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细胞的代谢第一讲代谢中的酶和ATP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3594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3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细胞的代谢第一讲代谢中的酶和ATP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细胞的代谢第一讲代谢中的酶和ATP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细胞的代谢第一讲代谢中的酶和ATP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细胞的代谢第一讲代谢中的酶和ATP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细胞的代谢第一讲代谢中的酶和ATP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细胞的代谢第一讲代谢中的酶和ATP学案.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细胞的代谢第一讲代谢中的酶和ATP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细胞的代谢第一讲代谢中的酶和ATP学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细胞的代谢第一讲代谢中的酶和ATP学案.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细胞的代谢第一讲代谢中的酶和ATP学案

第一讲 代谢中的酶和ATP

[考纲要求]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 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

[知识主干·系统联网]              理基础 建网络 回扣关键知识

授课提示:

对应学生用书第22页

■高考必背——记一记

1.酶的作用、本质与特点

(1)酶具有催化作用,其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1)温度和pH:

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2)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

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呈正相关。

(3)酶浓度一定、其他条件适宜:

随底物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先加快后稳定。

3.与酶相关实验的2个注意事项

(1)验证酶专一性实验的检测试剂

底物为淀粉和蔗糖时,检测试剂应为斐林试剂,不能用碘液。

因为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水解。

(2)探究酶活性最适温度实验的底物和检测试剂

①底物:

不能为过氧化氢。

因为温度影响过氧化氢分解。

②检测试剂:

底物为淀粉时,检测试剂应为碘液,不能用斐林试剂。

因为斐林试剂需要加热,会影响自变量。

4.细胞中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中,光能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光反应中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

■易混易错——判一判

1.判断下列有关酶的叙述的正误

(1)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2017·全国卷Ⅱ)(×)

(2)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2017·全国卷Ⅱ)(×)

(3)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2018·全国卷Ⅰ)(√)

(4)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2016·江苏卷)(√)

(5)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

(×)

(6)口服多酶片中的胰蛋白酶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

(√)

2.判断下列有关ATP叙述的正误

(1)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2016·全国卷Ⅰ)(√)

(2)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2015·全国卷Ⅰ)(√)

(3)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

(4)在生物体的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只能单向进行。

(×)

[高频考点·融会贯通]               析考点 做题组 攻破热点难点

授课提示:

对应学生用书第23页

考点一 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真题试做·明考向]

1.(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

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D.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解析:

光反应中合成ATP的原料是ADP和磷酸,A正确;叶绿素吸收光能的过程不需要酶的参与,B正确;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是由葡萄糖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过程中产生了乳酸,乳酸不能直接分解供能,C错误;病毒核酸的复制是在宿主细胞中完成的,该过程所需的能量、原料均来自于宿主细胞,D正确。

答案:

C

2.(2016·高考北京卷)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  )

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

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需要酶的催化

解析: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真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无论是哪种呼吸方式都存在着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即ADP+Pi+能量

ATP),需要ATP合成酶的催化,A、C错误,D正确;酵母细胞的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

答案:

D

3.(2015·高考海南卷)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

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

B.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C.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

D.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ATP的相关知识。

酒精发酵即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少量能量,该过程中有ATP生成,A项正确;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如果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这部分能量可由ATP提供,B项正确;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C项正确;ATP由腺嘌呤、核糖和磷酸组成,D项错误。

答案:

D

4.(2013·高考海南卷)关于真核细胞中生命活动与能量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复制需要消耗能量

B.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需要消耗能量

C.物质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ATP

D.细胞代谢所需的ATP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

解析:

物质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C错误。

答案:

C

[融会贯通·析考点]

1.ATP的结构与能量转换

2.细胞内产生与消耗ATP的结构

转化场所

常见的生理过程

细胞膜

消耗ATP:

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细胞质基质

产生ATP:

细胞呼吸第一阶段

叶绿体

产生ATP:

光反应

消耗ATP:

暗反应和自身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

线粒体

产生ATP:

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

消耗ATP:

自身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

核糖体

消耗ATP:

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核

消耗ATP:

DNA复制、转录等

[易错警示·防易误]

(1)ATP与ADP、RNA的关系:

