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经济常识教案 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3583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7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教案 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教案 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教案 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教案 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教案 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教案 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doc.docx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教案 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经济常识教案 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doc.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教案 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doc.docx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教案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doc

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三大产业划分的基本情况;懂得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指标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重要作用;认识加快发展我国第三产业的战略意义;理解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和应该自觉履行的各项义务;懂得劳动合同的基本含义和基本内容、订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定程序及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重要意义;懂得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含义和基本内容,以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意义。

具体要求

     1、知识方面

识记:

三大产业的划分、国民生产总值和平共处内生产总值的基本含义、科教兴农的典型事例、乡镇企业的发展概况、劳动者的主要权利与主要义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及法定程度的基本内容、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建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

理解: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运用:

运用我国经济发展中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结合个人的职业志愿,谈谈劳动者应该怎样以主人翁姿坚持劳动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2.能力要求

理解知识的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在识记的基本上对有关知识进行转换的能力,如例举我

国几个支柱产业的重大建项目,分析说明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对有关知识进行解释和揄的能力。

如为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有关知识应用于新情景、新问题之中,分析和解决那些老师未曾讲过或帮助解决过的问题的能力。

如运用我国经济发展中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安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

参与社会实践和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组织学生到农村、工厂、商店、饭店、银行等地方进行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活动。

开展这项活动时,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布置一定的思考题,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及时进行总结交流,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

3.觉悟要求

通过本课教学,教师要勉励学生,特别是广大农村学生,关心和热爱农业,立志将来为农村经济的振兴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要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建成后我国农业、工业和其他各行各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认识到各行各业都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立志就业后做到干一行爱一行;要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劳动者的辛勤工作,遵守职业道德也是每个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教学重点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

4.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教学难点

1.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重要意义

2.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作用

课时安排

共7课时。

第一节三大产业4课时,第二节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3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1.什么是企业?

企业有哪些类型?

2.什么是企业经营者?

作为企业经营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设计以上两个问题的目的在于:

第一,复习前一课所讲的企业及其类型这一基本知识点,适时切入本课书所要讲的产业这一知识内容,使学生建立起对企业和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懂得无数的企业分属于是同的产业,而不同的产业又构成了国民经济的整体。

那么,庞大的国民经济体系是由哪些产业部门构成的呢?

这些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又是怎样的呢?

这正是本课书所要讲授的内容之一。

第二,复习前一课书所讲过的企业经营者及其应具备的素质这一基本知识点,适时切入本课书所要讲的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知识内容,使学生构建起对企业经营者和产业劳动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认识,懂得一个企业就它的人员构成而言既要有经营者,又要有劳动者。

由于无数的企业分属于不同的产业,这样,企业的经营者和劳动者又应该是属于某一产业的经营者和劳动者。

厂长(经理)作为经营者处于企业的中心地位,他们自身的素质如何,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那么各行各业劳动者在企业中又处于什么地位呢?

这种地位又是如何表现出一的呢?

作为劳动者为什么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呢?

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这正是本课书所要讲授的另一内容。

以上两个问题教师可结合本课引言和图表一的内容进行讲授。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曹操有两句名诗: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凭借着这两句名人的诗句,杜康酒竟得以千年不衰,名扬天下。

酒是以农业生产的粮食为原料的,而酿酒又是是一个工业过程,酒能否卖出去则靠的是商业和广告业等其他第三产业部门。

可见,小小一壶酒也能反映出人类社会三大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那么什么是三大产业?

他们是怎样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呢?

三大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我国的三大产业是怎样划分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三大产业又是怎样蓬勃发展的?

