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康复训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2741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偏瘫康复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偏瘫康复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偏瘫康复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偏瘫康复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偏瘫康复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偏瘫康复训练.docx

《偏瘫康复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偏瘫康复训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偏瘫康复训练.docx

偏瘫康复训练

偏瘫的康复训练

偏瘫的定义:

偏瘫是指因脑外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等原因所导致的以半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的疾病,同时可伴有失语、失认、情绪低落和视物不全等症状。

一、常见障碍

1、运动障碍

运动障碍是指偏瘫一侧是上下肢不能活动,活动空难或不灵活。

2、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常常表现为偏袒肢体的疼痛、麻木。

有些患者的疼痛和冷热感觉全部丧失,热水袋烫伤了皮肤也毫无感觉。

3、语言___言语障碍

有一部分偏瘫患者,尤其是右侧偏瘫患者(脑的左半球有病变),说话或交谈时常常发生以下某一种或几种情况:

(1)患者说话不清楚,即所谓口齿不清。

(2)患者说不出话,或像打电报那样断断续续地说出几个单字。

(3)患者听不懂亲人说的话,成为感觉失语症。

(4)患者有时既说不出话,又听不懂别人说的话。

(5)患者写字困难或不能写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

(6)患者看着字不会读。

医学上称为失读症,或称阅读障碍。

4、认知障碍

认知是一个人认识和理解事物过程的总称,包括识别、记忆、思维、推理等。

认识障碍常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辨别不清当时是上午还是下午。

时间定向障碍

(2)辨别不清当时所处的地点。

地点定向障碍

(3)对病前所熟悉的人现在也不认识了。

人物定向障碍

(4)反应冷漠、精力不集中。

注意障碍

(5)丢三落四,前面说了后面忘。

记忆障碍

5、情绪障碍

患者可以表现为不言不语,也可以表现为吵闹不安,甚至哭叫不休,情绪很不稳定。

6、能力下降

(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常常表现为吃饭喝水要人喂,洗脸刷牙要人帮着做,自己不能洗澡、穿衣、穿鞋,大小便全靠别人帮助。

(2)行走困难,走路一拐一拐的,有的患者需要别人扶着走或者两个人架着胳膊走,严重者则完全不能行走。

(3)上下楼梯困难,一部分患者虽然能够行走,但上下楼梯困难或者根本不能上下楼梯。

(4)不能使用日常简单的工具,如不能打电话、不能打伞、不能剪指甲等。

(5)不能与人交流,由于行动、说话、交流、思维等多方面的障碍,不能从事原来的工作,严重者丧失全部工作能力。

7、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的患者表现为流口水、喂食时食物常停留在口腔内、喝水呛咳。

凡遇吞咽障碍患者,喝水时要将其头歪向肢体正常的一侧,将食物加工成糊状,这样做可减轻吞咽困难。

8、常见的病发症最常见的是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1)肩关节半脱位多见于脑卒中早期,半数的患者可能发生,尤其在整个上肢处于软瘫期时。

患者坐位或站立位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肩关节半脱位更加明显,在肩部可以摸到一个凹陷。

一旦发生肩关节半脱位,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①患者卧床时应采取正确的姿势;②护理人员用指尖轻叩患侧肩膀周围的肌肉;③上肢负重训练。

(2)肩—手综合症见于脑卒中后1-3个月内。

主要表现是:

①瘫痪的手部肿痛,以手背肿胀并呈粉红色或淡紫色为常见,用手摸之有温热感;②患侧手的关节屈伸困难;③后期则出现手部肌肉萎缩,手掌变平,手的运动功能永远丧失。

肩—手综合征的发生与腕关节长时间屈曲受压,过度牵拉患手等有关。

具体治疗措施:

①保持良好的坐卧姿势,避免患手长时间下垂;②加强患侧上肢的被动和主动运动,以防关节挛缩;③对于肿胀的手指可采用压迫缠绕发,通常使用直径1-2mm的线绳由远端向近端缠绕手指,每个手指都缠绕一遍后,最后缠绕手掌。

每天缠绕1-2次可获得明显的效果。

9、康复训练的时间选择偏瘫康复训练根据其病情演变的过程,一般可分为3个时期。

(1)急性期

从发病开始直至一周,属于急性期。

这个时期的病情一般不十分稳定,应以治疗为主、康复训练为辅。

一旦病情稳定,就应该尽早开始康复训练。

(2)恢复期

发病后一周至6个月都属于恢复期。

在这个时期,病情基本稳定,存在的各种障碍有可能不断改善,是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

