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4677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

(1)

题目:

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

目的:

通过对比相关经济范畴,准确理解经济范畴的经济含义及深刻理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要求:

1.要求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的相关内容,深刻理解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的基本原理;

2.准确描述本题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

3.阐述关系和区别要清晰并画图说明;

4.字数控制在600字左右。

时间安排:

完成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教学内容后实施。

解题思路: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

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

5.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

6.用脊线和生产扩展线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的区别。

解: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

答:

总产量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

边际产量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即总产量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

总产量的变化与边际产量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

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值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下降时,总产量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开始绝对的减少。

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当平均产值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

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而规模报酬递减中,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

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市场一般均衡的结果。

是厂商在所生产产品的市场可能价格以及要素可能价格这些约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利润最大化。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决定产量(当然,产品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次决定产品定价,要素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次决定要素价格)。

成本最小化,则是给定了产量和要素价格,厂商应该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来进行生产以达到成本最小。

是不需考虑市场产品需求的厂商供给方局部均衡的结果。

利润最大时成本最小的充分条件,而成本最小只是利润最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也就是说,一般均衡中的利润最大化一定是满足了成本最小化的原则了的,否则不可能是利润最大化的。

但是成本最小化却可以在任何产量处得到满足和实现,并不一定是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

第一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短期成本曲线SAC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N,在交点N上,SMC=SAC,即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在相交之前,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减;

在相交之后,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增。

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交的N点称为收支相抵点。

第二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关系(与上相近)

5、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

短期总成本曲线和长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

短期总成本曲线不从原点出发,而是从变动成本出发,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是一条从变动成本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它表明产量为零时,总成本也不为零,总成本最小也等于固定成本。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为零,总成本也为零。

长期总成本是生产扩张线上各点所表示的总成本。

长期总成本曲线表示长期中与每一特定产量对应的最低成本点的轨迹。

它由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与之相切,是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之相切的切点的轨迹,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生产相应产量水平的最低平均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

所不同的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陡峭,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平坦;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规模经济决定的。

6、用脊线和生产扩展线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的区别。

假定企业用于购买这两种要素的全部成本C是既定的,企业所用的技术是不变的,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并且要素价格PI和PK是已知的。

在既定的成本约束下,企业应选择要素的投入组合以获得最高的产量。

等产量曲线任意点的切线斜率代表的是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的斜率是要素价格之比的相反数,因此,可得到公式。

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企业必须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

可以进一步得到公式。

企业可以通过对两种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无论用来购买哪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从而实现既定条件下最大产量。

 

作业

(2)

一、什么是效率和公平?

谈谈你的理解。

答:

效率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

效率:

给定投入和技术的条件下,经济资源没有浪费,或对经济资源做了能带来最大可能性的满足程度的利用,也是配置效率的一个简化表达。

就一项经济活动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当然就是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

具体地说,效率就是人的生产活动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

成本不变,产出越大,效率越高;同样,产出不变,成本越低,效率越高。

从管理学角度来讲,效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组织的各种收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关系。

效率与投入成反比,与产出成正比。

公共部门的效率包括两方面:

一是生产效率,它指生产或者提供服务的平均成本;二是配置效率它指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满足利害关系人的不同偏好。

公平,公平一般有两种含义:

在社会学上,公平是一种道德规范的要求,是指以人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以避免社会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

这种意义上的公平涉及到要把富者的一部分财富无偿地匀给贫者,因此它有时会和效率发生冲突,影响效率的提高。

在经济学上,公平是指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平等,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机会均等。

这种意义上的公平有利于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一般说来是和效率相一致的,相促进的。

但是,这种意义上的公平只是形式上的公平,而不是内容和结果上的公平。

如果只强调这种意义上的公平,而对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加以调节的话,贫富悬殊和大量贫困现象的存在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产生严重的负作用。

因此,对效率和公平的问题应当辩证地动态地来认识。

二、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奥肯定理的含义。

答:

(1)洛伦兹曲线

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美国统计学家M.O.洛伦兹提出的了著名的洛伦兹曲线。

它先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

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讲,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特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时,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另一方面,若任一人口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

