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规范标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4087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规范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规范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规范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规范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规范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规范标准.docx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规范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规范标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规范标准.docx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规范标准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专业规

 

长安大学

2005年12月28

一、总 则

(1)自教育部1998年颁布本科基本专业目录和引导性专业目录以来,传统的地质工科已归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个大的学科,在课程设置、课程容等方面必须作了一些大的调整。

对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的定位、涵、培养目的等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不便与其他国家开展学科交流,从而影响学科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使办学规化、开放化,让社会更加清楚地了解本专业的全貌,便于各有关高校办学、交流、评估,提高教学质量,制定本规。

(2)专业名称: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代号:

0818y。

(3)以建设品牌专业为建设目标,以坚持“精品”教育为指导思想,通过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专业规建设,规本科教学。

把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建设成为国家一流学科。

(4)本规适应于资源勘查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工程地质、应用地球物理等专业方向。

(5)为满足教育部专业调整后的专业教育指导精神要求,同时考虑各高校原有专业特色,因此,设置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公共的底线课程和具有专业特色的选修课程,各高校可因特色而宜,在规允许前提下合理制定特色计划。

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

1.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教育的历史

我国高校在解放前就有地质工科的各个专业,解放后,自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成立地质学院、地质学院,60年代、70年代有相继成立地质学院、地质学院、地质学院、地质学院及华东地质学院.

地质工科的高等教育较快发展始于解放之后,1950年中国矿业大学设立了工程地质教研室,1951年创办煤田地质工程系,设有地勘和钻探两个学科,1953年学校搬迁,更名为矿业学院,增设煤田地质与勘探等本科专业。

此外,1952年中南矿业学院成立,设立了地质专业和探矿技术专业,开始招收专科生。

1954年设立本科开始招收本科生。

1951年东北地质专科学校组建,1952年10月以东北地质专科学校为基础,与大学地质矿物学系,东北工学院分院地质系和物理系的一部分,工学院部分基础学科教师合并,成立了属于工科性质的东北地质学院,1953年开始招生,1958年更名为地质学院。

此后,地质学院、地质学院、地质学院、石油大学、河海大学、钢铁学院等也随之成立了本科专业,开始了全国围的普通高等地质教育的大发展时期。

由于受前联地质教育的影响,专业划分较细、专业较多,又由于国家百业待兴大量的地质工作要作,从而培养了大批地质专业人才,因此,20世纪90年代末,传统的地质专业人员显得过剩,各院校均减少了地质人才的培养或进行了专业改造。

1994年专业合并与调整,1998年教育部颁布本科专业目录,其中有基本专业目录和引导性专业目录之分,而基本专业目录和引导性专业目录专业名称所涵盖的容有大量的重复,为了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及和国际接轨,2004年10月在召开的教育部地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上,决定地质工科引导性目录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为名,本规以此为依据而编写。

2.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教育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设置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涵盖的地质工科专业的院校有50余所。

主要的有: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大学(地质学院)、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地质学院)、地质学院、东华理工大学、工学院、石油大学、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江汉石油学院、新疆石油学院、工程技术大学、工业学院、科技大学、理工大学、工学院、理工大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科技大学、黄金学院、中南大学、理工大学、大学、河海大学、大学、大学、大学、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科技大学、西南工学院、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大学、工学院、新疆工学院。

每个学校招收本科生大约为30~500人。

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工科地质类的专业采用了二个层次的专业目录:

第一层次专业叫引导性目录,规定进入“211”工程的国家重点大学必须使用这一目录,其它学校自愿。

工科地质引导性专业目录只有一个,叫“地质工程”,即我们现改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它涵盖了原先工科本科专业目录中的所有专业,例如:

地质矿产普查、煤田地质与勘探、石油与天然气勘探、非金属矿产勘查、应用地球化学、应用地球物理、勘察工程、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等等。

第二层次专业叫一般性专业目录,设有两个:

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工程。

前者涵盖了老专业目录中的地质矿产普查、煤田地质与勘探、石油与天然气勘探、非金属矿产勘查等。

后者涵盖了老专业目录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应用地球物理、勘察工程(钻探工程)、部分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按照教育部规定理解,这三个新专业是不能并列的,地质工程应涵盖资源勘查工程和勘查技术工程这两个一般性专业。

你要么使用“地质工程”这个引导性专业目录,要么使用“资源勘查工程”和“勘查技术工程”这两个一般性专业目录。

不能两个层次的专业目录混用,各取所需。

但是,目前大多数院校都没有严格遵守这一规定,而是按本校特点,各取所需,制造了全方位的混乱,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地质类专业的认识混乱,给国际、国间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带来了困难,从而影响了整个学科的正常发展。

