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思维导图+考点解析+高考典型例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3853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思维导图+考点解析+高考典型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思维导图+考点解析+高考典型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思维导图+考点解析+高考典型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思维导图+考点解析+高考典型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思维导图+考点解析+高考典型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思维导图+考点解析+高考典型例题.docx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思维导图+考点解析+高考典型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思维导图+考点解析+高考典型例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思维导图+考点解析+高考典型例题.docx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思维导图+考点解析+高考典型例题

环境保护专题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一、思维导图

二、考点解析

【考点一】环境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

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

【考点二】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①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②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去。

③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

④环境把它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可使人类与环境得到协调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考点三】环境问题的表现

(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

植被

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

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考点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三、典型例题

【2009福建高考】图12为某流域示意图。

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7分)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一、思维导图

二、考点解析

【考点一】水污染的类型、成因、危害及防治

类型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含义

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食物链逐渐积累造成人畜伤害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污染源

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垃圾中含重金属的淋溶污水

近海石油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泄漏的石油

表现

陆地水体:

称为“水花(水华)”,又称“藻花”。

海洋水体:

称为“赤潮”

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病症

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

危害

①水体中植物死亡;②鱼类死亡;③湖泊演变为沼泽

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放大,最终危害人畜健康

①油污直接导致海洋生物的毛、皮丧失保温性能,或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死亡;②油膜和油块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阻碍海藻光合作用;③沉降至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④石油氧化分解会消耗溶解氧,间接危害生物

防治

措施

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氮、磷污染防治;工业生产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和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

1、分析水污染原因的一般思路

自然原因:

①水域较封闭,水体自净力较差;②风向、风速;③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湖泊水位低);④水温:

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

人为原因:

排入水域中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用水中含大量的的N、P等营养物质。

2、分析水污染危害的一般思路

① 水质下降,危害人体健康;

②鱼类大量死亡,渔业减产(影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③ 水生物种减少;④水生生态系统遭破坏; ⑤ 加快湖泊沼泽化进程。

3、治理水污染措施的一般思路

① 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法规,加强环境管理执法力度;(管理措施)

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管理措施)

③推行循环经济,减少污染物排放;(工业)

④建设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染源达标排放;(管理措施--工业、原因)

⑤提高废水处理技术水平;(技术措施)

⑥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措施--原因)

⑦清除河床(或湖底淤泥);(原因)

⑧科学合理施肥,控制水体畜禽养殖规模。

(农业措施--原因)

⑨植树造林,净化水质。

(生物措施)

【考点二】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类型、成因、危害及防治

1、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①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垃圾种类与总量日益增多,许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与堆积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②现代工业科技的发展,垃圾的品种多、变化大,垃圾的处理技术难度大。

2、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危害

①堆放垃圾占用土地或水域;②污染地下水、土壤和大气;③危害人体健康。

3、治理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措施

①物尽其用,减少垃圾;②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垃圾;

③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④发展技术,提高垃圾处理水平;

【考点三】大气污染的类型、成因、危害及防治

(一)大气污染

1、分析大气污染原因的一般思路

自然原因:

①地形:

盆地(谷地)地形较封闭,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②风向、风速;③降水;④气温:

逆温天气;⑤植被覆盖率。

人为原因:

污染物或污染源

2、分析大气污染危害的一般思路

①影响原有的生态平衡

②威胁人体健康

③影响工农业生产

3、分析治理大气污染措施的一般思路

①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加强环境管理与保护;

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③推行循环经济(工业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

④严格执行企业、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排放标准治理力度,

⑤全面规划,合理工业布局,控制和治理工业、生活和机动车污染;

⑥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开发清洁能源,洁净煤技术、节能技术);

⑦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二)可吸入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质量播报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空气中悬浮的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固体颗粒。

其主要来源及影响见下表。

污染物来源

自然渠道

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加剧

人为渠道

建筑工地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大且缺乏标准或不达标

对人类的影响

有利影响

少量吸入可刺激并提升人的免疫机能

不利

影响

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下降,危害健康,如传染病、“尘肺病”、恶性病变等

1、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原因的一般思路

自然原因:

