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4109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河池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西河池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西河池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西河池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西河池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河池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广西河池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河池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河池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广西河池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河池市2019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人教版必修1。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为西周分封形势图。

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  )

A.赋予诸侯绝对的地方管理权力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实现了周王对地方的直接管理D.分封的对象以同姓王族为主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分封的诸侯国同姓占据主导,可见分封的对象以同姓王族为主体,故D符合题意;分封制下诸侯享有世袭统治权,但材料无法判定诸侯绝对的地方管理权力,故A不符合题意;秦朝确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B不符合题意;分封制下,周王无法对地方进行直接管理,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秦代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的属员。

据文献记载:

“御史中丞督司隶,司隶督司直,司直督二千石以下至黑绶(司隶、司直均为丞相的属官)。

”据此可推知,秦代

A.皇帝集权受到威胁B.御史大夫制约相权

C.中央机构分工明确D.官僚机构等级森严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秦代御史大夫的属员御史中丞的职责是监督司隶、司直等丞相的属官,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同理推断出秦代以御史大夫制约相权的结论,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两两对应的是丞相、御史大夫及其属官们的监督权限,不能得出皇帝受威胁,中央机构分工明确是表面现象,不用推理,材料和官僚机构间的等级秩序无关,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3.下表为唐代士、庶登科人数详细统计表(单位:

人)。

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唐代(  )

科目

出身

618至649年

650至683年

684至709年

710至732年

733至755年

756至779年

780至805年

806至826年

827至846年

847至873年

874至906年

合计

进士

士族

3

14

34

32

23

37

45

72

131

128

70

589

寒族

2

5

21

19

7

11

15

21

18

4

9

132

A.寒门子弟不受政府重视B.科举制受到现实制约

C.社会阶层流动更为频繁D.并未真正实行科举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来看,唐代进士科的士族数量在整体上远远多于寒族,这说明士族仍然存在政治影响力,科举制受到现实制约,故B符合题意;从材料来看,寒族毕竟有参加科举考试而做官的机会,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性情况,故C不符合题意;隋朝起,我国实行科举制,而进士是科举制的重要科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军机处自创设伊始就只有军机大臣、军机章京两层,有官无吏,“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军机大臣人数很少,雍正刚建立军机处时,只有3~5人,后来多的时侯也仅11人。

这反映出军机处

A.机构设置较为简单B.只是一个临时机构

C.辅助皇帝处理政务D.内部形成分权制衡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军机处的设置上只有两层,“无有官吏”,“无公署”,人员很少,这反映了军机处机构简单,A选项正确。

军机处是清代正式中央机构不是临时机构,B选项错误。

材料中军机处的机构、人员设置等与处理政务的权限并不对应,C选项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提供军机处机构人员设置与内部的权利分配的相关信息,D选项错误。

5.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对民主的定义是“不容许所有公民共享的制度是寡头的,允许所有公民共享的制度是民主的”。

据此可知,亚里士多德赞成

A.寡头政治B.所有人的民主C.贵族政治D.多数人的民主

【答案】D

【解析】

【详解】雅典民主实行主权在民。

“所有公民共享的制度是民主的”说明亚里士多德赞成多数人的民主,D正确;寡头政治是材料中反对的政治形式,A错误;雅典的公民才享有民主,不是所有人,B错误;材料说明的是民主政治,不是贵族政治,C错误。

6.有学者说,古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力应该根据法律而生活”,皇帝无法凌驾于法律之上,执政行事都需在法律框架的范围内,无法超越。

这反映出古代罗马法

A.充分发扬了民主B.影响了后世立法

C.蕴含近代法治观D.取消了贵族特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罗马包括皇帝在内“执政行事”都要“在法律框架的范围内”反映了古代罗马政治文明中已经蕴含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近代法治观念,C项符合题意;皇帝无法凌驾于法律之上不能说明其充分发扬了“民主”,材料并未体现罗马法对后世立法的影响,也不会破坏贵族特权,ABD三项错误。

7.观察下边的英国政治运行图。

由如图可知,英国

A.国王与议会相互制约B.国王“统而不治”

C.内阁是国家权力中心D.国家实权由上院掌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英国政治运行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王的职责是任命贵族组成“上院”,“形式上任命”内阁首相及成员,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国王与议会相互制约,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议会而非内阁,议会中掌握实权的是下院而不是上院,ACD三项错误。

8.当地时间2019年10月17号,美国联邦法官沃森裁决,冻结特朗普政府于上个月25号公布的旅行禁令。

这是特朗普自上任以来推出的第三个版本的旅行禁令。

由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政府颁布旅行禁令的行为不符合规定B.美国联邦法院具有最高司法权