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度线OHL。

答:

本小组同学认为,目前各国大多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方针来处理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我国也应坚持这一原则方针进行处理。

为有效地解决不断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政府应当切实解决好社会再分配的问题。

从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出发,进一步明确政府在社会性公共服务中的角色。

按照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务的要求,推进公共政策的转型和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制度性公共服务。

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和本质内容。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在初分配特别是再分配中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初分配要注重效率,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要不断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强税收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调节,特别注意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

1、效率优先原则

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该是效率优先.因为公平与效率总的来说是一致的,所以,实行效率优先原则就意味着是公平的,合理的所谓效率优先原则就是指分配制度、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率为首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必须把效率作为优先考虑的价值目标.

效率优先原则意味着人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现生产力的发展为目标,这样,效率提高了,生产上去了,社会财富增多了,人们享有的社会公平就更多了,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一切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由于效率属于现实生产力范畴,而公平属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范畴,因而从效率与公平在社会发展因素的序列中的一般关系来看,效率优先是必然的,兼顾公平是必要的,因而是合理的.人类社会进步的因素中,生产力的作用是巨大的,生产效率的提高推动社会的进步,随着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的越来越充分.宏观地看,生产效率越低下,社会公平实现的就越不充分,人们就越缺少自由、民主、公平;反之,生产效率越高,社会财富越丰富,在社会物质文明增强的基础上构建的人类社会秩序就越完善,人们所享有的自由、民主、公平就越充分,能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也就越多.为社会创造的财富就越多,产生的效率就越大,所以,在二者的关系中要以效率为先,兼顾公平.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效率优先原则是必然的.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目的实现共同富裕,生产力的发展必须通过效率的提高,只有生产发展了,效率提高了,才能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达到真正的公平.所以,把效率优先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率,这是社会主义本质所要求的,而且,坚持效率优先原则是公平能够实现的物质基础,只有社会物质丰富,才能增进社会公平,如果效率低下,物质财富严重缺乏,怎样才能实现真正公平呢?

我们曾经过分重视公平而忽视了效率,误以为公平就是分配领域的平均主义,因而在分配上实行了公平的平均,这种公平的薪酬体系造成了什么后果呢?

那就是妨碍了效率,结果使人民长期处于贫穷状态,生活在困窘的状态中.没有生产的发展,没有效率,就没有公平赖以实现的物质基础.要以效率为先,只有以效率为先才能提供公平的物质基础,没有效率,公平只是一句空话.

当今,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体制要改变的是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中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国家的行政部门用计划调节的,它导致了我国社会经济运行的低效率,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经济运行以市场为轴心,实行竞争机制和优胜劣汰的法则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如果一个企业效率好,就会发展壮大,如果效率不好,就会日益衰落乃至被淘汰出局.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效率有限原则是符合这一市场经济规律的.

市场经济充满活力,其重要原因就是在竞争中机会公平,效率优先,对于企业来说,在竞争中,在同一市场条件下,效率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以应以效率为先,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战略,在企业内部,要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充分挖掘人力资源,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效率.企业的效率好,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

兼顾公平的原则

我们坚持效率优先原则,并不否认公平,更不能牺牲公平只顾效率,正确的做法是,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同时,必须兼顾公平,因为只有坚持公平才能够调动效率的创造者,即主体参与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主体的努力被社会所认同就能够激发他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反之,不公平会使主体失去工作热情,降低公平效率,所以,只有兼顾公平才能促进效率的提高.而且,公平所反映的秩序的合理性会促进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个体被认同和肯定,个体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而整个社会整体才能够处在一种有序的状态下发展,个体间相互协调形成很好的团队精神,能够提高社会整体效率,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高效率.

总之,兼顾公平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存在着弱势群体,对这些弱势群体,出于人道主义关怀,政府应当兼顾公平,通过种种措施,如向高收入者征收个人所得税,把这部分资金转移给弱势群体,如发放失业救济金,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帮助失学儿童重返课堂.只有这样,才能使这部分人得到应有的帮助,以获得应有的教育机会和参加职位竞争的机会,挖掘这部分人的潜力,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效率.

