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3251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1.docx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1.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1.docx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1

 

“各类冷扎辊厂”1#、2#、保障房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武汉市天时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国君青松项目部

年月日

 

一、墙体裂缝防治措施……………………………………1

二、现浇楼板裂缝防治措施………………………………2

三、楼地面渗漏防治措施…………………………………3

四、外墙渗漏防治措施……………………………………4

五、门窗渗漏防治措施……………………………………5

六、屋面渗漏防治措施……………………………………6

七、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控制措施………………………7

八、防水混凝土结构裂缝、渗水控制措施………………7

九、后浇带施工缝渗、漏水控制措施……………………8

一十、柔性防水层空鼓、裂缝、渗漏水控制措施…………9

一十一、给排水及采暖管道系统渗漏控制措施………………9

一十二、电导管引起墙面、楼地面裂缝,电导管线槽及导线损坏预防控制措施………………………………………11

一十三、电梯工程电控操作和功能安全保护不可靠的预防控制措施……………………………………………………11

一十四、外墙外保温裂缝、保温效果差的预防控制措施……12

十五、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通病防治措施

一、墙体裂缝防治措施

1.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山砂和混合粉,按规定严格控制砂的含泥量小于5%。

搅拌前进行过筛,清除泥块、杂物。

蒸压灰砂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出釜停放期不应小于28d,上墙含水率宜为5%~8%,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设置砌体中的构造柱、构造带,或设置构造钢筋,。

2.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150处暂停砌筑,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7d以后,方可将其补砌挤紧;补砌时,双侧灰缝用高强度等级的M7.5水泥砂浆嵌填密实。

3.砌体结构砌完成后宜60d后再抹灰,并不应少于30d。

每天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8m以下,并应采取严格的防风防雨措施。

4.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垂直向每@630一道二根Ф6钢筋,长度按规范要求,填充墙与框架柱交接处,应用15mmx15mm木条予先留缝,在加贴网片前浇水湿润,再用1:

3水泥砂浆嵌实。

5.严禁在墙体上交叉埋设和开凿水平槽;竖向槽须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凿,且在粉刷前,加贴钢丝网片等抗裂材料。

6.宽度过大的预留洞口应设钢筋混凝土过梁,并且伸入每边墙体的长度应不小于250mm。

7.房屋顶层端开间门窗洞口处增设构造柱,端部墙体内设水平3Ø6,沿高度方向间距630mm,顶层挑梁末端无圈梁时,在圈梁末端下墙体灰缝内设置3道3Ø6钢筋,钢筋应自挑端梁未端伸入两边不小于1m,顶端窗台口下第一灰缝内设置3道3Ø6钢筋,伸入两边窗间墙内不小于600mm,为防止或减轻房屋底层裂缝:

应采取以下措施:

在底层窗台下设置3道3Ø6钢筋,并伸入窗间墙内不小于600mm。

8.水平暗敷设管线,应按砌体模数的高度浇筑强度不小于C15的细石砼代替砌体,安装管线时不应在墙体开水平槽。

9.砌体抹灰必须在砌体结构砌筑完成15d后进行。

10.砌体结构粉刷前,应切实加强基层处理,特别是抹灰层过厚和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的补强处理,并进行处理后的检查验收;严格执行粉刷分层和抹灰工序,确保无脱层,无空鼓、无爆灰和无裂缝。

11.主体结构与阳台栏板之间的拉结筋必须预埋。

12.砌筑第一皮砖的水平灰缝厚度如超过20mm,应先用细石砼找平,严禁在砂浆中掺填碎砖或用砂浆找平,严禁釆用两侧砌砖,中间找平的方法。

13.填充墙拉结筋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得折弯压入砖缝。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设间距不大于4m的构造柱,毎层墙体半高处或窗台处必需设置沿墙全长贯通厚度不小于120与墙体同宽的混凝土水平系梁,水平系梁与柱或混泥土墙连接,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必须设置构造柱。

