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发展残疾人事业 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而努力奋斗同名2318.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5553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发展残疾人事业 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而努力奋斗同名23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发展残疾人事业 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而努力奋斗同名23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发展残疾人事业 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而努力奋斗同名23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发展残疾人事业 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而努力奋斗同名231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发展残疾人事业 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而努力奋斗同名231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发展残疾人事业 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而努力奋斗同名2318.docx

《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发展残疾人事业 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而努力奋斗同名23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发展残疾人事业 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而努力奋斗同名2318.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发展残疾人事业 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而努力奋斗同名2318.docx

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而努力奋斗同名2318

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而努力奋斗(同名2318)

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而努力奋斗——在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作者:

时间:

2008-8-268:

30:

35来源:

阅读176次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现在,我受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第四届主席团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本市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残联的指导下,在各区县、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本市残疾人工作紧紧围绕党的十六大报告绘就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按照本市残疾人事业“十五”规划和“十一五”发展纲要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融入大局、开拓创新,以建立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共同奔赴小康社会为重点,紧紧抓住上海举办世界特奥会的契机,完成了一批为残疾人办实事项目,改善了残疾人生活状况,全面完成了市残联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为全市残疾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积极开展对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的工作,使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实现全覆盖。

全市现有特殊教育学校28所,在校学生达9384人,视力、听力、言语残疾人的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教育得到基本普及。

推进残疾人高等教育,每年有百余名残疾新生进入高等院校深造,在校残疾大学生达到380余人。

开办盲人成人保健按摩大专班,残疾人成人高等教育又有新突破。

   率先实施残疾儿童少年免费义务教育,开展“扶残助学春雨行动”,累计助学64699人次,助学金额8893.61万元,帮助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提高了残疾人的文化素质。

以“挖掘潜能,培养技能,发挥才能”为宗旨,依托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各区县培训基地,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需求的培训项目,提高残疾人社会竞争力,每年培训残疾人15000余人次。

建立残疾人职业见习基地8所,近千名残疾人参加见习,提高了残疾人的实际就业能力。

大力培养残疾人技术能手,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2006-2007年连续两年获得上海市职业技能竞赛团体金奖,在全国和国际技能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四、以劳动就业为抓手,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依托劳动保障部门的支持,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

以安置新生劳动力、缓解就业难点和提升残疾人就业层次为重点,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就业方式,鼓励、扶持残疾人个体开业和非正规就业,同时依托社会力量开拓公益性劳动岗位,开辟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残疾人劳动就业新途径,累计安置残疾人就业4.6万余人。

   通过推出“社区残疾人工作助理员”万人就业项目,安置7000余名年龄较大、再就业比较困难的失业、协保和待岗残疾人实现就业。

实施“为6000名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市政府实事,帮助大批残疾人就业。

出台一系列就业促进政策,扶持残疾人灵活就业。

鼓励社会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推动农村残疾人就业。

加强盲人按摩行业的规范管理,盲人保健按摩业有序发展。

   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按照“要分类、有梯次、保基本、广覆盖”的原则,基本形成“参保、续保(补保)、纳保”的框架,初步建立了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残疾人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保障内容不断丰富,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

   推进残疾职工社会基本保障工作,使城镇残疾职工达到了应保尽保。

推进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工作,使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实现了全覆盖。

“阳光之家”和“阳光工场”建设使11701名智障学员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显著提高,195名学员实现就业。

建立城镇重残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将1.92万名城镇重残无保障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障。

重残无业人员生活补助标准逐年提高,为残疾人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开展残疾人扶贫救助工作,对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及其家庭雪中送炭。

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1585户残疾人家庭受益。

   五、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

   在市委、市政府宣传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市政府实事项目和全国助残日等大型活动,各媒体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增进全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理解和支持。

电视台相继开通了《迎着阳光》、《时事传真》、《阳光之窗》等手语栏目,新民晚报开设了《阳光天地》专刊;《灵芝草》杂志大力宣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获得各方好评。

   普及群众文化艺术,促进广大残疾人共享社会文化成果。

创建了集展览、培训、训练于一体的阳光艺术中心,提升残疾人文化艺术管理和服务水平。

各区县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就近设立残疾人活动中心,组建社区团队,组织开展文艺演出、学习交流等活动。

市残联参与摄制的以残疾人为题材的影片《我的哥哥安小天》深受社会好评、《大山深处的保尔》荣获全国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残疾人体育再创佳绩。

