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江华民族教育三十年发展纪实.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3012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江华民族教育三十年发展纪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整理江华民族教育三十年发展纪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整理江华民族教育三十年发展纪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整理江华民族教育三十年发展纪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整理江华民族教育三十年发展纪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江华民族教育三十年发展纪实.docx

《整理江华民族教育三十年发展纪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江华民族教育三十年发展纪实.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江华民族教育三十年发展纪实.docx

整理江华民族教育三十年发展纪实

(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特征:

馈线水平布放时1.0m1.5m

FlukeNetworksInterpretAir测试软件;

15、工程试运行报告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

?

主机安装位置便于馈线、电源线、地线的布线

一、施工规范江华民族教育三十年发展纪实

江华民族教育三十年发展纪实漫漫征途一路歌--江华民族教育三十年发展纪实  江华瑶族自治县,镶嵌在湘、粤、桂三省交界萌渚岭山脉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曾诞生过李启汉、陈为人、江华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一块生生不息的神奇土地。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华的变化可以用沧海桑田来形容。

而作为江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基础的江华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十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坚持兴教为先,重教为本,从改善办学条件入手,顺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潮,全县各级各类教育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而强日益繁荣的发展历程,驶入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逐步得到了满足,实施“科教兴县”和“教育强县”战略的基础更加坚实。

  时间拉回到24年前的黑山口乡,那时,全乡人平纯收入仅120元,为建好当时的黑山口中心小学,全乡发扬“人穷志高、艰苦兴教”的“黑山口精神”,每人献砖30块、献瓦50片、石灰30斤、片石2担,每两人献木料一根、椽皮一块,每人还捐现金8.8元,硬是建起了一栋820平方米的教学楼和一栋有着10套两房一厨的教师宿舍。

这栋教学楼和教师宿舍已成为全县以改善办学条件为突破口、掀起集资办学高潮的标志性建筑,成为了全县1985年开始大办教育最好的历史见证。

  全县从城里到乡村,一座座全新的校舍矗立起来,最突出的特点就是:

走进每一个村子,看到最好的房子,不必问,那一定是学校。

农村如此,城里也如此。

至1989年,全县为普及初等教育就投入建设资金3564万元,人平集资77.6元,其中群众投资献料折合3100万元,新建和改造中小学校612所。

  1985年,当国家颁布《义务教育法》,提出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战略决策之际,全县基础教育也开始步入法制化发展轨道,教育投入形成了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力量办学和人民群众踊跃办学的新机制。

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县办学条件的改善无论是规模还是档次都有了新的突破。

全县教育共投入16200万元,其中投入建校的有4840万元,新建校舍11.92万平方米,添置课桌凳85万元,图书200万元,购置仪器450万元,完善其它配套设施150万元。

基本消灭了危房,实现了校校无危房,做到了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木质课桌凳,教师有在校住宿条件。

而据1983年统计:

全县中小学校校舍建筑面积总共16万平方米,其中一级危房28090平方米,二级危房15400平方米,如当时的中洞乡总共14所小学,就有12所是一级危房,只有借民房上课。

我县被省财政厅、省教委联合表彰为“危房改造先进县”,1990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教育工作先进县”。

1991年,全省民族教育工作现场会在江华隆重召开,江华教育被誉为“民族教育一枝花”。

  进入新世纪后,为了有效整合利用教育资源,全县进行了二轮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

目前,全县学校从1997年的759所撤并整合到现在的335所,同时坚持把调整优化学校布局与重点建设中心校相结合,走联村办完小,乡镇办初中(或中心小学)的路子,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了逐步整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显现出了良好的运行效益。

  为巩固“两基”成果投入9000万元,新建校舍 46800平方米 ,改造校舍33500平方米,使d级危房成为了历史。

年初以来,县委、县政府想方设法,积极向上争取,进一步加大了教育投入。

一年来,全县在建的或已经完成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34个,多项教育建设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累计投资2700多万元,主要包括投资796万元实施的6个“中西部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投资695万元实施的5个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投资210万元实施的9个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工程,投资612万元完成了职业中专的实训大楼,投资228万元实施了2个明德工程,其中县级配套资金178万元,投资182万元实施了校园绿化、体育基础设施改造。

同时,平均每所需投入300万元的农村合格学校建设工程,全县今年7所建设任务目标正快马加鞭。

这些校舍建设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的办学水平,为城乡教育均衡化、一体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不断完善,从师资配备到教学仪器配套,从课堂信息化引进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十年间,江华教育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步入了多媒体,网络,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时代。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成为新时期推进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按照“两基”工作标准以及标准化建设要求,我县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

