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新版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4354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3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新版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新版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新版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新版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新版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新版人教版.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新版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新版人教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新版人教版.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新版人教版

2019年秋期末联考

高一语文

(全卷总分:

150分考试用时:

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王道”,一是“民本”。

孟子崇尚“王道”政治,以“王道”为最高政治理想,而贬黜“霸道”。

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

孟子所说的“王”,就是“以德行仁”,让人“中心悦而诚服”;他所说的“霸”是“以力服人”,结果是“非心服”。

孟子要求行“仁政”,讲“民本”,其落脚点都在“王道”上。

他向往尧舜禹先王之治,实质上是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历史与业绩的诠释,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

孟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以“民本”为基础,这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形同水火的。

如朱元璋读《孟子》至“草芥”“寇雠”之语而大怒,于洪武三年(1370)废黜孟子祠,并于洪武十七年命大学士刘三吾删节《孟子》,就是明显的水火不相容的例子。

两千多年来,《孟子》成了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的书,它召唤着历代读书人的良心,如“诗圣”杜甫的“致君尧舜上”,为民呐喊,忧国忧时。

要讲“仁政”,就要以民为本,这就是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

从这一理念出发,孟子阐述了自己的“仁政”学说。

这一学说,简单说来,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这两方面的内容。

孟子说:

“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就是说,君主若能行仁政,那他的臣民就会拥护君王,会为长官去拼命。

孟子一直以为,国君和社稷都是可以变换的,就是改朝换代,而民众是不变的,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直接相关,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

可是,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之大,后世的不少帝王望孟生畏,《孟子》成“经”之难可见一斑。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这一思想,是对春秋以来“以民为本”人文主义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对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说孟子言心言性是侧重于哲学思想的话,那么他谈君谈民就是偏重于政治思想了,二者密切相关。

因为孟子的理想是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的合一,也就是“王道”。

孟子“仁政”说的哲学基础是“性善论”。

“性善论”,简言之就是: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孟子以为,仁爱基于善性,这个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其目的是要为他的“仁政”说找依据。

他说“道性善”,即善性人皆有之,应当不断加以扩充,达之于天下,那么“仁政”说就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深植于人的本性之中。

这样一来,“仁政”学说就有了一种天然的合理性、普遍的可行性。

他“称尧舜”,是称道尧舜的德治天下,不失为仁义之道。

德治天下是人们的理想政治,孟子的机智之处就在于把自己的“仁政”说,托之于人们理想中的圣王,这样说服力、可信度都会增强。

然而,孟子虽然为“仁政”说找到了“性善论”这个内在依据,不过在当时崇尚“霸道”的形势下,这种“性善论”“仁政”说是很难有市场的。

难怪到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就说孟子的“仁政”说“迂远而阔于事情”了。

(摘编自郑杰文等主编《经学十二讲》)

1.下列关于“王道”“霸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道”是孟子的最高政治理想,孟子把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B.“霸道”是孟子所贬黜的,“王道”是孟子所提倡的,他认为二者的代表分别是尧舜禹和“春秋五霸”。

C.“王道”是孟子行“仁政”讲“民本”的落脚点,“王”即“以德行仁”,行王道的结果是让人“中心悦而诚服”。

D.历史上,孟子处于“霸道”的形势下,他认为“霸”的本质是“以力服人”,“非心服”是其自然结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阐述自己的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两方面内容的“仁政”学说的出发点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

B.孟子认为朝代可以改换,但民众是不变的,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有直接的关系,这是他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

C.《孟子》很难成“经”,因而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大。

D.孟子继承和发展了春秋以来“以民为本”人文主义思潮,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元璋废黜孟子祠,删节《孟子》,可见以“民本”为基础的孟子的政治思想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不相容的。

B.孟子提出的“王道”思想,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它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影响不可估量。

C.“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哲学基础,其内容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其中的“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D.在崇尚“霸道”的时代,孟子的“仁政”“性善论”是很难有市场的,因而司马迁称孟子的“仁政”说是“迂远而阔于事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

熊庆来,1893年9月11日出生在云南弥勒的朋普镇息宰村,1913年考取留学比利时公费生。

他先后在比利时、法国的四所大学攻读。

他给父亲的信中说:

“戏院、酒店、舞厅男不喜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男以努力读书为要。

”留学8载,熊庆来坚定了他“科学救国”的理想与信念。

在法国名师的指点下,他发表了一系列数学论文,获得法国数学界的交口赞誉。

1921年秋天,东南大学聘请28岁的熊庆来为算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在此任教的5年间,熊庆来讲授了十多门课程,编写了包括《球面三角》等十几种讲义。

