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3044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7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docx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docx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2011年10月8日

 

目录

第一部分专业建设基础…………………………………………………3

一.学校概况……………………………………………………………3

二.专业现状…………………………………………………4

三.需求分析…………………………………………………5

四.存在问题……………………………………………6

第二部分建设目标………………………………………………6

一、总体目标………………………………………………………6

二、具体目标……………………………………………………7

第三部分建设内容…………………………………………………8

一、专业建设…………………………………………………8

二、课程建设………………………………………………………12

三、实训基地建设…………………………………………15

四、教学团队建设………………………………………16

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8

第四部分建设进度………………………………………………………19

第五部分建设经费预算………………………………………………………31

第六部分保障措施………………………………………………………32

一、组织保障,建立领导小组…………………………………………32

二、人员保障,相关部门形成合力…………………………………………32

三、政策保障,加强建章立制工作…………………………………………33

四、经费保障,确保资金合理使用………………………………………………34

五、质量监控保障,全面落责任人………………………………………………34

 

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和《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的精神,以及安徽省、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六安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结合我院实际,在经过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专业建设基础

一、学校概况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前身是安徽省六安卫生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全国重点中等学校。

2010年3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并经教育部备案升格为高职院校。

学院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办学层次为专科。

学院隶属于六安市人民政府,为市直属事业单位。

学院现有占地面积504亩,现一期工程为304亩,建设面积10万余平方米,可容纳5000人在校上课。

7314平方米实验楼1幢,设有专业实验/实训室77个,实验仪器设备1270余万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实训开出率超过95%。

学院图书馆面积为1.12万平方米,藏书40.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近16万册,电子图书24.5万册。

学院电子阅览室有计算机92台,免费对师生开放。

4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1个。

学院现有教职工294人,其中专任教师149人,硕士生34人,占22.8%,高级职称教师56人,占37.6%。

有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院级专业带头人3名,学术带头人5名。

学院现有康复治疗技术、药学、药物分析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护理、助产和医学检验技术等七个专业,学院坚持“立足皖西、服务全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社区”的服务定位,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卫生技术人才。

二、专业现状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开设是高职高专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职高专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是面向残疾康复机构,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就业的重要举措。

培养的康复治疗师是理论知识够用、操作技术熟练,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精神、科学素养、独立工作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2006年,我校开设了中专层次的康复医学专业。

自2010年我校升格为皖西卫生职业学院,我院对康复医学专业重新进行了发展战略咨询论证,整合了教育资源,开办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2010秋我院开设大专层次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自开办以来,就以校院合作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

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特别重视对其职业素质的培养,第三年到医院顶岗实习。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由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选修课构成,校内拥有基本康复设备的仿真医院环境实训室3间,其中运动疗法实训室2间,作业疗法及评定实训室1间。

校外有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六安市人民医院等见习、实训和实习基地,形成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体系,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初步形成了一套较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专业有专职教师6名,兼职教师5名。

专兼职教师合作,共同开发和建设课程,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2006年以来,连续五年面向全省招生,就业率达96%以上,培养了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康复治疗人才,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其就业岗位主要在全国各级医院的康复科、社区康复服务和残疾康复服务机构,目前在校生135余名。

三、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活质量问题。

然而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情况,截至2006年4月1日,我国各类残疾人口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34%。

为了更好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我国政府在《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2011年—2015年)》中提出了“残疾人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参与和发展状况显著改善”和“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使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促进残疾人状况改善和全面发展,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我国的康复中心、综合医院的康复科以及社区卫生康复服务机构不断涌现,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匮乏,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康复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大批的康复治疗人才势在必行。

通过康复治疗职业岗位的调研分析,目前临床上需要应用物理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和言语治疗技术的康复治疗师,其康复治疗的主要对象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运动系统疾病的患者。

因此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培养的康复治疗师,应是能运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技术康复两大系统疾病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四、存在问题

1.我院开办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虽然进行了不断的调整,但是与临床康复职业岗位仍然存在着一定差距。

因此需要按照康复治疗技术职业岗位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突出康复治疗技能的培养,突出职业道德的培养。

2.基于康复治疗工作过程的课程尚待进一步开发,以满足培养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需要。

3.与康复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相适应,与临床实际工作环境零距离的“教、学、做”一体的实训条件还显不足。

