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0699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黄骅中学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高中一年级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1至7页,第Ⅱ卷7至8页。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共7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循着生命实体的第一生存需求追溯,会发现,这个崇尚“以食为天”的国度,华宗汉祖自懂得刀耕火种后,便改变了茹毛饮血的原始陋习,转而在“火中取栗”和汤中取食。

由于火焰与热汤的高温不允许沿用伸手抓捏的习惯,于是便寻找手指的替代物——一支箭、一柄矛或一根树枝。

显然,单支的筷子只具有扎和挑的功能,远不及两根手指拿捏之便捷。

先民们质朴的头脑懂得,灵巧的手可借两根树枝而延伸,更何况先民们的狩猎和劳动已将手指锻炼得运用自如,将两根小树枝捏在手中,竭尽插扎穿挑夹、捞扒拌搅拉之能事,还可供递喂拨、煎卷烤,十八般食艺可得心应手。

至此,可推断,华汉先民的第一种创造发明得以诞生。

之所以称之为发明创造,是由于筷子完全符合当今发明创造的定律——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而且还具有取之无竭的原材料。

因此,又可以进而断言,祖先在发明创造了弓箭、长矛和某些农具外,最初的第一件民间日用品发明非筷子莫属。

随着筷子的普及和大量使用,制作筷子的材料渐次演变,由树枝而木条、竹条、骨条和牙条,其形制和长度也逐渐形成定规。

其长度缘于原始部落围着食器聚餐的习俗,其时,筷子必须具有一定的长度方能夹取食物。

而这长度又必得便捷于手腕在食器与嘴之间作半径活动,手臂的运动半径亦受制于腕骨到肘骨这两个支点的牵制,于是小臂的长度大体成为了筷子的长度标准。

筷子的诞生,不但确定了围食的习俗,而且依据筷子加手臂的长度作为半径,确定了用以聚餐的方桌与圆桌的宽度与直径,确定了餐桌周边长度与食客人数的惯例。

最终还使得筷子成为原始尺寸的长度单位,一市尺约等于小臂加拳头的长度,最初的筷子也大体如此。

只是由于木竹筷子容易弯曲,加上民居与食器的发展,使人们逐渐从野外移至室内,食桌、食器、筷子渐渐短小精致。

至于筷子的形制取上方下圆,大概同先民崇尚“天地方圆”说相关。

有趣的是,氏族部落之间的许多理念和原始等级,也由筷子反映出来,依牙、骨、竹木品质与制作难度,按筷子长短、粗细、优劣与刻意制作的不同纹饰,显示了执筷人的等级尊卑与长幼身份。

为了适应传统礼仪的各种需求,筷子又演化为礼品、供品、祭品。

当祭祀神灵供三牲五谷时,人们把筷子插入供品。

为了确定祭拜的时辰,有人点燃竖着的木竹筷子以作计时之用。

继而又发现某种木料所制筷子燃点后会发出香味,或形成幽幽冥冥的火光,更增添了祭典的神秘感。

故而有了最初的焚香与火烛,直到后人懂得在筷子上粘裹香料和石蜡,才有了蜡烛与燃香,但其载体还是根筷子。

 

正是非同小可的一双筷子,强化了手指延伸与拿捏夹取的概念,派生出火钳剪刀等物器。

又由筷子纵横交叉的排列法,由小及大由短及长,使得洞穴鸟巢中生息的祖先

颖悟了柱梁檩栏和樊篱牢笼的

构成与功能,鲁班的祖师便用筷子演示了中国古代第一具建筑模型。

至于垒屋造房,无论是哥特式罗马式无非是石头的堆彻,确乎少了这份筷子的灵性和韵味。

直至经历了几千年文明发展历程的欧美宾朋,但凡要享

用中国烹调之妙,无一不从筷子学起。

由此而联想到同步进化的西方民族,同样凭着一双手,拿捏的却是刀叉,不同的取食进餐法则绵延成不同样式的文化与理念。

而与看上去“动刀动枪”的西方餐具相比,成双成对的筷子又多了一份“和为贵”的意蕴。

1.下面关于筷子诞生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懂得刀耕火种而改变茹毛饮血陋习的过程中,先民需要在火中和汤中取食,使用辅助工具势在必行。

