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3130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1.docx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1.docx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1

外国文学史

(2006年修订)

一、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12030011

课程名称:

外国文学史

开课学期:

第二学年上学期,第二学年下学期

学时学分:

108/6

适用专业:

汉语言文学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简介:

外国文学史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三大文学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也是本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不仅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必修本课程,而且每学期都有多位外系学生选修或辅修本课程。

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讲授世界文学近两千年的发展演进历史,包括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时期主要文学思潮流派的发展演变史、重要作家作品专题分析等。

其学术目的在于使中文系本科生放开眼光,了解除中国文学以外的世界文学的发展脉络,欣赏其成就,领悟其价值,与已有的中国文学知识一起,形成完整的文学与文化修养。

三、先修课程要求:

无。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外国文学基础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外国文化历史知识;力求客观公正地描述外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及规律,评析重大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主要作家作品;提高学生分析、鉴赏、研究外国文学的能力;加强东西方文学之间的比较,不同国别文学之间的比较,不同流派文学之间的比较,不同作家作品之间的比较,使学生形成一种比较的文化学的文学观。

同时,本课程的教学旨在弘扬世界文化,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为他们日后参加工作或进一步求学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材: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教材选用说明:

该教材属于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系列,是近年编写的一部质量较高、实用性较强的外国文学史教材。

外国文学时间跨度大、地域涵盖广、内容非常丰富,给教材编写工作带来很大难,该教材较好地处理了这些问题。

其特点如下:

1、把描述外国文学发展的不平衡性、阶段性、差异性和交融性作为教材编写的出发点和基础,突出了外国文学的特色。

2、注重概述部分的分析,加入四篇导论,对文学现象和文学流派的分析更加深入。

基本上采取以思潮和流派来统帅作家的方法,使概述与每一章节的联系较为紧密,易于讲授。

3、吸收20世纪以来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外国文学现象,观点比较新颖。

4、加大20世纪文学的比重,使19世纪以前、19世纪和20世纪文学各占大约三分之一的篇幅。

以上特点亦为该教材的优点。

其不足表现在:

因参与编写人员较多,部分章节质量与要求不够整一。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

1、A、本课程的重点:

  使学生以比较的观念观照世界文学,了解外国文学的发展概况,建立清晰的外国文学史框架,了解其中出现的主要文学思潮的基本特征,掌握重要作家的生平背景、创作个性、思想特征、创作意图,以及重要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B、本课程的难点:

  外国文学史的发展,历时长久,内容丰富,上下数千年,横跨五大洲;各种文艺思潮更迭迅速,变化无穷,纷纭复杂,但课时有限,如何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计,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实现教学目标,成为我们教学的首要难题。

2、章节的主要内容、学时安排:

本课程授课时数为108课时,每周3课时,2学期完成。

章节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大体如下:

 

第一学期: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学(15学时)

本章重点、难点:

古希腊神话的特点;荷马史诗的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代表作及其成就。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3学时)

(一)古希腊、罗马社会历史概况。

古希腊古罗马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

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开端。

古希腊文学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从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主要成就是神话和荷马史诗;

第二个时期是雅典奴隶制民主国家时期,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寓言、戏剧和文艺理论;第三个时期是希腊化时期,主要成就是新戏剧。

(二)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武库和土壤,是希腊人最早的意识形态的反映。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的传说。

罗马神话直接继承希腊神话。

后世许多欧洲艺术家从希腊神话中汲取营养。

第二节荷马史诗(3学时)

(一)史诗的形成问题。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民间口头创作的总汇。

荷马与“荷马问题”。

(二)荷马史诗的形式和内容。

《伊利亚特》以特洛亚战争为题材,描写希腊联军攻克特洛亚的故事。

史诗广泛反映了以战争为中心的荷马时代的社会生活。

史诗歌颂英雄,格调悲壮。

《奥德赛》描写希腊英雄俄底修斯在特洛亚战后还乡时的海上经历及其家庭生活。

史诗深刻反映了荷马时代的社会及奴隶制逐渐形成时期的特点。

史诗歌颂勇于进取的精神品质,格调平静。

荷马史诗的思想意义及历史文献价值。

荷马史诗的人物形象:

英雄形象、妇女形象和奴隶形象。

(三)荷马史诗的艺术技巧。

规模宏伟,结构巧妙,情节富于戏剧性,表现手法多样,兼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美。

第三节希腊戏剧(6学时)

(一)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歌舞。

古希腊悲剧的发展古希腊民主运动兴盛的关系。

1、埃斯库罗斯是雅典奴隶制民主国家形成时期的悲剧作家,是希腊悲剧之父。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其代表作。