急需扩建、新建实训基地,添置实训仪器设备,加强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

4.“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的教改能力、教学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5.加快和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完善校外基地的内涵建设,切实做到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第二部分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坚持“学校主体、政府协调、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机制,根据省、市“十二五”规划和六安市“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市场对康复治疗人才需求和学院实际情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内涵建设。

并积极联系,使社会力量参与到专业的建设之中,把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工学相融合的特色专业,并拓展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外延建设,把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群,使其成为医院、社区和各级残联康复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基地。

通过对康复治疗技术职业岗位人才规模、规格需求的调研,以及对其知识、技能、素质需求的分析为依据,创新“3+2能力梯形”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物理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和言语治疗技术对运动系统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作为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开发核心课程,构建“三模块、两系统”的课程体系。

以校院合作为依托,建设集教、学、做一体化,国内领先的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基地,打造一支“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通过推进课程模块化、技能实用化、实训岗位化、教学情境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面向基层康复人才的培训,扩大康复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辐射能力,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全国示范性专业。

二、具体目标

1.创新“3+2能力梯形”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2.构建“三模块、两系统”的课程体系。

即物理治疗技术(PT)、作业治疗技术(OT)和言语治疗技术(ST)——三模块为纬;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治疗和运动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两系统为经,串起医学基础和临床实践相关课程。

3.在确立8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将其中的康复医学评定技术、运动疗法技术、作业治疗技术和运动系统疾病的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共4门建设为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申报将康复功能评定学、物理治疗学和传统康复方法学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建设时间1-2年。

实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临床康复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的高度统一。

4.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4本。

5.校内建立职业仿真实训基地1个(模拟病房),包括改建、扩建实训室4间,校外重点建设市内3个实训基地,开发2个社区康复实训基地,满足教学见习、课程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实现教学环境与医院环境的高度统一。

6.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2名;青年教师5名(康复中心实训教师2人);兼职教师5名,使得教师和康复治疗师素质与能力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统一,建设成为专兼结合的院级教学团队。

7.社会服务与辐射功能

(1)面向城乡每年培训150名全科医生的康复治疗技能。

(2)每年组织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下基层进行康复治疗服务。

(3)完成康复社区和附属医院门诊服务1500人次。

第三部分建设内容

一、专业建设

1.开展专业调研

(1)调研目的为了适应康复治疗技术职业岗位的新变化,探寻高职高专康复人才的成长规律,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2)调研内容

①主要针对各级医院康复科、社区卫生康复服务机构及残疾康复机构工作岗位,进行专业定位、人才需求、岗位职业能力等内容的调研,了解他们的工作现状和发展动态及对康复人才需求规格、需求数量;对康复人才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发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②了解国内同类院校本专业基本建设情况及特点,比较异同,发现差异,寻找自身发展的空间。

③对近二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及任职情况、现任岗位及工作能力、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

(3)调研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专家咨询法

(4)调研时间

2011年12月-2012年11月,实施具体的调研工作;2013年6月前完成专业调研报告。

2.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创建与职业岗位需求相一致的“3+2能力梯形”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3+2能力梯形”是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三个职业岗位,与中枢神经和运动两大系统疾病康复工作任务的矩阵。

整个教学运行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寓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运行模式,在教学中的达到教、学、做合一。

第Ⅰ阶段第一学期医学基础知识和康复医学评定技术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为了达到对康复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初步认知的目的,让学生在校内进行理论学习(16周),再进入医院康复科见习(1周)。

第Ⅱ阶段包括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

第二学期进行运动疗法技术、作业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等课程的学习(16周),为了达到对康复岗位的再认知的目的,让学生进入医院康复科实习(2周)。

第三学期在实训基地进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概论、运动系统疾病概论、言语治疗技术和中医康复治疗技术等课程的学习(16周),为了达到对两大系统疾病临床诊疗过程的认知学习,到临床科室见习(2周)。

第Ⅲ阶段第四学期进行运动系统疾病的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社区康复技术等课程的学习(14周),在学习的过程中穿插进行医院康复科实习(4周),熟悉两大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过程。

同时安排中医按摩师的学习培训,以获取中/高级资格证书。

第Ⅳ阶段第五、六学期,在医院康复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顶岗实习,进行康复治疗师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3.课程体系构建