在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采用钢丝网抹灰加强带进行处理。

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小于150mm,顶层粉刷砂浆中宜掺入抗裂纤维,

二、现浇楼板裂缝防治措施

1.现浇楼板的混凝土采用中粗砂。

2.混凝土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少的外加剂。

3.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应控制在40%以内,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15%。

4.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时坍落度控制在150—180mm。

5.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严格控制现浇砼板内钢筋、管线的位置,板内的管线管径不应大于板厚的1/3、管线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使用成品的塑料保护层定位件、釆用可靠的措施,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0mm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板内钢筋、管线不位移。

6.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Ø6@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

严禁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7.现浇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

注意观察板面有无裂缝,必要时适当增加压抹次数。

8.现浇板浇筑后,应在12h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能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9.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

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应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

吊运、堆放重物时,应采取措施,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10.板底宜采直接批腻子的措施。

11.墙板的配筋,由于地下窒水池混泥土墙板裂缝是竖向收缩裂缝。

因此防止其开裂主要依靠水平方向的分布筋,设计图上均将分布筋设计在主筋内侧,间距为@150mm,由于分布筋保护层厚度达到40mm左右,且间距偏大,对防止混凝土开裂作用不大,因此设计时可将分布筋置于主筋外侧,以减少保护层厚度。

12.支撑模板应满足强度要求,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满足有足够的刚度,整体稳定性和上下支撑的竖向贯通;模板接缝宽度不大于1.5mm、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离不得大于300mm,立杆不得大于800mm,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控制拆模时间,防止砼旱期扰动,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

13.施工缝的位置处理,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14.楼板、屋面板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搭设可靠的施工平台、走道,施工中应派专人护理钢筋,确保钢筋位置符合要求。

三、楼地面渗漏防治措施

1.上下水管等预留洞口座标位置应正确,洞口形状为上大下小。

2.卫生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板周边除门洞外,向上做一道高度不小于200mm的砼翻边、与楼板一同浇筑、地面标高应比其他房间地面低20-30mm。

3.管道安装前,楼板板厚范围内上下水管的光滑外壁应先做毛化处理,再均匀涂一层401塑料胶,然后用筛选的中粗砂喷洒均匀。

4.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水泥浆作粘结层。

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

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

管道安装后,应在洞口处进行2h蓄水试验。

5.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阴角处粉成小圆弧。

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300mm。

6.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1~1.5%,地漏口要比相邻地面低5mm。

7.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24h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20~30mm。

8.烟道根部向上300mm的范围内宜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粉刷。

9.卫生间墙面防水砂浆应进行不少于2次的刮糙。

四、外墙渗漏防治措施

1.外墙采用含泥量低于2%、细度模量2.5的中粗砂粉刷。

2.每层外墙底部宜设置混凝土防水导墙,高度为200mm。

3.外墙涂料在使用前,应进行抽样检测。

4.抹灰工程不得使用过期的水泥,其凝结时间和安定性须合格。

5.外墙洞眼按规范留置,采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防水砂浆二次堵砌,表面采用1:

3防水砂浆粉严,小圆孔宜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二次密实,并由专人负责,及时办理专项隐蔽验收手续。

6.外墙粉刷基层应采用界面剂抹砂浆进行毛化处理,并应进行喷水养护。

基层平整度超偏差时,应进行局部凿除,(凿除时不得漏出钢筋)再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修补。

7.粉刷前应清除墙面污物,并提前1d浇水湿润。

8.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的处理采用钢丝网加强防裂网宽为300mm。

9.外墙抹灰必须分层进行,每层厚度宜控制在6~10mm。

错开各层接缝位置,并设置在混凝土梁、柱中部。

10.外粉刷必须设置分格缝。

11.外墙涂料找平腻子的厚度不应大于1mm。

12.窗台、窗眉、阳台、雨蓬等处粉刷的排水坡度不应小于2%。

滴水线粉刷应密实、顺直,不得出现爬水和排水不畅的现象。

有排水要求的部位必须设置滴水线(槽),滴水线(槽)宽度、深度均不低于10mm。

13.粘贴面砖的外墙面用防水砂浆刮糙时,门窗洞口四周墙面刮糙层与糙面层必须位置错开。

五、门窗渗漏防治措施

1.门窗安装前应进行三项性能的见证取样检测,安装完毕后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验。

