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公文写作方法讲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4316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公文写作方法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公文写作方法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公文写作方法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公文写作方法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公文写作方法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公文写作方法讲稿.docx

《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公文写作方法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公文写作方法讲稿.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公文写作方法讲稿.docx

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公文写作方法讲稿

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公文写作方法(讲稿)

公文的写作,我认为可以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公文的准备阶段,第二是公文的起草阶段,第三是公文的修改阶段。

这个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一些工作。

一、公文的准备阶段

(一)信息收集

首先是公文的准备阶段,现在来看一些我们写过的一些公文,有一个规律性,就是写的比较草率,草率的原因就是公文的准备阶段的准备不足。

所以说,公文的质量就非常受影响,这个是很明显的。

所以说,要写一个好的公文,一定要使公文的准备阶段要充分,特别是一些涉及到法律法规方面的公文,恐怕就是公文的准备阶段就更要充分,有的准备阶段可能历时还比较长。

公文的准备充分了,公文的起草就比较容易,也能够保证质量,这样就是使公文能够写的比较好。

公文准备阶段有这么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首先要对公文写作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收集,公文需要的信息,我想有这么几个方面,最重要的一个,最直接的信息,我们通常叫做由头,意思就是说,起草这个公文,是谁让你起草的,是怎么来的这个事。

一般说由头这个信息,你比如说就是根据领导的一个批示,那么指示,或者是有一个来文,或者是报文,你来进行处理。

也就是说这个也是我起草公文的一个根据,这个由头的话,包括领导的批示、指示,以及你在起草过程当中,领导,这个主管领导,各级领导的意见,修改的花脸稿,这个都要保留,最后都附在你上报给签发领导的时候,作为一些辅助说明,不是附件,就是上报的时候,把这些别在后头就可以了。

同时上报,我们曾经,发生过一个误会,这个误会是由于办公室不懂,就是公文的流程造成的。

就是送给一把手签批,最后签发,这个文件当中,过程稿,花脸稿都要附在合同,不能够你都给清干净了,一张白纸,打两个字,全是你,这个办公室的译稿上去,你主管副职什么意见,专业部门什么意见,都没有了,这个不可以。

这个就容易造成误会,就是使一把手认为,这个还没有经过主管部门去研究,提出意见,所以这些要附在后头,这样一看,来龙去脉,怎么来的,非常清楚,也便于决策,这是由头信息,这个是一个。

第二类就是要有一些资料信息,我们这个就是原则上要求,如果我们这个文件,正文当中引用了某一个文件的一些表述,就应该把所引用文件的原文,附在后头,或者是注明出处,如果说原文很长,那一本书那就算了,注明出处就可以了。

如果说是原文的话,是某一个领导的一句话,一页纸的批示,像这些这个复印件都要附在后面,包括我们有一些引用一些规定,引用纪要里头的,这个原纪要件,或者是复印件,你也要附在后面,这个便于领导决策的时候参考,这是资料信息。

再有就是讨论信息,特别是一些新的开拓型的工作事务,或者是涉及法规规定的修订、补充这一类的,可能需要更扩大一些信息,我们可以采取讨论的方法。

比如,务虚会,我们通常讲的神仙会,就没有什么边界的,大体这么一个范围,大家就是侃一侃,头脑风暴,那么一些小型的研讨,这个可能都有利于开拓思路。

再有一些大型的一种写作,需要更多、更大范围的一些资料信息的时候,需要专门调查的时候,这个就是调研信息,专题调查,有的时候可以搞问卷调查,包括访谈调查,特定的对象,进行访谈,那么这个听取大家意见等等,这些都是信息收集,这个阶段,可长可短,根据工作任务,工作的需要来确定。

(二)弄清依据

这件工作做了以后的话,第二件工作叫做弄清依据,我觉得我们在办文过程当中,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依据不清,这种例子可以说一再有发生,我们在草拟一个文件,开始动笔之前,要有一个问题,我们要想清楚,我们就是根据什么来进行这个文件的起草,我想恐怕有这么几个五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个考虑就是说,是否是我的任务,也就是说任务依据,任务依据又分这么几种情况,一个就是说,是否是我的部门法定职能明确的,而且这件事情已经纳入工作计划,这个工作计划是经过领导批准,可以执行的。