调研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康复治疗师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应用物理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和言语治疗技术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运动系统疾病患者施行康复治疗。

依据临床康复的工作过程,即接诊患者、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和康复效果评价的基本流程,归纳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行动领域”,从而推演出“学习领域”,进而构建“三模块、两系统”的课程体系。

基础医学课程是临床实践的基石,一个好的治疗师既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又需要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故在课程体系中设立医学基础课程是必要的。

例如学习正常人体结构,可以使学生掌握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组织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运动行为发育学深刻揭示人体的运动发育规律,为临床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又如临床课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概论介绍了脑血管疾病、颅脑损伤、脊髓损伤和小儿脑瘫等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并发症和临床治疗等,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评定和治疗奠定基础。

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与课程设置的关系

职业岗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康复

运动系统疾病康复

物理治疗技术

1.康复医学评定技术

2.运动疗法技术

3.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4.社区康复技术

5.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

1.康复医学评定技术

2.运动疗法技术

3.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4.社区康复技术

5.运动系统疾病的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

作业治疗技术

1.康复医学评定技术

2.作业治疗技术

3.社区康复技术

4.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

1.康复医学评定技术

2.社区康复技术

3.作业治疗技术

4.运动系统疾病的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

言语治疗技术

 

1.康复医学评定技术

2.言语治疗技术

3.社区康复技术

4.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

二、课程建设

组建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课程组,通过对职业岗位的调研分析,确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以及相适应的学习内容。

1.核心课程的确立以康复治疗技术职业岗位的人才规格需求以及对知识、技能、素质需求的调研为依据,首先确定康复治疗师的职业岗位是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和言语治疗(ST),再以此确定工作任务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治疗和运动系统疾病康复治疗,其核心能力为康复评定能力、运动疗法能力、物理因子治疗能力、言语治疗能力和基层康复能力进而确立8门专业核心课程

2.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基于工作过程,重点对运动系统疾病的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康复医学评定技术、运动疗法技术和作业治疗技术课程进行建设,研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如各种教学文件、ppt、设备支持等),按照职业考试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确定课程考核的内容和方法,编制课程标准,并建立相应的管理运行制度,将此4门课程建设成为优质核心课程。

3.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本着职业性、应用性和开放性原则进行建设。

精品课建设过程中,教学内容是以基于工作过程来选取和组织的,研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如各种教学文件、ppt、设备支持等)。

按照职业考试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确定课程考核的内容和方法,编制课程标准,并建立相应的管理运行制度,相关网上资源建设。

申报将康复功能评定学、物理治疗学和传统康复方法学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建设时间1-2年。

4.由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课程组在共同调研、教研基础上编制核心课程教材,共同编写《康复医学评定》、《作业治疗学》《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运动系统疾病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共4门校本教材。

5.设计学习情境

专兼职教师共同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进行分析,改革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康复评定和治疗技术》课程为例,分析学生应具备的行动领域以及由此确定的学习领域。

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在真实的临床医学环境中组织教学,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与临床相结合。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情境设计

学习领域: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康复评定和治疗技术。

总学时:

108

学习情境1.2: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评定技术。

课时:

8

学习目标:

掌握脑血管疾病的康复评定种类、内容和技术方法。

教学内容:

脑血管疾病的功能障碍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语言障碍的康复评定,认知障碍评定,精神情绪障碍的康复评定。

重点是功能障碍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教学资料与材料

教学方法

考核与评价

教学资料:

校本教材和实训指导与考核手册、参考书

材料:

叩诊锤、模拟人

实训基地教学;

病例教学;

病人——康复治疗师角色互换训练;

床旁教学。

考核内容:

脑血管疾病各种康复评定技术。

评价方式:

1.评价项目: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评定技术

2.评价方式:

逐一单独抽签考试。

3.评价地点:

实训基地。

4.评价标准:

与临床康复治疗技师比较。

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

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

1.一定的脑血管疾病临床知识。

2.基本的康复评定技术(肌力、关节活动范围等)。

1.了解当前世界脑血管疾病康复的最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2.具有临床实践经验。

3.掌握脑血管疾病康复的基本原理、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技术和方法。

4.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良好的引导学生学习能力。

三、实训基地

1.完成校内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为了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和满足康复医学评定技术、运动疗法技术等8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求,使学生熟练掌握康复治疗技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为顶岗实习和就业打下良好基础,校内建设仿真康复治疗实训基地一个,包括康复医学评定技术实训室1间、作业治疗技术实训室1间、言语治疗技术实训室1间、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实训室1间和运动疗法技术实训室1间,共5间。