他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广大劳动者在三大产业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这种地位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这些问题同学们将通过本课书的学习得到一定的认识和解决。

讲授新课

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板书)

在学习本课书的具体内容之前,首先要弄清楚本课书的知识总体框架结构。

下面请同学阅读本课书的课标题、节标题、框标题,并构思出本课书的知识框架结构。

知识总体框结构(板书)

 

大家对第四课的知识框架结构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就来学习本课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三大产业(板书)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板书)

1、三大产业的划分、比重及其相互关系(板书)

国民经济体中的三大产业(板书)

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的一般趋势。

(板书)

三大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社会大分工。

这三次社会大分工发生的时间和内容又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经过以上三次社会大分工,人类社会有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农业是自然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产业部门。

手工作是工业的最初形式,它是怎样发展到现代化工业的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到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引起了社会分工和产业结构的巨大变革。

经过第一次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业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一系列新的工业部门不断兴起,陆续出现阳机器制造、铁路运输、纺织、钢铁、煤炭等现代产业,并且使整个工业超过了农业成为主要的产业部门,逐步实现了工业化。

伴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为生产和服务的行为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开始崭露头角,而后异军农突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种各样的服务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产业部门,这就是继农业、工业之后的第三产业。

为什么会出现第在产业呢?

这是因为:

一方面,现代生产中的分工越来越细,一种最终产品的形式往往需要经过许多中间五节,而各个生产环节又需要其他产业部门提供多种服务,包括提供资金9、能源、技术、人才、信息、产品销售等,另一方面,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多样化,各种为生活消费服务的行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如,美容美发、参观游览、家电维修等。

可见,第三产业的兴起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归纳进步的必然结果。

人类经济发展的过程表明,产业结构的变化大体集资经历了三个阶段。

请结合上面讲提内容思

考并回答:

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第一阶段,是以农业为主的结构,农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在整个国民经济和全部就业人口中占绝大比重;第二阶段,是通过实现工业化,使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工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都超过了农业;第三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各种行业陆续兴起,服务的各种行业陆续兴起,服务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逐步超过了农业和工业。

(对产业结构的变动的分析,一般估用数量指标是各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员在全部产业中所占的比重。

我们可以把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这三大产业部门的有序变动看成是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

的一般趋势.

三大产业划分的根据是社会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顺序和社会各种行业的性质。

了解经济发展过

程中产业结构的形成与发展的情况,有助于我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认识。

2.我国是按三次产业分类法对国民经济进行划分的。

(板书)

由于世界各国的生产情况不尽相同,社会劳动分工的形式多种式样,以及人们考察产业结构的立场和角度不同,对于产业结构的分类也会有所不同。

我国根据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行各业的性质,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对国民经济按三次产业分类法作了如下划分;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

请看图表二。

这是1985年国家统计局参照国外三大产业分类法,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对三大产业进行的划分。

(设计这张图表的目的是:

使学生对三大产业所包含的部门有一些感性认识,为理解各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打下基础。

图表二我国三大产业的划分

三大产业

包括和部门与行业

第一产业

农业

包括:

种植物、林业、牧业、副业、渔业

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

基中工业包括:

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等

第三产业

流通部门

包括:

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服务部门

包括:

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保险、地质普查、房地产、旅游等)

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文教、卫生、广电、体卫福利等)

为社会公共服务的部门(国家和党政机关、军队和警察、社会团体等)

3.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框题中的第2至4自然段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通常用什么来表示?

第二,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上概念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授)

1)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的概念(板书)

关于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概念,我们可通过以下四点来分析和把握。

第一,要掌握它是谁创造的?

第二,要知道通常计算它的时间界限?

第三,要理解它的计算内容是什么?

第四,要懂得其价值表现形式是什么?

首先,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包括国内和国餐的本国籍公民)通过其经济活动创造的;其次,它通常是以一年为时间界限来进行计算;再次,计算的内容是:

该国民(不论是生活在国内还量国外的)通过其经济活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

(最终产品指人生产中最脱离出来而成为人们消费的产品。

如:

面粉是离开了生产过程的劳动产品,但它不是最终产品。

也就是说,国民生产总值是不计算中间产品的产值的。

比如,它只统计面料上衣这一最终产品的产值,而棉花、棉纱、坯布和色布等中间产品的产值就不再计算了以避免重复。

)最后,生产最终和提供的劳务总量其价值表现形式是货币。

关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我们同样可以通过以下四点来分析和把握。

首先,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提本国领土范围内由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通过其经济活动创造的;其次,它通常是以一年为时间界限进行计算的;再次,计算的内容是:

在其领土范围内不论是本国居民还是外国居民通过其经济活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最后,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动总量其价值表现形式是货币。

关于这两个概念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我们可以通过图表三的内容,用比较的方法来掌握请同学们看图表三,思考并回答: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个概念的相同点是什么?