1926年,清华大学聘请熊庆来参与筹办算学系。

他在清华算学系增设研究部,这是国内第一个数学研究机构。

他编写的教材《高等算学分析》,被商务印书馆收入第一批“大学丛书”出版,成为全国大学算学系的必用教材。

1932年,他代表中国出席在瑞士召开的国际数学会议,会后到巴黎的研究所研究函数论,两年间写出《关于整函数与无穷极的亚纯函数》论文。

1934年获法国国家理科博士学位,其无穷级定义被国际数学界称为“熊氏无穷级”。

这也确立了他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并被载入了世界数学史册。

1937年,时任清华大学算学系主任和教授的熊庆来收到了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聘请他回滇任云南大学校长的电报。

他与龙云约法三章,龙云允诺后他立即决定放弃清华的优裕条件,回滇服务于桑梓。

上任伊始,熊庆来便拿出三顾茅庐的诚意从全国各地聘请专家充实云大教师队伍。

动物学家崔芝兰、数学家赵访熊、社会人类学家吴文藻、文史专家顾颉刚等各学科的专家及一批后起之秀陆续做了云南大学的教授。

全民族抗战时期办学经费困难,熊庆来想方设法四处筹集,得到美国罗氏基金的多次资助,昆明富商董澄农先生捐建了澄农馆,龙云的夫人顾映秋捐建了映秋院。

在他的努力耕耘下,到1938年,云南大学有了文法、理、工、医、农五个学院,云大正式成为国立大学。

自1937年至1949年,熊庆来在云南大学担任了12年的校长。

这12年,是“云南大学的黄金时代”。

在1946年,熊庆来领导之下的云南大学被《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作为世界著名的中国15所大学之一列入该书。

熊庆来自早年从事教育工作起直到晚年,几乎把毕生的心血与时间都花在中国教育事业上,只要是人才,他就会毫无保留地帮助他、培养他。

1931年的一天,熊庆来在《科学》杂志上看到一篇数学论文,论文的作者华罗庚引起了他的注意,此时的华罗庚是金坛中学的一名小庶务员。

熊庆来马上写信邀请华罗庚到清华,又破格让清华算学系招进了华罗庚。

在熊庆来的精心培养下,华罗庚写出《堆垒素数论》《数论导引》等数十种专著,成了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更令人感动的是,在人生最后的岁月里,熊庆来依然抱病指导两个后来成为著名数学家的年轻人杨乐、张广厚。

再加上陈省身、严济慈、钱三强、钱伟长等,熊庆来为我国数学界创建了一种识才、爱才、育才的优良传统,成为我国科学家的典范,被誉为“不仅是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更是识千里马的伯乐”。

在描述父亲的性格时,他的儿子熊秉明用了四个字:

平实诚笃。

这确是熊庆来性格之写照。

他举止言谈缓慢而持重,不善辞令,生活恬淡,与一切娱乐和享受都无缘。

在欧学习期间,他励志向学,16岁奉父母之命与妻子结婚后,两人几十年一直相敬如宾。

熊庆来治学严谨,他的数学论文,常常修改三五遍。

任教授期间,他总是非常认真地批改学生的作业,作业中的错误他用红毛笔仔细地逐本圈阅、改正即使在任校长之时,他也要每周亲自为学生上几节课。

熊庆来的平实诚笃中却蕴藏着顽强的精神、卓越的毅力。

熊庆来在1951年因脑溢血而致半身不遂,病情稍有好转,他就开始练习用左手写字。

在其后的近二十年中,他就是以这种病残之体一直坚持做研究工作。

晚年记忆力衰退后,为了研究,他开始学习俄文,经过努力,最终他能够借助字典阅读俄文数学文献。

熊庆来是中外闻名的数学家,是我国近代有名的教育家,是将近代数学引入中国的先驱,这颗数学界的明星将永远熠熠生辉。

(摘编自《弥勒县数学家熊庆来》等资料)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熊庆来留学8载,正如他给父亲的信中说的:

“戏院、酒店、舞厅男不喜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男以努力读书为要。

”这为他日后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熊庆来性格“平实诚笃”。

他生活恬淡,能够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研究,一心一意地投入工作。

C.熊庆来治学严谨认真。

这表现在他在任云大校长期间,拿出诚意聘请专家提升学校的“软件”,又多方筹集资金改善学校的“硬件”。

D.熊庆来具有顽强的精神、卓越的毅力。

他脑溢血后病情稍有好转,就开始练习用左手写字;晚年记忆力衰退后,为了研究,还开始学习俄文。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语言质朴简练,从不同方面突出表现了熊庆来一丝不苟的学习工作态度,并大量介绍了他的辉煌丰硕的学术成果。

