录

1摘要I

2如何理解新闻事实II

2.1新闻失实的定义II

2.2新闻失实的三层含义II

2.3新闻失实与假新闻的区别III

3网络新闻失实的原因III

3.1从网络公民记者的公民新闻角度分析III

3.2从网络媒体这种特殊的媒介分析IV

3.3从网络编辑的角度分析……………………………………..V

4网络失实的防范VI

4.1提高公民记者的公民新闻质量VI

4.2加强网络媒体的公信力VI

4.2做好网络编辑的把关VII

5总结VIII

6致谢语IX

7参考文献X

 

1、摘要

“金庸去世”被评为十大假新闻后,在网络媒体中引起了轰动。

这条假新闻被《中国新闻周刊》的官方微博发出后,激起了广大网民的愤怒和指责。

近年来,网络新闻失实的现象频繁发生。

不仅网络公民新闻失实,就连经过专业记者报道的新闻同样会出现新闻失实。

我想这些失实现象不仅仅是公民记者的新闻质量问题,网络编辑和网络媒体也有相关的责任。

如何理解网络新闻失实?

对于网络新闻失实我们应该如何防范?

本论文根据网络新闻失实这一现象进行探讨。

 

【关键词】网络媒体,新闻失实,网络编辑

 

 

Abstract

"jinyong'sdeathwasnamedaftertenfakenewsinnetworkmedia,causedasensation.Thislineoffakenewsbe"Chinanewsweek'sofficialmicroboissued,sparkedthemajorityofInternetuserstoangerandblame.Inrecentyears,thenetworknewsfrequentdishonestyphenomenon.Notonlynetworkcitizenjournalisminaccuracies,evenafterprofessionaljournaliststoreportthenewswillalsoappearnewsinaccurate.Ithinkthesephenomenonisnotjustanycitizenjournalistsnewsqualityproblem,networkeditorandnetworkmediahastherelativeresponsibility.Howtounderstandthenetworknewsstick?

Regardingthenetworknewsinaccuratehowweshouldprevent?

Thisthesisbasedonnetworknewsinaccuratethisphenomenonarediscussed.

Keyword:

networkmedia,newsinaccuracies,networkeditor

 

前言

新闻失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尤其是网络新闻失实更常见。

本文主要从网络公民新闻、网络媒体及网络编辑把关来对新闻失实的定义、网络新闻失实的原因与防范进行探讨。

2、如何理解新闻失实

2、1新闻失实的定义

所谓新闻失实是相对于新闻真实而言的。

而新闻真实又是在新闻的基础上形成的。

无论新闻真实还是新闻失实,首先这个事件必须是新闻。

没有新闻,何来真假,更不用说真实和失实了。

所谓新闻,就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

学过新闻学的人都知道。

新闻有两种特性:

1.真实性。

2、新鲜性。

先有事实再有新闻。

这是强调真实对新闻的重要性。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1]新闻如果缺少了真实的一面,就会造成新闻失实。

2、2新闻失实包括三层含义。

(1)新闻媒体或工作者对新闻信息的报道不符合客观新闻信息本身。

新闻工作者在了解了新闻事实的情况下,在新闻报道的时候不是把所了解到的新闻信息按照它本来的面目制作成新闻,而是扭曲新闻信息,造成新闻失实。

这种就是出于记者自身的因素,或为利益所趋而故意隐瞒事实真相

(2)新闻工作者由于知识、阅历等各方面的限制,了解到的新闻信息没能准确反映新闻事实,也就形成了新闻失实。

这种就属于非故意性新闻失实。

由于事物具有复杂性,而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

新闻失实表现:

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缺乏②哲学思想欠缺,不能全面客观认识事物③文学功底不深厚导致用词、用句不当。

(3)就是由于新闻工作者既没有正确了解掌握反映新闻事实的信息,又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扭曲了解到新闻信息,这样报道出来的新闻必定失实。

这是严重的新闻失实,没有事实根据。

也是我们常见的假新闻现象。

其表现形式就是无中生有、断章取义等形式。

2、3新闻失实与假新闻的区别

“新闻失实”和“假新闻”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新闻失实”要与“假新闻”的关系。

新闻失实是在新闻的前提下,还属于新闻范畴,它是对一定新闻事实“残缺”、“偏离”、“片面”反映报道而成的新闻。

而假新闻是没有任何客观事实根源的新闻,是想象、臆造、捏造的产物,是通过想象思维虚构的“事实”。

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失实新闻,是指具有新闻事实根据,但却没有全面、正确、恰当报道新闻事实而形成的新闻。