公平促进效率,有利于效率的实现,效率为公平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二者是一致的,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要使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参与竞争,平等的劳动就业机会,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竞争,而个人的分配、收入要与个人所投入的努力达到一种比例上的动态平衡--多劳多得.反对那种小生产者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平等观,提倡多劳多得,国家在实施政策时要以效率为先,以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最终目标,但要兼顾公平,国家通过各种办法,用政策加以调节,倾斜于弱势群体,给其以平等的机会参与竞争,参与国家的经济建设.以提高经济效率,总之,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即不能只强调效率忽视了公平,也不能因为公平而不要效率.应该寻求一个公平与效率的最佳契合点,实现效率,促进公平.

作业(3)

1、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D=14-3PQS=2+6P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答:

Qd=Qs

14-3p=2+6p

9p=12

均衡价格p=4/3

Ed=-(△Q/Q)/(△P/P)

=-P/Q*dQ/dp

=-[p/(14-3p)]*(-3)

=[4/3/(14-12/3)]*3

=4/(14-12/3)

=4/10=0.4

Es=(△Q/Q)/(△P/P)

=P/Q*dQ/dp

=p/(2+6p)*6

=[4/3/(2+8)]*6

=8/10=0.8

2、已知某商品需求价格弹性为1.2——1.5,如果该商品价格降低10%,试求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

答:

同理需求价格弹性就是比例之比

所以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率升高为12%-15%

3、已知某家庭的总效用方程为TU=14Q-Q²,Q为消费的商品数量,试求:

(1)该家庭消费多少商品才能使效用最大?

(2)效用最大额是多少?

答:

MU=0时,即Q=7时效用最大,将Q=7代入TU得39为效用最大额

4、窗体顶端

4、假定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劳动L,产出一种产品Q,固定成本为既定,短期生产函数为Q=-0.1L4+6L2+12L,求解:

窗体底端

答:

窗体顶端

答:

(1)由题设可以得出:

AP=Q/L=-0.1L2+6L+12.

使其最大,则(AP)'=0即-0.2L+6=0,最后得出L=30。

(2)由题设可以得出:

MP=dQ/dL=-0.3L2+12L+12.

使其最大,则(MP)'=0即-0.6L+12=0,最后得出L=20。

(3)AVC最小时对应着AP的最大值,因此,L=30时AP的值最大也即AVC最小。

将这一数值代人总产量函数可以得出:

Q=3060。

(4)经过整理后可以得出,利润=PQ-WL3L3+180L2,求其最大值,即为其导数为零时。

则最终可以得出:

L=40时利润最大。

窗体底端

5、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代表性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是STC=20+240Q-20Q2+Q3,若该产品的市场价格是315元,试求:

解:

(1)因为已知:

STC=20+240Q-20Q2+Q3,则:

MC=240-40Q+3Q2,MR=315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

MR=MC,即:

315=240-40Q+3Q2,求得:

Q=15把P=315,Q=15代入利润=TR-TC公式中求得:

利润=TR-TC=PQ-TC=4725-2495=2230

(2)该厂商的不变成本20,可变成本240Q-20Q²+Q³

(3)停止营业点应该是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所以:

AVC=VC/Q=(240Q-20Q2+Q3)/Q=240-20Q+Q2,对AVC求导,得:

Q=10,此时AVC=140停止营业点时价格与平均变动成本相等,所以只要价格小于140,厂商就会停止营。

(4)该厂商的供给曲线应该是产量大于10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

 

作业(4)

综合分析三部门条件下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什么因素?

