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重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3715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docx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技术重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docx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

名解

P29虚拟学习社区(名词解释):

具有共同学习目标或兴趣的学习者在网络虚拟环境中通过语言绘画、行为交互、共享协作等活动,进行知识建构与能力培养,建立认同、归属、自治意识而形成的学习者组织及其网上活动区域,网上学习论坛、课程学习QQ群等是虚拟学习社区的常见形式。

P56信息素质(名词解释):

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意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综合

P57网络课程(名词解释):

是通过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是信息时代条件下课程新的表现形式

P76搜索引擎(名词解释):

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索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将于用户检索相关的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可以分为目录搜索引擎全文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

P81硬件资源(名词解释):

学习过程中所需设备、设施、场所等看的见的有形资源

硬件资源的管理工作计划与购置验收和记账立卡保管与使用维修及定制规章制度

P85评价指标(名词解释):

是根据一定的评价目标确定的,能反映评价对象某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评价条目

评价指标体系(名词解释):

是由不同级别的评价指标按照评价对象本身逻辑结构形成的有机整体

P182动画(名解):

利用人眼的视觉残留原理将一张张有逻辑联系的画面连续展示能够将一定的内容、思想以及事件进行动态表现和传达,按播放效果来分可分为顺序动画和交互式动画

P256计算机网络(名解):

是按照网络协议,将地理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P299微格教学(名解):

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知道,通过视听技术和反馈,按照严格的程序,对师范生和在职教师轮流进行培训,从而使其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和掌握教学技能的一种教学技能的一种教学技术

微格教学系统一般由微格教师、控制室、观摩室组成,它是一个可控制的实践系统

P311网络教学平台(名解):

网络教学平台也称学习管理系统,是指能对有效对学习资源。

学习者、助学者进行管理的网络系统。

P324电子书包(名解):

是一种基于信息处理和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个人便携式学习系统,是具有支持多种电子学习方式、管理学习资源、记录跟人学习档案等功能的交互式学具

P332机器人辅助教学(名解):

机器人辅助教学是指师生以机器人为主要教学媒体和工具所进行的教学活动

P366教育自动化(名解):

是指在分析、设计、制作、测评、教学活动方案(或系统)中,利用计算机的自动处理、传输与控制功能,发挥自动化系统的咨询、指导、决策、表征等作用,以提高教学设计绩效的过程

P360网络课程(名解):

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

P382信息化教学模式(名解):

是建立在现代教学理论和信息化教学经验基础上的,为设计、组织、实施、评估、优化信息化教学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结构的简化形式

P385远程教育(名解):

指对教与学的时空相对分离,教师和学生利用各种技术、资源和交互,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的一种教育形态与教学方式

P68数字化(填空)模拟转换输入的是在时间和数值上连续的模拟信号,输出的是离散的数字信号,在进行模数转换时,首先需要对输入的模拟信号来进行采样,然后经过量化和编码,将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这个过程通常简称为数字化

简答

P41教学媒体的特征(简答)

从本质层面看教学媒体是人体的延伸。

从媒体固有特征看教学媒体具有可记录性、可传播性、可重复性、可组合性、工具性、能动性

从教学特性看不同教学媒体的表现力、重现力、接触面、参与性、受控性各有不同

P185教学动画的设计原则(简答)科学表达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协调一致性原则形象和抽象相统一的原则

P282(简答)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原则教学性原则内容融合性原则功能的综合性原则教学设计的原则

P310(简答)卫星电视教学的特点覆盖面打,低经费信号质量高且比较稳定,有利于改善接收质量信号容量大能够扩大教育规模

P392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含义(简答)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其实质是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进程等课程要素有机融合,形成信息化的课程理念、课程资源、课程实施模式、课程管理体系,以促进课程改革,提升课程质量。

论述

“经验之塔”论述题P20

基本观点:

1.塔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越抽象,最底层的经验越容易理解,最顶层的经验易获得概念和便于迁移

2.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先获得具体的经验再逐步过渡到抽象的经验,教学也应从具体经验入手,并依此为支柱再过度到抽象概念的教学

3.教学中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经验升华

4.在教学中使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是学习更为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

5.位于塔中间部位的那些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空限制,从而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经验方式的不足