C.“分权与制衡”原则在美国发挥实效D.美国总统可以代替议会制定法律

【答案】C

【解析】

【详解】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分立法、行政和司法权三部分。

由材料“国联邦法官沃森裁决,冻结特朗普政府于上个月25号公布的旅行禁令”这反映了美国联邦法院的司法权对美国总统的行政权的制衡,故C符合题意;政府依法拥有颁布旅行禁令的权力,故A不符合题意;美国联邦法院具有最高司法权,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不符合题意;美国总统的行政权不能凌驾立法权之上,不可代替议会制定法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根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法国总统和德国皇帝一样,拥有召集和宣布国家代议机关开会、延会和闭会的权力,且拥有控制和解散议会的权力。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德意志帝国民主政治徒有其表B.法、德两国元首权力相当

C.法国1875年宪法带有妥协痕迹D.法、德两国政制同形同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法国总统权力较大,可以干预立法权,说明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的共和制不够彻底,带有妥协痕迹,故答案为C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属于民主政治,皇帝权力较大不能说明民主政治只是徒有其表,排除A项;德国皇帝权力更大,排除B项;法国是共和制,德国是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

10.林则徐在禁烟时除请求外商呈交现存鸦片外,还要具结保证。

英商务监视查理义律起初愿意具结保证,但其提出关于违法人员,不能就地处决,必须经过公开审讯,才能够定罪,遭到林则徐回绝。

这一事例可以用来印证当时清朝官员(  )

A.贪污腐化严重B.积极应对侵略

C.固执锁国政策D.法制意识淡薄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关于违法人员,不能就地处决,必须经过公开审讯,才能够定罪,遭到林则徐回绝”侧面说明清朝当时存在不经审讯而定罪的情况,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清朝官员的贪腐情况,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无关清朝官员积极应对侵略的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清朝的对外政策,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1.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公开分裂.导致其领导和军事力量严重削弱的历史事件是

A.永安建制B.天京事变C.安庆战役失败D.太平军北伐失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京事变导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分裂,军事实力严重削弱,选项B正确;选项A初步建立政权,排除;安庆失守使得天京危急,排除C;北伐失利并未导致领导集团分裂,排除D。

12.义和团中既有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小商贩和运输工人等下层人民,也有部分官军、富绅甚至王公贵族,正所谓“上自王公卿相,下至娼优隶卒,几乎无人不团”。

这反映出义和团(  )

A.组织极为松散B.顺应社会发展潮流

C.带有宗教色彩D.得到清政府的支持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上自王公卿相,下至娼优隶卒,几乎无人不团”说明义和团成分复杂,组织极为松散,故A符合题意;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口号,盲目排外,不利于中国近代化,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义和团的宗教因素,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从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以后,朝纲独断,天下事无论大小一切听命于君主,皇帝口含天宪,言出法随集神权、皇权、族权于一身。

打破这一体制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辛亥革命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以后,朝纲独断,天下事无论大小一切听命于君主”指君主专制政体。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余年君主专制政体,故C符合题意;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没有改变我国君主专制政体,故A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告终,没有改变我国君主专制政体,故B不符合题意;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完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没有改变我国君主专制政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下图是近代中国农民革命热情演变的示意图。

对图中态势解读最为合理的是其反映出(  )

A.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B.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壮大

C.国共两党合作推动了革命发展D.红军长征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答案】A

【解析】

【详解】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满足农民土地要求,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故A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1927年到1934年国共关系破裂,故C不符合题意;红军长征始于1934年10月,时间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在进攻形式上,不要后方超越敌占中心城市和坚固设防的据点,长驱直进,直插敌之战略纵深。

”下列军事行动符合这一战略思想的是(  )

A.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战争B.红军反“围剿”斗争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D.“百万雄狮”渡江战役

【答案】C

【解析】

【详解】挺进大别山是1947年6月,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

材料“不要后方超越敌占中心城市和坚固设防的据点,长驱直进,直插敌之战略纵深”符合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特点,故C符合题意;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战争,不断攻克中心城市,故A不符合题意;红军反“围剿”斗争发生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故B不符合题意;“百万雄狮”渡江战役是跨国长江,推翻南京国民政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1908年3月,在纪念巴黎公社起义37周年国际大会上,列宁指出巴黎公社的失误在于:

是没有“剥夺剥夺者”,二是对敌人过于宽大。

据此,列宁认为()

A.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不成熟B.巴黎公社背离科学社会主义道路

C.应对资产阶级采取专制手段D.巴黎公社颁布的措施极为不合理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没有‘剥夺剥夺者””指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对资产阶级实行专制手段,给他们反扑的机会,C正确;材料并不是认为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是条件不成熟,A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伟大尝试,并不是背离科学社会主义道路,B错误;材料不是从巴黎公社措施的角度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D错误。

17.七月事件之后,莫斯科大资产阶级的机关报《俄罗斯早报》直截了当地说:

“专政这个词没什么可怕的,它是必需的!