你这个就可以按照这个来起草你的文件,就是说,没有经过领导批准,那么也不行,你就是纳入工作计划了,领导没同意,那你写了以后,怎么出去,所以这个上下沟通,先要搞明白。

第二类的话,就是上面部署要求的,上级召开会议,要求你们这个机关来负责这件事情,方案上没有,但是分工让你负责,就是你的事情了,或者是上级机关领导个人,直接批示交办事项,这个也是一个依据,那你也是可以起草公文的,该怎么办怎么办了。

还有就是,其他部门有要求的,包括你下级机关报文和平级机关来函,这是我根据什么,就是我工作任务,这是一个概念。

第二个就是职能依据。

职能的大小、组从,有一些职能,就是你一家独有,这个好说,但是有一些职能,就是有交叉,不明确,还有一些职能,就是你光办你的事还不行,可能会涉及到其他部门,有的时候需要联合行为,有的时候需要报上级机关,这个发文,所以说一个文件,我们在制定之前,就要对这个职能进行清楚的这种思考,我打个比方讲,你比如说,公务员处分条例这个修订,我说几个部门都有关系,首先就是监察部,中纪委监察部是合署办公了,政府这边我们就是监察部的,监察部它是管公务员处分处理这些事务的,这个修订是不是应该他来做,还有一个,国家公务员局,国家公务员局这个职能里头也很明确,就是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及其修订、制定各项配套政策。

你这个公务员处分条例是不是属于配套政策之一,从什么角度去考虑,我们但凡像这样的话,我们按照这么一个原则去进行安排,需要联合行文,涉及多家职能的,要分一下。

比如,政策研究制定部门,或者我们简称叫政策部门,就是出政策的部门。

第二个叫做执行执法部门,第三个叫保障部门,我们按这三个来讲,作用不一样,我们说公务员处分条例,谁是政策研究制定这个部门,这个部门就应该是主办机关,谁是执行执法部门,谁是保障部门,这些部门如果说是相关的,它应该是会办机关,应该按照这么一个原则去定,这样定下来的话,就能确定只能有一个主办机关,不能够多家共同为主办机关,你可以说是联合行文是可以的,但是说主办机关只能是一家,这个一家所制定的原则,就是你是政策研究制定部门。

比如,我们要给中小学教师涨工资,不是普遍的提薪,只给中小学教师这一部分人涨工资。

这个事的政策制定部门是人社部,人社部它是负责机关事业单位,乃至整个社会分配问题,这是政策制定,研究制定部门。

在执行的时候,你给中小学老师涨工资,谁是执行部门、谁管老师,也就是你要给这老师涨工资,谁来办,这个当然就是教育部门,给老师涨工资,钱从哪来呀,所以说这还得有一家,那么这个就是财政部门。

所以,要办成这件事,最低的联合行文的范围,也是这么三家,就是人社部、教育部、财政部,财政部是保障部门,谁是主办机关呢,可能这个要求、建议,可能就是教育部提出。

但是,它是执行机关,它不是政策制定的机关,政策制定机关谁,就是人社部统筹管理。

就是人社部牵头办文,使用人社部的文号,人社部就是主管主办机关,这个文就可以发下去了,这个职能关系也就是这么来确定下来的。

第三个就是法律依据,法律依据又三种情况。

一个是国家已有法律,你不知道,这个是非常可怕的,那么你不知道,你搞了一个,结果后面把关不严,出来了一个新的规定,和过去已经颁布执行的规定撞车,这是麻烦比较大的事情,像这种事情我们是发生过的。

那么你比如说当年合同法出台以后,就是很多地方需要跟其他的法去磨合,你还得发一些新的司法解释、条文、、补充,这个就是说它有一个协调适应的过程,就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可能和其他法律条文的关系。

我们说是一个公文发出去以后,没有日后的问题,执行非常痛快,不需要再做补充说明,这个是比较罕见的,我想了一下,我这一生所经历的,所参与的,所遇到的,这个就是公文的,发出公文的,有没有一种就是公文发出去,什么意见都没有,执行的非常痛快,还真有一件。

就是当年我们开始实行双休日那个文件,非常痛快,一直到现在,我也没听说是谁对这个事有意见,但是这种事是我们办理公文当中,是非常非常罕见的,做到一点意见都没有,这是非常难的,但是可以把这个作为我们的目标,如果你公文准备工作十分充分,至少是我发布了以后,所需要再去解释补充的事情,就比较少,那么就怕你准备不充分,那可能事就比较多,甚至执行不了,被碰回来,我们这种例子也是有的呀。

