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唐诗五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4971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唐诗五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唐诗五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唐诗五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唐诗五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唐诗五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唐诗五首.docx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唐诗五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唐诗五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唐诗五首.docx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唐诗五首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材同步资料

13唐诗五首

教学目标

课题

唐诗五首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知识与技能

识记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背诵这五首诗。

过程与方法

积累优美的诗句,体会诗歌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

课前准备

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ɡāo)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崔颢(hào)(?

—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其诗歌风格多样,边塞诗成就颇高。

早期作品多写闺情,流于浮艳。

后历边塞,诗风变为雄浑豪放。

著有《崔颢集》。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河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人,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唐代诗人、画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其诗歌清新淡远、自然脱俗,虽着墨不多,但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融为一体,苏轼曾评价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因其精于禅理,善于以禅悟诗,故又有“诗佛”之称。

代表作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居秋暝》《使至塞上》《终南别业》等。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唐代诗人,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其诗风格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评。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等。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唐代诗人,与元稹合称“元白”。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其诗善于叙述,语言通俗易懂。

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

著有《白氏长庆集》。

背景材料

《野望》王绩入唐后以前朝原官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后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弃官隐居东皋(今属山西万荣)之时。

《黄鹤楼》诗人崔颢为求官来到湖北武昌,登上黄鹤楼,看眼前空空高楼,望天际悠悠白云,睹洲上萋萋芳草,不觉慨然于岁月不再、人世茫茫,写下了这首《黄鹤楼》。

严羽评价此诗道:

“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使至塞上》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实际上是他被排挤出朝廷。

《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渡荆门送别》本诗是开元十三年(说法不一,取其一)李白出蜀至荆门时所作。

诗人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去游览。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他在杭州时,对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

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恰到好处。

文体知识

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长律)三种,其中每句有五个字的称为五律,每句有七个字的称为七律。

通常律诗都有八句,每两句组成一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律诗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

读准字音

东皋(ɡāo)徙倚(xǐyǐ)犊(dú)萋萋(qī)

荆门(jīnɡ)大荒(huānɡ)贾亭(jiǎ)燕然(yān)

白沙堤(dī)啄春泥(zhuó)鹦鹉洲(yīnɡwǔ)没马蹄(mò)

一词多义

从:

来从楚国游(动词,往)

从流飘荡(动词,跟、随)

词类活用

江入大荒流(形容词用作名词,原野)

古今异义

去:

古义:

离开。

例句:

黄鹤一去不复返。

今义: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怜:

古义:

喜爱。

例句:

仍怜故乡水。

今义:

怜悯。

乱:

古义:

繁、多。

例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

今义:

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

日暮乡关何处是(应为“日暮何处是乡关”)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一个人的性情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主要是凭借什么?

是诗歌。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发。

”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从心灵里感受诗人的所思、所感,朗读诗歌可以使我们的心灵插上翅膀,朗读诗歌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

读熟一首诗,在休闲时间里吟诵一下,就像唱歌一样,心灵上能受益无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世界吧!

新课展开

野望

【整体感知】

通读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文本探究】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诗人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黄鹤楼

【整体感知】

通读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文本探究】

1.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寂寞、惆怅

2.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

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渺,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使至塞上

【整体感知】

通读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查的骑兵,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山前线。

【文本探究】

1.此诗写了一件什么事?

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通过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了作者被排挤的苦闷和远离家乡异地漂泊的愁绪。

2.名句赏析:

找出文中写景的名句,并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大”。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方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

诗人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渡荆门送别

【整体感知】

通读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歌的意思。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

山随着低平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

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文本探究】

1.诗的主旨是哪一句?

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通过写出游途中的景观,流露诗人欣喜、激动的感情,并以此引出他远别故乡的思乡之情。

2.名句赏析:

你觉得诗中写景最妙的是哪一句?

说说理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由游动的视觉来写景物的变化,景观壮阔,远近景结合,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钱塘湖春行

【整体感知】

通读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举目远眺,但见水面涨平,白云低垂。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好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文本探究】

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西湖蓬勃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

写作方法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野望》

1.写景富有特色。

本诗写景动静结合、由远及近,富有特色。

颔联从色与光的角度写静景,诗人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通过“牧人”与“猎马”写动景,描绘出一幅日暮晚归的画面。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野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2.运用典故。

尾联运用伯夷、叔齐的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感情。

诗人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与其神交,聊以慰藉,以此来抒发孤独抑郁之情。

《黄鹤楼》

意境开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诗的前两联从传说入手,以虚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昔人已乘黄鹤远去,给人以虚无缥缈的感受。

后两联实写登楼的所见所感,自然引发诗人浓浓的乡愁。

尾联中的日暮思归,正好与诗开篇的缥缈意境相一致。

全诗一气呵成,意境开阔,连通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韵味悠长。

在艺术上出神入化,读后不禁令人心入其境,怅然生情。

《使至塞上》

1.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这首诗首尾两联叙事,中间两联写景。

首联交代了诗人此次出使的目的;颔联即景设喻,传达出诗人难言的内心情感;颈联写景,融情于景,刻画了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尾联叙事,照应首联。

2.用语准确传神。

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一个“大”字,道出沙漠最突出的特征;“孤”“直”两个字状写出一股青烟直上高空的情景,富有神韵;“长”“圆”二字,朴实无华,却抓住了事物最本真的状态,写出黄河在苍茫的沙漠之中杳无尽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准确传神。

《渡荆门送别》

构思巧妙,脉络清晰。

首联是总述,陈述诗人离开家乡,千里迢迢乘船渡过荆门,具有穿针引线、贯串全诗的作用。

中间两联是倒叙,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江面开阔、两岸平旷的景象,在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中融进了诗人初次见到平原的感受和体验。

尾联紧扣“送别”,与首联遥相呼应。

《钱塘湖春行》

选取典型意象,抓住景物特征,用字精练巧妙,写景手法灵活多样。

诗中写了“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春季特有的意象。

“争”“啄”“迷人眼”“没马蹄”等词生动贴切地刻画出莺、燕、花、草的动态与勃勃生机。

写景时,宏观和微观巧妙结合,远景与近景遥相呼应,静态与动态相互映衬,向读者展现出一幅江南特有的旖旎春光图。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的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诗眼和警句,引起学生的审美关注,启动学生的诵读趣味。

2.指导学生注意把握节奏韵律及感情基调,反复诵读,促使获得完美的美感。

3.巧妙整合教材,创新诗词教学。

这几首诗的共同点是以景传情,情景交融。

因此,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寄寓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以往的教学都是按教材的固有顺序逐首进行讲析,总觉形式单调,学生也常产生厌烦情绪。

为此,我反复琢磨了这几首诗的思想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巧妙整合,并设计了多种教学形式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热情。

传统文化

黄鹤楼,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历代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1985年重建的,雄伟壮丽,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关于黄鹤楼,唐代的崔颢、李白及宋代的陆游等均有诗作提及。

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又如,陆游的《黄鹤楼》:

“手把仙人绿玉枝,吾行忽及早秋期。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

江汉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