不同点是什么?

9教师通过投影胶片或挂图向学生展示这张图表,并进行提问。

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学生发言,然后进行归纳讲授。

图表三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

比较的内容

比较的概念

计算时间

计算内容

计算范围

表现形式

国民生产总值

(GNP)

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

生产的最终产品

提供的劳务总量

以国民为

计算范围

用货币表现

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

生产的最终产品

提供的劳务总量

以国土为

计算范围

用货币表现

通过这张图表我们可以分析出两个概念的相同点:

第一,它们的计算时间是相同的,都是一定时期9通常为一年)内;第二,它们的计算内容是相同的,都是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第三,他们的价值表现形式是相同的,都是货币。

通过这张挂图我们还可以分析出这两个概念的不同点: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范围不同。

国民生产总值是以国民为计算范围的。

只要是我国公民,不论生活在国内还是国外,其经济活动都要计入本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则是以国土为计算范围,不论本国居民还是外国居民,只要其经济活动在该国领土范围内,那么他的经济活动就应该计入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以上我们通过对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使同学们对这两个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那么。

掌握这两个概念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呢?

2)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是综合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板书)

首先,一个国家的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发展概况,通常可以用他们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来表示。

请同学们看图表四。

图表四我国三大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年度

产业

1978年

1994年

第一产业

28.1

21

第二产业

48.2

47.2

第三产业

23.7

31.8

这张图表所反映的是我国三大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1)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变化较大,在1978年至1994年的15年中,下降了7个百分点;2)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变化不大,在1978年至1994年的15年中,只下降了1个百分点;3)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变化最大,在1978年至1994年的15年中,上升了8个百分点。

蕨,当前我国三大产业的发展情况在世界上处于何等水平,则可通过不同类型国家的三大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来表示。

请同学们看图表五。

图表五199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发展程度

三大产业

缅甸

(低收入)

中国

秘鲁

(中下等收入)

韩国

(中上等收入)

日本

(高收入)

第一产业

63

21

11

7

2

第二产业

9

47.2

43

43

41

第三产业

28

31.8

46

50

57

这张图表所反映的是不同类型国家的三大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低收入国家的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第二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很小;第二,中下和中上等收入国家的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小,而经二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则很大;第三,高收入国家的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更小,第二产业相对中等收入国家则更小些,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则达到更高程度。

(你收入国家指1993年人均GNP在195美元及以下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指1993年人均GNP在195美元以上和8626美元以下的国家。

中下等收入和中上等收入国家按1993年人均GNP2185美元进行划分。

高收入国家指1993年人均收入GNP在8626美元以上的国家。

通过以上中外两组数字的对比,大家已初步知道了我国三大产业的发展情况。

目前,它正介于低收于国家和中等国家之间,即仍然存在着农业基础薄弱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

同时,大家还可以认识并体会到:

理解掌握国民生产总值与国人生产总值的要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通常可以通过它们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来表示,而三大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能够在整体上反映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3)三大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板书)

通过以上对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三大产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

∙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板书)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首先要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和对外某此更高层次的消费资料的需求,只有第一、第二产业发展了,农业和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剩余产品,才可能有从力、物力、财力去发展第三产业。

同时,当第一、第二产业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生产的工业化、社会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一、第二产业也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和劳动者第一、第二产业的进步(板书)

因为,没有商业、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相应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也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即取决于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程度,又在某种意义上制约着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

因此,处理好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逐步形成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合理结构,才能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巩固新课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请学生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

1.三大产业是怎样划分的?

2.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通常是用什么来表示?

3.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4.掌握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有什么意义?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庞大的国民经济体系是由哪些产业部门组成的?

在这些产业中哪一产业被人们称之为人类的“母亲产业”?