目前,全县中小学教学仪器总价值达1751.5万元,中心小学基本达到省一类标准,初中达到二类标准,建起多媒体电教室39间、语音室11间、广播系统5个、教学闭路电视系统3个,一中等3所学校被授予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

全县中小学校完成了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建设,所有教学点都建成了教学光盘播放点,所有农村小学将建成卫星教学收视点。

而据1983年统计:

全县小学教学仪器总共只有1066件,价值11165.75元,蔚竹口乡31所小学,只有11把算盘,其他一无所有。

  三十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重视教育的博大情怀一届接一届,一任接一任。

虽然岁月在变迁,但钟爱关怀教育的信念和行动一直传承着、延续着,始终把发展教育这个千秋基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全我县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师资力量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

1991年~1993年先后被授予全国“尊师重教先进县”“民族教育先进县”“扫除文盲先进县”荣誉称号。

1993年县委书记周永亮,20xx年县委书记荣燕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教育功臣”。

本届县委、县政府坚持政府办教育的主导地位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动摇,确保了教育发展的“四个优先”。

坚持定期议教和教育调研制度、乡镇教育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县直部门单位联系学校制度、教育督导考核制度等促进教育发展的保障制度。

近年来,县委常委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就新教师录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学校布局调整、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定向培养、高考奖励设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两项督导评估考核、蔚竹口乡中心小学的整体搬迁、建设教育强县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决定,有效地增强了各级各部门抓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了齐抓共管、支持配合教育的强大合力,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谱写了党政重教的崭新篇章。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县教育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围绕创新和发展的工作思路,建立和完善了“以县为主”新的教育管理体制,依法治教,深化改革,确保投入,强化管理,教育工作迈入健康、和谐、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基础教育扎实巩固,“两基”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素质教育向纵深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教育布局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在实现教育内涵发展、规范发展、均衡发展诸多方面逐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xx年以来,在县财政吃紧的情况下,每年通过招考,录用优秀师范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共招录教师1185人,为1990年至1999年十年间统一分配教师145人的8倍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有效地保证了教师队伍的补充,有效地解决了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和年龄老化的问题,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民办教师已经成为历史教师队伍的管理体制、编制管理、素质要求、岗位职责、继续教育、考评和奖惩等方面更加规范,全县4127名中小学在职教师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普高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5%,高级职称288人,中级职称1959人,在职特级教师2人。

全县教师工资实行以县统筹,财政统一发放,保证了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兑现。

全县涌现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蒙吉瑛、全国优秀教师费希斌、省级劳动模范廖诗明、省农村教育特殊贡献奖获得者莫宏贵、省优秀校长王明凤,省优秀教师左艳玲、何建英、夏飞洋、朱国河,省优秀乡村教师黄春云,永州市自强模范王俊明以及“苦竹教师”盘相富等先进典型。

  改革开放三十年,江华基础教育日新月异,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20xx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基础教育工作先进县”。

近两年先后“湖南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湖南省‘两基’迎国检工作先进县”“全国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江华教育先后为高等院校输送万余名优秀人才,为当地输送10多万名实用建设人才,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牢固树立了“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张扬个性,发展特长,学会做人,全面发展。

每年举办全县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小学生运动会,积极开展主题演讲、征文、“三小”作品等活动,体艺特长生培养成效明显,学生在国家、省、市学科竞赛等活动中,获市级以上奖1000余人次。

谢坚同学成为南六县招飞第一人,游静同学荣获永州市首届潇湘丽人风采大奖赛第三名,朱艳娟同学在省十运会上以6.19米的成绩获得女子乙组跳远冠军。

全县小学、初中、高中毕业会考合格率、优秀率稳步上升,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合格率达99%以上,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县高考万人上线率处于全市下等水平,近年来上线率稳步提升,一年一个新台阶,尤其是20xx年全县高考二本上线达452人,全市文科状元、理科榜眼均在江华,万人上线率跃居全市第七位,达到全市中等水平。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促进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又一重大决策。

江华县从20xx年春季开始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全部免除了学生杂费,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得到了提高,有效地保障了学校正常运转,减轻了农民负担、降低了学生辍学率、巩固提高了全县“普九”成果,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普及程度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

20xx年全县小学、初中的入学率分别为100%、98%,普及程度的其它各项主要指标除初中辍学率之外均达到或超过“普九”要求。

  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学335所,教职工4127人,在校学生63618人,其中小学生35512人,初中生19193人,高中生7267人,职高生1646人,全县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8.8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江华教育沐先贤之灵气,聚昔日之辉煌,进一步夯实基础,与时俱进,一定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踏着解放思想的大潮,乘着教育强县的东风,一路高歌猛进,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2018年建设局坚持廉政建设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将监督管理的重点放在工程建设和管理、安全质量监督、招、投标等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部门、岗位和环节,特别是权力运作过程,建立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反腐倡廉制度,发挥制度的强制力和规范、约束作用,从源头上做好反腐倡廉的预防工作。