(3)后遗症期

一部分脑卒中患者在发病6个月后,可能留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手脚活动不便、谈话不清楚、日常生活离不开家里人的帮助等。

二、训练内容和方法

(一)训练正确的卧姿

适用对象为卧床的偏袒患者,目的是为了防治病法症,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包括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三种方法。

1、患侧卧位患侧在下,头枕枕头;后背用枕头垫支撑;患侧上肢前伸,手心向上;患侧上肢前伸,手心向上;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微屈;健侧上肢自由位,下肢呈迈步位放置在枕头上。

2、健侧卧位健侧在下,头枕枕头;患侧上肢用枕头垫起,上举

100度;患侧下肢屈髋、屈膝,并用枕头垫起;健侧肢体自由位。

3、仰卧位头枕枕头,患侧肩部和臀部用枕头支撑;头稍转向患侧,患侧上肢伸展,下肢稍屈曲;该体位尽量少用。

(二)翻身训练

适用对象为卧床时自己不能翻身或者翻身有一定困难的偏袒患者,目的是为了:

①提高患者在床上的活动能力;②训练躯干旋转,缓解痉挛;③改善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④防治病发症。

包括向患侧翻身、向健侧翻身训练两种方法。

1.向患侧翻身训练患者仰卧,双手叉握,患手拇指压在健侧上;双上肢伸直,指向天花板,下肢屈曲;双上肢向患侧摆动,借助惯性带动身体翻向患侧;健侧下肢跨向前方,调整为患侧卧位。

2.向健侧翻身训练患者仰卧,用健侧脚勾住患侧小腿;借助

惯性带动身体翻向健侧。

(三)卧床训练常用的训练方法包括桥式运动、抱膝运动、双手叉握的自我运动。

1.桥式运功适用对象为偏瘫肢体有一定的活动能力者。

目的是

了:

①缓解躯干及下肢痉挛;②促进下肢正常运动;③训练腰部控制能力;④提高床上生活自理能力。

具体方法是:

患者仰卧、屈膝;将臀部从床上抬起,并保持骨盆呈水平位;训练者可给予如下帮助:

一只手向下压住患者膝部,另一只手轻拍患者的臀部,帮助其抬臀、伸髋。

2.抱膝运功适应对象为偏瘫患者出现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

挛时。

目的是为了:

①缓解下肢和躯干的伸肌痉挛;②促进骨盆运动;③缓解上肢的屈肌痉挛。

具体方法是:

患者仰卧,双腿屈膝;双手叉握;将头抬起,轻轻前后摆动,使下肢更加屈曲;训练者可帮助固定患手,以防滑脱。

3.双手叉握的自我运动适用对象为偏瘫上肢活动能力差的患

(卧位、站位均可以做)。

目的是为了:

①改善偏瘫上肢的感觉和知觉;②防止肩胛骨后缩,减轻上肢屈肌痉挛;③保护偏瘫侧的肩和手。

具体方法是:

两手叉握,患侧拇指位于最上方,并稍外展;双上肢充分前伸,尽可能抬起上肢,然后上举至头顶上方。

(四)活动四肢关节

适用对象为偏瘫患者自己不能活动肢体,或者由于肌肉痉挛而限制了肢体的活动时。

目的是为了:

①促进偏瘫肢体恢复;②防止肢体僵硬。

具体方法是:

帮助患者活动四肢关节,又称关节的被动运动训练。

也可以由患者用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的运动,称为自助被动运动。

包括

1.肩关节屈曲活动训练者一手扶患肩,另一手握患腕;向前、

上抬起患侧上肢并且指向天花板,保持肘关节伸直。

2.肩关节外展活动训练者一手扶患肩,另一手握患腕:

将患

侧上肢在水平面上向外移动,与躯干成直角即可。

3.肘关节伸展活动患者仰卧,训练者一手握住上臂,另一手握腕部;将肘关节屈曲位缓解地拉至伸展位。

4.前臂旋后活动,腕及手指伸展活动患者仰卧,肘关节屈曲,前臂立于床面;训练者一手握住上臂,另一手握住腕部,握住腕部的手使前臂做内向外的旋转动作;训练者一手拇指将患者患侧拇指伸直,其余四指握在患侧拇指根部与腕部之间;另一手将患手其余四指伸直,双手同时向手背侧压。