”这说明当时

A.临时政府的反动本质彻底暴露B.革命仍保持和平过渡的可能

C.工兵代表苏维埃丧失实际权力D.沙皇专制统治出现复辟倾向

【答案】A

【解析】

【详解】七月流血事件,临时政府出动军队血腥镇压了示威游行的工人和士兵,因此“专政这个词没什么可怕的,它是必需的”说明临时政府准备暴力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权,反动本质彻底暴露,故答案为A项;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表明革命已无和平过渡的可能,排除B项;工兵代表苏维埃仍然掌握武装,得到民众的拥护,排除C项;沙皇专制统治在二月革命中被推翻,没有出现复辟倾向,排除D项。

18.下表为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决议与其通过的《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

由此可知,这次会议

主要决议

《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

定都于北平,并改名为北京

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采用公元纪年

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A.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目标B.彻底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因此政协会议拥有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故答案为D项;《共同纲领》确立的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排除A项;辛亥革命彻底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项;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排除C项。

19.2018年9月6日,是天津市静海区子牙镇东子牙村的“大日子”。

乡亲们将投票选出新一届的村委会—咱村里的当家人。

晨光熹微,一条伸向村内笔直的水泥路上已有三三两两的村民走向老村委会大院。

74岁的刘大爷兴奋地说:

“就着今天的投票呐,冲着门口这条水泥路,我也得过来投票!

”这表明

A.村民间接选举实现了当家做主的愿望

B.村民积极投票彰显了当家做主意识的增强

C.村民通过选举当家人来管理国家事务

D.村民选举是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唯一形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乡亲们将投票选出新一届

村委会—咱村里的当家人”属于村民自治、民主选举,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村民积极投票彰显了当家做主意识的增强,故答案为B项;选举村委会干部属于直接选举,排除A项;村民通过选举当家人来管理村集体事务,排除C项;村民的政治权利包括选举和被选举为人大代表的权利,D项中的“唯一”说法错误,排除。

20.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客人时,在谈到台湾问题时指出:

“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制度可以不同”。

这反映出(  )

A.海峡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突破B.中国开始构建国家统一新模式

C.和平统一祖国方针正式确立D.“一国两制”的方案基本成型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坚持一个中国,制度可以不同”,可见“一国两制”的方案基本成型,故D符合题意;材料只是邓小平的个人看法,不是正式确立和平统一祖国方针,没有涉及海峡两岸关系突破的表现,故AC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开始”的限定,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兴起的非殖民文化运动中,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事业蓬勃发展,新生的国家渴望建立平等的国际关系。

新中国与印度等国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共同倡导(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C.“求同存异”方针D.不同任何大国结盟

【答案】A

【解析】

【详解】1953年,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故A符合题意;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与印度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求同存异”方针是1955年在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的,并非新中国与印度共同倡导,故C不符合题意;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突出表现为不结盟,时间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1972年后,中美两国

经济贸易关系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中美之间的贸易还存在许多障碍,中美之间的贸易额增长缓慢,截至1978年底,双方的贸易额还不足10亿美元。

这主要是因为

A.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B.中美两国长期相互敌视

C.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僵化D.中美尚未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之间的贸易额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中美尚未建立外交关系,D正确;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是建国初期,A错误;B项的“长期相互敌视”不符合事实,1972年两国开始走向正常化,B错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僵化不是导致中美贸易额增长缓慢的原因,C错误。

23.二战后期罗斯福曾设想将战时大国合作延续到战后,由美、英、苏、中组成“四警察”共同控制世界,美国则扮演“警察局长”的角色。

但战后杜鲁门则表示,“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高涨B.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形成

C.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的膨胀D.西欧国家开始走上联合之路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说明美国企图主导世界,根源于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的膨胀,故C符合题意;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它是杜鲁门主义出台的背景,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战后杜鲁门则表示”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的表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形成于1955年,故B不符合题意;1951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是西欧国家开始走上联合之路的标志,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1966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美元,超过法国,1967年超过英国,1968年超过联邦德国。