B.对弓箭、长矛和某些农具的使用,启发了先民们的思维,为了用以代替手指,筷子的出现成为可能。

C.先民们懂得辅助工具一支不如两支用起来方便快捷,而且狩猎和劳动已将他们的手指锻炼得灵活自如。

D.使用一双筷子,不仅可以插扎穿挑夹、捞扒拌搅拉,还可以递喂拨、煎卷烤,使用起来便得心应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筷子之所以被称为我国民间日

用品的发明创造,是因为它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而且可供使用的原材料丰富。

B.聚餐所用筷子的长度,不但取决于聚餐用的方桌或圆桌的宽度、直径、周长,而且还要考虑聚餐空间与食客人数的惯例。

C.民居与食器的发展使聚餐地点渐从野外移至室内,再加上木竹筷容易弯曲变形,食桌、食器、筷子渐渐变得短小精致。

D.在使用筷子的过程中,先民们关于手指延伸和拿捏夹取的概念得到强化,于是有了新的发明创造,比如火钳剪刀等物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筷子的长短、材质、形制等与民族文化有一定联系,比如筷子上方下圆,大概同先民崇尚的天圆地方说相关;纹饰、材质可以反映执筷人的等级尊卑。

B.先民们在祭祀神灵时,最初把筷子竖直插入贡品,是为了点燃,以便掌握祭祀的时辰,也为了增添神秘感,由此又引发了燃香、蜡烛等日用品的出现。

C.西方人来到中国,要享用中国烹调之妙,必须使用筷子,因为筷子是中国人进餐的特有工具,与中国的食品、食器相配,已成为饮食不可分割的部分。

D.中西方比较,哥特式、罗马式石头堆砌的建筑,确乎少了我国柱梁檩栏式建筑的灵性和韵味;刀叉等餐具和筷子相比,缺乏一份“和为贵”的意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①造其家,得粟以自给。

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

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

人殆之,不肯舍。

杖踵疑门,告曰:

“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

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疑许诺,延就坐,汛室②,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

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

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景淳流涕曰:

“我累君矣。

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原自取之。

”疑曰:

“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

”景淳曰:

“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

”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

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

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

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

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

疑问故,归谓妇曰:

“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

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

”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

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逾月,始辞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见疑者皆曰:

“善士,善士!

”疑读书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

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

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

注:

①执业:

指捧书求其,犹言受业。

②汛室:

汛,洒水。

汛室,指打扫房间。

4.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闻君义甚高,愿假榻假:

借用

B.然独好周人急周:

周济

C.数日,景淳竟死竟:

居然

D.人用是多疑名多:

称赞

5.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

B.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

C.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

D.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

6.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3分)()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却不取回报。

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

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杖踵疑门,告曰:

“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

”(5分)

(2)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

(2分)

(3)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

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重送①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重送:

刘裴二人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

此前诗人已写一首同题五言律诗,是为“重送”。

8.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

9.“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诗经·氓》中女子对自己的命运进行了诉说,反思自己嫁到男子家中后的生活经历,其中写自己从早到晚,终日操劳的两句是:

“,”。

(2)《离骚》多用比兴的手法,其中“,”两句就是诗人以自己用荷叶、荷花装饰的衣服来比拟自己的美德。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用“,

”写出了生活其中的老人和孩子的快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坚守良知的翻译家草婴

自1942年始,草婴就与苏俄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50年代末,中苏关系的变化波及到苏俄文学的译介工作。

解放日报社社长张春桥从苏联访问回国后,在文学界的一次会议上说:

“即使在苏联,肖洛霍夫的作品也是有争议的。

”这句话倾向性很明显,嗅觉灵敏人士开始改变言论,往日对肖洛霍夫的称赞都变成了贬斥。

草婴的朋友劝草婴改弦易辙做别的工作,别惹火烧身。

但草婴不为所动,不改初衷,先后翻译了肖洛霍夫的《新垦地》《顿河故事》《一个人的遭遇》等作品。

在他看来,文学是沟通两国人民心灵的桥梁,何罪之有?