总结起来有以下弊端:

(1)新的专业目录,定位模糊,设置混乱。

尤其是设置两个层次的专业目录比单设置一个层次的专业目录更容易造成混乱,容易使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工科地质类专业形成模糊认识,无法了解各专业的真正涵和相互关系,造成报考填志愿和毕业生分配就业的人为障碍。

(2)新的专业目录设置不科学,不符合教育规律,更不符合当前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要求。

引导性专业《地质工程》涵盖了老专业目录的多个学科,一般性专业目录也是如此。

它们的专业基础课完全不同,例如“勘查技术工程”所涵盖的勘察工程、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遥感技术、数学地质等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就完全不同,勘察工程要求以机械传动原理及机械为基础;应用地球物理要求电子、物理、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应用地球化学则要求以各种化学类为基础,数学地质和遥感技术也是如此。

专业基础课相差如此之大,怎么能统一起来呢?

作为一个专业,教育部要求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专业基础课、统一的学时比例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确实难以办到。

(3)为了满足教育部新专业目录以及制定教学计划的要求,各学校只能另想办法。

例如:

原工科的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只好转移到理科的“地球物理学”专业中去;原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只好转移到水利工程类中的“水文学与水资源”中去。

这种现象,实质上与教育部规我国高校本科专业目录的初衷背道而驰,反而扰乱了我国工科地质教育的正常秩序,事与愿违,得不偿失。

(4)一般性专业目录“资源勘查工程”和“勘查技术工程”在本质上确实有较大区别。

但是对于非教学专业人士,尤其是社会、用人单位对这两个专业名称很难给予区分,仅从字面看似乎没有区别,很容易给人造成混乱和模糊概念。

(5)引导性专业目录“地质工程”很容易被误解,也极容易被人利用。

它与原先的工程地质有何区别?

从字面上看它就是原先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中的“工程地质”部分。

所以不少学校既设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又设有“地质工程”专业。

这便是被人误解利用的一个明证。

从这一点看也违背了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试图规全国高校本科生专业目录的初衷。

总而言之,新颁布的工科地质类专业目录确实存在不少违犯教育规律的弊端,不仅没有达到初衷目的,反而在学校、在社会、在用人单位中造成混乱。

3.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按照教育部引导性目录的理解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或称为其他专业名称)即涵盖地质工科的所有专业应是将来总的发展趋势。

4.主干学科概况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为地质、矿业、石油、交通、水利电力、城建、国防等多个行业服务的复合型专业。

首先,该专业是一个地质背景极为深厚的专业,其主要服务对象是与资源开发有关的行业,其次是与地质有关的工程建设行业。

主干学科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因该学科是一个专业面极广的一级学科,为国民经济多个行业服务的涵盖三个二级学科的多种学科的交叉型学科。

其地质学、力学、机械、物理化工等为本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

5.主干学科的方法论介绍

学科方法论包括学科的知识结构、研究方法、发展规律。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知识结构应包括公共基础、地质学基础和专业方向课。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研究方法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即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试验研究,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论证,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同时为进一步理论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人类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技术和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地球资源日益紧,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同时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与应用将成为新世纪创造财富的重要形式。

于是对各种资源、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与运行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正面临着知识经济、信息、环境和资源的严峻挑战。

解决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有效保护及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本学科的希望。

6.相关学科及影响本专业教育的因素

本专业的相关学科有:

地质学、力学、机械原理与电子电工学。

影响本专业教育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质量观

应建立多层次的教学质量观。

教学质量是相对于培养目标而言的。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教学质量观应由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向知识结构的改善、文化价值观的更新、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而转变。

应建立多层面的教学质量观。

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包括教师质量观、学生质量观、管理质量观。

应建立过程控制教学质量观。

在教学质量的监控中,要连续性地检查质量而不是课程结束后再进行检查(考试)。

将教学质量控制的重心前移,控制教学过程,甚至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阶段进行控制,逐步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

(2)师资队伍建设

应把学识、人品、责任心三者作为组建高质量教师队伍的重要条件。

教师不仅要锐意改革,而且要渴求新的知识,以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3)教学条件

应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必须从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两方面进行。

课堂讲授应尽可能结合工程案例,培养学生的工程分析能力和系统观点;实践教学必须利用理论对各种现象进行解释,通过实践升华理论。

应设计出的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培养优秀学生的要求;实践教学应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应不断改善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