像我们前一段华能罚款的那个事情,就搞的很难堪,也不是说它没有道理,但是你缺乏一个听政和实验的这么一个环节,这个是在我们罚规规章制定程序条例里头都有要求的,所以说,这也不能够冤大家不理解,确实是他自己做的工作有缺陷,这是一个,法律依据。

第二个,就是说法律依据第二种现象,就是国家没有相关的法律,就是是个空白,是个空缺,但是按照职能,不是你管的,那你不要乱搞,这个基层的政府,有一些比较实用主义了,随心所欲,有一些事情。

这个不可以的,那么这个不能够打乱战,这是都有一定之规的,谁来制定,哪一级来制定,什么样的程序,国家都有一些非常细腻的规定,这个是不能乱来。

第三个就是说,没有这个法律,也该你这个部门负责,但是,你没有按照法定的程序条例有关规定来办理,也属违规违法,这个我们说程序条例的规定,非常细了,你有一些要向法制部门去立项,经过批准,有一些要通过人大,有一些还要通过社会听政,有一些专家论证,那么这个都有详细的规定。

第四个就是引证依据,引证依据就是三件事,一是来源是否准确,如果来源不准确,麻烦很大,你结果引了一个假事,想想多么难堪,这个来源的话,一定要准。

再有一个来源的话,它所表示的引导方向要正确,你包括它的代表性,有些个案,它不有普遍规律代表性,那么也有一些个案,虽然是发生不多,但是它可能是预示了你一个机制,制度的缺陷,那你也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这个就是引证依据的选择非常重要。

再有一个就是,你要引证它来说明什么,与你的意图要相符,你不能说了个事,和你最后要解释的,沾不上边,不搭界,有的时候,出在这种情况出在这,比如说你引证了三件事,最后你是出了对应的三个措施,讨论的时候,可能领导同志提出来说,你这个第二条意见能做得到吗,你自己也觉得做不到,那就算了,第二条就没了,但是你说了前面是三件事,你后面你就两个,你前头可能是第二件事,就是没有对应措施,这就变成了和你后面的,就是不对等了。

如果,后面这个措施不说的话,那前面的引证你也要去掉,你不能说,引证的事情后面没下文了,像这个在一个公文修改过程当中的,是很容易发生的,你修改的时候,就说我后面的这个领导没说前面引证的事,只说后头的事了,后头按照领导意见,我不写上了,不要了。

不要了,那你前头对应的引证的例子,你留在哪,后头没有措施,这个就是变成一个引证不符了,这种现象也是会有,这是第四种。

再有一个就是公文的效应依据,说一千道一万,公文要有用,公文没有用,是一概不可以发的。

曾经我是做秘书处长的时候,碰到过这么一个事情,我们那个时候,我是做秘书长的时候,好象每年都有几件公文会被打回去,就是不同意发。

这些公文也是经过司、处,各级都是签字报过来的,但是到了办厅的秘书处就被卡住了,你比如说曾经有这么一件发回来的。

我们一般一个公文,不管是哪一类公文,大体上总有一个基本的逻辑关系,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个文拿来一看,通篇都是什么,既没有为什么,也没有怎么办,那么这个公文就没有效应了,没有用,结果我就和报文单位的同志就询问他,这个文我们为什么要办。

我说一个就是说,你们管的这项工作呢,是否是目前有一些违反规定的现象,有一些不良倾向,有一些不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表现,或者是倾向,这个有没有。

他说没有,我说那既然这个没有,第二个,我再问你一个,就是但凡一个工作设置,随着社会发展它可能都会有一些不断的深入、提高,随着改革的深化,会有一些新的要求,以便把这个工作搞的更好,那么这方面的要求,你们有没有。

他想了想说,也没有。

那我就不明白了,你既没有这个老问题,又没有新要求,你发文干什么,最后答不出来了,墨迹半天,跟我说,你高抬贵手吧,说咱们马上就要年底,要总结了,我们这个处今年一个文都没发过,我说你要是这个理由的话,那你还是别发了,你没有内容的文,你发出去,让人家看你的废话,这个东西就是影响太不好了,我说我看你们司长也签字了,要不然的话,我们去跟你司长解释一下,结果他说,那算了吧,本来他就不同意发,他把司长磨完了以后,又上我这里磨。