开设43个实训项目,预计满足康复治疗技术专业150人/年,社会服务100人/年的实训要求。

在建设校内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同时进行配套设施的建设。

2.校外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基地

在校外重点建设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六安市人民医院、六安市中医院三个实训基地,为临床教学见习、课程实训、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为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还将建设以下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1)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建设为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签署合作协议。

(2)开发六安市2个社区康复基地,以保障社区康复技术课程的实训和顶岗实习,为基层社区培养和储备康复人才。

(3)与六安市及其两区残联合作,帮助其完善康复中心,拓展为学生见习和顶岗实习基地。

3.内涵建设

建立并完善实训室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即建立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的管理办法与规定、实训室管理规定、实训教学工作规范和实验技术人员考核指标体系,使任课教师与实验员岗位职责明晰、保障充分、有效地使用教学资源,实现实训室的可持续发展。

选派实验教师进修学习,提高其技能水平更好服务于教学。

四、教学团队建设

通过两年的专业建设,到2013年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团队,成为院级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的具体建设目标。

1.专业带头人通过派遣专业带头人朱洁平到国内院校及香港和国外考察学习,进一步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使其能站在康复治疗技术领域前沿,掌握康复治疗技术新动态,把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为核心,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制定专业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主持核心课程校本教材的编写,主持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院级精品课程,在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使其成为具有一定学术地位,有较大影响力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带头人。

2.骨干教师将叶泾翔作为骨干教师,每年定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修学习4周,选派到国内及香港或国外院校进修学习,以提高其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双师”素质,使其成为教学团队中的中坚力量。

能够主持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院级精品课程,在市级和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成为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有示范作用。

以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和六安市人民医院为依托,培养夏辉为骨干教师,选派到国内及香港院校等进修学习,负责建设专业核心课程、优质专业核心课程、院级精品课程,使其成为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有示范作用。

每年完成100学时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任务,提高其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

3.兼职教师将姜玉国、顾正义、周子健和危鸿作为兼职教师,参加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学习。

选派到国内院校进修学习,每位教师见习和实习带教不少于170学时/年。

4.青年教师培养乔婕、何静、王磊、许明高和史文涓参加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并取得相应的证书。

每年定期到教学医院进修学习8周,并选派到国内医院和相关院校进修学习,提高职业教育水平,使其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

5.申报院级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建设

规格

姓名

培养目标

方法和手段

专业带头人

朱洁平

进一步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使其能站在康复医学领域前沿,掌握康复医学新动态,把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

选派到国内医院和学校及香港和国外考察学习。

骨干教师

叶泾翔

达到其提高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及职业教育教水平,不断提高“双师”素质,在教学团队中具有中坚力量。

每年定期到教学医院进修学习4周。

选派到国内医院、学校进修学习及到香港或国外医院、学校进修学习。

夏辉

提高其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

选派到国内医院、学校及香港等学习进修,每年完成100学时的教学任务。

兼职教师

姜玉国、顾正义、周子健和危鸿

每位教师见习和实习带教不少于170学时/年。

参加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学习。

青年教师

乔婕、何静、许明高、王磊、史文涓

选派到国内医院和学校学习进修。

每年定期到教学医院进修学习8周。

使其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提高职业教育水平。

五、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

1.面向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康复治疗技术继续教育项目1~2项,培训社区康复治疗人才150人/年。

2.每年组织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下基层义务进行康复治疗活动,培养其职业道德,让社区的残障人员和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的患者得到康复治疗服务。

3.面向社区进行康复服务工作,使中青年教师走向基层,社区门诊服务每年达到300人次/年。

4.面向残联康复中心和老年服务中心开展康复服务工作,使青年教师和康复学生学有所用。

第四部分建设进度

建设项目

2011年10月-2012年10月

2012年10月-2013年6月

建设目标:

为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定位,使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可行性。

投入经费2万。

建设内容:

 

1.专业建设调研主要针对康复治疗师的工作岗位如各级医院康复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残疾康复机构等就业单位,了解他们的现状和发展动态及需求数量;所需人才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