(设计以上两个问题的目的在于:

帮助学生再现并巩固节课所学的有关三大产业的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在三大产业中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导入新课

我们说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这是因为:

远在人类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农业就已经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农业养活并发展了人类,没有农业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更不会有人类的现代文明。

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

可见,农业是当之无愧的“母亲产业”。

下面我就向同学们介绍我国三大产业中的第一产业──农业的基本情况。

讲授新课

1.在三大产业中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板书)

农业是人类的衣食这源、生存之本,农业生产是人类一切活动的起点,没有农业就不会有工业、商业等其它部门,就不会有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

可见,农业是其他产业部门独立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

同学们要了解农业所处的重要地位,就必须首先弄清楚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什么是农业?

第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

(1)农业的基本含义(板书)

人们常说用一些美妙的词语来形容庄稼、蔬菜等。

如,珍珠般的玉米,穿紫袍的茄子。

这些美妙的词语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农田、菜地、果园。

那么,什么是农业呢?

我们怎样给农业下定义呢?

请同学们思考和讨论这样三个问题: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什么?

农业获得的劳动产品是什么?

这些产品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什么是农业(板书)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采取的方法的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机能进行人工培育和养殖。

(教师可边讲边板书下图)

 

(举例)农民针对野生木耳喜阴爱潮的特点,制造了一个人工环境,进行人工培育,从而获得了质好量多的人工木耳。

同学们可以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讨论,结合图表的内容,自已归纳概括农业的定义,并用科学的语言来表达。

(教师也可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98页的第2自然段关于农业定义的内容,进行分析讲授。

∙农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板书)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它们是按照农业生产经营的范围来区分的。

在我国,狭义和农业泛指种植业,它包括粮食作物(稻子、小麦和杂粮作物)与经济作物9供给工业原料的农作物,如棉花、甘蔗、烟草等);广义的农业除种植业外,还包括林业、畜牧业、事业和渔业。

农、林、牧、副、渔五业合在一起,通常被人们称为“大农业”。

请同学们看下面这个图表。

 

(教师在板书此图表时,可从上到下依次写出“五业”,但暂写出“广义农业”和“狭义农业”这两处。

先请同学们思考“广义农业”和“狭义农业”应标在图的什么位置,待学生回答后再写上。

同时,应身学生点明,事业严格说来不能算农业。

只有我国习惯上也把它算入农业,其他国家的农业保包括农、林、牧、渔四业。

(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与作用(板书)

∙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看农业的基础性地位。

(板书)

下面先请同学们看两组材料(教师用投影胶片展示给学生)并思考回答:

这两组材料集中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材料一:

我国有12亿人口,近9亿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劳动者人数和农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份额。

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70%以上,农业净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2%以上,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整个轻工业总产值的70%,农村商品零售总额约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60%,农、副产品有其加工品的出口额占国家出口总额的40%以上。

材料二:

我国早在60年代就提出了“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

“一定要决定不移地执行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农业高速发展是保证实现四化的根本条件”。

党的十二大重申:

“农业是基础,只要农业上去了,其他事情就比较好办了。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

“必须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全面振兴农业经济”。

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这两组材料说明: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着其他产业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占有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

正因为为如此,党中央历来都委很重视农业的生产与发展。

那么,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作用是怎样的呢?

第一、农业是我国人民的衣食这源和生存之本。

(板书)

俗话说:

“民以食为天。

心中不慌”。

民间流传的这些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突出地表现在粮食的生产上。

在我国,解决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个头等重要的大事。

如果农业不能提供粮食和必需的食品,那么,人民的生活就不会安定,生产就不能发展,国家将失去自立的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是安定天下的产业。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8页最后二行至第99页第1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我国农业生产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什么?

第二,取得这一巨大成就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农业生产上所取得的的巨大成就是:

首先,1995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多,达到1650亿公斤,到1996年粮食总产量已达到4900亿公斤。

目前我国粮食总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位,人均占有粮食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其次,我国人均肉类、水产、禽蛋和果菜的产量均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最后,我国用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这些成就的取得其重要意义是:

第一,为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安定、国家的自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一具国家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我们应当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农业的首位。

第二,为在全球的范围内消除饥饿与贫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显示了我们强大的国力。

近几年我国的部分地区出现了农民卖粮难的现象,这是否表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