B.熊庆来是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他以“熊氏无穷级”理论被载入世界数学史册,为中国人争得了光荣的一席之地。

C.熊庆来对学术研究一向执着而且才思敏捷,撰写学术论文一挥而就,能达到文不加点的境界。

D.作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熊庆来仍对学生的作业批改仔细,一旦发现错误,就一一圈出,并加以改正。

E.熊庆来一生识才爱才惜才,被誉为“识千里马的伯乐”,华罗庚、严济慈、张广厚等都曾得到过他的大力资助。

6.熊庆来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请结合文本概括并分析。

(5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爷爷的毡靴

(俄)普里什文

我记得很清楚,爷爷那双毡靴已经穿了十来个年头。

而在有我之前他还穿了多少年,可就说不上了。

有好多次,他忽然间看看自己的脚说:

“毡靴又穿破啦,得打个掌啦。

”于是他从集上买来一小片毛毡,剪成靴掌,上上——结果毡靴又能穿了,跟崭新的一般。

好几个年头就这么过去了,我不禁思忖着:

世间万物都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独爷爷的毡靴永世长存。

不料,爷爷的一双腿得了严重的酸痛病。

爷爷从没闹过病,如今却呻唤不舒服起来,甚至还请了医生。

“你这是冷水引起的,”医生说,“你应该停止打渔。

”“我全靠打渔过日子呀,”爷爷回答道,“脚不沾水我可办不到。

”“不沾水办不到么,”医士给他出了个主意,“那就在下水的时候把毡靴穿上吧。

这个主意可帮了爷爷的大忙:

腿痛病好啦。

只是打这以后爷爷娇气起来了,定要穿上毡靴才下河,靴子当然就一个劲儿地尽在水底的石头子儿上打磨。

这一来毡靴可损坏得厉害啦,不光是底子,就连底子往上拐弯儿的地方,全都出现了裂纹。

我心想:

世上万物总归有个尽头,毡靴也不可能给爷爷用个没完没了——这不,它快完啦。

人们纷纷指着毡靴,对爷爷说:

“老爷子,也该叫你的这毡靴退休啦,该送给乌鸦造窝儿去啦。

”才不是那么回事儿呢!

爷爷为了不让雪钻进裂缝,把毡靴往水里浸了浸,再往冰天雪地里一放。

大冷的天,不消说毡靴缝里的水一下子就上了冻,冰把缝子封得牢牢的。

接着爷爷又把毡靴往水里浸了一遍,结果整个毡靴面子上全蒙了一层冰。

瞧吧,这下子毡靴变得可暖和结实了:

我亲自穿过爷爷的那毡靴,在一片冬天不封冻的水草滩里来回淌,啥事儿也没有……于是我重又产生了那种想法:

说不定,爷爷的毡靴就是永远不会完结。

但是有一次,我爷爷不巧生了病。

他非得出去上厕所不可,就在门道里穿上毡靴;可他回来的时候,忘了原样脱在门道里让它晾着,而是穿着冰冻的毡靴爬到了烫烫的炉台上。

当然,糟糕的并不是毡靴化出的水从炉台上流下来淌进了牛奶桶——这算啥!

倒霉的是,那双长生不老的毡靴这回可就寿终正寝啦。

要知道,如果把瓶子装上水放到冰天雪地里,水就会变成冰,冰一胀,瓶子就得炸。

毡靴缝子里的冰当然也一样,这时已经把毡毛胀得松散开来,冰一消融,毛也全成了渣儿……我那爷爷可倔啦,病刚好,又试着把毡靴冻了一次,甚至还穿了一阵子。

可是不久春天就到了,放在门道里的毡靴消了开来,一下子散成了一摊儿。

爷爷愤愤地说:

“嘿,是它该呆在乌鸦窝里歇着的时候啦!

”他一气之下,提起一只毡靴,从高高的河岸上扔到了一堆牛蒡草里,当时我正在那儿逮金翅雀之类的鸟儿。

“干吗光把毡靴给乌鸦呢?