60多年的经验之塔仍有现实指导作用,不过应将从多媒体、网络、虚拟现实、手机、交互电视等新媒体所获得的经验加以分层定位,并对经验之塔加以拓展。

P230多媒体教学过程(论述)13点

确定选题:

以用户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开发课题与研究方向

总体策划:

制定开发方案,落实项目经费,组织开发队伍

教学设计:

在技术人员的配合下,由学科专家根据选题确定多媒体教材的具体内容结构与表现形式,明确教学目标、适用对象与使用模式

4.结构设计:

技术人员根据教学设计初步确定软件主程序模块,明确技术思路

5.编写稿本:

写出多媒体教材分页稿本(包括屏幕构图、内容说明、素材要求、链接方式等)

6.素材准备:

包括素材的制作、收集、加工、整理等

7.技术开发:

综合使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工程技术,按稿本要求完成

8.文字录入、图形加工、动画制作、录像拍摄、声音录制:

由技术人员按稿本要求完成

9.平台选择与程序设计:

选择开发平台,编写软件程序

10.系统合成:

要求教学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密切配合,整合制作出多媒体教材试用版

11.使用评估:

让有关师生使用该多媒体教材,检查是否有错误和遗漏,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12.修改完善:

改错补漏、整体优化、打包封装

13.出版发行:

送交出版部门审查、出版、发行

P347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论述)

1.分析学习需要

2.分析教学对象

3.分析教学内容

4.阐明教学目标

5.制定教学策略

6.选择与编制教学资源

7.评价教学设计成果

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p4

1994定义:

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004定义: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表1-1p5

比较的维度

1994年定义

2004年定义

概念名称

教学技术

教育技术

定义性质

学科规定性定义

学科规定性定义

研究领域

理论,实践

研究,实践

主要研究对象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

研究内容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

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含认知理论、建构理论等),系统方法

创新理论、系统方法、人力资源开发、道德规范

工作目标

为了学习

促进学习,改善绩效

具体任务

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

教育技术创新研究,行业道德规范研究,绩效技术研究,技术过程和资源的创造、使用管理等

主要贡献

认为领域的性质不是过“过程”,而是“理论与实践”,反映了该领域正在走向成熟,将“手段”扩充为过程和资源,将“系统化”扩充为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大范畴,反映教育技术正演变为一个学科领域和一种行业

使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由教学领域扩展到企业绩效领域,首次明确提出教育技术的实践应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首次将“创造”作为领域的三大范畴之一,强调了教育技术创新,从对一般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研究限定改为对“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的研究,突出了专业特色与工作重点

存在局限

重视定义的可操作性,对教育技术本质的认识尚不够深入,“理论与实践”这样的表述显得过于宽泛,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罗万象,“教育技术与教育”两个体系区别不明显

基于美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与行业背景,强调了新界定了实用性和规定性,对教育技术本质的认识仍不够深入,在一定范围内强调教育技术实践的道德规范性是必要但要注意避免矫枉过正

2x3模型p7

该模型认为,技术包括有形的物化形态(如各种技术媒体)和无形的观念形态(如各种技术方法),同时认为人类技术的进步从技术过程看,可分为手工技术、机电技术、信息技术三大发展阶段,由此可将教育技术分为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传统教育技术,以机电技术为基础了视听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教育技术。

从技术特征的两个发展方向和技术水平的三个发展阶段,可将教育技术的发展用一个2x3模型加以表述。

教育技术本质定义p9

从本质层面看,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在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为优化学习和改善绩效而采用的工具、方法与所要求的教育参与者的技能之和。

从学科层面看,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有关的现代理论和现代技术,通过对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含人力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有技术性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两大研究对象,并有理论和实践两大领域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习者(个体与群体的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现代技术性教育资源和现代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

教育视听技术主要研究对象时视听教学媒体资源和视听教学过程,

教育信息技术主要研究对象时数字媒体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教学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专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交互分析方法)、引用(哲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通用(信息获取、加工、表达的技术性元方法),简称三用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时期p14

1907-1948电化教育的首次兴起、初步发展与陷入困境

1949-1976电化教育的二度兴起、积极推进与再入困境

1977-1999电化教育的第三次兴起和快速发展

2000至今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的跨越式全面发展

三条发展主线p17

视听传播技术、个别化教学技术、教学系统化技术

美国教育的发展特征三线合一、国家推进成效显著、重视理论建设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价值和策略p22