而假新闻不包括一点事实。

当然,新闻失实和假新闻也存在必然的联系。

过激的新闻失实便会造成假新闻。

也有无论是假新闻还是新闻失实,在网络上随处可见。

今天,我们就谈谈新闻失实的原因。

3、网络新闻失实的原因

传播学里谈到,文化的媒介传播经过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个阶段。

网络媒体具有更新快,时效性强,舆论性监督好,传播面广等特点。

网络媒体近几年的发展迅速,网站新闻的不断增加。

在这种便捷、快速的信息传播中,也会有负面的影响。

毕竟事物都具有两面行。

网络媒体也不例外。

因此,在网络不断的传播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出现新闻失实现象。

3、1从网络公民记者的公民新闻角度分析

网络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媒介,它能给人们展示的是一个平等的大舞台。

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对一些事件进行评论、舆论监督。

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充当记者的角色,这类人被称为公民记者。

公民记者又名民间记者。

在新闻报道和传播中起记者作用,又是非专业新闻的普通公众。

美国《费城问讯者报》著名调查性报道记者、普利策奖获得者比德尔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自己同意“公民新闻”存在危险,因为有时候人们会制作一些看上去像真的、其实是假的“新闻”。

自从2008年10月3日,由于公民新闻网站iReport上一条关于“苹果公司CEO乔布斯心脏病严重发作”的假新闻后,使得苹果公司的市值瞬间减少90亿美元,这也让许多人质疑“公民新闻”的真实性。

“公民新闻”的真实性一直处于被质疑的状态。

“公民新闻”一般采用的是先出版后筛选的模式,因此,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出现新闻失实。

“公民记者”发布真实信息是应尽的责任,但是,由于国内尚未有针对公民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公民的媒介素养较低,又没有经过专业的新闻采写训练,在新闻报道过程中,会出现失真失实现象。

[2]

“公民记者”的“新闻报道”因为监管的缺失和个人能力有限,会失之偏颇甚至不真实。

“公民记者”毕竟不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信息传播者。

他们传播信息的动机、采集和发布信息的能力,都不一定符合新闻专业的要求。

他们发布的新闻作为信息源是非常合适的,作为新闻发布就有很多局限性。

因此,网络媒体在团结、运用“公民记者”的时候,只索取信息和稿件,而忽视了对“公民记者”的教育与培训。

加上国家现阶段国家还未出台相关政策“公民记者”的培训还未落实等。

这些因素是造成网络新闻失实的原因。

3、2从网络媒体这种特殊的媒介分析

传统媒介如报刊、电视、广播除了受时间和版面的限制外,其把关信息时还考虑新闻道德、新闻价值、新闻舆论导向等多种因素。

而网络媒体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空间。

几乎不受时间和版面的限制。

每一个人都可以对信息进行自由的发布,而他们的信息都可以被大量的人浏览。

[3]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紧张。

工作繁忙,闲暇时间很少。

更别说看电视了。

可现在又是网络信息时代,他们又不得不去了解外部世界和信息。

于是,网络这种特殊的媒介给他们保障。

无论工作、出差或者在家,网络资源随处可见。

网络信息资源传播迅速。

一篇好的文章或新闻同时会被多家转载,影响广泛。

当然,很多网络媒介为了消息的实效性却忽略了真实性。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把关不严,容易造成新闻失实。

3、3从网络编辑的角度分析

2010年十大假新闻评选结果中,“金庸去世”成为焦点。

“金庸去世”在2010年12月6日由《中国新闻周刊》刊播媒体的官方微博发出的消息。

金庸,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中脑炎合并胼胝体积水于2010年12月6日19点07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

该消息发出后,香港明报发言人立即表示,“该传闻为假消息。

”事实上,香港并没有一家名为圣玛利亚的医院,名字相似的圣玛丽医院位于湾仔。

当天深夜,《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刘新宇在新浪微博上承认“编辑未作任何核实草率转发。

这暴露了该编辑缺乏应有的新闻素养,也暴露了我们管理上的漏洞”,并“代表周刊新媒体真诚接受大家批评,并力求以此为戒”。

7日上午,刘新宇提出辞去《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职务,当天下午获准。

[4]

资深媒体人吕怡然在东方网发表评论《为虚假报道担责的勇气可嘉》:

“尽管这则‘客里空’并非出现在《中国新闻周刊》的正刊上,尽管总监、总编们事先并不知晓那个编辑之作为,但是因《中国新闻周刊》乃隶属于中新社,而‘金庸去世’的消息又出现在其官方微博上,借助长期积淀的品牌公信力,致使虚假消息被‘当真’,以讹传讹,影响更为恶劣。

