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精选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5471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物理《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精选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沪科版物理《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精选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沪科版物理《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精选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沪科版物理《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精选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沪科版物理《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精选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科版物理《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精选教案.docx

《沪科版物理《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精选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物理《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精选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科版物理《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精选教案.docx

沪科版物理《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精选教案

10.1科学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1课时 认识杠杆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工具中识别出杠杆.

2.能够识别出支点,动力、阻力,会确定动力臂、阻力臂.

3.通过观察与实验,探究并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杠杆平衡条件,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并运用它分析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

力臂的概念和画法.

课前准备

羊角锤、铁架台、钩码、细绳、等分刻度的均质木尺、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多媒体展示:

如下图,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时利用简单机械搬动巨大石块,我国古代利用桔槔在井上汲水,在现代建筑工地上,人们利用挖土机、起重机、吊车、钳子等工具进行劳动,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通过这些实例,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杠杆

观察下列图中物体的工作特点,请学生答复.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

(1)硬;

(2)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点转动.

演示:

用长木板绕固定点转动撬一重物.

说明物体只要是硬的就行,跟形状无关.同时边说边板书课题.

1.定义: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让学生再举一些杠杆的实例(如活塞式抽水机、跷跷板)以稳固对定义的理解.

2.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那么要产生同样的效果,施加力的大小、方向是否一样呢?

让学生按下列图分别操作.

(1)分别按图甲三个位置沿图示方向向下施力使杠杆静止.

提问:

三次施加力的大小是否一样?

答:

不一样(大小关系能答复出来).

这说明要使杠杆保持这种状态,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学生可能会答复跟作用点和支点的远近有关,且距离越大,力越大.

(2)老师不加解释,再让学生按图乙所示施加力使杠杆保持静止,学生会发现虽然作用点相同,即作用点和支点的远近相等但力的大小却不同,且F1>F2,问:

那跟什么有关呢?

学生无法解释(必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时出示课上练习纸让学生在图上画出过支点O作沿F1、F2方向的直线的垂线段(这一点有些学生的准备知识可能缺乏,老师可先观察,假设学生画得很好,老师就略画一下,假设不行,老师就得详细示范给学生看)并标上l1、l2.

问:

l1、l2哪个大?

F1、F2哪个大?

老师再来解释要使杠杆保持静止状态,力的大小不是跟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有关,而是跟支点到刚刚的直线的距离有关,我们把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

动力臂: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阻力臂: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跷跷板的示意图,并示范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3.请同学们画出下列图的力臂.

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发现比拟典型的错误,反应点拨.

教师归纳总结:

画力臂的步骤:

(1)确定支点;

(2)确定力的作用线;

(3)过支点到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4)标垂足,定力臂.

探究点二 杠杆的平衡条件

我们把刚刚杠杆所处的状态叫杠杆的平衡,所谓杠杆的平衡就是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那么杠杆的平衡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

1.猜测:

2.设计实验:

3.进行实验:

(1)把杠杆用细线挂在铁架台上,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不挂钩码时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测量力臂).

(2)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平衡.这时杠杆两端受到的作用力等于各自钩码的重力.把支点右边的钩码重量当作动力F1,支点左边的钩码重量当作阻力F2;量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把数值填入表中.

(3)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两次实验.

实验

次数

动力

F1/N

动力臂

l1/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m

1

2

3

4.交流与合作,得出结论:

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例如可以对它们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开始提出的问题,你能得出什么?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用比例式表示

它的含义是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那么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三、板书设计

第一节 科学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1课时 认识杠杆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杠杆的定义

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二、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三、杠杆的平衡

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四、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或

.

四、教学反思

杠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这局部知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杠杆是一种重要的简单机械,也是学习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根底.大局部学生对生活中的杠杆比拟熟悉,也很感兴趣;但对杠杆的“五要素〞及杠杆的平衡条件,还不清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把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另外,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第2课时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对杠杆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杠杆.

2.会画杠杆的示意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杠杆的分类.

【教学难点】

力臂画法和杠杆的分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先来听一个小故事:

“只要您让我有一个地方站着,我就可以把地球推动起来.〞古希腊大数学家阿基米德对国王说.“哈哈!

你太吹牛了!

〞国王大笑着说:

“你先给我推动一样东西看看,看你讲的话怎么样.〞当时,国王造了一只很大的船,可是没有方法推到水里去.即使把全城的人都集合起来,恐怕也不能推动.国王对阿基米德说:

“那么,就请你来帮助吧,把这条船推动到水里去吧,我的吹牛家!

〞阿基米德满口容许.他精心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杠杆和滑轮组合成的机械,末端留了一条拉绳,然后请国王来看表演.这一天,海边人山人海.那艘大船,长十几丈,高几层楼,确实是一个庞然大物.阿基米德将那一条小绳交给了国王,说:

“请你拉一下吧,一切都解决了.〞国王半信半疑,手里拿着绳子,先看了看,然后这么轻轻一拉.奇迹出现了:

大船移动起来,渐渐地向海里滑去就像耍魔术一样.国王瞪大了眼睛,张着嘴半天才说:

“这,这是怎么回事,莫非有上帝在相助?