现将一季度廉政建设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召开廉政建设工作专题会议年初建设局组织召开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结合实际部署2018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与各部门负责人、支部书记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严格要求各部门负责人、支部书记和重要岗位工作人员履行好“一岗双责”,切实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着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政文化氛围,树廉政之风,做廉洁之人。

进一步完善任职谈话、廉洁自律谈话、诫勉谈话,努力做到“年初有部署,平时有检查,年终有考评,责任要追究,奖惩要分明”,推进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深度融合,保障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落实,促使全体职工加强自身的人品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二、建立廉政建设监督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建设局廉政建设,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建设局制定并下发了内部五条禁令。

针对五条禁令,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和支部书记要严格遵守和执行“五条禁令”,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加强对落实执行“五条禁令”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五条禁令”的,一经发现查实,正式职工调离现工作岗位,汇德劳务派遣公司人员则予以辞退。

组织重点部门、重点岗位26人参加监察局组织的乌市四监廉政教育和预防职务犯罪教育,观看了自治区近年来破获的重大案件和警示教育专题片《沉重的代价》,听取了三名职务犯罪服刑人员发自内心的忏悔,警示大家,筑牢廉政防线。

三、推行重要岗位人员述廉制度建设局结合2018年廉政建设工作思路,建立和推行部门负责人、支部委员等重要岗位人员述廉制度。

建设局重要岗位人员述廉内容结合《**党员干部十不准》、《建设局廉政建设五条禁令》逐条对应,从源头上抓落实,进一步加强建设局廉政建设,健全监督督查管理机制,做到有布置,有检查,硬考核。

四、理清思路,规范行为认真落实一季度廉政工作思路,各部门积极对照各自工作职责,清理工作流程,完善监督管理制度。

特别是工程管理、审批管理、安全质量监督等部门,要建立和加大对管理相对人的评价体系,将每个环节纳入监督体系;对重点岗位进行识别、分析,采取反舞弊、廉政教育跟踪等措施,认真执行“一岗双责”管理制度。

强化管理,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活动,树立正气、惩防并举,保证廉政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区建设局人口计生工作信息化带动工程工作总结健全机制加快步伐全面推进人口计生工作信息化带动工程  **县是**市4个农业县之一,位于**城区的主要拓展区,属**城市规划的核心区,辖19个乡镇、15个社区、1个管理处、4个省市驻县单位,总人口669861人,其中育龄妇女126435人。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人口计生委的关心指导下,我县紧紧围绕创建全省信息化建设合格县的要求,健全机制,加快步伐,以信息网络为支撑点,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带动工程,全县人口计生工作走上了资料微机化、信息网络化、管理科学化、服务优质化的轨道。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投入到位,信息网络基础进一步夯实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对我县育龄妇女信息化管理高度重视,将信息化网络建设项目列入计划,确保人、财、物到位,为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

  在20xx年和20xx年,我委和各乡镇计生办共投资五十多万元,对县人口计生委机房重新装修,添置服务器;同时各乡镇计生办也严格按照省市信息化创建标准重新装修了微机房,并为委机关和各乡镇及时更换微机和其他设备。

20xx年,我委又新增信息化带动工程建设专项资金13万,用于更新设备和建立网络安全互联系统。

  目前,我委已经拥有一间 20平方米 的独立机房,基本达到了防尘、防潮、防火、防静电、防雷电的要求。

机房配置了二台服务器并配有不间断电源(其中一台型号为ibm3650ipl)、一台专用打印机、二台工作打印机、三台工作计算机,同时还配备了一台扫描仪,一台路由器和二只交换机(16口和24口)等。

另外,我委机关其他股室均配备了1台以上的品牌新电脑、打印机;县计生服务站配备了5台联想电脑和2台打印机。

各乡镇微机房也均已达到了防尘、防潮、防火、防静电、防雷电的要求。

据统计,各乡镇计生办、服务所各有1台电脑、1台打印机、1个摄像头和1块 1g 容量以上的u盘。

县乡两级硬件设施的配备,极大地提高了计生干部的电脑操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二、管理规范,人员到位,网络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  1、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

为适应新形势下人口计生规划统计工作的要求,去年我们从乡镇计生办抽调了一名同志到规统股负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平台建立、微机录入和相关报表工作;今年,我委又报请县政府同意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选调一名计算机管理员,已经过资格审查、笔试、面试,拟从教育系统选调了一名获得《全国计算机四级证书》的计算机本科毕业的信息管理员,现正在办理调动手续,为加强我县信息化工程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我们在积极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大培训的同时,今年我们还将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岗位练兵,提高信息队伍的业务技能。