后来,作为肖洛霍夫作品的中文译者,草婴被当作“帮助对象”,在批判会上接受“教育”。

1957年“反右”时,要给著名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傅雷“戴帽子”,要求草婴写文章批判他。

草婴认为傅雷翻译态度严谨,对国家有贡献,一个字也不写。

草婴说:

“我做人有一个原则,人活着,不能说违心话,做违心事。

60年代中期,草婴计划翻译托尔斯泰的全部作品。

但很快“文化大革命”开始,草婴被定为“苏修特务”,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草婴坚决放弃出版社的领导岗位,执著于托尔斯泰作品的翻译。

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滋育了几代中国人,鲁迅、茅盾、瞿秋白、巴金等作家先后介绍过托尔斯泰的生平、哲学思想、人生观等。

托尔斯泰几部有影响的长篇小说也有了中文译本,但大多是从英语转译的,从俄语直接翻译的不多。

托尔斯泰的作品采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思想深刻,特别是作品中对人的精神世界细致而深刻的探索与草婴的气质特别契合,语言文字不崇尚华丽,风格也与草婴比较接近。

1978年至1998年,历时20年,草婴以一人之力完成了400万字的《托尔斯泰小说全集》的翻译。

除了草婴,世界上还没有哪个翻译家译完了博大精深的《托尔斯泰小说全集》。

草婴说:

“20年翻译托尔斯泰小说,最大的收获是让我触摸到了一个高尚的心灵。

”1987年苏联作家协会授予草婴“高尔基文学奖”。

草婴是唯一获此奖的中国作家。

可以说,草婴是中国读者了解俄罗斯文学的一扇窗户。

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深入,许多年轻人也加入到翻译的行列。

但有些人常常仅拿到一部分书稿就开始翻译,翻译速度惊人,一本30万字的书不到半年就译好了。

还有一些人,翻译以追求利润为目的,找出许多已有的版本,东抄一句,西抄一句,就完成了译作。

草婴认为,作为一个翻译家,首先要耐得住寂寞。

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几本外语书、几本词典、几张稿纸、一支笔,在这样的环境里,不是过一天两天,不是一个礼拜两个礼拜,而是终身,因此一定要培养这方面的精神力量。

二是要认真。

在翻译之前要先把原著读透了,了解原著中涉及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包括作品产生的历史环境、当地的风俗习惯等等。

在读原著的同时考虑这部作品值不值得翻译,适不适合自己翻译。

在他看来,翻译家就是原著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桥梁,必须时时想到原著作者和译文读者,并对二者负责。

草婴翻译每部作品,总是逐字逐句地把原著译成中文并对译文进行检查与通读。

在完成译稿之后

,又仔细阅读译文,看有没有脱漏、误解之处,并逐一加以更正。

之后,再从中文表达的角度来审阅译稿,务求译稿流畅易读。

最后才把译稿交付编辑审读。

根据编辑所提意见,认真考虑,做必要的修改。

即使是经过这样严格的步骤完成的译稿,在校样出来后,草婴仍坚持自己至少通读一遍。

作家王西彦先生说草婴在翻译的时候“有一种忘我的虔诚态度和傻子精神”。

2003年,草婴80大寿,俄罗斯驻上海总领事柯富安致函草婴:

“您是连接两个邻国伟大人民心灵的桥梁,您介绍了托尔斯泰、肖洛霍夫这样的世界大师的作品,凭着您的才华,这些名著不只属于俄罗斯。

”(摘编自柯琳娟、杜雅萍《草婴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解放日报社社长张春桥从苏联回国后说肖洛霍夫的作品也是有争议的,但草婴缺乏政治敏感,仍然埋头翻译肖洛霍夫的作品。

B.草婴用了20年的时间独立翻译400万字的《托尔斯泰小说全集》,不仅让中国人民深入了解了托尔斯泰的作品,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

C.许多年轻译者在不熟悉原作的情况下,翻译速度快得

惊人,对这种急功近利的翻译态度,草婴提出了严肃批评,并以自己的行动教育他们。

D.苏联作家协会授予草婴“高尔基文学奖”,俄罗斯驻上海总领事柯富安向草婴致函祝寿,这说明草婴在传播俄罗斯文化方面贡献卓越。

E.本文撷取草婴人生的若干片段,生动描写他60年执著于俄罗斯文学翻译的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翻译家的高尚品格。

(2)草婴为什么选择翻译托尔斯泰的作品?

请简要分析。

(6分)

(3)草婴在文学翻译工作中的认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

请简要说明。

(6分)

(4)草婴的“坚守良知”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第Ⅱ卷(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我俩是总角之交,从读大学就在一起。

不经意间时光荏苒,到现在已经认识三十多年了,真挚的友谊从未发生过改变。

B.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C.回到家乡,在田间漫步,恰好碰上李大爷,寒暄之后,他高兴地对我说:

“今年五风十雨,一定能大丰收啊!

