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农村写作资源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3818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发农村写作资源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开发农村写作资源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开发农村写作资源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开发农村写作资源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开发农村写作资源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发农村写作资源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开发农村写作资源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发农村写作资源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发农村写作资源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开发农村写作资源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开发农村写作资源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研究》

结题报告

《开发农村写作资源,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研究》课题,于2009年9月立为雁江区普通教育科研课题项目,并开始在我校实践,再进行普及。

经过课题研究组成员近二年的努力,已完成实验任务。

一、课题背景

农村作文教学一直是农村语文教学的难中之难。

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农村的小学生作文,不但篇幅短小,错别字较多,用词不当,而且缺乏个性,人云亦云,难得看到有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村特点的作文。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作文的练习局限于课内,忽略课外、社会这一大舞台;

(二)只重视习作的结果,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三)不重视生活素材,语言的积累。

因此,待到“作文”时作文,使得每一次的作文课,成了老师与学生“苦恼课”。

为了改革这一弊端,进一步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探索作文教育规律,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确立了“开发农村写作资源,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研究”。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将结合农村小学自身的特点,探索一条适合农村小学特点的作文教学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系统科学理论

系统科学的一些基础原理,如整体优化原理、开放有序原理、信息传输原理、反馈控制原理等,对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优化教学理论

优化教学理论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如下重要启示:

进行作文教学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在优化教学上下功夫。

(三)教学论基础

教学论认为,任何一科教学活动,从空间形态来论都包含了人(教师和学生)、信息(课程内容)和物(教学的物质设备和手段)这三种基本因素,否则就无法构成教学活动,因此这就是它的构成性因素。

从时间流程来说,任何教学活动在进行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科学的反馈系统,这几方面如果不能合理组合,教学就取不到预期效果,所以这些就是它的过程性因素,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就是由这些空间形态和时间流程中各种因素所交织起来的一个立体网络系统。

在这个立体网络系统中,各种因素和因素之间的关系就是教学活动所要研究的基本范畴。

三、课题研究的物质基础

1、课题主要负责人是学校校长张锐,便于组织调节并保证经费的投入。

2、课题组成员中,具有教学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又有干劲十足,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教师,他们都乐于学习,积极上进,并有一定的教学理论水平,他们曾写过多篇文章在各级获奖,并有勇于尝试的劲头。

3、由于成员都是战斗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更利于尝试和实践。

四、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设想

作文教学的理念不但要自始至终贯穿于语文课堂的学习之中,而且要渗透到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中。

要加强作文教学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结合,加强语文课(校)内外的联系,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间的沟通,克服学科孤立的弊端,使学生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学语文、用语文,提高作文综合能力。

(二)研究目标

1、构建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操作体系。

2、培养农村小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素材,写出具有农村特色个性化习作的能力。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开发农村小学作文题材

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这是新《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教学的重要思想。

作文写什么?

写自己身边的事,自己熟悉的事,自己有感触的事。

这样学生对习作才能感到可近,可写,可亲。

从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入手,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让他们真正从“作文难”的阴影中走出,彻底解决作文“无米之炊”的困苦。

通过对农村生活的观察、写生活日记、调查、访问、游览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充分感受自然、社会、生活之美,写出文理兼美的好习作。

2、开发与利用农村生活环境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当今农村在改革开放的热浪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本校所处在城乡结合的农村,到处洋溢着现代化的气息,包括产业结构、耕作方式、人文景观、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

引导孩子感受现代农村生活、爱护家乡环境、理解和尊重自己的祖辈、热爱和欣赏家乡人的产业,描绘自己眼中的家乡以及家乡人的才情,让孩子真正置身于现实生活环境中,消除“纸上谈兵”的作文病灶。

通过访农户、读农谚、问农时、干农活、学农艺等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带着浓浓的“农”字氛围,去感受和表达实实在在的农村生活。

作文教学应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实施,让学生面对现实,面对生活,学生才能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会说假话、空话、套话。

3、搜集、阅读与应用相结合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作文的重要基础。

作文没有捷径,本课题将采用多读多练,边学边用,活学活用等方式,以阅读促进应用,以应用促进阅读,达到阅读、取得“双赢”的效果。

4、构建开放的作文评价模式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理念的一种体现,是衡量作文教学成功与失误的重要尺度。

倡导“开放”的评价指导思想,评价方法是:

把“评”让给全体,把“改”让给学生。

本实验将采用多维度、多形式评价的方法。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等形式,促进学生的习作能力与评价水平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将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

2009年6月—2009年12月(酝酿起步阶段)

制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人员以及做好组织发动工作;进一步完善作文教学模式,研究出学生作文的缺失和对策;拟定若干的子课题;开题;总结归纳阶段成果。

