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03期备考之微测试09.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5417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第03期备考之微测试0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第03期备考之微测试0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第03期备考之微测试0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第03期备考之微测试0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第03期备考之微测试0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第03期备考之微测试09.docx

《高考语文第03期备考之微测试0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第03期备考之微测试09.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第03期备考之微测试09.docx

高考语文第03期备考之微测试09

微测试09

(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

一、语言运用

1.(2016届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下三诊)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 从影多年的胡歌此次出演电视剧《琅琊榜》可谓 ,其精湛的表演也获得了大众的认可与肯定,网友纷纷称赞胡歌简直演活了梅长苏。

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的一句诗启迪我们,只有多读书,读好书,这样写文章才能 。

③ 纽约、东京等大都市都树立了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因此尽管这些城市人口以千万计,但都可以在出行高峰时期 ,极少出现国内常见的“大堵车”现象。

A.得心应手应付自如 游刃有余 B.游刃有余应付自如得心应手

C.游刃有余 得心应手 应付自如D.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应付自如

【答案】C

【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比如本题中,“应付自如”从处理事情的态度方面来阐述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辨析色彩。

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2016届宁夏六盘山高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从2010年成立至今,小米公司依靠着“MIUI+社会化传播+网络渠道“的模式,迅速成长为一家市值超过100多亿美元的互联网企业。

B.XX发布2013搜索风云榜,“天气”一词登上“2013年十大热搜题”榜首,成为过去一年中国网民通过电脑和手机搜索点击出来的第一热词。

C.广州恒大与米内罗竞技在世界俱乐部杯赛上的季军争夺战,不仅过程精彩,而且明星球员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D.由于中央纪委发出《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使得公款订购台、挂历送礼的现象基本消失,国内台、挂历市场也因此萎缩了大半,

【答案】B

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此题选项A成分赘余,D典型的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3.(2016届贵州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语段空缺处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

在晚清那个思想太动荡的年代里,王国维投湖自尽的原因应该说是落在了一个愚忠上。

_________在极度的矛盾痛苦中,他只能紧急刹车,用生命作代价,画上了自己人生和思想的句号。

郭沫若说王国维头脑是近代式的,而感情却是封建式的,这话不无道理。

A.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能够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但作为一个大智者,他又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

B.作为一个大智者,他能够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但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又不能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C.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但作为一个大智者,他又能够看清大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D.作为一个大智者,他能够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但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又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从“近代式”、“封建式”可以判断,应先是“大智者”,再然后是“传统的文人士大夫”。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纵观近几年高考的语句衔接题,题型无非是三种:

①嵌入题(也称“复位题”),已给定上下文(句),确定了语境,要求在其中填上一句或几句话;②排列题,即给出若干句子,按语意连贯的要求排列成一段话;③承接题,只给定上文(句),要考生选择与之衔接连贯的下文(句)。

在熟悉题型的基础上掌握“句式知识”“命题规律”“解题方法”等;平时多读些名家作品或时文中的精美语段,增强语感;要有整体意识,欣赏一段话,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有意识地研究语句间的内在联系甚至语言风格等;要有文体意识,把握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文字的各自表述顺序;要学会从陈述对象入手,通过梳理句子主干把握陈述主体,确定选句的角度。

二、(2016届辽宁大连八中高三上10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杜暹,濮阳人也。

自暹高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谨,事继母以孝闻。

初举明经,补婺州参军,秩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之。

时州僚别者,见而叹曰:

“昔清吏受一大钱,复何异也!

”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

寻而孚迁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

“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开元四年,迁监察御史,仍往碛西覆屯。

会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叶,更相执奏,诏暹按其事实。

时暹已回至凉州,承诏复往碛西,因入突骑施,以究虔瓘等犯状。

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

左右曰:

“公远使绝域,不可先蕃人情。

”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

蕃人大惊,度碛追之,不及而止。

暹累迁给事中,丁继母忧去职。

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明年,于阗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蕃国图为叛乱。

暹密知其谋,发兵捕而斩之,并诛其党与五十余人,更立君长,于阗遂安。

暹在安西四年,绥抚将士,不惮勤苦,甚得夷夏之心。

二十年,为户部尚书。

上行幸东都,诏暹为京留守。

暹因抽当番卫士,缮修三宫,增峻城隍,躬自巡检,未尝休懈。

上闻而嘉之曰:

“卿素以清直,兼之勤干。

自委居守,每事多能,政肃官僚,惠及黎庶。

慰朕怀也。

”二十八年,病卒,谥曰“贞孝”。

暹在家孝友,爱抚异母弟昱甚厚。

常以公清勤俭为己任,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以终其身。

及卒,上甚悼惜之,遣中使就家视其丧事,内出绢三百匹以赐之。

尚书省及故吏赙赠者,其子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不受。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四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B.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C.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D.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