在2004年雅典第12届残奥会上获得金牌9枚、银牌5.5枚、铜牌2.5枚,破4项世界记录和1项残奥会记录,实现了上海残疾人运动员在世界残奥会上的历史性突破。

在第六、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均取得全国各代表团中金牌总分第三、团体总分第三的好成绩。

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编创了轮椅操等适合各类残疾人健身锻炼的体育项目,参加特奥训练的智障人士增加到5.6万名。

   大力推进无障碍建设,营造和谐关爱的社会氛围。

与市建交委密切合作,认真贯彻2003年市政府1号令,改建公共设施,新建盲道、坡道,实施无障碍设施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为全市3万户残疾人家庭改造了无障碍设施。

开展聋人信息无障碍活动,为9483名听力、言语障碍者开通了信息卡服务。

成立上海东方国际手语教育学校,推广、普及中国手语,构建聋人语言无障碍环境。

2005年,上海市被评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

   开展上海市残疾人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评选表彰活动,持续推进上海市“7259”帮老助残志愿者行动,大力弘扬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

   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残疾人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为适应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市政府残工委加大了对全市残疾人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各成员单位主动将残疾人工作纳入行业发展规划。

市残联理事会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开展各种类型的社会调研,倾听残疾人的呼声,努力改进工作,实践“三个活跃”和“三个走向”。

一批来自各条战线、综合素质较高的干部充实到区县残联的领导岗位,加强了区县残联的工作力量。

各街道、乡镇均按照“一体化”的模式,全部建立了残疾人服务社和助残志愿者联络站。

各居、村委会普遍建立了社区残疾人协会或残疾人工作小组,配备了残疾人工作助理员。

从市到区县、街镇、居村委会的残疾人工作“四级网络”基本形成,残疾人工作得到显著加强。

   残疾人各专门协会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结合残疾人重大节日和自身特点,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团结引导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涌现出了“轮椅上的天使”陈海新等优秀残疾人代表。

在创建学习型协会的同时,还创造性地推出一批新的服务品牌。

市盲协组织志愿者为盲人讲电影;市聋协整合社会资源,加大普及与推广中国手语;市肢协开展读书会和智力助残活动;市智协建立了“家庭支持联络网”,组织“我与特奥同行”家庭论坛系列活动;市精协加大了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开展适合精神病人的文化活动。

协会工作呈现出生机蓬勃的良好局面。

   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各级残联加大了对残疾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力度。

组织开展“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残疾人工作职业道德教育,建立青年人才锻炼培养制度,举办优秀残疾青年骨干培训班,加强对调查研究工作的指导与协调,还通过有选择地进行境内外培训、考察等活动,努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七、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持残疾人群体总体稳定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和政策,依法推进残疾人事业。

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调研残疾人工作,争取社会各方对残疾人工作的参与和支持。

   加强残疾人法律援助,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以上海市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为阵地,组织千余名志愿者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相关法律服务。

   建立预案在先的化解缓解机制,做好残疾人信访接待工作。

重落实、解难点、办实事,切实做好信访和维权维稳工作,维护残疾人群体的总体稳定。

   从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出发,为残疾人解决具体问题。

做好评残发证管理工作,对残疾人车主适当给予油价补贴,完成盲人免费乘车证换发工作,积极稳妥做好残疾人外省市配偶迁沪入户等工作,使残疾人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八、开展残疾人抽样调查,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会同市统计局等部门开展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本市共有各类残疾人94.2万人,占总人口5.29%。

这次抽样调查,充分反映了近20年来本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成果,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改善情况,残疾人生活状况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间的差距,残疾人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以及残疾人事业战略调整的方向,为制定和完善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服务大局,加快信息化建设和管理。

按照中国残联“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立足服务,强化应用”的要求,成立了市残联信息中心,初步建成了“一网、一站、一库、二平台”,基本完成了上海市残疾人服务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

覆盖“市-区县-街镇(社区)”的三级网络体系,为残疾人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残联对外门户网站,已成为宣传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窗口。

残疾人实用信息数据库已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残联系统办公自动化服务平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残联系统业务管理平台实现了与相关单位的数据共享,提升了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

   九、稳步开展对外交流,增进与各国、各地区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的联系与合作

   成立了上海市残疾人事业国际交流中心和上海市残疾人台湾事务交流中心,为残疾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和渠道,为两岸残疾人友好交往和民间交流架起了便捷的桥梁。

共接待境外团组184个、2829人次来访和考察交流。

   承办和协办第八届亚太地区蒲公英音乐节、第十七届世聋联亚太地区聋人领袖大会、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智力残疾人研讨会等大型国际活动,展现了本市残疾人的精神风貌。