5.髋关节屈曲活动患者仰卧,训练者一手放在膝后部,另一

握住足跟并以前臂抵住脚掌,使足与小腿成90度角;上抬小腿,使髋关节及膝关节屈曲。

6.膝关节伸展活动患者仰卧,训练者一手握住患侧膝关节,另手握持足跟;两手用力,使患侧下肢向上活动,伸展髋关节;训练者一手固定健侧下肢,另一手将患肢缓缓放下。

7.髋关节外展活动患者仰卧,下肢伸直;训练者一手握住膝部,另一手从踝关节内侧握持足跟;两手用力,水平向外活动下肢,髋关节外展。

8.踝关节背屈活动患者仰卧,下肢伸直;训练者一手握持踝关节

上方,另一手握紧足跟及跟腱并以前臂抵住脚掌;向上用力拉足跟,使踝关节背屈。

五)偏瘫上肢的训练

适用对象为偏瘫侧上肢僵硬、运动不正常的患者。

目的是为了:

①减轻患侧上肢的僵硬;②提高运动控制能力;③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范围。

具体方法包括上肢负重训练、推滚筒训练、砂磨板训练、移动木柱训练、翻扑克牌训练五种。

1.上肢负重训练患者取坐位,患手放在体侧,手指伸直并且分

撑于床(椅)面上,肘伸直(可用健手帮助);将身体重心缓慢移至患侧。

2.推滚筒训练患者坐在治疗台旁,双手叉握,前臂放在滚筒

上;

用健臂带动患臂来回推动滚筒。

3.砂磨板训练患者坐在杀之磨板台旁;两手分别握持磨具的柄,运动双侧上肢(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推拉磨具。

4.移动木柱训练患者坐在桌旁,木柱及木柱板放在桌上;患者

手叉握,并握住木柱将其移到指定的位置。

5.翻扑克训练患者坐在坐在桌旁,桌上放一摞扑克牌;用患手

扑克牌一张一张地翻过来。

(六)站立与行走训练

适用对象为偏瘫侧下肢有一定的运动功能但站起来和行走有困难或姿势异常者。

目的是为了:

①使患者能从坐位站起来,增加下肢肌力,并能站稳;②改善平衡能力,纠正异常步态;③提高步行能力,尽可能达到正常行走。

具体方法包括站起的训练、患侧下肢负重训练、训练患腿向前迈步、在侧方帮助患者行走、在后方帮助患者行走五种。

1.站起的训练患者坐位,双足平放在地上,双手叉握并伸向

面前的小桌上(双上肢尽量伸直);训练者站在患侧,一手扶持患膝,另一手放在患者臀部;嘱患者上身前挺,抬臂站起。

2.患侧下肢负重训练训练者双手扶住患者髋部,让患者尽量站直,并用患腿负重;健腿向前跨出半步或踏在前方的矮凳上。

3.训练患腿向前迈步患者站立,并尽量站直,用健手扶栏杆;训练者在患侧后方,一手扶稳患者髋部,另一手帮助患脚先向后退一小步,再向前迈一小步。

4.在侧方帮助患者行走训练者站在患侧,一手握住患手使其掌心向前;另一手放在患侧腋下;帮助患者缓慢行走,并纠正异常姿势。

5.在后方帮助患者行走训练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扶住患者髋部,并让其站直;在抬起健侧下肢时,协助患者用侧下肢站稳,并将身体重心缓慢前移;在抬起患侧下肢时,协助患者将患侧髋部向前、

向下转动。

(七)运动训练中常见问题的处理适用对象为出现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半脱位、患侧手肿胀、患足下垂等问题的患者。

目的是为了使这类问题得到减轻或者治愈,从而有利于整体的康复训练。

具体方法包括肩关节疼痛的处理、肩关节半脱位的处理和患侧手肿胀的处理、患足下垂、内翻的处理四种。

1.肩关节疼痛的处理保护好肩关节,避免过多的牵拉和大

度的运动;肩关节的训练暂停1~2周,即使训练也不应过度;有条件时可以进行理疗(如超短波等);服止痛药,如双氯芬纳等。

2.肩关节半脱位的处理训练者不要牵拉患手;坐位时可将

患侧手放在面前的桌子或轮椅的扶手上;站立或行走时可使用肩吊带固定患侧上肢;可进行患侧上肢负重训练。

3.患侧手肿胀(多见于肩—手综合症)的处理注意保护患侧肩关节;经常将患侧上肢抬高;手腕经常处于背伸位;尽可能不要在患侧手部静脉输液。

4.患足下垂、内翻的处理经常在斜坡上站立训练;行走时

穿靴形裸足矫形器;用绷带绑扎支持足裸。

(八)日常生活自理技能训练

适用对象为偏瘫肢体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而日常基本生活的动作尚不能全部完成者。