D.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13.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分)()

A.周庄人在商场风生水起时,没有忘记打造自己的后花园,不仅让精神得到很好的憩息,也追求到了富甲一方的财富。

B.“余额宝”之类产品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与利率没有市场化、存在较大的存款差价有莫大关系。

C.《欧盟观察家》称,是否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在欧盟是个十分敏感的话题,也是一个令欧盟决策层出现严重分裂的难题。

D.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骄傲,它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有深刻、深厚的精神涵养和审美情趣,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多品味汉字的间架结构,就会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安静气息抵达内心。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种群中较弱个体的存在,可能有助于加强种群的长期稳定性,从而减少灭绝的风险。

,结果发现,鱼群中混有多种不同的性状,会对种群产生积极的影响。

那些在近海珊瑚礁区发育的幼鱼更可能返回成年时的栖息地;那些在潮池区发育的幼鱼可能成为繁殖的“赢家”,但它们通过增加数量和减少波动,为种群的稳定性做出了贡献。

A.研究人员对一种生活在新西兰潮池和近海珊瑚礁的小型鱼类进行了研究

B.研究人员在研究一种生活在新西兰潮池和近海珊瑚礁的小型鱼类时

C.研究人员研究了一种生活在新西兰近海珊瑚礁和潮池的小型鱼类

D.一种生活在新西兰近海珊瑚礁和潮池的小型鱼类被研究人员研究

15.在下面一段文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6分) 

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其风险种类多多, ,独生子女的失去就意味着完整的、稳定的三角形家庭结构的缺损和瓦解,幸福生活的崩溃和毁灭,痛苦生活的开始和延续。

对失独群体来说,不仅仅是外部生活的翻天覆地, 。

绝大多数的失独者患有自闭、焦虑、失眠、失忆、精神错乱等不同的心理疾病,进而 ,不少人还得了绝症。

 

16.下面是某机构人才招聘面试流程图,请用简洁的文字将流程表述出来,不超过80字。

(5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来,cctv-1充分运用平台优势,打造了《挑战不可能》《了不起的挑战》等综艺节目。

随着节目的播出,“挑战”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有人说“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险峰的人”;有人说“挑战需要勇气、智慧和冷静”;有人说“人生道路布满荆棘,充满坎坷,应当勇于挑战,善于挑战”;也有人说“平常生活也很美,何苦折腾自己”… …

请全面理解材料,然后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黄骅中学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高中一年级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卷答案

1.D(答非所问,本项说的是筷子的功能,并非筷子产生的原因。

2.B(因果倒置,本项与原文内容不符,筷子的长度决定了桌子的规制。

3.B(表述有误,与原文内容不符,将筷子插入供品,最初的目的并非“掌握时辰”或“增添神秘感”)

4.C此处“竟”应该是表示结果的副词“终于”“最终”“终究”,而并不表示出乎意料,因此不可能是“居然”。

5.D

6.C文中说“不取其报”是说李疑不要这个妇人报答,不是“此人不知感恩”。

7.

(1)(范景淳)拄着拐杖走到李疑门口,告诉(李疑)说:

“我不幸患病,没有人收留我。

(杖:

动词,拄着拐杖;踵:

动词,走;被:

遭受;舍:

收留;省略句)

(2)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应该如此,用什么回报!

(恤:

帮助;尔:

这样;何以:

以何,)

(3)人谁没有困难的时候,怎能把房屋随身带着?

(缓急:

困难,偏义复词,偏“急”;安:

怎么)

【参考译文】

李疑,居住在通济门外,同乡的年轻人去他家接受学业,他得到一些粮食来生活,本来自己十分贫困,但特别喜欢周济别人的急难。

华人范景淳在吏部当差,得了病,没有别的亲人。

人们对他很冷漠,不收留他。

范景淳拄着拐杖走到李疑门口,告诉李疑说:

“我不幸患病,人们不收留我。

听说您品德很高尚,希望能借给我一张床养病。

”李疑答应了他,邀请他就座,打扫房间,安置了床褥炉灶,让他在里面休息。

李疑找来医生给他把脉,亲自给他煮粥熬药。

从早到晚拉着他的手,问他的痛苦。

不久范景淳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脏了床被,又脏又臭让人难以接近。

李疑每天给他擦洗,没有一点厌恶的神情。

范景淳流着眼泪说:

“我连累你了。

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没有办法报答您的大恩,行囊中有黄金白银四十多两,在过去住过的旅店里,希望你自己取来。

”李疑说:

“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应该如此,还要回报干什么?