2.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然后实施外框固定。

固定后的外框与墙体应根据饰面材料确定间隙。

3.门窗安装应采用1.5mm镀锌铁片连接固定,固定点间距:

转角处180mm,框边处500mm。

镀锌钢片厚度不小于1.5mm,严禁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门窗框。

4.门窗洞口应干净干燥后,施打发泡剂,发泡剂应连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

溢出门窗框外的发泡剂应在结膜前塞入缝隙内,防止发泡剂外膜破损。

5.门窗框外侧应留5mm宽的打胶槽口;外墙装饰面为粉刷层时应贴“┻”型塑料条做槽口。

6.打胶面应清理干净干燥后方可施打,并应选用中性硅酮密封胶。

严禁将密封胶施打在涂料面层上。

六、屋面渗漏防治措施

1.按图纸设计、工程做法编制施工方案,审查确认后进行施工。

2.卷材防水层收头宜在女儿墙凹槽内用金属条固定,并用密封材料将上下口封严。

3.在屋面各道防水层或隔气层施工时,伸出屋面管道、井(烟)道及高出屋面的结构处均应用柔性防水材料做泛水,其高度不小于250mm(管道泛水不小于300mm);最后一道泛水材料应采用卷材,并用管箍或压条将卷材上口压紧,再用密封材料封口。

4.不应在雨天、大雾、雪天、大风天气和环境平均温度低于5℃时施工,并应防止基层受潮。

5.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环境和气候条件选用合适的防水卷材和铺贴方法,上道工序施工完,应检查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6.卷材大面积铺贴前,应先做好节点密封处理,附加层和屋面排水较集中部位(如屋面与水落口连接处、檐口、天沟、檐沟、屋面转角处、板端缝等)细部构造处理、分隔缝的空铺条处理等,应由屋面最低标高处向上施工,铺贴天沟、檐沟卷材时,宜顺天沟、檐沟方向铺贴,从水落口处向分水线方向铺贴,尽量减少搭接。

7.刚性细石混凝土防水屋面施工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施工。

钢筋网片应采用焊接型网片,浇捣时,宜先铺2/3厚度混凝土,并摊平,再放置钢筋网片,后铺1/3的混凝土,振捣并碾压密实,收水后分二次压光。

8.分格缝应上下贯通,缝内不得有水泥砂浆等杂物。

待分格缝和周边缝隙干净干燥后,用与密封材料相匹配的基层处理剂涂刷,待其表面干燥后立即嵌填防水油膏,密封材料底层应填背衬泡沫棒,分格缝上口粘贴不小于200mm宽卷材保护层。

9.屋面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进行蓄水或淋水试验。

10.混凝土养护不少于14d。

七、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控制措施

1.由专人进行测量。

2.主体施工阶段应及时弹出标高和轴线的控制线,并确保现场控制线标识清楚。

3.严格控制现浇板厚度,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现浇板板厚的控制标识(在柱钢筋上标识红点,施工时拉线)。

4.装修阶段专人测量,发现超标时及时处理。

5.按检验批进行建筑物室内标高、轴线、楼板厚度的测量,每三层为一个检验批。

6.应及时抽验施工情况,发现后及时处理。

八、防水混凝土结构裂缝、渗水控制措施

1.浇筑混凝土前,应考虑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

2.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的低碳钢丝不应接触模板。

固定模板而穿过混凝土结构的螺栓应加焊止水环。

拆模后,将留下的凹槽封堵密实,并在迎水面涂刷防水涂料。

3.采用预拌混凝土,其质量指标应在合同条款中明确,施工时应加强现场监控力度,安排专人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其和易性应满足要求。