在这个意义上看,老总难辞其责。

”但是,对于微博这个新媒体来说,它们是有责任的,网络编辑把关不严,缺乏专业编辑知识。

进而导致网络新闻的失实。

4、网络新闻失实的防范

4、1提高公民记者的公民新闻质量

在我国,网络媒体的高度开放致使网络公民记者的数量剧增。

在这种情况下,提高网络公民新闻的质量是有必要的。

(1)加强网络公民记者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

(2)加强公民记者的职业道德素质。

(3)鼓励提倡真实网络新闻,惩罚网络有偿新闻、新闻寻租、虚假报道等行为。

4、2加强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加强网络媒体的公信力,降低网络新闻失实的可能性。

需要网络媒体不仅要建立和完善自律及他律机,加强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还要做好正确的舆论引导。

网络媒体既是社会价值观念的传播者,也是社会观念的示范者。

在网络媒体传播的过程中,网络媒介不仅要做好舆论监督的作用,而且还要提高网络媒体的声誉,从而加强网络媒介的公信力。

加强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从以下方面分析:

(1)媒介公信力的创建必须依赖于媒介制度建设,即媒体自身必须建立和完善自律及他律机制。

制定严格的规范和相关的法规来提高媒体的社会名望。

(2)要加强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

网络新闻中重大突发性报道应准确掌握时效尺度和火候,以利于正确引导。

对负面报道不拘于事件的表面,而是挖掘深层次的原因,既促进问题的解决又能尽最大可能地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对当前突出的社会矛盾不一味激化,而要抓住主流,分析社会原因和主次矛盾,不仅担当党和人民的喉舌,也能成为政府解决问题的帮手。

(3)网络媒体做好正确的舆论引导。

我们都知道,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做好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是加强媒体公信力的关键。

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掌握主动权,正确引导舆论,为构建和谐社会充当舆论主导,这就是媒体在社会新闻报道中不可推卸的重要社会责任。

[7]

4、3做好网络编辑的把关

把关理论最早是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的美国库尔特·卢因提出的。

[5]所谓把关人又叫守门人。

网络新闻失实的防范离不开网络编辑的把关。

网络编辑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把关:

(1)从网络新闻的内容上做好把关:

由于一些网络媒体的社会新闻则是,喜好以色情吸引眼球,以凶杀刺激神经,以暴力宣泄灰暗,捧愚昧为时尚,视迷信为神明。

这些内容最容易造成新闻失实。

因此,对于网络新闻报道里的宣传色情、凶杀、暴力、愚昧、迷信及其他格调低劣、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严格把关。

因此,网络编辑要做好内容的把关。

(2)网络编辑的把关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网络编辑要坚持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报实情、讲真话,不得弄虚作假,不得为追求轰动效应而捏造歪曲事实"。

例如:

一些网络媒体的社会新闻则热衷捕风捉影,人为炒作,夸大事实,追求以轰动效应提高网络的流量。

这就需要网络编辑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去分析判断。

(3)从网络编辑自身的素养来看:

网络编辑要坚持发扬清正廉明的作风,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坚决反对'有偿新闻'等不正之风,树立行业新风"。

 

5、总结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电脑设备越来越普及,网络媒体的发展与普及呈必然趋势。

因此,我们在享受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要对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及新闻加以警惕。

扮演好公民记者的角色,维护好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和网络编辑把好关。

净化网络信息环境,加强网络媒体公信力。

不仅需要了解新闻失实的原因,做好新闻失实的防范,更需要公民记者自身的新闻意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和网络编辑的把关。

 

6、致谢语

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我要感谢所有曾经教导过我的老师和关心过我的同学,他们在我成长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

论文是在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在这里我要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

感谢杨老师三年来不辞辛苦的教导和对我的栽培。

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

三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

三年的求学生涯在同学、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

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

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

 

参考文献

[1]陆定一.《新闻必须完全真实》.《新闻战线》.1982年第12期。

[2]张晓雪高珊.互联网在谣言传播中的角色及应对策略..青年记者.2011年3月

[3]陈力丹闫伊默.试论新闻真实与当前新闻失实的原因.《现代传播》.2010年3月

[4]《2010年十大假新闻》,《新闻记者》2011年第1期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1~261

[6][美]丹尼斯、梅里尔,王玮等译:

《媒介论争》,第160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7]盛芳.消费文化与虚假新闻——新闻失实的社会语境分析.《新闻界》.2006年02期

[8]姚琳.浅谈新闻失实及其防范对策..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11-3-17日访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