〞顿时,岸上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在这个小故事里,聪明的阿基米德巧妙地运用了杠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杠杆的应用.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 杠杆的类别及应用

多媒体展示:

动画1:

跷跷板.

从幼儿园放学后的小明、小伟和大勇正在玩跷跷板,他们三人一起站在跷跷板上,站在同一边的小明、小伟一下子将大勇翘了起来,大勇怎样才能将他们两人翘起来呢?

对,大勇迅速滑向跷跷板的外端,也就是增加大勇的力臂,这样大勇一个人就可以将他们两个人翘起来.对于大勇,跷跷板这时候就是一个省力杠杆.

这时小明、小伟怎样才能将大勇再次翘起来?

坐在哪里才能使跷跷板平衡?

他们可以像大勇一样,通过增加力臂的方法,滑向跷跷板的外端;还可以再加上一个人,通过三个人的力量将大勇翘起来.对于他们三人,跷跷板这时候就是一个费力杠杆.

通过上面的动画,可知,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另外还有一种等臂杠杆.

1.省力杠杆.

请同学们看多媒体:

动画2:

压水机压水,压水机的手柄杠杆示意图.

请同学们根据杠杆示意图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一下.

归纳总结:

省力杠杆: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省力但费距离.

请同学们答复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省力杠杆?

出示省力杠杆如:

铡刀(图)、瓶盖起子(图)、独轮车(图).

讨论:

阿基米德运用了发散性思维设想如果动力臂“无限长〞,就可以承受“无限大〞的阻力,于是沉重的东西都可“撬动〞起来.但是如果阿基米德把地球撬起

毫米那么一点的话,他就将在空中划过一个很大很大的弧,一辈子也走不到头.

2.费力杠杆.

请同学们看多媒体:

动画3:

铁锹挖土.

请同学们根据杠杆示意图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一下.

归纳总结:

费力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费力但省距离.

请同学们答复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费力杠杆?

筷子、镊子等.

简介筷子:

筷子,被外国人誉为“东方的文明〞.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的使用,标志着中华民族文明的进步.美国哈佛大学一位人类学家认为,中国最古老的筷子的出现,大约是在公元前1200多年以前,比西方人使用刀叉要早几百年.

3.等臂杠杆.

请同学们看多媒体:

动画4:

天平.

特点: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等臂杠杆最重要的应用是天平.天平是支点在中间的等臂杠杆,如下图.

多媒体展示:

人体内许多地方的骨骼、关节构成的杠杆.

教师结合一些具体的动作(例如举、拿、抬、踢等)来讲解这些杠杆是如何工作的.

教师归纳总结:

种类

条件

好处

代价

实例

省力杠杆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省力

费距离

老虎钳

费力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省距离

费力

镊子、筷子

等臂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相等

力和距离两者都不省也都不费

天平

三、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杠杆类型

杠杆特点

杠杆优点

杠杆缺点

省力杠杆

l1>l2,F1<F2

省力

费距离

费力杠杆

l1<l2,F1>F2

省距离

费力

等臂杠杆

l1=l2,F1=F2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领悟到杠杆的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并且知道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地应用,大约在三千多年前就有用来捣谷的舂,用来井上汲水的桔槔,还有能够做精确称量的天平和杆秤.在古书《墨经》就有记载,这样的记载在世界物理学史上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同学们应该为我国这样悠久的文化历史感到自豪.

第二节声音的的特性

教学目标

1.从生活经验中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2.从实例中认识噪声和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

3.进行简单的专项社会调查,使学生具有将科学效劳于人类的意识,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振兴中华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能对生活中声音的三个特性加以区分.

(2)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2.难点

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的主要因素.

教具准备

粗细不问的假设于条橡皮筋、疏密不同的梳子、硬纸片、尺子、鼓、小纸人、吉他、音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师:

激昂的进行曲令人精神振奋,婉转的歌声让人如痴如醉,但刺耳的汽车喇叭声却使人紧张、烦燥.

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无规律、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做噪声,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乐音与噪声.

新课内容

一、响度、音调、音色

演示实验:

请一位同学上讲台,用不同大小的力敲打鼓面或拔动琴弦,大家听到的声音大小不一样.

师:

物理学中把入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板书

1.响度.

演示实验:

再请一位同学用力敲打鼓面,鼓声越大,鼓面上的小纸人跳得越高.

师:

鼓声越大小纸人跳得越高,说明了什么?

生:

说明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师: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说明,物体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振动幅度简称振幅)

生甲:

用一只手将一根橡皮筋张紧,另一只手拔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现场表演:

生乙:

将一把尺子压在桌边,露出桌面一局部,如下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拔动尺子,尺子振幅不同,声音的响度也不同.尺子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现场表演:

生丙: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音叉振动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音叉的振幅可从悬挂的乒乓球被弹开角度大小看出来.