①气候降水少,地表沙土较干燥;②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

③城市汽车猛增尾气排放多 ;④工业、家庭燃煤多,大气污染大;

⑤建筑工地、沙土废土随意堆放。

 

2、分析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措施的一般思路

①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②控制机动车污染排放(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③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⑤其它

(三)酸雨

酸雨是一种全球性的大气污染现象。

关于酸雨的有关知识,见下表。

含义

一般把pH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形成

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并随雨雪降落到地面

主要污染物

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自然污染源

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活动放出的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

固定污

染源

生活污染源

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燃烧化石燃料排出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工业污染源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移动污染源

交通工具行驶过程中排放的尾气含有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酸雨类型

硫酸型酸雨

由硫氧化物缓慢氧化随降水落到地面形成的

硝酸型酸雨

由氮氧化物缓慢氧化随降水落到地面形成的

对环境的影响(危害)

①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②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导致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木,毁坏森林;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损坏

酸雨的主要分布地区

欧洲,北美东部和加拿大南部,亚洲的印度、日本、中国、东南亚地区

1、分析酸雨形成原因的一般思路

自然原因:

①气候:

降水;②地形;③土壤 ;

人为原因:

从污染物、污染源角度分析如④有色冶金工业发达⑤大量矿物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

2、分析治理酸雨措施的一般思路

①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

②调整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

③发展洁净燃煤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

④加强废气中二氧化硫的回收利用;

⑤限制高硫煤的开采。

三、典型例题

【2010福建卷】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图16示意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

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指出1989-2006年苏州河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7分)

简述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主要措施。

(8分)

【2010山东卷】图15为某流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指出A支流的主要污水来源,并分析这些污水排入河流所产生的危害。

(6分)

【 2013高考题新课标II卷】(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0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

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

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2012福建卷】图17为2000年中国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物成分构成的地区差异,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其原因。

(9分)

简述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主要危害。

(6分)

【2013年全国卷Ⅰ】(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企业在甲地(图13)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

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2015年北京卷】维护和平、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和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任务,需要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

 工业革命在给英国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大气污染。

1952年12月的伦敦烟雾事件震惊世界。

分析气候对英国大气污染的影响。

(10分)

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一、思维导图

二、考点解析

【考点一】资源短缺的类型:

淡水资源短缺、耕地日益减少、矿产频临耗竭

【考点二】淡水资源的原因、危害、措施

1、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有限; 

②淡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很不均匀。

 

人为原因:

①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与管理措施,导致水浪费严重;

②水污染严重 ;

③人口激增和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大增。

2、淡水资源短缺的危害

①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影响粮食的产量;②影响生态环境;③损害人体健康;④引起国际冲突;⑤不合理开采地下水,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质恶化。

3、治理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目的

措施

(1) 开源

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

修水库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开渠引水

防止过度开采地下

水造成地表下陷

合理开发与

提取地下水

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废水处理再利用

解决沿海城市淡水不足

海水淡化

增加降水量

人工降雨

(2)节流

农业生产中节约用水

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灌溉效率如喷灌、滴灌

工业生产中节约用水

推行清洁生产,调节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率

实行污水资源化

(3) 控制污水排放,治理水污染。

(4)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

 

(5) 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植树造林种草,提高涵蓄水源能力。

(6)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考点二】耕地日益减少的原因、措施

1、耕地日益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地形:

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

②气候:

气候干旱(高寒)区域大;

③耕地地区分布很不均,人均耕地地区差别很大。

人为原因:

①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

②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加剧人均耕地的减少(如城市建设,交通、水利、工矿业等建设用地)

③土地利用强度大,土地退化严重;

④不合理的灌溉和施用农药,耕地污染严重;

⑤生态退耕,耕地减少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2、保护耕地的具体措施

⑴严格实行耕地保护执法,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⑵提高土地利用率:

①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

②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③加强农业科技,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

⑶提高耕地质量:

①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②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壤污染和土地退化。

⑷建立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系统。

【考点三】土地退化的现象、措施

1、土地退化的现象

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砍伐、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⑵土壤盐渍化、涝渍(不合理灌溉);