ATP脱去一个磷酸基团成为ADP,再脱去一个磷酸基团就成为RNA的基本单位之一——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因此,ATP与RNA的组成元素相同(都是C、H、O、N、P),且ATP中含有核糖和碱基成分。

(2)相关化合物中“A”的辨析

[方法技巧·会应用]

ATP的结构与功能解题方法技巧

解答ATP的结构与功能试题要注意两点:

一是应注意其结构特点,即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且远离腺苷的那个容易断开。

二是应注意动物和植物体内ATP的来源不同,前者主要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后者的形成途径包括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仅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其他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由细胞呼吸来提供。

[巩固提升·练题组]

►题组一 ATP在能量代谢中作用的考查

5.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

②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③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

④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ATP在各种条件下含量的变化。

安静状态时,骨骼肌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长时间剧烈运动时,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分解1mol葡萄糖所形成的ATP分别为38mol、2mol,生成ATP的量不相等。

Na+外流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行的,需要消耗ATP。

人在寒冷时,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代谢增强,有机物分解加快,ATP产生量增加。

ATP与ADP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当ATP消耗量增加时,机体通过无氧呼吸和分解糖原等方式产生更多ATP。

答案:

B

6.酶和ATP是细胞代谢过程中所需的两种重要的化合物,而细胞内还有与ATP结构类似的GTP、CTP和UTP等高能磷酸化合物,但ATP用途较为广泛。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UTP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彻底水解可得到3种有机物

B.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全部断裂后的产物中有某些酶的基本组成单位

C.ATP的合成常伴随放能反应,而吸能反应不一定伴随ATP的水解

D.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消耗ATP的胞吐过程

解析:

UTP(三磷酸尿苷)彻底水解的产物为尿嘧啶、核糖和磷酸,其中磷酸属于无机物,A错误;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全部断裂后的产物有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磷酸,其中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类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正确;某些吸能反应可能伴随GTP、CTP或UTP的水解,C正确;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消耗ATP的胞吐过程,D正确。

答案:

A

►题组二 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的考查

7.如图中甲代表ATP,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合成蔗糖的反应中,乙的含量会增多

B.丙中含有腺嘌呤,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C.丙含有高能磷酸键,但一般不供能

D.丁是腺苷,而戊不可用于甲的合成

解析:

在合成蔗糖的反应中,需要消耗ATP,ADP的含量会增多,A正确;丙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错误;丙中不含有高能磷酸键,C错误;丁就是ATP脱去三个磷酸基团(戊),即为腺苷,腺苷是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的,而磷酸基团是ATP合成的原料,D错误。

答案:

A

8.酶是细胞代谢不可缺少的催化剂,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如图是ATP中磷酸键逐级水解的过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代表的物质是ADP,③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若要探究酶b的最适pH,应在中性左右设置实验自变量

C.释放能量最少的过程是Ⅲ

D.大肠杆菌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

①为ADP、②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③是腺苷、④是磷酸、⑤是能量,A项错误;酶b的适宜pH的变量范围应偏酸性,B项错误;Ⅰ和Ⅱ过程断裂的都是高能磷酸键,Ⅲ过程断裂的是普通化学键,所以释放能量最少的过程是Ⅲ,C项正确;大肠杆菌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D项错误。

答案:

C

考点二 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真题试做·明考向]

1.(2017·高考全国卷Ⅱ)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解析:

盐析法主要用于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而可用盐析法进行沉淀,C项正确。

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DNA分布,所以参与DNA合成的酶也可分布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A项错误。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可以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生物体外发挥作用,B项错误。

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左右,而该酶通常在低温下保存,D项错误。

答案:

C

2.(2017·高考天津卷)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

如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

叙述错误的是(  )

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

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

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

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

解析:

本题考查酶促反应过程中酶的作用。

由图示中A、B物质变化曲线知,A、B分别为反应物和生成物,酶C的作用是降低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随反应物浓度降低,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B正确;T2后因A浓度降低导致了反应速率下降,从而导致B浓度增加缓慢,C错误;该图为最适温度下的酶促反应曲线,若适当降低反应温度,达到反应平衡的时间会延长,T2值会增大,D正确。