“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C.“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冠,帽子,指代成年。

D.“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

“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暹孝顺友爱。

自高祖到杜暹,五代同居,他在家里不仅特别恭敬谨慎地侍奉继母,而且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在任给事中时,还因继母去世而辞去官职,回家守丧。

B.杜暹为官清廉。

在他进入突骑施营帐查究蕃人与郭虔瓘等人的冲突时,不得已接受了蕃人赠送的黄金,但他把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蕃境以后,才传书让蕃人去收取。

C.杜暹行事果敢有方。

在他出使碛西期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蕃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其党羽,重新选任君长,使于阗得以安定。

D.杜暹勤干多能。

他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深得蕃汉人民拥戴;皇上巡幸东都,作为京城留守的杜暹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墙,受到了皇上的称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

(5分)

②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

“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5分)

【答案】

(1)B

(2)D

(3)C

(4)①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而被人所知,华州司马杨孚非常赏识器重他。

(授、以、被动句、重分别1分,句意1分)

②杜暹因公事获罪交由法司断罪,杨孚对人说:

“如果这个县尉获罪,那么公正清廉之士靠什么来勉励呢?

”(坐、下、宾语前置句、劝分别1分,句意1分。

孝嵩”“暹”人名,“迁”“擢”“拜”是表官职升降的词语,根据这些信息也可以正确断句。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常用的断句方法有:

①根据文意断句。

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再断句就轻而易举了。

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对证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句首发语词: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

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2)试题分析:

D项,“转”是关于职务调动的,《张衡传》中有“再转复为太史令”。

本题提醒考生备考中注意积累文学文化常识,并做分类掌握。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本题将实词与古代文化常识结合起来考查,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

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A项涉及科举考试的常识,B项涉及民族知识,C项涉及古今年龄称谓,D项考查古今官职升降的文化常识。

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

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某一小点,主要有:

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

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一般文言中经常省略主语,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语,区分“人物”,总体关照段首的“时间”、“地点”,区分“事件”表述是否错误等。

本题C选项就是将原文中的时间与地点、事件进行了错位安置,设置了选项。

(4)试题分析:

翻译句子要注意字字落实,一般情况下,重点的实词、虚词、句式皆是踩分点。

本题下列字词句式即为重点,①“授”,被任命;“以”,因;“见知”,被动句,被人所知;“重”,器重分别。

②“坐”,因;“下”,交给;“何以”,宾语前置句,靠什么来;“劝”,勉励。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删”“调”“换”“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删”,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所给句子中,“郑尉”,是官职,但现代汉语中说话习惯,应补充一下,翻译为“郑县县尉”;“清节”,“公清”应换成现代汉语说法,译为“清廉节俭”“公正清廉”;“华州司马”官职,“杨孚”“暹”人名,“法司”官署名,应保留;“赏”“重”现代汉语中为双音节词,当译为“赏识器重”;“坐”“劝”现代汉语中已无此意义,当换,译为“因”“勉励”。

【参考译文】

杜暹,濮阳人。

自杜暹的高祖到杜暹,一家五代同居,杜暹特别恭敬谨慎,侍奉继母以孝顺闻名。

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补任婺州参军,任满将还乡,州吏赠送他一万多张纸,杜暹只接受了一百张,其余全部还给州史。

当时来告别的州府官员,看到这种情景感叹道:

“从前清廉的官吏接受一枚大钱,杜暹之举又有什么不同!

”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而被人所知,华州司马杨孚非常赏识器重他。

不久杨孚升任大理正,杜暹因公事获罪交由法司断罪,杨孚对人说:

“如果这个县尉获罪,那么公正清廉之士靠什么来勉励呢?

开元四年,杜暹升任监察御史,于是前往漠西检查屯田驻军。

适逢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和,互相上奏指责,诏令杜暹查明事实。

当时杜暹已返回凉州,接到诏令又前往漠西,于是进入突骑施营帐,以查究他们与郭虔瓘等人冲突的情况。

番人以黄金相赠,杜暹坚决推辞不受,左右的人说:

“您远道出使这边远的地方,不可辜负了番人的情意。

”杜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接受了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番境以后,他才传书让番人去收取。

番人大惊,越过沙漠追赶他,追赶不上,方才作罢。

杜暹多次升迁,任给事中,因继母去世辞去官职回家守丧。

开元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调任太原尹,有人推荐杜暹前往代替他,番人佩服他的清廉谨慎,十分思念仰慕他,于是杜暹丧期未满起任安西副大都护。