”范景淳说:

“如果你不去取,我死后,恐怕被他人取走,这有什么好处呢?

”李疑于是请邻人一起去,提着回来了。

李疑当面打开行囊,记下数目封存起来作了标记。

几天后范景淳最终死了,李疑拿自己的钱买棺材,把范景淳埋在城南聚宝山。

将所有封存好的装有财物的行囊,存放到了他的邻人家里。

李疑写信让他两个儿子来。

等他的两个儿子来了,李疑取出行囊按帐册归还给他们。

他们用米馈赠他,李疑推辞不接受,反而用财物送给他们,让他们回去了。

平阳的耿子廉被抓捕的人用兵刃架着押解到了京城。

此时,他的老婆怀孕即将生产,亲友却都关上大门不肯收容。

他的妻子卧在草中大声哭泣。

李疑见到了这一幕,问清楚了原委后,回到家中对妻子说:

“没有人能随身带着自家的房子四处行走,谁没有个困难的时候呢?

况且人命关天,如果在生育的时候受到了风寒,就很容易造成母子丧命。

我宁可冒着连坐的风险收留他们,也不忍心眼看着她们母子死

去。

”于是,李疑让妻子将耿子廉的老婆带回家中,结果顺利地产下一个男婴。

李疑让妻子照顾耿子廉的老婆就像疑自己范景淳一样。

过了一个多月,耿子廉的老婆才拜别他家。

他不要耿子廉老婆的任何报酬。

因为这些事,大家都称赞李疑,名士大夫都喜欢与疑结交。

凡是认识疑的人都称道:

“好人啊,好人!

”。

李疑读了一些书籍,文章也写的很好。

李疑曾经凭借很好的儒学造诣中举却推辞不去做官。

然而高尚的品行最为人们所称道。

 宋学士说:

“我和李疑有交往,了解他的为人。

李疑没有魁伟雄壮的外表。

可是他所做的事,却有真挚纯朴的仁义之风。

《论语》上说:

整个社会污浊,清廉的君子才显现出来。

我为贪财好利的流俗而痛心,记载他的事迹来规劝世人。

8.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日暮江边送别的凄清伤感的画面。

日落时分,江边送客,被贬的友人已乘舟远行,诗人独立江边,只闻猿猴悲啼,唯见江水茫茫。

(3分)表现出诗人送别友人时悲戚又无奈的思想情感。

(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9.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2分),描绘了在连绵万里的青山间一只小船独自远去的情景,(2分)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不舍。

(2分)(手法答想象、对比、衬托,能够合理解释,也可得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0.

(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

(1)(5分)(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

(2)(6分)①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滋育了几代中国人,值得翻译;②托尔斯泰的作品大多是从英语转译的,从俄语直接翻译的不多,需要翻译;③托尔斯泰作品的风格与草婴的气质特别契合,适合草婴翻译。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①翻译前,读透原著;②翻译时,逐字逐句并检查通读;③完成译稿后,反复通读审阅修改。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8分)①不为政治形势所迫,不改变初衷,翻译肖洛霍夫的作品;②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拒绝写文章批判傅雷;③潜心于翻译工作,耐得住寂寞;④责任心强,时时想到原著作者和译文读者并对二者负责。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2.C(A.总角之交:

幼年就相识的朋友。

《诗经》中把儿童的发髻称作“角”,后来人们习惯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B.笔走龙蛇:

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

C.“五风十雨”指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用在此处恰当。

D.感情色彩有误。

13.C(A、递进关系倒置,“不仅”“也”后边的内容互换。

B、句式杂糅,改为“根本原因是……”或“与……有莫大关系”。

D、搭配不当,“深刻、深厚”不能与“审美情趣”搭配。

14.C(根据空格后表述的研究结果的顺序,即先说“近海珊瑚礁”,后说“潮池”的说明顺序,由此可排除A、B项。

注重分析空格前后的内容,空格前的内容是研究人员对种群中较弱个体进行研究后得出的结论,空格后的内容写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结果。

所以空格处的内容应写明研究者与研究对象,陈述主体是“研究人员”。

分析四个选项可以发现,C 项比较符合语境。

15.

(1)其中最大的风险莫过于独生子女的死亡 

(2)还有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