答案:

C

3.(2015·高考海南卷)关于人体内激素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高效性是酶的重要特性之一

D.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可影响细胞的代谢

解析:

人体内激素的化学本质并非都是蛋白质,如性激素为固醇,A项错误。

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反应需要的活化能,进而加快反应的速度,B项正确。

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等特点,C项正确。

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可调节细胞代谢,D项正确。

答案:

A

4.(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解析:

细胞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酶,如呼吸氧化酶,会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各类细胞中;低温抑制酶的活性,在一定范围内,当温度回升后,酶的活性可以恢复,但酶的空间结构一旦被破坏,其活性将无法恢复,低温没有破坏酶的空间结构;酶提高化学反应速度是靠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实现的;酶在化学反应中充当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答案:

B

[融会贯通·析考点]

1.酶的作用原理曲线分析

(1)由图可知,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2)若将酶变为无机催化剂,则b在纵轴上向上移动。

用加热的方法不能降低活化能,但会提供活化能。

2.酶的特性曲线分析

(1)图1中加酶的曲线和加无机催化剂的曲线比较,表明酶具有高效性。

(2)图2中两曲线比较,表明酶具有专一性。

3.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曲线分析

温度

pH

底物浓度

酶浓度

温度偏高或偏低,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

温度过高会使酶因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每种酶只能在一定的pH范围内表现出活性,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因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

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量的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方法技巧·会应用]

酶的作用和特性相关试题的解题方法技巧

(1)对酶的概念、本质和特性的分析

解答酶的本质、特性试题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①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甚至用蛋白酶处理来确定某种酶的本质。

②酶既可在细胞内,也可在细胞外发挥催化作用。

酶的催化作用是指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平衡点。

③在化学反应前后,酶的性质、数量并不发生改变。

(2)酶促反应曲线类试题解题思路

解答此类试题应用“四看法”:

①一看两坐标轴的含义:

分清自变量与因变量,了解两个变量的关系。

②二看曲线的变化:

利用数学模型法观察同一条曲线的升、降或平的变化,掌握变量变化的生物学意义。

如在分析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时,一般情况下,生成物的量未达到饱和时,限制因素是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当生成物的量达到饱和后,限制因素是除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

③三看特殊点:

即曲线的起点、终点、顶点、转折点、交叉点等五点,理解特殊点的意义。

④四看不同曲线的变化:

理解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不同曲线的异同及变化的原因。

[巩固提升·练题组]

►题组一 酶本质及作用特性的考查

5.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酶促反应中,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

B.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为化学反应提供的活化能更多使之具有高效性

C.高温、低温、过酸和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而永久失活

D.DNA能控制蛋白质类酶的合成,但不能控制RNA类酶的合成

解析:

在酶促反应中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A正确;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酶不提供能量,B错误;低温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只是抑制酶活性,C错误;DNA既能控制蛋白质类酶的合成,也能控制RNA类酶的合成,D错误。

答案:

A

6.(2018·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酶都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

下表为某兴趣小组进行的实验及相应结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试管

反应物

加入物质

反应条件

实验现象

1

2%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室温

少量气泡

2

2%过氧化氢溶液

土豆浸出液

室温

大量气泡

3

2%过氧化氢溶液

人新鲜唾液

室温

没有气泡

A.本实验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B.本实验还能证明酶在细胞外也具有催化作用

C.若将产生的气体全部收集起来,则从1号和2号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基本相同

D.若将反应条件改为沸水浴,则2号试管也不会产生气泡

解析: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无机催化剂和生物催化剂酶,说明酶具有高效性,自变量还有酶的种类,说明酶具有专一性,A正确;本实验是在细胞外的试管中进行的,说明酶在细胞外也具有催化作用,B正确;由于反应物的量是相等的,在无机催化剂和生物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只是速度不同,所以不同的试管中最终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基本相同,C正确;过氧化氢在高温下分解速度也会加快,所以若将反应条件改为沸水浴,则2号试管也会产生气泡,D错误。

答案:

D

►题组二 影响酶活性因素的考查

7.某课外小组在25℃、不同pH条件下,用人体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分别催化蛋白质水解,实验结果如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向pH为6的反应容器中滴加盐酸后,胃蛋白酶的活性会升高

B.两种酶混合使用的催化效率大于两种酶单独作用的效果

C.本实验中pH和酶的种类是自变量,温度是无关变量

D.升高温度两种酶的最适pH都会增大

解析:

当pH=6时,胃蛋白酶已失活,降低pH酶的活性也不能恢复,A错误;两种酶作用的pH范围不同,所以同时使用时,催化效率变化要看pH范围,且本实验未探究两种酶混合使用时的催化效率,B错误;本实验是在不同pH条件下,探究不同种类的酶的催化效率,所以自变量是pH和酶的种类,温度则是无关变量,C正确;升高温度,最适pH不变,D错误。

答案:

C

8.某科研小组进行了温度对蔗糖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t2为最适温度),图2表示t1温度下蔗糖酶对蔗糖的催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判断,在反应温度由t3下降到t2的过程中,酶活性将上升

B.由图2可判断,蔗糖酶催化蔗糖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的效率较高

C.图1中,若环境温度由t1变为t3,人体内蔗糖酶的活性基本不变

D.图2中,适当提高温度不影响单位时间内葡萄糖和果糖的产量

解析:

由图1分析可知,在反应温度为t3时,大部分酶不可逆地变性失活,故在反应温度由t3下降到t2的过程中,酶活性不会上升,A错误;图2只能说明蔗糖酶可以催化蔗糖水解,但是没有设置对照实验,不能证明蔗糖酶的高效性,B错误;人是恒温动物,若环境温度由t1到t3,人的体温几乎不变,所以人体内蔗糖酶的活性基本不变,C正确;蔗糖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所以适当提高温度可以提高酶的活性,促进蔗糖的水解,D错误。

答案:

C

考点三 有关酶实验设计与分析的考查

[真题试做·明考向]

1.(2016·高考全国卷Ⅰ)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解析:

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需要保证pH和温度均相同且适宜,故缓冲液应在加入底物和酶之前加入,只有C项符合要求。

答案:

C

2.(2016·高考江苏卷)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红色。

为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设计实验如下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管号

1%焦性没食子酸/mL

2%H2O2/mL

缓冲液/mL

过氧化物酶溶液/mL

白菜梗提取液/mL

煮沸冷却后的白菜梗提取液/mL

1

2

2

2

2

2

2

2

3

2

2

2

4

2

2

2

A.1号管为对照组,其余不都是实验组

B.2号管为对照组,其余都为实验组

C.若3号管显橙红色,无需对照就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

D.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可证明白菜梗中无过氧化物酶

解析: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实验原理是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使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红色;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加入白菜梗提取液,其中1号管和2号管是对照组,3号管和4号管是实验组,A正确、B错误;实验设计必须遵循对照原则,3号与1、2号对照,3号管、2号管呈橙红色,1号管不变色,可以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C错误;3号管和4号管的自变量是是否经过煮沸处理,若4号管不呈橙红色,与3号管对照,说明高温使过氧化物酶变性失活,D错误。

答案:

A

3.(2016·高考全国卷Ⅱ)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

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__。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其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如图,40℃(B组)所对应曲线的产物浓度先到达饱和点,即B组反应最快,酶活性最高。

(2)根据图像可知,A组反应温度比最适温度低,那么在时间t1前将温度提高10℃,A组的反应速度会加快。

(3)C组在时间t2之前已经结束化学反应,且产物浓度远远低于其他组,说明酶在该温度下已经失活,那么即使在时间t2时向体系中增加底物,C组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

(4)生物体内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等特性。

答案:

(1)B

(2)加快

(3)不变 60℃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

(4)蛋白质或RNA 高效性和专一性

4.(2015·高考重庆卷)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

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

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

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分组

步骤   

红粒管

白粒管

对照管

加样

0.5mL提取液

0.5mL提取液

C

加缓冲液(mL)

1

1

1

加淀粉溶液(mL)

1

1

1

37℃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显色结果

+++

+++++

注:

“+”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________,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

显色结果表明:

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________;据此推测:

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_______。

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________。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