应用价值:

1.有助于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绩效

2.有助于教与学的方式

3.有助于推进教育现代化

4.有助于促进现代化教育技术自身的发展

策略:

1.优化应用环境,促进全方位应用

2.建立激励机制,使应用制度化

3.开展人员培训,提升应用能力

4.利用应用发展规律,提升应用层次

5.精心设计应用方式,提升应用效能

教育信息化p25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领域全面而深入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和追求。

P36现代教育技术传播类型

人际传播:

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包括面对面的直接传播和以媒体为中介的间接传播

组织传播:

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包括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信息交流活动

大众传播:

专业化的媒介组织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对广大受众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

教育传播:

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网络传播:

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的传播形式

P41教学媒体的分类汇总

分类依据

媒体名称

教学媒体举例

历史发展

传统教学媒体

文字、印刷材料、图片、黑板、挂图、模型和实物及教师的各种表情和体态等

现代教学媒体

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计算机网络等

信息传播的方向

单向传播媒体

教科书、电影、广播、电视等

双向传播媒体

录像、计算机、语音实验室、微格教室等

媒体对受者感官的刺激及交互性

视觉媒体

粉笔、黑板。

印刷品、图片、幻灯。

投影灯作用于人体视觉器官的媒体

听觉媒体

广播、录音、MP3播放器等作用于人体听觉器官的媒体

视听媒体

电视、电影、录像等作用于人体视听器官的媒体

交互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虚拟实验系统等具有人机交互作用的媒体

P42教育传播的原理

共同经验原理抽象层次原理重复作用原理信源影响力原理

P43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观点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相对持久变化,其代表主要有桑代克的连结主义学习理论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理论是指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的学习过程,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变化

P47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构建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的环境中主动的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P49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具有创造性的人,并使每个学生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佳状态

P58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整体原理反馈原理有序原理

P59系统方法系统方法是一种以对系统的基本认识为依据应用系统思维、系统工程与系统分析等来指导人们研究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有系统工程方法,软件工程方法,其中软件工程有三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P69图

P73数字媒体教学资源的设计原则(看)

教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共同规范原则层次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技术性原则

P89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对象形成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

P90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组成要素基础设施信息化内容资源信息化学习平台与工具通信

P91信息化学习环境的构建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硬件建设、软件资源建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P226媒体:

存储信息的实体,也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

多媒体:

广义指两种以上媒体的功能性组合

狭义指两种以上媒体的数字化整合

技术特征:

多样性继承性交互性实时性数字化

多媒体教学软件稿本与影视教材稿本相似,通常分为文本稿本和分页稿本。

P229多媒体教学文字稿本编写策略:

注重呈现知识与技能要点,讲究设置激趣、高潮、归纳、导航等之点,强调化解难点

P232多媒体教学技术软件评价指标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艺术性使用性

P249交互式智能白板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或会议辅助人机交互设备,它是具备电子书写板和触控功能的大型触摸屏

P258校园网是为了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管理和综合信息等服务的多媒体网络

校园网的基本功能:

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协同工作

P263校园网提供的服务web服务FTP服务e-mail服务VOD视频点播服务DNS服务

P264校园网设计的步骤

1.进行需求调查,对使用对象进行调研,明确学校的性质和规模以及系统建设的条件,深入了解学校的信息化环境

2.在应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学校的internet服务类型,然后对系统建设的具体目标进行分析,包括网络设施、站点设置、开发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目标

3.确定网络拓扑结构和功能,根据具体目标分析和学校主要建筑的分布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

4.确定在技术选型、布线设计、设备选择、软件配置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

5.规划校园网建设基本要求

P283网站的教学设计学习者分析内容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评价设计

P294网络教室通常由局域网络系统和网络教学系统两部分构成

网络教室分为并列型、U型、环形和树形

P300微格教学系统的功能训练教学技能示范观摩功能反馈评价功能

微格教学系统的应用1.微格教学的基本程序(理论学习与研究、学习和研究教学技能、观摩有关教学技能的示范材料、编写微格教学教案、进行微格教学实践、讨论评价,修改教案)

2.微格教学中的反馈评议(教师“角色”扮演者的自我评价、组织讨论,集体评价、指导教师的评议)