目的是使患者较好地完成穿衣、上厕所、洗脸、刷牙、吃饭、喝水等日常基本生活动作,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具体方法包括穿脱衣物、上厕所、洗脸、洗澡、吃饭、做家务劳动六种。

1、穿脱衣物

(1)穿衬衫患者取坐位;用健手将一侧衣袖穿进患侧上肢,拉至肩部;用健手将另一侧衣袖拉到健侧并穿进健侧上肢;整理衣服,扣上扣子。

(2)脱衬衫患者取坐位;先脱健侧衣袖,再用健手脱下患侧衣袖。

2、上厕所厕所墙面要安装扶手;用健手抓住扶手;双腿靠近坐便器;以健腿支撑,调整位置,然后坐下。

3、洗脸将毛巾套在水龙头上,或搭在患侧手臂上,用健拧干毛巾;用健手拿拧干的毛巾擦脸。

4、洗澡弯腰,健手扶浴盆边;健腿先迈进浴盆,站稳;患腿再迈进浴盆,坐下、洗澡。

5、吃饭坐在桌旁,将患手放在桌面上;用健手使用饭勺或筷子进食。

6、做家务劳动用健手操作;使用辅助器具,如切土豆时将土豆固定在带钉子的菜板上。

脑瘫的康复训练

脑瘫的定义:

脑瘫是指小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语言、视觉、听觉、摄食等多种障碍,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伤残疾患。

一、早期表现

脑瘫的早期表现是指脑瘫儿童在出生后至9个月前所出现的异常情况。

1.新生儿期或3个月内婴儿易惊,啼哭不止或哭声微弱,睡

困难。

2.喂养困难,表现为吃奶无力,拒乳或边吃边哭,吞咽咀嚼困

难,进食出现呛咳,从而导体重增长缓慢。

3.在听到噪音和体位改变时,易出现拥抱样惊吓并半哭闹。

4.4~6周龄的婴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差,表情淡漠,自发运

动少或呈现不由自主的“鬼脸”样。

5.3个月婴儿在被支撑腋下站立时,无双腿伸直站立的表示;

卧位不能抬头。

6.4~5个月时仍然竖头不稳,不能追视物体,仍表现为拇指内

收,手握拳;不会伸手抓物品。

生活4个月身体松软,不能使自己保持在某一体位;不会翻身,自发运动减少或运动异常,如过早地全身呈滚木样突然翻身;四肢僵硬,扶腋窝站立时可见双足尖着地;护理大小便困难(便后清洗、换尿布时大腿外展受限)等。