第二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番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了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了他的党羽五十多人,重新选任了君长,于阗才安定下来。

杜暹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很得少数民族和汉人的拥戴。

开元二十年,杜暹任户部尚书。

皇上将要巡幸东都,诏令杜暹为京城留守。

杜暹因此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墙,他亲自巡查,从不懈怠。

皇上听说后称赞他说:

“卿一向清廉正直,而且又勤劳能干。

自从担任留守,事事都能尽职,治政使官吏整肃,恩惠能施及百姓。

朕心中十分欣慰。

”开元二十八年,病逝,谥号为“贞孝”。

杜暹在家孝顺友爱,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

杜暹常以公正清廉勤劳节俭为己任,年轻时立誓不接受亲友馈赠,一生如此。

他去世后,皇上感到十分惋惜,派宦官到他家中探望丧事的办理,宫内拿出三百匹绢赐与他家。

尚书省及过去与他共事的官吏赠给的丧葬财物,他的儿子杜孝友遵守父亲一向的约束,一概拒绝不曾接受。

三、(2016届安徽六安一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康熙字典

粱晓声

集市,即便在小镇,也还是热闹的。

少年面前的地上铺一张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

那是旧挂历的一页,是在集市上花一角钱买的——他自然舍不得花一角钱买,但馄饨铺的老板娘无论如何不肯白给他。

“都是去年的挂历了,你就扯一张给我,也不是什么损失。

“不是什么损失?

损失大了!

你看那明星,结婚了,息影了。

息影,知道怎么回事吗?

就是再也看不到她演的影视剧了!

一册挂历上全是她一个人,有收藏价值的。

扯一张给你,不完整了,不完整了还有屁价值!

”老板娘从挂历上扯下那一页时,表现得十分不情愿,仿佛真吃了极大的亏。

午后三点多,集市的热闹像戏剧的高潮过去一般退去了。

少年仍蹲在那页白纸旁。

白纸正中,摆着一部纸页破损、颜色像陈年谷子似的字典。

1949年以后,全中国再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过那种字典。

它已没了原先的封皮,后贴上去的封皮上写着“康熙字典”笔迹工整又拘束,是少年写上去的。

他的左边,是卖肉的摊位,从上午到此刻,买肉的人络绎不绝,卖肉的汉子忙得不亦乐乎。

右边,是卖油条的,生意也不错,农村人一年四季自家是炸不了几次的。

跟着大人们赶集的小孩子,十之八九要央求大人给买了吃。

城乡差别,至今仍明明白白地体现在细微处。

而且,越是体现在细微处,越使农村的少男少女们做梦都想成为城里人。

这少年也有那样的梦。

真的梦是无逻辑的,人生的梦却须循着某种规律。

少年凭着刻苦学习的一股韧劲考上县重点高中,那是他实现人生之梦的关键一步。

拮据的家庭负担不起住校费用,为了圆梦,他想买辆旧自行车骑车上学,尽管每天要走几十里的路有些辛苦。

可他靠卖废品才存下二十元,要拥有旧货店中那辆状况还算好的自行车,得先卖掉这部《康熙字典》。

父亲病故了,母亲在南方打工。

他清楚妈妈挣钱的辛苦,不忍向妈妈要;并且他也清楚,妈妈正省吃俭用地攒钱,以备他将来考上大学的花费。

集市渐渐冷清,卖肉的和炸油条的,在他的巴望之下先后离去。

他和那页旧挂历纸的存在,总算是比较显眼了。

炸油条的摊位那儿,留下了几块烧过的炭,他捡起一块,在纸上写出一个大大的“卖”字,那是他上学以来写的最大的字。

天已傍晚。

终于有四个人围住了少年。

其中一人三十六七岁,隔街走过来的,左腿一瘸一拐,看上去较有文化,他对字典的兴趣挺大,拿在手中翻看良久,少年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不料他说:

“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是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字典而已,至今民间仍多的是。

而且,显然做了手脚,把最后一页撕掉了,最后一页肯定印着出版年份什么的……”

“没做手脚!

少年愤怒了,他确实撕掉了最后一页,但不是为了骗人,而是最后一页太破了……

少年的辩解已无济于事,他用半页挂历纸包起字典离开小镇时,天已黑下来。

“那孩子,过来,帮帮我!

他听出是那个坏了他事的男人的声音。

原来那人的左腿有半截是假肢。

他因为躲一辆卡车而摔倒,假肢的关节处摔坏了,站都站不起来,他的处境无疑很危险,路那么窄,不被压到才怪呢!