4.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泵送混凝土每层厚度宜为500~700mm,插入式振捣器分层振实,板面应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排除泌水,进行二次收浆压实。

5.防水混凝土水平构件表面宜覆盖塑料薄膜或双层草袋浇水养护,竖向构件宜采用喷涂养护液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小于14d。

九、施工缝渗、漏水控制措施

1.顶板、底板不宜留施工缝,底拱、顶拱不宜留纵向施工缝。

2.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

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

3.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并凿到密实混凝土,再铺设去石水泥砂浆。

浇筑混凝土时,先浇水湿润,再及时浇灌混凝土,并振捣密实。

4.混凝土应进行养护。

一十、柔性防水层空鼓、裂缝、渗漏水控制措施

1.找平层表面应洁净、干燥,如有污物、油渍等,应洗刷干净,晾干后方可施工。

2.柔性防水层施工期间,地下水位应降至垫层300mm以下。

3.柔性防水层施工前,先涂刷基层处理剂,卷材宜采用满贴法铺贴,确保铺贴严密;防水材料应薄涂多遍成活。

4.柔性防水层的施工还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要求。

5.柔性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一十一、给排水及采暖管道系统渗漏控制措施

1.给水管道系统施工时,应复核冷、热水管道的压力等级和类别;不同种类的塑料管道不得混装,安装时,管道标记应朝向易观察的方向。

2.引入室内的埋地管其覆土深度,不得小于当地冻土线深度的要求。

管沟开挖应平整,不得有突出的尖硬物体,塑料管道垫层和覆土层应采用细砂土。

3.给排水管道穿越基础预留洞时,给水引入管管顶上部净空一般不小于100mm;排水排出管灌顶上部净空一般不小于150mm。

4.室内给水系统管道宜采用明敷方式,不得在混凝土结构层内敷设。

确需暗敷时,直埋在地坪面层内及墙体内的管道,不得有机械式连接管件,塑料采暖管暗敷不应有接头。

5.管道暗敷设时,管道固定应牢固,楼地面应有防裂措施,墙体管道保护层宜采用不小于墙体强度的材料填补密实,管道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15mm,在墙表面或地表面上应标明暗管的位置和走向,管道经过处严禁局部重压或尖锐物体冲击。

6.当给排水管道穿过楼板(墙)、地下室等有严格防水要求的部位时,其防水套管的材质、形式、及所用填充材料应在施工方案中明确,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顶部必须高出装饰地面20mm,卫生间或潮湿场所的套管顶部必须高出装饰地面50mm,套管与管道间环缝间隙宜控制在10~15mm之间,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采用阻燃和防水柔性材料封堵密实。

7.管道在穿过结构伸缩缝、抗震缝及沉降缝时,管道系统应采取如下措施:

1)在结构缝处应采取柔性连接。

2)管道或保温层的外壳上、下部均应留有不小于150mm可位移的净空。

3)在位移方向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水平补偿装置。

8.水平和垂直敷设的塑料排水管道伸缩节的设置位置、形式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的要求。

顶层塑料排水立管必须安装伸缩节,管道出屋面处应设固定支架。

塑料排水管伸缩节预留间隙可控制为:

夏季,5~10mm;冬季,15~20mm。

9.塑料雨水管道系统伸缩节应参照室内排水系统伸缩节设置要求设置。

10.埋地及所有可能隐蔽的排水管道,应在隐蔽或交付使用前做灌水试验并合格。

一十二、电导管引起墙面、楼地面裂缝,电导管线槽及导线损坏预防控制措施

1.严禁在混凝土楼板中敷设管径大于板厚1/3的电导管,对管径大于40mm的电导管在混凝土楼板中敷设时应有加强措施,严禁管径大于25mm的电导管在找平层中敷设。

混凝土板内电导管应敷设在上下层钢筋之间,成排敷设的管距不得小于20mm,如果电导管上方无上层钢筋布置,应参照土建要求采取加强措施。

2.墙体内暗敷电导管时,严禁在承重墙上开长度大于300mm的水平槽,墙体内集中布置电导管和大管径电导管的部位应用混凝土浇筑,保护层厚度应大于15mm。

3.电导管和线槽在穿过建筑物结构的伸缩缝、抗震缝和沉降缝时,应设置补偿装置。

一十三、电梯工程电控操作和功能安全保护不可靠的预防控制措施

1.电梯接地干线宜从接地体单独引出,机房内所有正常不带电的金属物体应单独与总接地排连接。

2.所有电气设备及导管、线槽的外露、外部可导电的部分必须与保护(PE)线可靠连接。

接地支线应分别直接接至接地干线,不得串联连接后再接地。

绝缘导线作为保护接地线时必须采用黄绿相间双色线。

3.型钢应防腐处理并做接地,配电柜(箱)接线整齐,箱内无接头,导线连接应按电气要求进行。

回路功能标识齐全准确。

4.电缆头应密封处理,电缆按要求挂标志牌,控制电缆宜与电力电缆分开敷设。

5.层门强迫关门装置必须动作正常,层门锁钩必须动作灵活。

6.动力电路、控制电路、安全电路必须配有与负载匹配的短路保护装置。

一十四、外墙外保温裂缝、保温效果差的预防控制措施

1.外墙外保温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采用松散材料施工时,应严格控制配合比,确保保温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采用板块保温材料时,应按设计或相应图集设置固定点,并应保证设计厚度。

2.凸出外墙面的各类管线及设备的安装必须采用预埋件直接固定在基层墙体上,预留洞口必须埋设套管并与装饰面齐平。

严禁在饰面完成的外保温墙面上开孔或钉钉。

3.外墙预埋件或预埋套管周围应逐层进行防水处理。

4.外保温抗裂保护层应采用玻纤网时,应在保温层表面先批刮1~2遍聚合物浆,再铺贴玻纤网,应使玻纤网居于抗裂保护层中部。

5.保温层与面层应粘贴牢固,严禁空鼓、裂缝。

6.墙体热桥部位应单独进行处理,严禁与墙体混同施工,而减低热桥位置传热阻值。

一十五、安全防护枝术措施

1、安全标志

楼层周边防护采用Φ48×3.5(上刷红白相间的荧光漆)的钢管栏杆加踢脚板和满挂安全网,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2米。

防护栏杆的搭设及构造形式应符合有关要求,并按规定挂好安全标志牌、警告牌。

土方边坡、各施工洞口、危险区域设置显眼的安全标志牌、警告牌。

各作业洞口必须在夜间设示警灯或照明灯。

2、“三宝、四口、五临边”防护

1、现场人员坚持使用“三宝”。

进入现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并系紧帽带,穿胶底鞋,不得穿硬底鞋、高跟鞋、拖鞋或赤脚、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

2、板与墙的洞口,必须设置牢固的防护栏杆、安全网或采取其它防坠落的防护设施。

洞口防护栏杆示意图

3、楼梯侧边用Φ48×3.5的钢管栏杆满挂密目安全网防护,高度应不小于1.2米。

施工期内不使用的楼梯应封闭处理。

4、临边部位必须设防护栏杆或固定栅门,井内应每隔两层(最多10米)设置一道安全网。

5、对于上下交叉作业,必须由技术负责人统一安排和调度,尽量上、下错开位置,上、下操作层必须有严密可靠的防护层隔开。

6、外架严禁集中堆放建筑材料,卸料平台不能与架体连结,墙、柱钢筋绑扎焊接时,应搭设门式架或灯笼架,墙、柱砼浇捣时,操作平台稳固可靠,铺设通畅,且设护身栏杆。

7、电梯井门洞层层设置定型防护栅栏,高度不小于1.2m。

门洞内隔层设置水平防护网。

8、人员通道、机械设备上方根据所处的位置,应搭设3~6m长,宽于出入通道两侧各1m的防护棚,棚顶应铺满5cm厚的脚手板,通道两侧沿栏杆架用密目安全网封严,上料口处搭设安全防护棚。