  2、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

为确保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县、乡、村三级全部建立了每月定期的信息上报、变更、反馈例会制度。

我们坚持“公安户口、计生户口和已婚育龄妇女实际生育节育情况”三对照,切实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项不出错”。

为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管理,制订了委机关股室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管理得到安全有效管理。

  3、建立了人口计生局域网。

为了使各乡镇能够接入政务网达到与县计生委联网的要求,我委从20xx年初就开始着手这项工作;在去年下半年,我们多次与电信部门协商,希望通过电信部门在各乡镇的营业所,牵光缆到乡计生办,然后通过委服务器转接到政务网,但是这种途径费用高,每个乡镇一年要交7200元,全县一年的费用高达十六万多,经协商价格降不下来。

今年,我们联系到一家软件公司,可以通过vpn网络技术,通过一台交换机把所有连接到内网的电脑形成一个办公局域网;经过安装初试,我县十九个乡(镇)及璜溪管理处现在已可以同时登录县人口计生委信息平台、网站,并能登录省、市政务信息网。

同时,县计生服务站、计生协会也已接入政务专网。

  通过加强信息化队伍建成设,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营造高效、快捷的网络环境,我县目前已经建立了育龄妇女信息管理平台,各乡镇通过vpn网络技术,基本上都能登入。

我们在信息平台和委网站上可以发布新的消息,指导各乡镇工作,各乡镇也能通过这个平台及时获取、及时更新,县、乡两级已经达到了信息互通、信息共享的良好局面。

  三、健全制度,责任到位,信息化应用程度进一步提高  一是健全制度。

为实现信息化引导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和优质化,我委先后制定了《新建县育龄妇女信息管理办法》和《新建县、乡、村资料管理规范》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从制度上规范全县计生系统的信息采集、录入、核查等各个环节,提高信息的准确率,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从而更好地引导基层开展服务。

  二是细化分工。

每年年初,我委都要派出一名干部挂点一个乡镇,同时要求各科室按照职责分工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分化,将核查、引导、带动等各项任务细化到每一个挂点干部;委领导则定期抽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明确了各科室长为信息化带动工程首要责任人,要求委机关每个干部都要熟练操作和运用wis系统。

  三是规范运行。

在委机关信息平台建立以后,每月要求各乡镇从县人口计生委网站下载当月育龄妇女信息和各科室核查出需调查落实的信息,由乡镇和村居专干一一核实并录入wis系统,建立定期分析信息制度,严把“三关”,提高信息质量。

  四是确保信息质量。

信息质量的好坏,首先是信息采集的质量。

为此,我们决定从源头上提高信息质量,一方面针对上传到县人口计生委的数据信息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协调卫生、公安、民政等部门召开相关系统信息采集员工作调度会,提高数据采集准确率;另一方面,要求村(居)专干必须一个不漏的入户采集数据信息,准确录入到wis系统。

其次是定期进行数据分析。

各科室每月依据职责分工将各部门通报的信息及委机关干部上户督查掌握的情况与wis系统中数据分析对比,评估数据质量,并将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的内容进行梳理,形成分析报告。

再次是跟踪落实服务。

根据各科室每月数据分析报告,我委分别在每月召开的计生办主任例会和统计员例会上进行通报,分析原因,找准对策;要求各乡镇将需要跟踪服务的对象落实到乡镇分片蹲点干部和村组专干,进行逐一跟踪服务到位。

  四、依托网络,服务到位,不断开拓人口信息化服务新领域  我县人口信息化网络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有效地加强和规范了基层管理,增强了计生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依托信息网络,搭建信息平台,充分挖掘和延伸信息系统功能,达到人口信息资源的部门间共享,全社会共享,开拓了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新领域。

  我县人口信息网络系统的建立,为育龄妇女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汇总提供了便利。

基层将采集到的育龄信息录入微机,对乡镇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通过网络汇总上报。

县人口计生部门对基层上报的问题提出意见后,通过信息网络自上而下逐级反馈,使基层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答复,及时解决问题。

同时,充分利用微机对各类统计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为科学决策,制定年度计划提供依据,创造条件。

  人口信息网络系统的建立,为委机关内部局域网信息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通过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应用,可以简化县乡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各级计生干部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业务水平,依靠信息化逐步建立起科学管理与优质服务相结合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机制,逐步实现办公无纸化、资料微机化、信息网络化,服务高效化。

  当然,我县的信息化管理工程建设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与上级的要求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虚心学习兄弟县区的好经验、好作法,不断开拓创新,强化措施,优化网络环境,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使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