现场表演,

生丁:

用大小不同的力拔动吉他,琴弦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师;大家讲得很好,懂得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加深对物理现象,规律,概念的理解.

以上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

讨论、归纳得出:

声音的响度一般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板书

师:

声音的强弱常用分贝(dB)来表示.

请同学们看课本听觉效果与声音的强弱表格.

2.音调.

师:

板胡、笛子,男女高音的声音高亢嘹亮,大提琴、男女低音的声音消沉婉转,物理学中把声音的上下称为音调.

师:

声音的音调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演示实验:

如课本P42图3—16,用齿数不同的齿轮敲打纸片,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上下是不相同的.(齿轮转速相同)

生:

声音音调的上下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师: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说明音调的上下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生甲:

用一把尺子压在桌边,露出桌面一局部,用大小相同的力拔动尺子.当尺子露出局部较长时,尺子振动较慢,音调较低;当尺子露出局部较短时,尺子振动较快,音调较高.

生乙:

用纸片以相同的速度在疏密程度不同的两把梳子上刮过,音调的上下不同,在密的梳子上刮过,音调较高;在疏的梳子上刮过,音调较低.

师:

物理学中,振动的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用符号HZ表示.

物体每秒振动1次,其振动频率为1Hz,例如:

大提琴发出的最低音是27.5Hz,国际标准音调的频率是440Hz.

通过以上实验事例,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

讨论、归纳得出:

声音音调的上下与发声物体振动频率有关,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板书.

3.音色.

师:

“闻其声,如见其人〞,听到熟悉的人讲话声,即使未见到人,也能判断讲话的人是谁.乐队演奏时,凭音乐声也能听出有哪些乐器在演奏.那么,人们是根据什么来作判断的呢?

其实,我们能分辨出不同的声音除了由于响度、音调引起的不同感觉外,还与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有关.

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才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

举例:

用手指敲击碗,有裂痕的碗发出的声音比拟沙哑,无裂痕的碗发出的声音比拟清脆,即音色不同.购置碗的顾客都是根据敲击碗发出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碗的质量好坏.

师:

向学生介绍:

钟与编钟.

演示实验:

让学生上台演示课本P43图3—18橡皮筋吉他.

师:

请你说说你的体验.

生:

绷得紧又比拟细的橡皮筋发音的音调高,粗的又绷得不紧的橡皮发声的旨凋低.

师:

胡琴、提琴等弦乐器的弦粗细,绷紧程度不同,所以发出的音调也不同.

二、噪声的防治

师:

当今世界的四大污染是:

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噪声来源于什么?

生甲:

噪声通常来源于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电机、机床等工业机械,以及空调、冰箱等家电.

生乙:

音乐给人享受,然而夜深人静欣赏音乐时,假设音乐声过大,那么会影响他人休息,以致音乐变成了噪声.

生丙:

喜庆的鞭炮给一些人带来欢乐,但也会破坏其他人的安宁,成为令人讨厌的噪声.

师:

我国1981年制定的居民、文教区噪声标准是什么?

生:

白天不高于50dB,夜晚不高于40dB.

师;怎样才能减小噪声的影响?

有什么具体措施?

(可以从噪声船产生、传播,接收这三个环节考虑)

生甲:

在摩托车上装消声器.

生乙:

在高架桥高速公路两旁装隔音墙.

生丙:

在道路旁植树造林.

师:

如果工人所在的生产车间噪声很大,怎么办?

生:

在耳朵上塞上棉花、或戴防噪声耳罩、或在振动的机器下垫泡沫塑料或加重加大底座.

师:

以上大家对减小噪声的措施讲得很好,下面大家将以上措施归纳一下,减小噪声有几条途径?

生:

1、从声源处减弱.

2.从传播过程中减弱.

3.从入耳处减弱.

课堂归纳小结

师:

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

讨论、归纳得出:

本节课我们学到了:

1.乐音的三个特性:

响度、音调、音色.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色决定于振动物体的材料和结构.

2.噪声的来源和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

物体做无规律振动,发出的难听、刺耳的声音叫噪声或干忧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也叫噪声;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入耳处减弱.

师:

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板书设计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1.乐音与噪声.

有规律的、好听的悦耳声音叫乐音.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声音叫噪声.

2、乐音的三个特征.

(1)响度:

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音调:

与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音色:

与物体、材料、结构有关.

3.噪声

(1)来源

(2)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

①从声源处减弱.

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③在入耳处减弱.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在设计时我们突出了以学生为主的方法,增加了不少学生的活动,对一些学生不易观察的现象我们进行了录像、放慢等措施,增加了学生对细微变化的观察.在典型声音的素材搜集上,我们还需要些努力,在声音的比照音效上,在学生不易认识到的特殊声音上,我们还要进一步通过采集利用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