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怎样使国民收入更快更好的增长

1.理解三部门条件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原理及经济含义;

答: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从供给方面看,在两部门经济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之外又加了政府的供给。

政府的供给是指政府为整个社会提供了国防、立法、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

政府由于提供了这些“公共物品”而得到相应的收入——税收,所以可用政府税收来代表政府的供给。

这样:

总供给=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政府的供给

=工资+利润+地租+利息+税收

=消费+储蓄+税收

如果用T代表税收,就可以写在:

Y=C+S+T

从需求方面看,在两部门经济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之外又加了政府的需求,政府的需求可以用政府的购买支出来代表。

这样

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的需求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的购买支出

如果以G代表政府购买支出,就可以写成:

Y=C+I+G

在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仍然是:

总供给=总需求

这个条件也可以写成:

C+S+T=C+I+G

如果两边同时消去C,则可得出:

S+T=I+G

此公式即为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

因此,当S+T=I+G,均衡的国民收入便决定了。

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均衡国民收入等于总需求,因此,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也可按照Y=C+I+G的方法来决定。

2.分析边际消费倾向b、边际税收倾向t、初始消费C0、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答:

边际消费倾向(消费乘数)反应的是消费和收入的关系,收入增加会引起消费增加,这就是乘数所反映的.乘数的变化反映的是人们对收入的态度,因此这点常常被利用来试图改变人们的收入以影响消费,可以是短期的政策影响、收入影响,也可以是长期的影响.边际税收倾向,或称为“边际税率”,表示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税收量

3.分析消费C、投资I、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答:

即C=f(Y)=a+bY,a为基本消费,即没有收入也会发生的最低支出,b为边际消费倾向,乘上收入Y表明随着收入增长而增加的消费额在国民消费曲线与纵坐标相交的地方,表明收入为零时,消费也要发生,这就是国民消费曲线的截距a。

在国民消费曲线与45度线的交点E的左边,国民消费大于国民收入,即C>Y,国民经济出现超支现象,拉动国民收入向E点移动。

而在点E的右边,国民消费小于国民收入,即C

因为国民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1,所以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的绝对数值也相应增大,但消费的增加速率总是小

于国民收入的增加速率。

在实际生活中,国民边际消费倾向不是一个不变的正常数。

凯恩斯认为:

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得越来越小。

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原理,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就要小于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不能简单地将将来的收益与现在的投资进行比较,而是要将将来的收益贴现成现在的钱,扣去风险后与现在的投资进行比较,只要大于和等于零就可以考虑投资。

当然实际的投资还有考虑其他因素。

4.政府收支T和政府购买G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答:

政府购买增加,会增加总支出,政府购买是总支出的一项

转移支付增加,一般也会增加总支出,因为增加了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

但是如果政府需要实现预算平衡时,T=TR+G,这时增加TR意味着降低G,G的乘数效应大于TR的乘数效应,因此当TR的增加以G的下降为代价,则

总支出会降低。

G的每一分钱都形成对商品的需求,而TR进入消费者口袋之后,要存下一部分,剩余的才形成消费需求。

作业(5)

财政政策种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1财政政策目标:

价格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公平分配,国际收支平衡。

2、产业政策手段:

是指为实现产业政策目标而对经济活动主体采取的各种鼓励预先执行的措施,是产业政策得以实施的保障。

产业政策手段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直接干预型支持手段;直接干预型限制手段;间接引导型支持手段;间接引导型限制手段。

产业政策手段主要包括法律、行政、财政、税收、金融、信息等手段。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因此,以财政、税收、金融等为代表的经济手段应该是我国产业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此外,产业政策作用的时间一般较长,主要着眼于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与指导,而法律手段则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相对稳定性,因此,以法律手段来推行产业政策的实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由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各地在大力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为了追求眼前利益而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的短视行为,行政手段解决这些问题简单而且见效快。

因此,行政手段在产业政策中的作用仍是必要的。

3、财政政策乘数是指政府支出和税收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国民产出,包括三大乘数:

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货币政策乘数是在基础货币基础上货币供应量通过商业银行的创造存款货币功能上派生存款信用的倍数。

其基本意义是表示中央银行创造或消灭一单位的基础货币,能使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数额。

或者说,货币乘数就是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

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调节总需求的两大宏观经济政策。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利用在西方广泛流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控特点不断发生变化。

本文从政策的调控手段、调控力度、调控方向、搭配形式等方面将改革开放30年来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特点加以分析和比较,力图找出产生变化的原因,并对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加以剖析,希望能够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5、可以概括为“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宏观调控客观需要作出的重要决策,也是在宏观调控中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必将更好地促进我国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