积极利用外事资源,促成国际残疾人老年人康复护理保健用品用具展览会连续多年在沪举办,引进日本专业机构在沪合作开展培训导盲犬项目。

在丹麦、日本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建立康复与职业教育专业人士培训基地,认真学习有益经验,提高了本市残疾人工作的服务理念和专业水准。

   十、充分发挥基金会作用,动员全社会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高举人道主义旗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完善制度和网络建设,始终围绕“助医、助学、助困”等重点项目,争取企业、团体和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共接受社会捐赠资金及实物约1.1亿元,惠及残疾人6万余人次。

   市慈善基金会、市红十字会和市老年基金会等慈善机构也投入大量资金,兴办了大批康复、培训等帮困助残服务项目,为改善残疾人状况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市还启动了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工作,市政府分别和中国残联及区县政府签署了任务书,组织了工作班子,制定了创建方案,为未来几年本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确定了新的更高的目标和任务。

还按照中国残联和市政府要求,认真开展与云南、西藏等六个省区的九个地州的对口支援工作。

   五年来,本市残疾人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发展残疾人事业,必须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与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把残疾人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规划,推动残疾人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勇于实践,把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同政府实事项目相结合,推动残疾人事业超常规发展;必须坚持社会化工作方式,完善工作网络,实现重心下移,努力为基层残联创造有利条件,使广大残疾人得到及时、便利和就近的各种服务;必须坚持发挥各专门协会和残疾人骨干的主体作用,倾听呼声,反映诉求,团结互助,共建共享。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残疾人工作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密不可分,与中国残联的工作指导密不可分,与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和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在此,我谨代表市残联第四届主席团和全市94万残疾人及其家属,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中国残联的领导,向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领导,向解放军驻沪部队和武警上海总队的全体指战员,向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有关团体,向全市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发展,有效改善了广大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为本市率先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种种原因,残疾人事业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协调,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保障和家庭生活等方面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各级残疾人组织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专业机构缺乏和专业人才匮乏难以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特殊需求。

所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通过不懈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改进和解决。

今后五年的工作建议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指出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

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又对残疾人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强调残疾人工作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国家扶持、市场推动、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立足基层、面向群众。

市政府近两年也将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努力改善残疾人生活,建成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等内容列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在今后五年里,我们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充分利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本市加速建设“四个中心”、加快实现“四个率先”的有利条件,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全市人民的支持下,努力把上海建成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

   为此,建议新一届主席团按照党中央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善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使残疾人同全市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

   一、以“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为抓手,全面提升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

   根据市政府和中国残联所签署任务书的有关规定,本市2010年要完成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的任务。

我们要以此为抓手,创新残疾人事业的工作思路,创造残疾人事业的工作亮点,破解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难题,确保本市残疾人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相衔接,全面提升政府和社会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努力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

   注重长效机制的建设,构建完善残疾人工作体系。

根据新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残疾人工作政策法规、就业和社会保障、康复服务、信息网络、教育培训、宣传和文化体育、无障碍和社会环境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体系,逐步完善面向基层残疾人的服务业,推进残疾人事业有效、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推动残疾人工作全面开展。

围绕残疾人劳动就业和残疾人企业产品纳入政府采购、重残人员托底保障、残疾人住房救助、残疾人交通及家庭无障碍建设、残疾人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残疾儿童及中途致残人员康复、农村残疾人工作等难点问题,创新工作机制、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力求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实现重大突破,努力使本市残疾人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紧紧围绕本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组织管理网络、技术指导网络、训练服务网络,在健康与医疗制度、康复救助制度、福利服务制度三个层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建成符合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要求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

   构建以先进的康复技术为指导,机构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相互依托的残疾人康复服务机制。

建立符合上海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层级合理的康复服务网络,形成阳光康复中心等专业康复机构与社会机构良性互动的战略合作关系,大力扶持民办康复机构,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满足残疾人新的康复需求。

   拓展和夯实康复服务内容,在完成国家任务指标的同时,结合本市特点不断拓展康复服务项目,以满足各类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

建立和完善“政策推动、按需服务”的康复服务新模式,为残疾人提供全程性康复服务,使康复服务的质量、可及性和人性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加强残疾预防,提高康复知识的社会知晓率。

   加强直属康复机构能力建设,建立与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项目评估机制,推进残疾人康复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教育培训工作体系,提高残疾人综合素质和能力

   积极发展特殊教育事业,为残疾儿童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研究并实施《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设满足残疾儿童身心全面发展需求、医教有机整合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

进一步发展学前特殊教育,拓展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早期教育的受益面,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深化特教课程改革,强化随班就读工作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满足残疾学生升学和就业双重需求。