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形象:

不畏强权,勇于牺牲,是“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着和殉道者”。

埃斯库罗斯在古希腊悲剧发展中的贡献及其悲剧艺术特征。

2、索福克勒斯是雅典奴隶制民主国家繁荣时期的悲剧作家,被称为“戏剧艺术的荷马”。

其代表作《俄狄浦斯王》表现希腊人的命运观念,艺术上的创作成就。

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艺术风格。

3、欧里庇得斯是雅典奴隶制民主国家衰落时期的悲剧作家,问题剧的最早创始者。

《美狄亚》的写实手法与心理分析。

欧里庇得斯的悲剧艺术形式。

(二)古希腊喜剧的起源与发展。

喜剧的基本内容与形式。

阿里斯多芬是喜剧之父。

新喜剧的产生与发展。

米南德的创作。

第四节古罗马文学(3学时)

(一)古罗马文学对古希腊文学的模仿与再创造;

(二)古罗马文学在不同阶段的成就;

(三)重点理解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作为第一部文人史诗的成就和特点。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5学时)

本章重点、难点:

中世纪英雄史诗的特色;但丁《神曲》思想与艺术上的双重矛盾。

本章主要内容:

第二节概述(2学时)

欧洲中古文学包括封建社会初期和中期的文学。

宗教文化。

基督教成为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骑士文学反映骑士阶层的思想感情,是封建世俗文学,盛行于十二世纪至十三世纪的西欧。

英雄史诗反映氏族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状况和蛮族封建化过程中的荣誉感和国家观念。

城市文学反映市民的生活、思想,其现实主义风格和讽刺手法。

第二节但丁(3学时)

(一)但丁是中世纪意大利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但丁的生平与创作。

但丁早期的文学属于温柔的新体诗派,抒情诗与散文的合集《新生》。

(二)《神曲》分为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三部分。

作品的矛盾反映了作者世界观的矛盾。

《神曲》思想与艺术上的双重矛盾。

《神曲》构思宏伟,想像丰富;结构的严密性与完整性;象征、寓意和梦幻等表现手法的使用。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5学时)

本章重点、难点:

文艺复兴运动及其人文主义思想;塞万提斯《堂·吉柯德》的艺术成就;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成就;《哈姆莱特》的主人公形象及其魅力。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4学时)

文艺复兴是十四世纪至十七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的社会基础。

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者的基本主张。

一、意大利文学

意大利人文主义作家是欧洲人文主义作家的先驱。

人文主义文学最早的代表:

弗兰齐斯得·彼特拉克和乔万尼·薄伽丘。

薄伽丘的生平与创作。

二、西班牙文学

西班牙流浪汉小说与中世纪城市文学的关系。

流浪汉小说的特点。

流浪汉小说《小癞子》。

三、英国文学

杰弗利·乔叟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其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

斯宾塞的《仙后》。

莎士比亚以前的主要剧作家“大学才子派”。

第二节薄伽丘(2学时)

薄伽丘的生平与创作。

薄伽丘创作成熟时期的杰作《十日谈》

第三节塞万提斯(3学时)

塞万提斯的生平与创作。

《堂·吉柯德》的创作出版过程。

其情节与主题。

小说讽刺、抨击了西班牙的上流社会和骑士制度。

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

堂·吉柯德形象的塑造。

小说的艺术特征。

第四节莎士比亚(6学时)

一、生平与创作

莎士比亚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的主要创作是历史剧、喜剧和诗歌。

历史剧的代表作《亨利四世》上、下和《亨利五世》。

喜剧代表作《威尼斯商人》。

第二个时期的主要成就是悲剧。

四大悲剧:

《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和《奥赛罗》。

第三个时期的主要作品是传奇剧。

《暴风雨》。

二、《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的题材及故事情节。

该剧的主要思想。

哈姆莱特的性格,哈姆莱特的忧郁和延宕的意义。

该剧的艺术特征。

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10学时)

本章重点、难点:

古典主义的基本要求;莫里哀喜剧艺术成就;弥尔顿《失乐园》的思想价值。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3学时)

十七世纪欧洲进入近代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学主潮是古典主义思潮。

一、英国文学

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文学发展的关系。

弥尔顿。

约翰·班扬的梦境寓言小说《天路历程》。

二、法国文学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在欧洲古典主义文学发展中的典型意义。

古典主义以笛卡尔的维理主义为其哲学基础。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分期。

代表作家是高乃伊和拉辛。

布瓦洛的《诗的艺术》被称作法国古典主义的文艺法典。

莫里哀是古典主义全盛时期的喜剧作家。

第二节莫里哀(4学时)