这个司长也是不太厉害,他磨的狠了,也就签了,那么到我这,还是过不去,没有用的公文,一概不能发出去,什么叫做没有用,就是既没有老问题,又没有新要求,这就是没有用,有什么用啊。

就是我们发出去一个公文,它总是要解决一个问题,你什么问题都不解决,你这个公文你发它干什么,所以说,我们这五条依据的话,我们都要做一个深入的思考,那么想明白了,好,我这个弄清楚依据了,我就可以开始再下一步了,下一步就是说,我要搞清楚文种。

(三)选准文种

文种是什么,用哪个文种,你是不同的文种,在起草的时候,写这个公文的时候,你的用法,你的语气,你的角度,那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说你不能说我先写一篇东西,管它是什么呢,写完了以后,再确定是使用哪种文种,这个一般来说,预先不搞明文种的这种起草,写出来可能就是什么都不是,你不能说,对一块字在这就完了,你要想这是一个通知,从一开始落笔,你就是按照通知的要求去写。

你要是个决定,一开始的结构设计,就是按照决定的这个去写,如果是个请示,那就是从请示的要求去,如果是报告,那就是报告的要求,各自不同。

所以说,你在起草之前,一定要明确,是什么文种,如果你中途要变换文种,必须要新思考你这个整个公文的架构和它的逻辑关系,我们就是往往一看,写这个东西,写这个东西,挂的文种是通知,实际上内容是通告,这个也是非常常见的,我说了嘛,报上来了17篇,12篇都是通告,只有5篇是通知,就是说一开始就没有照准,我应该采取哪一种文种,所以上来就写,写完了以后,根本就没有通知的内容。

我们容易搞混的,大概是有这么几种,一个就是请示和报告内容,这个是两个事,这个不能够混,第二个是通知和通告混用,三个就是通知和通报混用,通报,你比如说是一个违法乱纪的事件我通报,你不能是关于这个事项的通知,这个的话,这种错用我们也是不少见的,但是这个是错的比较厉害的。

再有就是说,通知和函混用,函刚才我们说了,根本就没有通知的功能,通知是下行,函是平行,那么特殊情况下,可以用作和业务主管之间的请示批复,但是不代表它可以用作通知,这个是通知就应该按照我们机关间的关系,就是通知这一种,你不能套在函里头去用。

二、公文的起草阶段

(一)找准角度

我们这个搞清楚了,就可以进入公文的起草了,准备工作充分了,就进入起草阶段,就是两件事,叫做找准角度,我从哪下笔,我从什么地方切入,叫找准角度。

找准角度,这是我们在公文起草当中,非常重要的一关。

我们写公文和写小说,这个写文学作品,写诗歌散文,很多地方一样,但是最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就是你写这些其他的文学作品,你都有个作者,你这个作者是有专利的,那是你写的,你还有版权的,你还有收入的,公文就是没有作者,没有专利,公文没有这个你个人得版权。

公文只有叫做执笔人,起草人,这个人是代组织执笔而已,或者说是一个组织的工具之一而已。

不能够把这个工作落到他个人的头上,哪个公文是我写的,我的作品,不可以的,那么我们写公文的时候,要从这么一个角度去考虑,你是一个组织的代言人,说我们说平常我们讲,我是张三,我是李四,写公文的时候你是谁,你不在是张三李四了,你是谁,你是这个组织的代言人,或者说我们通常讲的不准备的一种表述吧,就是说你为谁起草文件,你就是这个单位的最高负责人,你为你们局起草一个文件,那你就是局长,一把手。

你为这个部起草文件,那你就是部长,你代国务院起草,你这个角度,那你就是国务院总理,那么这个话听上去,就好象是比较狂妄,那么这个家伙一下成了总理了,我想这个就是一个你们角度,你要从这个组织的最高领导人的角度去想问题,实际上准确的说,不是他个人的角度,是组织的角度,是组织的主张,组织的职能角度,你不从这个角度讲,你怎么写都写的不对,都写成了一种个人的东西。

比如说给上级机关写报告,写了一大堆,说领导,如何如何伟大,那就是变成了吹捧你们领导了,那不是领导向上级机关汇报,这个就是全都变了。

所以角色模拟,是非常重要,一般说是要组织一个起草组,就是起草公文,或者是说我们这个坐下来,思考一些公文的起草的架构。

第一关,叫做角色模拟,进入这个角色模拟,所以说第一关叫做进来关,就是进入情况,什么情况,是领导的情况,不是我们个人的领导,是组织的情况,不要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想问题。