第二阶段:

2010年1月—2011年6月(实施深化阶段)

根据实施方案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上好每堂作文课;进一步完善作文教学模式,研究出学生作文的缺失和对策;课题组研究人员将课题研究过程中,各类有价值的经验及时总结,记录存档;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

2011年7月—2011年9月(结题推广阶段)

对有关资料进行汇总、分类;补充等工作;撰写结题报告,请专家评审鉴定

五、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一)理论学习

组织课题组的全体实验人员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学习小学语文修订大纲、语文课程标准和小学语文教学理论,学习叶圣陶等生活作文理论,特别是认真学习《开发农村资源提高学生作文素养》实验方案,让实验人员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理论水平,从理论上认识实验的重要性,把握实验要义,明确实验步骤,掌握实验方法。

(二)外出参观

每年学校都会花费大量经费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培训、学习、参观的机会,使教师开拓视野,拓宽思路。

(三)专家指导

先后聘请镇教研员王俊轩、区教研室等有关专家来校指导教科研活动。

(四)组织活动

1、读书活动。

要求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每学期完成读书笔记一万字。

2、专题讲座。

由教研组组织有关行政进行“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如何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当前作文教学改革动态”等专题讲座;同时,聘请专家开设专题讲座。

3、课题研讨。

每学期定出教科研,组织课题组成员交流课题研究信息,围绕实验课题进行研讨,做到“六个一”,即:

制订一份教育科研计划,拟定一份实验方案,做一次教研中心发言人,上一节教改活动实验课,交一份实验过程记载,写一篇实验总结。

④教学观摩。

除了加强本校观摩研讨外,邀请镇教研员王俊轩、区教研室专家进行教改观摩研讨。

⑤优秀课例、经验总结、学生作文等教科研成果展评。

(五)过程督导。

教导处、教研组跟踪实验,调控实验过程,协调各种关系,对教育科研计划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及时了解教育科研的进展情况和质量,及时指导实验教师的教学实践,及时总结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新思想,新经验,充实改进实验方案,做到课题有简介,活动有指南,阶段有总结,成果有展览,使实验顺利进行。

六、课题研究成果

通过两年的研究,构建起了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操作体系。

(一)指导阅读,积累语言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

积章而成篇。

”这告诉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要求中规定: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课题组成员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做了以下工作:

(1)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如摘记法、剪贴法、笔记法等,要求学生浏览、精读相接合。

(2)要求学生课本上的优美诗文必须熟读成诵

如刘秀菊老师在教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的《桂林山水》,在教学后,指导学生背诵描写桂林山和水特点的好词、好段落,让学生在说话或写作中可以仿照这样的写法,把自己身边的景或物写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提供资源,激发积累

我校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来源不是很好,课外书籍很少,为了激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魅力,我校图书室每周定时为各班开放,学生涌跃借阅,各班设立了“图书角”,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形式。

(4)培养在作文中交朋友

我们规定实验班的学生坚持每周写日记,写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自己积累的优美词句,如“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念手生”、“芝麻开花——节节高”等谚语、歇后语、对联等,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5)在课外活动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课题组成员在低年级的语文活动课上,开展“词语接龙”、“找近反义词”等游戏让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在高年级开展辩论会,充分的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为写作打下基础。

(二)单项训练,积累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满足自我表达的需要。

还指出小学生作文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与人交流,这就要求作者有读者意识。

语言必须流畅,言之有序,有感染力。

因此必须在各种单项作文训练中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表达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课题组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1)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片断训练,如进行总分式、并列式的语序结构训练。

如刘秀菊在教学《桂林山水》后,学习课文中的并列式的语序结构,让学生即兴仿照写一个片段。

学生掌握了这个方法后,写作兴趣浓厚,有写课间十分钟的活动片段,有写春天果园的百花齐放的片段、有写秋天丰收的片段等,内容丰富多彩。

(2)进行仿写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的语言感染力训练;

(3)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的描写训练;

罗畅飞老师在指导描写本人的作文教学时,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这样自我介绍时,就能做到实事求是描写自己,做到既不吹牛,也不自卑。

要正确认识自己,还要知道别人怎样看自己,因此在平时要经常留心老师、父母、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和议论。

其次,描写自己要抓住自己的最主要特点来写。

要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回忆,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后抓住最主要的写,做到详、略得当。

学生根据罗老师的讲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跳跃纸上,使这堂枯燥的作文课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4)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改写。

(5)练习各种形式的开头结尾,可以结合相关课文练习写景、状物的写作顺序,可以联系课文的题目分析作者的选材,立意的目的。

(6)在进行片断训练的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进行多向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技巧的训练;