教学容新颖,信息量大;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课程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

三、培养目标和规格

1.培养目标

(1)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需要,遵纪守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热爱地质科学,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综合素质高、视野开阔、学风优良,具有创造能力、开拓精神和服务于社会的良好职业道德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2)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地质调查与勘探,能运用现代地质理论和先进科技手段,从事资源地质勘查评价与开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获得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基本训练,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人才培养规格

学制:

一般为4年。

学位: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人才类型: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涵盖资源勘查工程、勘察技术与工程、地质工程3个学科,应将这3个相关学科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有以下两种:

(1)技术型:

对于教学型院校,熟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原理、方法、管理,成为相关部门的技术及管理人才。

(2)应用研究型:

对于教学科研型院校、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其培养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中的大多数均为应用研究型人才。

他们可以承担资源勘查、工程设计理论方法的研究和开发,能解决生产中的重大实际问题,成为各有关部门的高级管理人才。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应具有以下要求:

(1)素质结构要求 人才的素质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工程素质和身心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团体意识;文化素质包括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现代意识、人际交往意识;科学素质包括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工程素质包括工程意识、综合分析素养、价值效益意识、革新精神;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2)能力结构要求 人才的能力应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

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包括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技研究能力。

(3)知识结构要求 人才的知识结构应包括工具性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工程技术知识和专业知识。

工具性知识包括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方法论、科技方法、科技写作等方面的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包括经济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工程技术知识包括工程制图、地球科学概论、构造地质学、工程机械原理、勘查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专业知识包括根据专业确定的主干学科的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方向知识。

本专业的知识结构见图1。

 

 

图1 本专业的知识结构图

四、教育容和知识体系

1.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容及知识结构的总体框架

(1)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容及知识结构设计的理论依据

根据高等院校理工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

首先,既要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要强调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其次,在本科教育阶段有限的学习期限,要强调拓宽基础学科的围和基础教学的涵,体现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在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及基本素质的培养,为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三,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提倡基于研究的教学和以探索为本的学习,引导学生在研究和开发中学习,在网络中学习,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学习,增加和改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环节,并融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充分发掘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的潜力,努力探索与创造多种形式的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2)本专业人才培养教育容及知识结构的总体框架

按照顶层设计的方法,理工科本科专业教育容和知识体系由普通教育(通识教育)容、专业教育容和综合教育容三大部分及15个知识体系构成:

普通教育容包括:

①人文社会科学,②自然科学,③经济管理,④外语,⑤计算机信息技术,⑥体育,⑦实践训练等知识体系;专业教育容包括:

①相关学科基础,②本学科专业,③专业实践训练等知识体系;综合教育容包括:

①思想教育,②学术与科技活动,③文艺活动,④体育活动,⑤自选活动等知识体系。

2.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由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组成。

一个知识领域可以分解成若干个知识单元,一个知识单元又包括若干个知识点。

知识单元又分为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识单元。

核心知识单元提供的是知识体系的最小集合,是该专业在本科教学中必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单元;选修知识单元是指不在核心知识单元的那些知识单元。

核心知识单元的选择是最基本的共性的教学规,选修知识单元的选择体现各校的不同特色。

本专业的知识体系见表1所示。

3.构建课程体系

知识结构,决定了人才的素质的基本成份。

知识结构是动态的,它的合理性,取决于它与行业及学、产发展的适应性。

本专业知识结构有三个层次:

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

专业理论基础是最广泛的专业基础,涉及到专业领域的普遍知识。

专业技术的基础是建立在专业理论基础上,在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知间起“桥梁”作用的专业基础。

课程构建单元体系见表2。

主要课程容、知识点及学时、学分要求如下:

表1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结构表

教育

层次

知识体系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总学分

比例

学时

比例

学分

周数

学分

普通

教育

人文社会科学

340

13

20

20

自然科学

460

18

29

29

体育

110

4

4

4

外语

340

13.5

20

20

计算机信息技术

200

8.5

12

12

经济管理

70

3.0

5

5

实践训练

6

6

6

小计

<1520

59.6

90

6

6

96

48%

专业

教育

工程技术基础

230

10

15

15

专业基础

510

20.5

30

30

专业

80

3

5

5

专业方向

180

7

12

12

专业实践训练

31

31

31

(16%)