必要时侧面用钢筋网做防护栏板。

9、楼层周边按规定要求搭设临边安全防护栏杆,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10、外脚手架四周外侧,满设安全密网。

11、整体提升架外侧四周满设密网和钢板密网或铁丝密网。

3、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1)现场悬挂安全标语,无关人员不准进场,进场人员要遵守“十不准规定”。

施工人员必须戴好分色安全帽,佩戴工作胸卡,危险处要设警戒标语、警示牌及保护措施。

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认真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

(2)施工现场场地平整,道路畅通。

临时设施、水、电安排等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总平面图进行布置。

搅拌台必须搭设封闭棚和栅栏门,并能上锁。

配电房派专人负责,安门上锁,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3)施工现场内各种原材料、构配件,钢筋、钢管架料等必须按照总平面图规划的地点整齐堆放,并设置标志牌。

(4)施工现场四周边应有足够的照明度,结构施工夜间作业时(晚10:

00以前),在塔吊顶部设2盏探照灯并准备足够的碘钨灯照明。

(5)施工期间建筑物采用密目网进行全封闭外,现场人行通道处还将搭设水平安全防护。

(6)利用塔吊吊装物件时,物件必须捆扎牢固。

起吊平稳,物件不得超越施工围墙外。

4、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措施

(一)、主体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夜间施工应安装足够的照明,临时照明线路不得与金属管相接触,应设漏电保护器。

灯的位置布置得当,并加防护罩,预防钢筋与电灯相碰而触电。

(2)卸料倒车应有专人指挥,转动卸料槽或上车清料时应与司机取得联系。

(3)振动器应安放在牢靠的脚手板上,移动时应关好电门,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4)泵送砼:

输送管道接头、安全阀必须完好,管道的架子必须牢固,输送前必须试送,检修时必须卸压。

(5)框架梁、柱剪力墙浇筑砼时应搭设操作脚手架,不得站在模板或支撑上操作。

(6)对焊机的闪光区域严禁其他人员停留,预防火花烧伤,火道的上面应设防护罩。

(7)室内进行手工电弧焊工操作地点相互之间设置挡板,以防弧光伤害眼睛。

(8)绑扎立柱钢筋时,不得站在钢筋骨架上和攀登骨架上下。

柱梁骨架,应采用临时支撑拉牢,以防倾倒。

(9)起吊钢筋时下方严禁站人,必须待骨架降到离地1m以内始准靠近,待就位支撑后方可摘钩。

(10)现场操作人员不得赤脚、穿硬底鞋、拖鞋或高跟鞋,必须正确戴安全帽。

(11)模板在支撑系统未固定前不得上人,在未安装好的梁底模板上不得放重物,在安装好的模板上不得堆放超载的材料和设备。

(12)模板拆除的顺序应采取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除非承重模后再拆除承重模,先拆侧模后拆底模和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当现浇构件同时有横向和竖向相连接的模板时应先拆除竖向结构的模板,再拆除横向结构的模板。

(14)拆除楼层板的底模时,应设临时支撑,防止大片模板坠落,尤其是拆支柱时,操作人员应站在门窗洞口外拉拆,更应严防模板突然全部掉落伤人。

(15)在拆除模板的过程中如发现砼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时不得继续拆除,应经研究处理后方可再拆。

(16)墙身砌体高度超过地坪1.2m时,应搭设脚手架,在一层以上或高度超过4m时,采用里脚手架必须支搭安全网,采用外脚手架应设护身栏杆挡脚笆加立网封闭后才可砌筑。

(17)脚手架上堆料量不得超过规定荷载,堆砖高度不得超过3皮侧砖。

(18)砍砖时应面向墙内打,注意碎砖跳出伤人。

(19)当主体施工至4层时,在二层沿主楼一圈搭设水平防护架,挑出2.0m,垂直横杆间距2m,平行横杆3根,斜杆间距2m,水平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