P308卫星电视节目收视的主要方法有个体直接收视、单位或集体收视和地面电视台差转为广播电视方式播出三种

P313MOODLE(ModularObject-OrientedDynamicLearningEnvironment)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

P318数字图书馆(digitallibrary)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

特点文献内容数字化(电子出版物的加工处理、网上下载的数字化全文处理)

资源共享

信息检索的智能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

信息服务个性化

广泛的可存取性

P325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又称仿真技术或灵境技术,它是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仿真技术、人机接口技术、传感技术、模糊逻辑、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及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交叉学科的高技术

P236虚拟现实系统是人们通过计算机对复杂数据进行可视化、操作以及实时交互的环境

P327虚拟现实系统的特征多感知性存在感性交互性自主性

P331机器人教育的定义机器人教育是指学习、利用机器人,优化教育效果及师生劳动方式的理论与实践

P343教育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与追求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从技术层面看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

P345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核心是系统科学方法论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依据和起点是学习需求的分析

任务是提出解决信息化教学问题的最佳设计方案

目标是信息化教学效果优化

P346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以学为中心,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

以多种资源支持学生的学习

注重情景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注重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P351媒体组合的基本思想应用信息技术媒体促进教学改革

现代教学媒体应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结合

多种媒体组合教学必须警醒教学设计

P352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将教育目标分为3个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P355教学媒体选择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媒体自身的特性

P359教学过程设计包括教师的主导活动学生的参与活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媒体的运用

P362网络课程设计原则开放性原则主体参与性原则融合性原则交互性原则

网络课程开发的一般流程分析教学对象,明确教学目标

突出课程特色,确定教学功能

设计教学模板,建立系统结构

划分栏目内容,设计屏幕版面

编写脚本卡片,收集素材资料

选择编著工具,建立片段模型

开展教学实验,进行评价修改

利用已经完成的片段模型,设计教学应用方案,实施教学活动之后进行评议修改。

不断充实完善,登记上网发布

P365基于活动理论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可分为4个阶段:

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教学实施阶段、评价与反馈阶段

 

P369混合学习的本意是指为优化学习绩效而综合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习方式

P372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omputersupportedcollaborativelearning)是学习者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下,结成学习共同体,并在共同活动与交互中协同认知、交流情感、培养协作技能,以提高学习绩效的理论与实践

P373知识可视化是利用各种视觉手段来传播和构建复杂的信息和自己的观点

P374知识可视化工具包括流程图,概念图、思维导图

 

P407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

1、职业教育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2、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须着重的薄弱环节

3、职业教育信息化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重要方向

4、职业课程教学需要数字化的硬件环境、信息资源、工具与学习工具。

P411虚拟实验教学实验:

第一步:

创设虚拟实验教学的软硬件环境。

第二步:

制定虚拟实验方案。

第三步:

实施虚拟实验训练

第四步:

训练达标实验训练

第五步:

尽量将所学技能与知识应用到实镜中

P413信息技术支持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以“教、学、做一体化”思想做指导(强调“做中做、做中学、学中做”);强调“双镜”(教学课堂与工作企业一体)、“双师”(主讲教师与生产技师一体)、“双学”(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一体);强调学习目标与职业能力培养一致、学习内容与岗位任务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总结阶段的全面渗透和支持。

P424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对象包括:

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和信息化教学过程管理。

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要素及其应用进行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配置合理、使用效益优化目标的过程。

信息化教学过程管理就是信息化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是过程性、动态性的管理。

P425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原则:

1、规范化原则

2、信息化原则

3、个性化原则

4、连续性原则

P425信息化教学管理5环节:

确定目标、判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与评价、总结与反馈。

P428知识管理的原则:

积累原则共享原则交流原则

P432信息化教学评价类型:

按评价基准分:

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按评价功能分: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按评价分析方法分: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P433信息化教学评价过程:

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评价结果的处理与反馈阶段

P436信息化教学过程评价方法:

量规、学习契约、档案袋、概念图

P443精品课程是指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

P447网络学习社区是指具有共同学习目标(或兴趣)的学习者(含助学者)在网络虚拟环境中通过言语会话、行动交互、共享协作等活动,进行知识建构与能力培养,建立认同、归属、自治意识而形成的学习者及其网上活动区域。

知识建构是指由价值的观点、思想、认识的产生和不断改进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