(7)鼓励学生写童话式、畅想式、科幻式作文,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水平。

(三)坚持日记,积累写法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不改学生作文,但他的学生作文却写的很好,据说其中的奥秘之一是他鼓励学生多写日记。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以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观察农村的各种人文景观,写好心情日记、生活日记、观察日记和感想日记四种日记形式,以此训练学生创作思维和文字驾驭能力。

如五年级的一位学生因为做了错事受到班主任杨春花的批评,他这样形容当时的感受:

“内疚、惭愧、悔恨交织的情感像一匹狂怒的野马在我心胸冲撞、奔跑。

”在班主任杨春花纠正了他的错误看法时,他又这样写到:

“我的心如同擦拭干净的一面蒙尘的镜子,好舒畅、好亮堂。

”通过运用比喻手法,把无形的心理感受用有形的实体表现出来,许多优美的句子如同闪闪发光的珠子镶嵌在学生的日记当中。

科研组教师在批改学生日记中发现,学生在写自己家庭生活中的新面貌时,便以“我学会了种玉米”、“我家换了大彩电”、“”“新农村建设给我家带来的变化”和“第一次洗衣服”等作为小标题,将自己的农家生活写得温馨而充满情趣。

在日记中,我们发现学生逐步养成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而且写作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日记教学打开了我们农村作文教学的一个新视窗。

(四)开发写作资源,丰富生活积累

开发农村作文资源,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在中段子课题《如何指导学生写观察作文》中,得出以下感悟:

1、采集农村生活题材,进行写作训练。

农村婚俗寿礼,买车造屋,庆贺,开路的规矩无不体现了农村特有的情趣。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农民用的是不同的庆贺方法。

在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百花园八》笔下生辉中,要求学生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传统节日。

刘秀菊老师在教学之前,要求学生回家收集自己家中是怎样过每个传统节日的,结果,他们采集了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写作素材。

并叫他们整理出来,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传统节日。

这样,同学们哪愁写不出具有特色的文章?

2、学农艺农技,交流思想。

当代农民的后代,不少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

我们有计划地让农村小学生拜师学艺,身体力行,领悟劳动的艰辛,丰富学生生活。

如魏平春老师要求学生回家必须学会一门技术,并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心得记录下来。

通过一周的实践,进行了以《我学会了---》为题,叫学生作文。

作文中,有的学生学会了洗衣服,有的学生学会了做饭,有的学生学会了种花……内容丰富多彩。

可喜的是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把学习的过程、人物的动作、心理活动描写的非常具体,摆脱了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困扰。

科研组成员还采用了师徒结对,学生进行如种植花草树木、参与家务劳动,调查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等的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学生得到了真切的体验,引导了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作文素材库”。

3、问村史家史,丰富情感。

在农村,几乎千家万户都曾经历过辛酸的往日,了解并记录祖辈的过去,让人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农村开河、修路、平地、造桥,都留下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有个作文《家乡的变化》,在作文之前,袁世琼老师让同学们走村串户,收集整理资料,通过作文材料的收集,学生在写作中了解到家乡变化前后的情景,更加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4、看农村新貌,激发梦想。

农村田野中水稻、油菜、果树、等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具特点;农家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楼房、庭院,是现代新农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特别是新农村建设、送家电下乡、新农合医疗等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绚丽多彩的农村生活是孩子们的梦想之源,让学生作文中有花蕾绽放,有蝶儿起舞,有鱼儿戏水,有月儿弯弯……在缤纷的世界里,学生会怀有许多美好的期待,用美妙的生活织成七彩的梦想。

(五)构建开放作文课堂,创设新型的教学方式。

1、变“形式指导”为“激活心灵”。

叶圣陶先生说过:

“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

”这段话告诉我们:

写作的冲动来源于学生心灵的震撼。

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让学生的作文不再是苦思冥想地编造,而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心泉的自然流淌,这就需要老师们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打开他们心灵的宝库,激活潜在的知识储备。

袁世琼老师曾布置学生写过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

当她把话题写出来的时候,教室里一篇唏嘘之声,学生的表情是迷惘的,心态是麻木的,心理上是反感的。

袁老师想起当今学生感情贫乏、话语苍白,于是她满怀深情地念着: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

但是,这样的古训并没有渗进我们的血液,有时候,我们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

”然后她读了自己的一日记,感谢父亲的,学生听了之后受到感染,打开了记忆的门,激发了写作的心灵,写下了一篇篇洋洋洒洒的文章。

2、变“课堂作文”为“生活作文”。

在作文的指导思想上贯穿“开放”二字,不再局限于几节作文课上,而是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从“封闭式”作文教学误区中走出来,走到“开放写作内容、灵活写作渠道、放宽文体要求”的“开放式”作文教学正道上来。