第二关叫做跳出关,写完了,你还是你,你还是一个普通干部,你还是一个草民,你不要觉得,你就是部长了,你就是总理了,那麻烦了,你跳不出去了。

我们就有跳不出去的,是不是,那跳不出去就麻烦了,会影响你一生的进步。

你跳出去了,你就是会顺利发展,你跳不出去了,那就成了一个麻烦人物。

我们有的时候,就会有这种现象,参加了一个大型文告的起草讨论,回去就说,什么什么提法是我说的,领导在上面,大会里发言,下面有同志讲说,这个领导讲话有水平,讲的好。

说他讲的好,他动一个字了,那稿子都是我给他写的,这个就是跳不出去。

一直到最后,退了休以后,还跳不出去,写个人危机,个人危机把公文都收进去,那都是你个人作品了,不可以的,像这些,就是角色扭曲,就是说,你要进入角色模拟,然后做完这工作,你要还原成你自己。

再有就是说,我们在这个理论过程当中,我们遇到这类问题以后,我们要有一个清楚的一个描述,就是我起草哪一类的文件,我要和谁说话,我要说什么,和我要怎么说,那么我想,我们这也作为一个分析。

我们说,按照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我想要抓这么几个要点,是它的区别。

上行文抓什么,我给上级机关写的报告,请示,我抓什么。

第一个就是要从我本机关的职能角度去表述问题。

第二个,就是一定要扣住重点,与你报告、请示所要描述的问题,没有直接关联的,多一句话都不要。

曾经,是我做秘书的时候,遇到这么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和其他的机关之间,就是有一些需要协调的事情,需要协调的事情,搞的非常不愉快,如果说非常顺利,这没问题了,但是搞的非常不愉快怎么办。

最后,我们协调的最后一个,没有办法了,你比如说协调不下来,会办文件,一个是他拖,我们有规定,你不能超过一定时限,最后就是说,干脆不同意,不同意的话,就得商量。

量商量不下来,最后就升格,原来是业务人员联系,后来是主管领导面谈,最后是上升到一把手出面。

最后还是谈不下来怎么办,最后一招就是说,我在一个文字上表述,各家的意见都说清楚,然后提出主办方的意见和建议,各方的一把手签字,上报上级机关裁决,那就是最后一条路了,这个是上行文。

我们碰到这个事,这需要走最后这一道路,就是要协议和报告,说一个情况。

写的时候,就是我们业务部门搞了个东西,当时还是比较早期的,没有打字机,都是手写的,写了那么一大本,最后领导把我叫去了,他说他们给上级机关领导写东西,不太有经验,说你得过去帮帮他们,结果,给我这一大本,说你先看看,然后过去跟他们一块讨论讨论,看看这个东西怎么写,结果一看,这篇三万多字,写的跟张辉小说一样,包括他们历次开会协调,打架的过程,谁说了什么,冒号,引号,谁说了什么,冒号引号,谁先拍的桌子,这先摔的茶杯,吵起来了,写的这个详细,好象两个小孩打架,一看是爹来了,妈来了,他先打我的,他先骂我的。

这个恐怕不行,你不能够把这个东西,都是个人怨气在这里头,这都不是职能问题,这不是职能,更不是重点,所以说,我们最后修改的时候,我就讲了这个意见,讲了这个意见的话,我们就重推了一遍,就是完全从职能角度,那么这些话就统统都没有了,最后形成第一稿,修改,3000字,经过班子讨论,第二搞修改,剩下2000字,最后一稿定稿,1800字。

1800字再看的时候,那就是重点非常的明确,完全从职能角度描述问题,有理有力有结,这个就是非常清楚,逻辑关系也非常的通顺,那么觉得,这个领导也非常满意,说是这差不多,这个东西就报了,报了以后,很快就批回来了,然后就按这个执行了,后头都很顺利的。