少年尽管恨他,但还是站住了。

他是县重点高中的一位数学老师。

开学后,任班主任的他手持名册点名时,意外地看到了那卖《康熙字典》的少年应声站在他面前,他愕然了……

下课后,老师将他引到无人处,表示感谢,问:

“字典卖掉了吗?

学生摇头。

“我收回我的话,因为老师说的不对,那字典其实很有收藏价值……”

学生将目光望向别处,不言语。

“卖给我吧,我出两百元。

“我不能和老师做交易!

”学生说罢,转身跑了。

过了几天,老师旧话重提,学生还是说不能和老师做交易。

“老师都和你说过几次了,你都不给老师一点面子嘛?

你本来就是想卖的,不是吗?

有收藏价值的东西应该由知道它价值的人来收藏,对不对?

最后一次,老师有点生气了。

于是,老师得到了“康熙字典”,学生得到了一辆自行车,新的。

三年弹指一挥间,少年考上了上海交大。

临行前,送给老师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老师,我明白你为什么非要买我那本《康熙字典》,也明白了某些东西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每每看到它,老师心里就漾起一股暖意。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中关于赶集孩子和农村少男少女城市梦的描写,使少年的生活境遇和人生梦想超越了个例而成为一种典型,成为农村少年生活的一个缩影。

B.买肉和油条的人络绎不绝,而少年的康熙字典却无人问津,这种鲜明的对比说明,当地人的物质生活虽已富足,但精神追求严重缺失。

C.小说强调少年用碳写下的“卖”字“是他上学以来写的最大的字”,意蕴丰富,表明少年要立志成为城里人,缩小城乡差距的决心巨大。

D.这篇小说以“康熙字典”为线索,运用插叙的手法,描写了留守少年卖《康熙字典》的曲折经历,避免了平铺直叙.使行文曲折有致。

E.少年撕去字典最后一页的行为被“老师”误会后,他很愤怒,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他极力地向围观的人解释,想澄清事实。

(2)小说中的少年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多处写到“白纸”“旧挂历纸”,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中的“老师”先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后来又高价收藏了《康熙字典》。

小说这样写,有人认为很巧妙,有人认为不太好。

你的看法呢?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答案】

(1)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2)①执着,有韧劲。

为圆梦,他凭着刻苦学习的韧劲考上县重点高中,不辞辛苦,骑车走几十里的路上学。

②节俭、懂事。

平日不肯多花一角钱,理解妈妈挣钱的不易,不忍向妈妈要钱,靠卖废品存二十元钱。

③善良、宽容。

坏了他事的“男人”说他对字典动了手脚,尽管心里很委屈,很愤怒,依然助其走出困境。

④自尊心强。

老师为先前的言辞向他道歉,他以沉默彰显了自尊;不愿与老师做交易,也体现了他的自尊。

⑤自立,敢担当。

父亲病故,遇到困难不依赖妈妈,自己想办法筹钱。

【6分;答出一点(加点词语答出任意一个即可)给2分,概括与解析各占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3)①巧妙地刻画了少年的心理。

少年不惜花一角钱买张“旧挂历纸”包字典,说明他特别看重、特别想卖出这本康熙字典,字典承载着他的求学之梦;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但却无法吸引人们的目光,对白纸的描写暗示了少年的希望和失望。

②对比鲜明,发人深思。

“明星挂历有收藏价值”与“字典没有收藏价值”形成对比,并与结尾处少年说“明白了某些东西的真正价值是什么”相照应,引发读者思考。

③具有讽刺意味。

老板娘说挂历有收藏价值,不肯撕给少年,但少年出一角钱买的时候,她却愿意卖了,这一细节表现了老板娘身上那种小气吝啬、唯利是图的小市民气。

(6分;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点、分析合理即可)

(4)示例一:

我认为很巧妙。

理由:

①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老师在不了解少年处境的情况下,主观臆断,冤枉了少年,后来明白了字典承载着少年的梦想,诚挚向少年道歉并高价收藏字典,这是一个意识到错误之后能想法弥补的人、一个能细心呵护少年自尊与梦想的好老师。

(或:

老师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坏了少年的好事,但少年仍然在他遭遇危险时出手相救,这样的情节设置更好地突出了少年不计前嫌、热心助人的形象。

)②使情节更加曲折、完整,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少年失望而归,开学巧遇老师,老师诚挚道歉,想要收藏字典,少年拒绝,老师最终收藏字典,情节一波三折;小说从卖字典写起,最后字典卖出,这样写也使情节更加完整。

③丰富了小说的主题。

少年帮助“老师”脱离险境,最终得到老师的帮助而圆梦,使小说在表现农村少年追梦的执着的同时,又多了一层意蕴:

无论身处何境,都要心怀善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