197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美元,1973年达到40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这一现象

A.表明美国的经济实力已大大下降

B.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提供了动力

C.说明世界两极格局受到日本冲击

D.促使日本摆脱了美国的政治控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随着日本经济

发展,谋求政治大国的野心越来越膨胀,日本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提供了资本和动力,故B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不能说明美国的经济实力大为下降,当时美国的经济实力仍然最强大,故A错误;题干反映了日本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题干并没有提到两极格局,因此与两极格局无关故,C错误;日本经济实力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摆脱美国的控制,但并没有摆脱了美国的政治控制,故D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3分,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封建”与“郡县”为历史性标识的两种政治体制,其间的重大区别,今人据以判断的视域自然要比古人宽阔得多。

萧公权先生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概括为两项,言简意赅:

“秦灭六国为吾国政治史上空前之巨变。

政制则由分割之封建而归于统一之郡县,政体则由贵族之分权而改为君主之专制。

”第二项之中,实还包含有另一要项,即赵翼在《廿二史记》借“汉初布衣将相之局”所申述的由“世侯世卿”,改为中央政府任免的“流官制”。

——摘编自王家范《重评明末“封建与郡县之辨”》

材料二在西周的存续期间,对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都采取了有效的统治政策。

如对西部管理贯穿西周统治始终,早在周文王的时候,通过“伐犬戎”“克密”“伐崇”基本扫除了西部的不稳定因素,并通过分封将这些地区纳入西周的统一之下。

汉初在政治体制上部分地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但面对当时形势,又不得不重拾分封制。

回顾汉初半个世纪的历史,即从公元前202年汉朝初立到公元前154年平定“七国之乱”,汉王朝一直为分封制所困扰,正如当代文学家吕思勉说:

“封建者,过时之制也。

汉初用之,虽一收夹辅之效,然其势终不可以复行。

——摘编自尚绪芝《西周、汉初分封制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重要的政治制度,并根据材料概括其主要特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的分封制与汉初的封国制有何异同。

【答案】

(1)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主要特点:

君权至上;地方集权于中央;官僚不得世袭,由皇帝任免。

(2)同:

目的都是为了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都分封了同姓子弟为王;诸侯国都有较大自主权。

异:

西周分封对象是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汉初分封的对象刘姓皇族子弟,当时郡县与封国犬牙交错。

西周的分封拓展了疆域,有利于巩固统治,到后期随着诸侯国力量增强,周王室权威下降;汉初封国制导致了王国问题,为分裂割据埋下了隐患

【解析】

【详解】

(1)制度:

根据材料一中“政制则由分割之封建而归于统一之郡县”,“政体则由贵族之分权而改为君主之专制”,“‘世侯世卿’,改为中央政府任免的‘流官制’”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重要的政治制度有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等,共同构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特点: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有君权至上、中央集权、官僚不得世袭,由皇帝任免等。

(2)同:

根据材料一中“贵族之分权”,材料二中“通过分封将这些地区纳入西周的统一之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制与汉初的封国制在目的、对象和权限等方面有相同之处。

异:

根据材料二中“西周的存续期间,对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都采取了有效的统治政策”,“汉朝初立到公元前154年平定“七国之乱”,汉王朝一直为分封制所困扰”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分封的对象、作用、后果等方面,说明西周的分封制与汉初的封国制的主要不同。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拥有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立宪和代议制政府,但缺少成文宪法让它在现代国家中显得与众不同。

自1688年“光荣革命”以来,英国逐渐发展出一种稳定的宪制,它铭记着君主、上院和下院的联合主权,同时也在捍卫人民的自由,并且让立法机构越来越多地对不断扩大的选民负责。

直到20世纪晚期,这套宪法在内广受拥戴,在外深受赞賞。

——摘编自【英】哈利T狄金森《现代英国宪法:

改进或颠覆》

材料二美国宪法是一部独具一格的共和形式的英国式宪法,它体现代议制精神而不是民主制精神。

当时的人们一般认为民主容易导致暴民政治。

宪法制订者已明确认识到这个新国家是不同的阶级和不同的利益集团的集合体。

但宪法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保障财权而不是人权,这是资产阶级宪法的基本特色。

——摘编自罗荣渠《略论美国联邦制度的形成和宪政体制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宪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近代美国宪政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这种不同对美国产生的影响。

【答案】

(1)特点:

历史悠久;无成文宪法;君主立宪制;渐进完善;意义深远。

(2)不同之处:

共和政体;三权分立;注重财权。

影响:

加强了中央的权力,维护了联邦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稳定了美国政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