例如,在一次写景的作文训练中,学生觉得无从下笔。

魏平春老师老师带学生来到沱江大桥,让学生找个地方坐下来,静观四围地形景色,然后各自写下来。

接着再让同学们围坐在一起,要求每个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

什么地方忽略了,什么地方遗忘了,什么地方轻重倒置了,什么地方先后不当了……当场要求学生讨论,根据眼前的实景互相对照,进行修改。

这样生动有趣,又真实有效。

学生感到其乐无穷,下笔也就言之有物了。

(六)多元评价,分层展示,体验成功快感

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

写文章是一件苦差事,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他们心血的结晶,是他们努力的结果。

学习写作有一个过程,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当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艰苦练习之后,如果看不到什么成绩,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就会逐渐丧失信心,变得把作文练习当成一种沉重的包袱。

为了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励他们,让学生感受成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高段子课题《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中,得到以下效果:

1、多元评价,激发习作热情

多元评价,指评价者的多元参与。

其中有学生自评,让学生再次读自己的作文,重新感受一下写作的过程,说说自己作文的优缺点;有学生互评,学生看同伴的作文,自有一种亲切感,也能够促使他们与同学比,知道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还有老师的评价,既评学生作文,又评学生“点评”,还可请家长评价,使家长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旁观者,并能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孩子沟通。

一位特级教师曾说过,“准备一百顶高帽,送给学生。

”这对我们作文评价的启发特别大。

采用赏识评价,能为各类不同学生创设成功的快乐。

老师们在作文评价时,作文不仅与同学比,更注重与本人以往的习作比。

只要学生在原有起点上有进步,就在评语里充分肯定,哪怕是一个词或一个句子。

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激励评价上,采用作文评语的方式,将表扬肯定的话写在作文后面,对于不足的地方,口头指出,学生认可了,就自己记录下来。

这样,在他们的本子上,留下的都是老师肯定的评价。

每翻阅一次,学生就增添一份自信,多了一些成就感。

2、展示作文,体验成功乐趣

(1)在教室里布置墙报,选择学生日记中较好的请他们在班上朗读后在墙报上展览,每周定时更换。

日记内容不限,有独到见解的,文字优美的,只要有可取之处就可以入选。

这样,学生乐于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感兴趣的题材作为日记材料写出来。

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日记上了墙报,特别有成就感,下一篇就更认真地去写了。

(2)设立作文成果记录袋。

我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只记录袋,由学生自行设计封面,并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如“作文起步”、“水晶之心”、“小苗圃”、“进步天使”等。

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把在报刊上发表的和自己满意的习作放入袋内。

这样,一打开这个成果袋,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乐趣是成功的金钥匙

七、课题研究的效果

(一)学生方面

1、低年级学生能够主动走进农村美丽的大自然,养成了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对写话有兴趣,能够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农村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2、培养了中年级学生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做生活的有心人,能够走出课堂,步入五彩生活,扩大活动天地,积累生活素材,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作文具有农村特色。

3、培养了高年级学生热爱生活,体验生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丰富的农村生活习作素材,写下自己对农村生活的独特感受,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二)教师方面

1、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生活为泉源,以育人为目标的作文教学思想,逐步做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优化,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2、沟通课堂内外,丰富课程资源,让学生充分展现个性,促进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3、通过理论学习、外出参观、专家指导、各种途径、组织活动、过程督导,提高自身素质。

4、将理论变为实战经验,运用优化教学手段

(1)开发农村作文资源,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

(2)构建开放作文课堂,创设新型的教学方式。

(三)学校方面

1、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促进校本教研的开展,促进语文老师的专业成长。

2、本课题研究的开展,促进了学校科研氛围的形成,为提升办学品位,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八、对研究的思考

在我校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也积淀了如下思考:

如小学教师的工作烦而杂,课题组成员怎样有更充足的交流反思时间与空间;如何更好的积累资料、进行课题数据的监测,我们还需要一些实际的、科学的指导;在编辑资料的过程中,还遇到了一些资金等方面的困难等。

九、今后的努力方向

今后,我校将在区教研室的直接指导下,进一步深化实验,完善实验,丰富实验,主要打算是:

1.重视深化实验。

开发富有农村特色的作文资源,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

构建开放的作文活动场,创设新型的作文教学模式。

构建开放的作文评价模式

2.重视资料整理。

对实验所形成的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经验总结进行理论升华,争取在结题前编写一本有关实验理论探索的论文集和一本学生作品集。

3.重视实验推广。

一方面把实验由实验班推广至其他班级,扩大实验面;另一方面,注意宣传,扩大影响,把实验扩大到其他学校,与兄弟学校共同探索,形成一定实验规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