我就讲这个上面,给上面报东西,说有没有一个规定说,最长不能超过多少个字,这个没有,这个东西,如果说出这个界限的话,那就真文牍主义了。

你比如说我们规定,上报上级机关的,不能超过1500字,这个其实也不科学,没道理,你看什么事了,是不是,所以说我们不应该有一个界限。

但是一个原则,就是说,要能少不能多,因为多了以后,就没重点,你像我前面举的这个例子说,说我们一个领导办公厅领导上任,部长找他谈话,如果那部长很罗嗦的话,说了一个多钟头,那你说的话,我觉得就没有太大价值了,就那么两三句话,那就很不一样,那觉得份量也非常重,所以说,一定要抓住重点,而且一定是要从职能角度,不要写成领导的个人表文告,这也是非常忌讳的。

这个就是上行文的,要抓这么两个点。

平行文,我想也是两个点,一个就是说,一定要从大局出发,你平行文,往往就是涉及到多家业务范围,观察问题的角度不能够从一家的角度,你要上升到覆盖多家的角度,甚至是上级机关来看这个问题的角度,这就是大局着眼。

比如我们协商的时候,各个部门都从各个部门的利益角度出发,那可能就是什么事都办不成,扯来扯去,没完没了。

这个时候要考虑问题要解决,就是上级机关怎么来看这个问题,从整个社会发展,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渠道这个可能就不一样,这样提出的建议,可能大家都能够接受,所以说平行文的一个要点,就是一定要从扣住大局,从大局着眼。

第二个,就是协商办事,大家都是,古时候说法就是平行的级别,就是办事也要协商办事,特别是我们现代社会发展,这种依靠强制性的行政命令去解决问题的,这个范围,作用,都在缩小。

更多的社会问题、工作问题,要靠内部的或者是坐下来我们协商的,合作的方式去解决,这个可能是个大趋势,越来越是这样的。

就是说,你说我办这个事,你不同意,不同意我就找上级机关、评理,这个上级机关,领导跟你关系好,完了以后,把人家说一通。

我想恐怕我们将来政府不会是这么发展的,我们要讲法理了。

所以,要有这种概念,一定要坐下来,大家平等的协商,你包括公文语言,公文语言里可以多用一些建议,少用一些,要怎么样怎么样,必须怎么样怎么样,这种口气。

你这个是双方平等协商,这是平行文的角度。

第三个就是下行文,其实下行文,现在一个普遍的问题,我特别希望能够结合这次的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下行文做一个比较大的纠正,我们下行文太难懂了,总是充满了一些高纯度的官话,什么问题都不解决,这个也是很不良的一种文风。

当时我们参与一些起草的文件,参与研究的,据说很多到了领导手里头,批回来,都是很直白的一些批示,有一些文件就是直接批示,就是说要使用老百姓读得懂的语言。

我们有一次在行政学院,我们搞了一个公共服务均等和的座谈,也合一个省部级领导干部班,提取了几个省的关于新农保这个政策的推行情况,领导同志出席我们的座谈,最后领导同志讲话讲,说有一些省建议,说农民工作不好做、不愿意、不积极参加入保,说希望能够有一个新政法规,能够要求的话,必须是在45岁之前,能够参保,保证15年的缴费期。

有这个建议,最后领导讲话的时候,就讲这问题,他农民会算帐吗?

农民回到家,大被子一蒙,什么账他算不明白,但凡一个政策推行不下去,我认为,无非就是两件事。

一个事就是政策有问题,所以农民没有积极性,人家算不明白了,没积极性。

第二个,既然你们认为是好政策,那就是这个政策没说明白,农民没听懂,这个就是没听懂这个事就是我们的宣传力度不够。

我们的公文的语言,太费解。

有一次,我看那个节目,就是《李敖有话说》他讲了这么一段,挺形象的,他说当时,国共两党军事力量对比,明显是共产党的军队力量要弱的多,最后怎么把强的打跑了?

因为,国民党不会宣传,说讲三民主义,说我研究了大半辈子,还没明白。

共产党的宣传就直白容易,懂得多,就六个字,叫打土豪,分田地。

这谁听不懂,我想,可能这种宣传的直白,它肯定公文效率,那肯定会高。

所以这个也是一个很明显的作用。

我们也是从年轻过来的,我年轻的时候,给领导写东西,我想现在很多年轻人肯定也是这样的心理,就是希望通过写东西,受到领导的亲睐,赏识,让领导感觉到,说这个同志是个才子,喜欢听这种话。

所以说的,有的时候写一篇东西,写完了以后,还有意的要翻翻辞海,辞典,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