(一)莫里哀是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中杰出的喜剧诗人。

早期创作。

风俗喜剧《可笑的女才子》、《丈夫学堂》和《夫人学堂》。

创作繁荣期。

讽刺喜剧《伪君子》、《堂·璜》和《悭吝人》。

《悭吝人》的题材和主题。

阿巴贡的形象。

晚年的创作。

《史嘉本的诡计》。

(二)《伪君子》的人物形象。

达尔丢夫是该剧的中心人物。

《伪君子》的艺术特点。

《伪君子》与古典主义法则。

第三节弥尔顿(3学时)

(一)诗人和政治家弥尔顿是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文学的代表。

(二)弥尔顿取材于《圣经》的三部杰作。

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悲剧《力士参孙》。

《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

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9学时)

本章重点、难点:

启蒙运动的成就;伏尔泰哲理小说的主要特色;歌德诗剧《浮士德》中的主人公形象。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2学时)

十八世纪是欧洲反封建斗争最激烈的时期。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是一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政治革命运动。

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英国文学

笛福和《鲁宾逊漂流记》。

斯威夫特和《格列佛游记》。

菲尔丁的创作。

二、法国文学

“百科全书派”,孟德斯鸠、伏尔泰和狄德罗。

卢梭的感伤小说《新爱洛绮斯》。

三、德国文学

十八世纪德国历史发展的特点。

“狂飙突进”时期文学。

“狂飙突进”运动是一次全德性质的资产阶级文学运动对促进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起过积极的作用。

席勒的《强盗》和《阴谋与爱情》。

第二节伏尔泰(3学时)

生平与创作。

哲理小说。

《老实人》。

艺术手法。

第三节、歌德(4学时)

(一)歌德的生平与创作道路。

悲剧《铁手骑士葛兹·封·伯利钦根》。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二)诗剧《浮士德》。

1、情节与艺术结构。

2、该剧的思想意义。

3、浮士德的形象。

4、诗剧的艺术特色。

 

第二学期

 

第六章浪漫主义思潮(9学时)

本章重点、难点: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及特点;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塑造手法。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2学时)

十九世纪初期欧洲文学的主要思潮是浪漫主义思潮。

浪漫主义思潮产生的社会基础。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一、英国文学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可勒律治和骚塞。

雪莱的创作。

司格特的历史小说《艾凡赫》。

二、法国文学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倡导者史达尔夫人的《论文学》。

雨果的《克伦威尔序》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纲领。

《欧那尼》的上演是浪漫主义战胜古典主义的标志。

夏多布里昂的小说《阿达拉》和《勒内》。

第二节拜伦(2学时)

拜伦的生平和创作。

“拜伦式英雄”。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是一部优秀的浪漫主义诗作。

第三节维克多·雨果(5学时)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作家。

《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和《九三年》中的人道主义色彩。

《巴黎圣母院》的故事和主题;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美丑对照原则。

第七章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29学时)

本章重点、难点:

批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产生的社会基础及其特征;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于连形象;《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狄更斯作品的艺术价值;哈代作品的创作风格;《罪与罚》的成就;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成就。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4学时)

十九世纪中后期欧洲文学的主潮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批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产生的社会基础。

批评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英国、法国和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发展概貌。

第二节司汤达(3学时)

司汤达的生活与创作。

《红与黑》的素材,从《于连》到《红与黑》。

小说的基本情节。

小说的主题思想。

小说的人物形象。

于连悲剧的社会意义。

小说的艺术成就。

第三节巴尔扎克(6学时)

巴尔扎克的生平与创作。

《人间喜剧》是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其艺术成就极为突出。

《红与黑》的素材,从《于连》到《红与黑》。

小说的基本情节。

小说的主题思想。

小说的人物形象。

于连悲剧的社会意义为突出。

《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

《欧也妮·葛朗台》的思想意义。

艺术特色。

葛朗台的形象。

人物再现法。

第四节狄更斯(3学时)

狄更斯的创作。

主要作品《匹克威克外传》、《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事》和《双城记》。

《双城记》的写作时代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其情节结构。

人物形象。

关于狄更斯作品的评价问题。

第五节托马斯·哈代(3学时)

(一)哈代的生平与创作。

哈代是十九世纪后期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威塞克斯小说”。

“性格与环境小说”。

主要作品:

《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无名的裘德》、《德伯家的苔丝》。

(二)《德伯家的苔丝》的主要思想。

人物形象。

苔丝形象的意义。

(三)哈代作品的创作风格。

第六节陀思妥耶夫斯基(4学时)

(一)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罗斯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生平简介及相关评论。

早期创作,《穷人》。

小人物形象。

后期创作,《侮辱与被损害的》、《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

复调小说。

(二)《罪与罚》的思想内容。

拉斯柯尼科夫形象。

双重人格。

艺术特点。

(三)有关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评论。

研究现状。

第七节列夫·托尔斯泰(6学时)

(一)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两大柱石之一。

1、生平与思想。

家世、主要成长经历和思想探索过程。

2、主要作品:

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和《青年》,三部长篇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二)《战争与和平》的写作背景与题材。

其创作成就。

(三)《安娜·卡列尼娜》的写作背景。

情节的平行拱形结构。

主题:

批判与探索。

人物形象的塑造。

心灵辩证法。

(四)《复活》的思想内容。

涅赫留多夫的思想探索历程。

 

第八章十九世纪美国文学(4学时)

本章重点、难点:

马克·吐温的创作风格。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2学时)

一、美国历史概况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

北美独立战争。

1783年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二、美国文学概况

独立战争之后,美国的民族文学得以形成与发展。

美国文学包括主流文学、印第安文学、黑人文学等。

第二节马克·吐温(2学时)

(一)马克·吐温是十九世纪后半期美国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家。

生平与创作。

主要作品:

《竞选州长》、《镀金时代》、《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主题思想。

哈克形象。

吉姆形象。

艺术特色:

运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语言的幽默与诙谐。

 

第九章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6学时)

本章重点、难点:

海明威的创作风格及成就。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3学时)

二十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新特点。

“长河小说”。

内倾性。

淡化情节。

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概貌。

第二节海明威(3学时)

(一)海明威是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生平与思想。

(二)主要作品:

《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

“迷惘的一代”。

(三)《老人与海》的思想。

硬汉形象。

冰山风格。

 

第十章十九世纪自然主义文学(6学时)

本章重点、难点:

自然主义理论,自然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2学时)

自然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思想特征和发展状况

第二节左拉(2学时)

生平与创作。

文学观点。

《卢贡—马卡尔家族》:

思想主体、艺术特征

第三节莫伯桑(2学时)

生平与创作。

自然主义理论与现实主义实践。

文学作品。

文学题材及艺术特色

 

七、实践环节:

两次。

第一次:

1、实践环节安排:

结合莎士比亚悲剧的讲解,观看电影《哈姆莱特》录象。

2、训练内容与训练目的:

内容:

认真阅读莎士比亚悲剧《哈姆莱特》的基础上,观看电影《哈姆莱特》录象,比较原作与改编的异同,评论改编得失;撰写评论文章。

目的:

根据莎士比亚剧作改编的作品比较多,通过这次训练,加深对原著的理解,掌握名著改编的基本原则,了解不同时代对莎士比亚剧作的不同理解,以及由此反映出的接受心理差异。

3、检查方式:

根据学生撰写的评论文章,评定成绩,作为平时成绩依据。

第二次:

1、实践环节安排:

结合俄国十九世纪的文学以及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讲解,进行关于《安娜·卡列尼娜》中主人公形象的讨论。

2、训练内容与训练目的:

内容:

认真阅读小说《安娜·卡列尼娜》;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及其思想评传;阅读有关安娜·卡列尼娜的史料;搜集、阅读前人研究安娜·卡列尼娜形象的论著;撰写发言稿。

目的:

训练学生认真阅读作品;

学会搜集文献资料;

了解学术研究历史与现状;

训练学生撰写学术论文;

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检查方式:

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与发言稿,评定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记入总评成绩。

八、学术讲座:

暂无。

九、考核

本课程共考核四次。

每学期期中考核一次,共两次,主要以论文形式,考查学生对西方文学作家作品的理解及感悟;每学期期末考核一次,共两次,以闭卷命题形式考试,考查学生对外国文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绩核算:

学期成绩以百分制计。

其比例为:

平时成绩占10,期中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60。

十、主要参考书目

《欧洲文学史》杨周翰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欧洲文学史》朱维之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世界文学历程》张良村主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版

《西方文学:

心灵的历史》徐褒耕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雅各布布克哈特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莎士比亚研究》席勒格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

《歌德与浮士德》阿克尼斯特著,三联书店1986年版。

《外国文学评论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勃兰兑斯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海明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具体文学作品未列入该书目)

十一、其他与课程相关的信息:

暂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