小计

<1000

40

31

31

93

47%

合计

<2520

100

152

37

37

189

综合

教育

思想教育

30

1

4

4

5

科技活动

2

2

2

文体活动

1

1

1

自选

小计

8

5%

总计

197

100%

表2 知识单元一览表

知识体系

知识领域

核心知识单元

选修知识单元

知识点

人文社科科学

政治

“两课”

思想品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

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修养

法律基础

法律基础

自然科学

数学

高等数学

应用数学

物理

大学物理

大学物理实验

化学

大学化学

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试验

经济管理

经济与管理基础

经管类课程

外语

外语

大学外语

计算机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文化基础

资源信息系统工程

计算机语言基础

计算机应用

体育

体育

体育

实践训练

“两课”实践

社会实践

学科基础

电子电工

电工电子学

电子电工技术、场论

测绘

测量学

地质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化学

古生物及地层学

遥感地质

岩石学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

矿物学

环境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机械

机械设计基础

力学

工程力学

弹性力学

学科专业

资源勘察工程

矿产资源地质学

资源勘察与方法

应用地球物理

地球物理勘探学

钻掘学

地质工程

工程地质学

或岩土钻掘工程学

岩土力学

专业实践

实习

认识实习

社会实践

专业基础实习

课程设计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实习与设计(论文)

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讲座

学术与科技活动

学术与科技活动

科研训练

学术讲座

文艺活动

文艺活动

文艺活动

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

自选活动

自选活动

自选活动

地球科学概论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球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建立科学的地球观,了解人地关系,树立环保意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基本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知识点: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区的物理性质与部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大气圈与气候变化,生物圈与生态系统,水圈与沉积岩的形成,地球的物理性质与部结构,岩石圈部的物质转化,岩石圈的变形与变位,环境、资源与人类。

古生物地层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球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古生物地史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具备对重点古生物门类的鉴识和应用能力和对地质历史及不同断代时期的区域地质特征有较完整的了解。

知识点:

古生物学基本概念、常见的古无脊椎动物门类、古脊椎动物、古植物、微体古生物门类及遗迹化石;地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岩相、标准化石、古地理、古气候。

矿物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学生可基本掌握结晶学、晶体光学矿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用肉眼和偏光显微镜观测、描述和鉴定常见矿物的基本技能。

知识点:

晶体基本性质,矿物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矿物形成的地质作用,矿物的分类和命名及矿物各论,晶体光学基本原理及矿物的镜下鉴定。

岩石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学生可基本掌握岩石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用肉眼和偏光显微镜鉴定、描述岩石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掌握常见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命名及岩石成因的基本分析方法。

知识点:

岩石类型及一般特征,岩浆岩成因,岩浆岩成分、结构、构造及其分类,岩浆岩各论,沉积岩成因,沉积岩成分、结构、构造及其分类,沉积岩各论,变质岩成因,变质岩成分、结构、构造及其分类,变质岩各论。

构造地质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初步具备从事构造地质研究工作的能力。

知识点:

岩层及其接触关系,地质构造的力学基础,褶皱,节理,断层,岩浆岩体与变质岩体构造,地质构造的综合分析。

矿产资源地质学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主要矿床类型的基本特征及成矿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学习矿床成因研究的基本方法并使之具有对矿床形成条件和成矿规律初步分析的能力。

为学生从事资源地质勘查及矿床研究工作培养基本技能和奠定必要地基础。

知识点:

矿产资源(金属、非金属、煤和石油天然气等)的基本概念,矿床(田)成因及类型,矿床(田)的地质特征,矿床(田)的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地球物理勘探学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重力学基本原理重力学基本方法重力仪器;地磁学基本原理地磁学基本方法地磁仪器;地电学基本原理地电学基本方法电法仪器;地震学基本原理地震学基本方法地震仪器;钻井地球物理学基本原理钻井地球物理学基本方法钻井地球物理仪器;地热学基本原理地热学基本方法地热探测仪器;核地球物理基本原理核地球物理基本方法核地球物理探测仪器;

知识点:

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概念,磁法、电法、地震、重力勘探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及适用环境条件。

⑧资源勘察理论与方法

使大学生掌握资源勘查的基本理论和准则,掌握矿产勘查与评价的基本方法,为将来从事矿产勘查工作奠定坚实、系统的专业基础。

知识点:

矿产资源勘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矿产资源勘查基本方法和技术,矿产资源评价。

⑨工程地质学

本课程使大学生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概念,岩土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测试方法;一些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产生条件,形成过程,成因机制与定性定量评价来讨论工程地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工程地质勘察中各种勘察方法的地位、作用、适用条件。

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