⑶土地污染(废水、垃圾、农药化肥污染)。

2、防治土地退化的措施

①生物措施;如退耕还林还草,山区多植树造林

②工程措施;如缓坡修梯田、沟谷打坝淤地;修水库、灌渠,增加水源灌溉。

③农牧业措施;如等高耕作,施用有机肥料,适时耕作,耕地种养结合等

【考点三】矿产频临耗竭

1、矿产(化石燃料)频临耗竭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矿产资源非可再生性;②地区分布不平衡 ;③矿产资源总量有限。

人为原因:

①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消耗增加;②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

③矿产资源的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

④富矿少,贫矿多,采富弃贫,使矿产品位下降;

⑤有些矿产资源探明储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2、应对矿产频临耗竭面临的措施

①大力发展替代资源,面向可再生能源,发展新能源;

②加强矿产资源勘探,增加探明储量;

③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加工技术,做好废物回收工作,提高资源利用率;

④防止矿产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资源;

⑤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

⑥发展多元结构的能源系统。

3、矿产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开采、运输和存放中产生:

①破坏地表,引发水土流失、滑坡;②占用土地,③污染空气、水源和土壤,④破坏景观。

 

利用中产生:

⑤大量污染气体,造成大气产生可吸入颗粒、酸雨、烟雾和全球增温。

4、矿产合理开发和利用的主要措施

①合理开采化石燃料资源,提高资源的回收率;

②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 

③开发和使用能源与保护相结合,防止污染;

④在矿区生产中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保护矿区地表环境,实施矿区复垦;

⑤尽可能使用天然气。

【考点四】可再生资源

(一)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及其类型

(二)太阳能

1、太阳能的优缺点

优点:

①清洁无污染;②可再生; ③能量巨大;

缺点:

①能量分散,密度低,利用困难;②受天气影响大。

2、开发太阳能的条件

①太阳能是否丰富;②矿产资源是否缺乏,能源需求是否大,市场是否广阔; ③资金;

④技术;⑤政策;⑥优缺点。

(三)风能

1、风能的优缺点

优点:

①清洁无污染;②可再生; ③风力发电成本低;

缺点:

①能量密度低;②受季节影响,风速不稳定;③储存和输送困难。

2、开发风能的条件

(四)水能

1、水能优缺点

优点:

①清洁无污染;②可再生; ③发电成本低;④水站建成后,兼有多种效益。

缺点:

①可能给库区及周围地区环境带来不利影响;②发电量受水量季节变化影响;

③建站周期长;④需要移民。

2、开发水能的条件

(五)潮汐能

1、潮汐能优缺点

优点:

①清洁无污染;②可再生。

缺点:

会阻碍船只和鱼类进出。

2、开发潮汐能的条件

(六)生物能

1、生物能的优缺点

优点:

可再生。

缺点:

①造成环境污染;②造成资源浪费;③沼气制取受时间限制。

2、沼气是我国农村比较理想的生物能的原因

①农村原料丰富,可以分散制取,就地使用,投资少,建设快。

②沼气也是一种清洁的能源,有利于净化环境;

③有效利用生物能,提高燃料热能的利用率,解决农村生活燃料的不足;

④可以缓和燃料同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

⑤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稳定和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增产;

⑥保护植被,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3、怎样解决我国农村能源不足问题

①营造薪炭林;②发展沼气;③开发小水电;④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⑤推广省柴灶。

(七)地热能

1、地热能的优缺点

优点:

①可再生;②成本低廉。

缺点:

①发技术难度较大,所需费用高;②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

③更新速度较慢;④含有毒有害物质,注意环境保护。

2、地热能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

板块边界处

三、典型例题

【2009福建高考】图12为某流域示意图。

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针对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2011福建卷】图21示意19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l)指出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9分)

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6分)

【2012全国新课标卷】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

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图13)。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4分)

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6分)

【2011山东卷】图13为我国区域示意图。

A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

读图回答问题

图13

(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

    【2009海南卷】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6分)

(2)简述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4分)

【2012山东卷】表3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

读表回答问题。

表3(单位:

km2)

年份

类型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重度盐渍土

153

425

755

中度盐渍土

133

219

293

轻度盐渍土

952

801

694

合计

1238

1445

1742

分析该区域1990〜2010年土壤盐渍化变化的特点。

(6分)

