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表格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42922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5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表格教案.docx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表格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表格教案.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表格教案.docx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表格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一、全册教学内容:

科学五年级上册共有五个单元,分别是:

第一单元:

白天和黑夜

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

第三单元:

电和磁

第四单元:

呼吸和血液循环

第五单元:

解释与模型

二、全册教学目标及教材简析:

1、学生能借助身体和器物进行观察,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

2、能进行太阳的运动与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3、知道一天中气温和影子的变化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4、知道太阳钟是利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了解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及其原理;能做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5、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主要内容;能用地球仪、手电筒模拟昼夜的形成;

6、知道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通用根据地球自转大致推算出某地的时间。

7、知道会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认识各种各样的光源;让学生联系各种光现象认识光是直线传播的。

并且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进一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

8、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知道有凸透镜放大物体、会聚光线和使物体成像的作用,了解凸透镜的多种用途。

作为拓展部分,可以让学生知道还有一种中间薄、四周厚的,知道基本电路的组成元素及作用;能够连接基本的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9、运用“解暗箱”的方法,研究盒子里安装了什么样的电路。

利用一个检测工具检测盒盖上的触点,根据外面的小灯泡亮、灭来判断盒子里电路是怎样连接的。

这里渗透了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很多科学之谜就是“打不开的黑盒子”。

10、知道心跳、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1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释。

12、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1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对数据整理过程中发现的冲突或矛盾之处进行分析和判断。

14、能运用语言、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研究的过程和结论。

15、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解释是根据事实做出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建立模型是解释自己的思想和发现的方法。

模型包括图画图表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等。

模型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全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2、了解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国家、不同制作方法的日晷的制作原理。

3、探究昼夜变化的成因。

4、通过观察记录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5、知道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6、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7、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8、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9、认识日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

10、学习接连一个简单电路。

11、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12、根据现象推测暗盒里的电路连接情况。

13、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

14、认识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15、知道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16、认识飞、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17、认识心脏。

18、对证据进行解释。

19、认识模型的作用。

教学难点:

1、连续一天的观测记录。

2、根据当地的纬度制作太阳钟。

3、根据已知条件推算某地的时间。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连续观察1个月以上的月相变化。

5、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

6、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

7、制作潜望镜或万花筒。

8、制作简易望远镜。

9、解释为什么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到的图案颜色是不同的。

10、画简单电路。

11、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

12、有顺序地进行测试和记录,不遗漏。

13、自制水浮式指南针。

14、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和磁极变化的因素。

15、学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16、准确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17、认识心脏的功能。

18、区分解释与事实。

19、建立模型。

四、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1.通过引导学生观测太阳视运动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探究太阳视运动和影子移动变化的规律。

2.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来模拟昼夜交替现象,了解昼夜交替变化的成因,了解在世界上同一时刻不同的昼夜现象。

3.通过组织学生看月亮,坚持给月亮记日记,来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

4.综合研究因为昼夜现象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物变化和反应,植物的花开花落,人的作息时间,动物的昼伏夜出等。

5.引领学生通过推测实验,来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五、全册课时划分:

课时分配:

第一单元:

白天和黑夜

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

第三单元:

电和磁

第四单元:

呼吸和血液循环

第五单元:

解释与模型

全册课时安排共26课时

 

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白天和黑夜

一、单元教学内容:

1、太阳和影子

2、太阳钟

3、昼夜交替

4、看月亮

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记录影子的变化和移动。

2、能够观察并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并建立太阳的运动模式。

3、能够用仪器观察记录太阳的高度和当时的气温。

4、会做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5、能够模拟月相变化。

6、能够连续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记月相日记。

7、能够观察一天中月亮的移动,建立月亮的运动模式。

8、知道物体的影子和物体之间的关系。

9、知道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移动和变化的规律。

10、知道太阳一天当中的运动模式。

11、能够发现太阳高度和当时气温之间的关系。

12、知道太阳的影子能够表示时间,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13、认识日晷等古代的计时工具,了解其他的古代计时工具。