   推进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更好地为高等院校和残疾人大学生服务。

以社会普通职业教育机构为主,继续发展多层次的残疾人职业技能教育,加大和提高残疾人职业培训的力度和层次,努力使更多的残疾青年受到良好的职业教育。

完善本市残疾人助学机制,保障残疾学生完成学业。

   四、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体系,促进本市残疾人在全国率先奔小康目标的实现

   瞄准本市残疾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奔小康目标,以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落脚点,着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完善本市残疾人就业地方性法规政策,依法全面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和集中就业工作。

积极探索适合残疾人就业的新方式、新项目,多形式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

充分发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的带头作用,鼓励和扶持非正规就业组织吸纳残疾人就业,大力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逐步在本市形成适应残疾人特点的具有长效性机制的多层次就业格局。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的认识,将残疾人就业工作纳入全市劳动力就业工作大局,适时出台就业扶持政策措施,形成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增强残疾人就业和创业能力。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及残疾人特点,大力推进建立以残疾人为主体的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逐步实现郊区县“一个乡镇建立一个残疾人扶贫基地”的目标,进一步发挥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改善农村残疾人生活状况,提高生活水平。

   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保障机制,健全残疾人救助制度,逐步提高残疾人的整体保障水平,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全覆盖,使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与本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切实做好“推保”等实事项目的后续工作。

根据残疾人的年龄结构和残疾类别,在社会保险方面逐步拾遗补漏、填平补缺。

关注农村残疾人整体保障水平的提高。

   五、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宣传文化体育工作体系,营造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

   以国家举办2008年残奥会和上海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为契机,加强残疾人事业宣传,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发扬自强不息精神。

坚持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围绕“全国助残日”等重大节日和残疾人事业重点工作,不断推出有力度、有影响的专题节目和深度报道,营造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重视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市三级残联信息交流和数据传输网络平台,建设好各级残联的门户网站,扩大信息宣传和交流。

    努力办好市第七、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和残疾人文艺汇演,积极参加全国综合性的文化体育赛事。

建立选拔和培养优秀残疾人文化体育人才的机制,培养特殊艺术人才。

利用公共资源,加强与公共文化机构的合作,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深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

发挥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和阳光艺术中心的骨干作用,积极开展校园和社区文化体育活动,提高残疾人综合素质和社会参与能力。

关注农村残疾人精神生活。

办好《灵芝草》杂志。

完善上海志愿者协会助残工作委员会的建设,巩固已有的服务项目,围绕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扩大志愿者队伍,创造志愿者服务品牌,创优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建立志愿者服务的长效机制。

   积极开展创建全国无障碍城市建设工作,高起点、高标准、更全面地规划上海无障碍设施建设,构筑符合上海发展实际、与国际接轨的无障碍环境。

抓住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的契机,积极拓展无障碍建设领域,推进公共交通无障碍、信息无障碍建设和无障碍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

加强残疾人政策法规研究,完善残疾人工作领域的政策法规,营造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适时修订《上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为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依据。

建立健全残疾人法律援助机制,加强各级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建设。

整合资源,立足基层,进一步拓宽和畅通残疾人信访渠道,规范残疾人信访程序,提高残疾人依法维权意识。

   六、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组织体系,切实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

   各级残联理事会要自觉按照“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科学管理、团结协作、廉洁勤政”的原则,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班子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提高执行理事会整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残联机关要加强效能建设,牢记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改变作风,加强学习,认真调研,尽可能把安排的工作任务项目化、实事化,切实增强服务基层、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切实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

   加强残疾人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发挥残疾人骨干作用,进一步选拔优秀的残疾人充实领导班子和残疾人工作队伍。

通过开展干部培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残疾人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造就一支思维活跃、扎实进取、廉洁自律、适应新时期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要求的工作者队伍。

   加强专门协会工作。

各级残联要积极支持专门协会履行“代表、服务、维权”的职能,通过加强指导,积极扶持,促进专门协会建设更加规范,使专门协会在联系和团结残疾人、参与公益活动、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骨干作用。

各专门协会要围绕全市残疾人工作总目标,研究、开展工作,加强关注、关心和引导各类民间残疾人组织的交流与研讨,进一步发挥对残疾人事务和社会活动的管理和协调能力,更好地实现“三个活跃”的目标。

   强化基础,建立健全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

按照“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的思路,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配备好镇街、社区两级专、兼职工作人员,严格标准,整体推进,提高素质,增强能力,逐步构建以区县残联为中心、街镇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协为基础、各专门协会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