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

(4分)

【2013高考题福建卷】

  表2是我国某区域2008~2010年占用、增补耕地的平均坡度与平均海拔状况,据此回答问题。

(1)指出占用与增补耕地分布的差异,并推断增补耕地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9分)

 

(2)简述该区域保护耕地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

【2011四川卷】材料三: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产生的废气,影响气候、危及人体健康的问题日益严峻。

因而,太阳能、核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广泛重视。

据测算,全球可开发风能总量比水能总量大十倍。

我过沿海地区也蕴藏着丰富的风能资源。

材料四:

亚马逊河河口位置(图13)

(4)许多大河河口地区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

据材料四,分析亚马逊河河口潮汐潮位高的原因。

(6分)

简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

(8分)

【2009山东卷】图7为我国福建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图。

读图回答第(3)题。

分析在当地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对农业生产、生活及生态的意义。

(8分)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

二、考点解析

【考点一】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

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干涸、生物多样性减少

【考点二】森林及其保护

森林破坏的原因

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②过度开垦和毁林开荒(过度的迁移农业);

③乱砍滥伐(商业性伐木);④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⑤过度放牧(开辟大型农牧场)。

森林的生态价值

①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③净化空气、吸烟除尘、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④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⑤维护生物多样性。

森林破坏的后果

①气候失调;

②水土流失,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③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保护森林的措施

①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②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森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③建立森林自然保护区;④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保护森林的意识。

⑤维护生物多样性。

【考点三】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草地的生态价值

①调节气候;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③防风固沙;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⑤保护生物多样性

草地退化的原因

人为原因:

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滥伐树木和滥挖药材 

自然原因:

①鼠害和虫害严重

②气候异常--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干旱频发等

草地退化的危害

①草地载畜量下降,畜牧业产值下降;

②水土严重流失,江河湖泊断流干涸,含沙量大增,旱涝灾多发;

③沙尘暴多发,荒漠化加剧 

④虫鼠灾害频繁。

保护草地的措施

①建立健全草地保护法规,加强草地管理和保护 

②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③控制人口的过快增加,解决贫困人口问题 

④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

如改单一畜牧业为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等多种产业。

⑤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建立饲草料基地

⑥改游牧方式为舍饲、半舍饲畜牧业

⑦有些地区实行禁牧、轮牧制度

⑧建设“草库伦”等

【考点四】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湿地的概念

湿地的生态价值

①调节气候(调温增湿)②调节蓄水量(减少洪灾)③净化水体(降解污染物) .

④维护生物多样性    ⑤美化环境    ⑥释放氧气

湿地减少的原因

自然: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 

人为:

①植被破坏,土壤侵蚀,导致入流泥沙大增;

②环境污染,生活、农用、工业污水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③围湖、围海造田。

 

④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的截流改向,使入流水量减少

湿地减少的危害

①气候恶化,温差变大,大气湿度减少;②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水旱灾害加大;

③生态失调,大量野生动植物锐减及灭绝;④水污染加重,风沙危害加大,荒漠化扩大

保护湿地的措施

①建立健全湿地保护法规,加强湿地管理和保护;

②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③控制人口的过快增加;

④对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

如退田还湖还沼,发展生态旅游; 

⑤植树造林种草,减少滩涂养殖生态破坏 ;

⑥减少人类活动干扰,停止围垦造地,控制和降低环境污染;

⑦在各种大型工程建设之前,应作环境科学论证。

【考点五】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态价值:

①丰富多彩的生物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起难以估价的重要作用;②在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小气候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经济价值:

提供人类所有的食物、工业原料(木材、纤维、油料、橡胶)、中医药原料。

 社会价值:

千姿百态的生物给人以美的享受,是艺术创造和科学发明的源泉。

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

自然:

  物种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 

人为:

①滥捕滥杀②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③外来物种入侵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①建立健全动植物保护法规,严禁滥捕乱杀; 

②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③控制人口的过快增加; ④对珍稀物种要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 

⑤严禁乱砍滥伐,重视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草地、森林 

⑥不盲目引种,对已造成危害的物种应科学治理 

⑦把某些濒危动物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