14、认识月相变化,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15、知道月亮一天的运动规律。

16、能够持久(为期一天的太阳观察和为期一个月的月相观察)地进行观察。

17、体会到长期收集的数据的价值,因为数据中会隐藏着一定的规律。

18、体会到看似平常的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和变化中包含着大自然神奇的规律与联系。

19、意识到掌握利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好处。

20、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2、了解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国家、不同制作方法的日晷的制作原理。

3、探究昼夜变化的成因。

4、通过观察记录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5、知道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教学难点:

1、连续一天的观测记录。

2、根据当地的纬度制作太阳钟。

3、根据已知条件推算某地的时间。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连续观察1个月以上的月相变化。

5、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

四、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1.从观测太阳的位置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测太阳视运动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探究太阳视运动和影子移动、变化的规律。

2.在研究了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之后,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来模拟昼夜交替现象,了解昼夜变化的成因,了解在世界上同一时刻不同的昼夜现象。

3.教师通过组织学生看月亮,坚持给月亮记日记,来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

五、课时安排:

1、太阳和影子2课时

2、太阳钟1课时

3、昼夜交替1课时

4、看月亮2课时

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2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题

第一课太阳和影子

教学

目标

1、能够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2、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3、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4、增进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

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连续一天的观测记录。

教学准备

指南针、直尺、铅笔、计时器、手电筒、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补栏

集中话题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1、教师让学生猜一个有关影子的谜语。

1、学生猜谜语

2、师生交流

探索调查

 

 

 

1、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因为没有太阳的存在,就画不出影子,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密切。

 

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明白影子的变化规律

1、在黑板上画一个人,让学生画出人的影子。

 

2、师:

太阳和影子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3、到室外进行太阳和影子之间关系的测量。

 

第二课时

 

1、进行一天中太阳和影子关系的模拟实验。

2、学生用手电筒和竹篾模拟太阳的运动。

3、组织讨论总结影子的变化规律。

 

 

1、学生画人的影子。

2、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3、师生交流

 

1.学生分组实验

2.汇报实验结果

3.师生交流

4.师生共同小结

回顾解释

1、总结。

一天中太阳和影子关系的模拟实验并不能代替实际观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进行实际观察。

气温的观察也是一样。

1、经过这节课的研究,你知道了什么?

 

2、布置课后观察一天影子、气温和太阳运动的关系的实验。

师生交流并总结

 

学生课后仔细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2.下次可继续交流

作业

设计

课后观察一天影子、气温和太阳的关系。

 

课题

第二课太阳钟

教学

目标

1、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2、认识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以及其他计时工具。

3、意识到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4、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教学

重点

了解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国家、不同制作方法的日晷的制作原理。

教学

难点

根据当地的纬度制作太阳钟。

教学

准备

硬纸板、双面胶、铅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补栏

集中话题

为后面做铺垫。

1、出示几种影子,让学生估计当时的时间

1.教师出示影子

2.学生猜测时间

3.师生交流

 

探索和调查

 

 

1、引起学生思考

2、以古代的计时工具引发学生思考,为后面制作太阳钟做铺垫。

3、通过讨论,思考,学生对太阳钟就有了更深一层次的思考,再进行制作,在制作的时候,可以由教师把钟面复印给学生进行制作。

1、刚才你们是如何根据影子来推断时间的呢?

 

2、你们知道哪些用影子来推断时间的例子?

全班交流。

 

3、如果让你自己制作一个太阳钟,你打算怎么做?

小组讨论。

 

4、制作太阳钟。

1.教师提问

2.学生回答

3.全班交流

4.师生交流

5.师生共同小结

 

1.分组讨论

2.汇报讨论结果

3.师生交流

4.师指导学生制作太阳钟

回顾和解释

1、应用。

2、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1、用自己所做的太阳钟进行实际检测时间。

2、课后思考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推断时间。

师生交流并总结

作业

设计

说一说古代的计时工具有哪些?

 

课题

第三课昼夜交替

教学

目标

1、知道昼夜的成因。

2、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

3、意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行的。

教学

重点

探究昼夜变化的成因。

教学

难点

根据已知条件推算某地的时间。

教学

准备

手电筒、地球仪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补栏

集中话题

 

引起学生思考。

1、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的观众应该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探索和调查

 

 

1、将时间与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