”我说,“不管什么鸟儿,春天都喜欢往窝里叨些毛毛草草的”。

我问爷爷这话的时候,他正挥动另一只毡靴准备扔。

“真的,”爷爷表示同意,“不只是鸟儿造窝需要毛,就是野兽啦,耗子啦,松鼠啦,也都这当儿,爷爷想起了我们认识的一位猎手,记得那人曾经向他提过毡靴的事儿,说早该拿给他当填药塞儿。

结果第二只毡靴就没扔,他叫我送给那位猎手了。

转眼间,鸟儿活动的时节到了。

各种各样的春禽纷纷落到河边的牛蒡草上,它们啄食牛蒡尖儿的时候,发现了爷爷的毡靴,一到造窝那会儿,它们从早到晚全来剥啄这只毡靴,把它啄成了碎片儿。

一星期左右,整只毡靴竟给鸟儿们一片片全叨去筑了窝儿,然后各就各位,产卵、孵化,接着是雏鸟啁瞅。

在毡靴的温馨之中,鸟儿们出生、成长;冷天即将来临时,便成群结队飞往暖和的地方。

春日它们又都重新归来,在各自的树穴中的旧巢里,还会再次觅得爷爷那只毡靴的残余。

那些筑在地上和树枝上的巢窠同样不会消逝:

枝头的散落到地面,小耗子又会在地上发现它们,将毡靴的残毛搬进自己地下的窝中。

我一生中经常在莽林间漫游,每当有缘觅得一处以毡毛铺衬的小小鸟巢时,总要象儿时那般思忖着:

“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独爷爷的毡靴却永世长存。

7.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以“毡靴”为依托,记述爷爷的生活片断,表现爷爷的优秀品质以及对自己的影响,选材时间跨度较大,却无结构松散之感。

B.“爷爷”是受到“我”极力赞扬的人物,但是对“爷爷”的一些做法,也表现出不满的情绪,如嫌“爷爷倔”,扔毡靴时“愤愤地”等。

C.小说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多次中断叙述,插入“我”的议论、抒情笔墨,给人断断续续的感觉,实属败笔。

D.小说写“爷爷的毡靴”给鸟儿们一片片全叼去筑了窝儿,在窝里产卵、孵化,雏鸟啁啾的情景,意在表现“爷爷”将温情施与禽类的善良。

E.小说以“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独爷爷的毡靴却永世长存”作结。

集中表达了“我对爷爷的赞扬和思念之情。

8.联系小说内容,简要分析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9.小说标题是“爷爷的毡靴”,如果以“我的爷爷”为标题,你觉得是否合适?

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

商隐幼能为文。

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

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

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

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

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

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

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

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

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

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

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

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

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

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

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

从事令狐楚幕。

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

文思清丽,庭筠过之。

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

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B.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C.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D.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的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B.“博士”是古代学官名。

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

C.“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

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贬职。

D.“诔”和“奠”都属于祭文,“诔”多用作“上对下”“尊对卑”,“奠”则没有这样的要求;诔文是韵文,奠文则不一定是韵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商隐幸得贵人助:

令狐楚因为李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李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B.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

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

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晚次鄂州

唐·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1]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2],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1]估客:

贩货的行商。

[2]三湘:

泛指今洞庭湖及湘江流域一带,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

在今湖南境内。

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远见”“犹是”两词,描写诗人远远望见汉阳城,将要到达目的地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B.颔联中“估客”,即商贾。

同船的商贾白天倚窗托枕,竟能酣然入梦,不言而喻,此时江面风平浪静。

C.颈联诗人即景生情:

时逢悲秋,我虽人往三湘走,心却驰回故乡。

用一“逢”字,将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

D.尾联抒写感慨,多年征战业已结束,已能听到江上传来升平的鼓鼙之声。

E.本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颈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构思精妙,善于用典,读来饶有兴味。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第1小题1分,其余每句1分,共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

是:

,。

(2)《离骚》中作者表明自己即使被肢解,受惩罚也不改变志向的句子

是:

,。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两个比喻句,形象生动的描写歌乐之声的凄冷、幽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伤。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

②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翻云覆雨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③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④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⑤经过一番重新洗牌之后,2007年中国足球顶级联赛3月3日粉墨登场。

且不论球市如何冷清,从足球本身而言,进入第四个年头的中超联赛的格局变化还是值得关注的。

⑥每年“十一”期间,天安门广场都是花如潮,人如海;今年更因国庆彩车的吸引,人们争相前往,趋之若鹜。

A.①③⑤B.②③⑥C.①③④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走节俭型政府之路就是要采取严厉措施,从政府入手,从公务消费入手,坚决杜绝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将省下来的钱,用在为民谋利的“刀刃”上。

B.传统节日清明节,是在每年公历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不仅这一天是人们祭祀扫墓的日子,也是他们踏青出游的日子。

C.财政部紧紧围绕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加强监督工作为中心,进一步强化对重大财税政策和保障改善民生的监督力度,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D.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那么,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

19、选出下面几个话语情境中表述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萧峰对段正淳说:

“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

”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

-----------------(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

B.“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

”----------------(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C.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

“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

”------------------(腾讯体育消息)

D.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

-----------------(某律师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