7.6~8个月仍不会独自坐。

8.8个月以后仍无爬行意识与动作。

二、脑瘫分类按照运动障碍性质、肢体瘫痪部位两种方法对脑瘫进行分型

1.以运动障碍性质分型

(1)痉挛型这类患儿主要表现为运动时肌肉僵硬,主动或被动活动困难,并由此导致身体长期处于异常姿势,头颈控制发育延迟,伸腿坐位时,躯干前屈,不能充分伸展。

痊孪型脑瘫儿童常常采取“W”样坐姿,前臂手掌向下,腕下垂,握拳,有时上臂呈后伸状态。

步行时出现双下肢交叉样剪刀式步态。

(2)手足徐动型占脑瘫总人数的20%。

这类患儿的主要表现为肢体或面部出现难以控制的、多余的不自主运动。

紧张或躁动时动作明显增多,安静时动作减少,人睡后动作消失。

乳儿期多表现为身体发软,头颈竖立延迟,抱起时身体呈向后伸张状。

逐渐出现颜面、手、手指、足部等肢体末端的不由自主运动。

在做主动运动时不由自主运动明显加重,安静、睡眠时减轻。

保持一定的姿势困难。

同时常常伴有发音困难,流口水、进食障碍等。

由于脑瘫儿童在运动或维持姿势时肌肉张力高低不定,常见异常

的姿势突然出现或突然消失,身体难以保持静止,因此平衡能力受到很大影响。

异常的肌肉张力常累及面部与发音器官,而出现言语不清、说话费力、语句不连贯等情况。

腱反射一般无异常,原始反射中的侧弯反射持续存在,智力较少受到影响。

(3)共济失调型主要表现为肌肉张力偏低,上下肢动作不协调,距离辨别不准确。

运动时可见身体有粗大的摇摆。

站立、步行的发育延迟。

站立时以双下肢外展、足间距加宽来保持稳定。

行走时身体摇摆不定,上肢在有意接近物体时可出现震颤。

语句不连贯,无高低音调的区分。

精细动作的准确性差。

可见到眼球震颤、舌肌颤动等。

智力一般不受影响。

(4)弛缓型两岁以下的脑瘫儿童表现出身体与头颈发软、无力,肌肉张力低下,仰卧时呈青蛙状,膝腱反射检查时可以引出或亢进。

此型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先期表现。

(5)强直型较少见,主要变现为主动、被动运动均困难,四肢、躯干伸直样僵硬。

在运动时,躯干、四肢阻力增高,以铅管样强直为主。

(6)震颤型很少见,主要表现为四肢静止时有震颤。

(7)混合型表现为两种或两种以上各类型的特点,最常见的是痉

挛型与手足徐动型同时存在。

2、以瘫痪部位分型

(1)四肢瘫

(2)双重性偏瘫

(3)双瘫

(4)三肢瘫

(5)截瘫

(6)偏瘫

(7)单瘫

虽然脑瘫是以运动障碍为主的疾患,但是同时还可以合并其他障碍,如生长发育落后,智力低下,癫痫,视、听觉障碍,牙齿发育不良,咀嚼、吞咽、唇闭合困难,言语障碍,情绪、行为异常等。

长期的运动和姿势异常也可以引起继发性肌肉肌腱挛缩、关节畸形、关节脱位等。

三、训练内容和方法

(一)头部控制训练

抬头和头部控制是正常儿童运动发育过程中最先表现出来的技能。

只有在头部控制良好的基础上,才能诱发出其他运动。

具体包括:

1.仰卧位训练方法

患儿仰卧,双下肢屈曲,头、躯干摆正。

训练员双手握住患儿肘部,将其上肢伸直,手掌稍向下压,将患儿慢慢拉起至坐位,可促使患儿头部向前保持抬高。

2.仰卧训练方法

(1)患儿仰卧,用前臂和肘支撑身体。

训练员在其头部前方,通过

色彩鲜艳且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吸引患儿主动抬头或用手指叩击患儿颈

后,刺激患儿抬头。

同时对其说:

“抬头、抬头”。

(2)对因背部肌肉力量较弱而主动抬头有困难的患儿,可以以头高足

低的形式俯卧在楔形垫或枕头上,使患儿双腿伸直,双手前伸。

将玩具在患儿头部前方或上方,鼓励其抬头看玩具、并伸手抓玩具。

3.坐位训练方法

将患儿双腿分开,坐在训练员屈曲的大腿上,一面对面的游戏来诱发训练患儿抬头,以增强肩部的控制能力和背部肌肉的力量,同时纠正不对称的姿势。

(二)翻身训练

具体包括:

1.由下肢带动翻身训练

(1)患儿仰卧,训练员位于患儿双脚下方,用双手分别握住患儿的

两踝,使其一侧下肢伸直,而将另一侧下肢屈曲,并将屈曲的下肢压向伸直的下肢,辅助其以双下肢带动骨盆与躯干旋转到对侧,同时说“翻身”。

(2)患儿俯卧,双上肢伸向头的前方。

训练员位于患儿双脚下方,

双手分别握住患儿的两踝,辅助其用双下肢带动身体转为仰卧位,并同时说“翻身”。

2.由上肢带动翻身训练

患儿自然仰卧,训练员位于患儿头顶上方,双手分别握住患儿的一侧手腕和另一侧肩,使被握住手腕的上肢伸展后,向身体对侧做内收、内旋运动,辅助身体转为侧卧位或俯卧位。

充分利用一侧上肢的运动过程,促使患儿头和身体及下肢自然翻转。

3.主动诱发翻身训练患儿仰卧,训练员用色彩鲜艳、带声响或发光的玩具在前面吸引患儿注意,然后将玩具移向患儿的一侧,鼓励其转头,向前方伸手抓去玩具。

在将玩具逐渐抬高,吸引其转身至侧卧直至俯卧。

反之可以诱发患儿自俯卧至仰卧的翻身。

坐位训练在获得较好的头控制能力与躯干和盆骨控制能力的基础上,进行

此项训练可提高患儿坐位保持和坐位平衡的能力,使患儿在坐位时能完成进食、交流、学习等活动。

具体包括:

1.矫正异常坐姿训练患儿取坐位,双下肢分开。

训练员坐在患儿对面,用双腿轻压其双腿,使患儿双下肢伸展。

同时,训练员双手握住患儿的这肘关节,促使其抬头,挺直背,保持良好的坐姿。

2.椅坐位训练患儿坐在高的靠背椅上,双腿用布垫分开,双腿

踩在踏板上。

胸前摆放一高度适宜的小桌,桌上放一些玩具,使患儿双手可在桌上自由玩耍。

此训练适用于年龄在1岁以内或重度手足徐动的脑瘫儿。

3.骑坐位训练患儿取坐位,双下肢分开,骑坐在长条凳或训练

筒上。

两脚踩在地面上放平。

伸出双手,轻扶凳面、挺直背,保持坐位。

此训练适用于下肢肌肉痊孪内收的脑瘫儿。

4.坐位平衡训练患儿坐在无靠背的凳子上,双腿稍分开,脚踩在地面上,坐稳。

令患儿上举物体,身体向左右旋转。

(4)爬行训练

爬行训练是儿童早期移到的方式,也是日后行走的基础动作之一。

通过爬行可提高四肢与躯干的控制、协调能力。

1.辅助髋部爬行训练

(1)患儿用手和双腿支撑身体。

训练员抬起患儿的髋部,并在其前方用玩具引诱,帮助其练习爬行。

(2)用手漆位姿势控制较好的情况下,令患儿抬起一侧上肢变为三

支撑,上下肢交替训练。

然后进行同时抬起一侧上肢和另一侧上肢的两点支撑,并交替练习。

2.辅助膝部爬行训练

患儿用手和双膝支撑身体,双上肢伸直。

训练员用双手压起其膝后部,帮助练习爬行。

3.辅助踝部爬行训练

训练员位于患儿后方,双手握住其脚踝,令患儿先伸出一只手向前方支撑,然后辅助向移动对侧下肢。

左右下肢交替进行训练。

(5)站立训练

可延长小儿站立时间,提高站立平衡能力,促使髋关节发育,为行走做好准备。

1.器具辅助站立训练用带子将患儿腰部适当固定。

用垫子分开患

儿的双腿,与肩同宽,双脚平放,保持站立位。

在患儿胸前放置高度适宜的桌子,使其用双手在桌上玩玩具,训练下肢的负重能力。

2.站立稳定训练患儿站立、双手扶在桌子上,双脚放平。

训练员

位于其后方,双手扶住患儿盆骨两侧,并可向右推动,促使其自己保

3.平行杠内站立训练患儿站在平行杠内,双手分别握住双杠,保

持站立。

4.由坐位站起训练患儿坐在椅子上,双足着地放平。

训练员位于其前方,双手握住患儿的膝关节。

让患儿躯干向前倾,逐渐由坐位站起来。

(6)步行训练

1.平行杠内步行训练

(1)患儿站在平行杠内,双手分别握住双杠。

训练员位于其身后,用

双手扶住患儿一侧膝关节和踝关节。

令患儿将另一侧下肢屈膝、抬起,然后按照从足跟到脚掌的顺序着地前行。

(2)患儿站在平行杠内,双手分别握住双杠。

训练员位于其身后,身

体紧贴患儿,同时用自己的腿推动患儿双腿前行。

2.步行器辅助训练

足下垂的患儿应在配戴小腿矫形器后,用双手扶住步行器练习行走。

训练员在其身后保护,以免发生危险。

(7)上下台阶训练此训练可提高患儿行走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对患儿适应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1.跨步训练患儿在平行杠内练习跨过高低不同的木块,提高行走

能力。

2.辅助上下台阶训练上台阶时,训练员由后方用双手分别扶住患

儿的髋部和肩,帮助其练习。

在训练中逐渐减少帮助,直至患儿能够独立上台阶。

下台阶时,训练员再自前方扶住患儿的髋和膝,辅助训练。

3.引导上下台阶训练训练员在患儿的前方,用拉环引导其上下

台阶。

4.独立上下台阶训练躯干控制较好及上下肢活动较自如的

儿,可单手扶阶梯扶手上下台阶。

训练员在患儿上台阶时需站在其身后,在患儿下台阶时则站在其前方进行保护。

截瘫的康复训练

截瘫的定义:

截瘫是指脊髓横断性损害造成的两侧损害平面以下神经功能丧失(包括感觉、运动、植物神经、二便控制等)所致的综合征。

主要由外伤性脊髓损伤引起,也见于脊髓血管病、脊髓手术后等情况。

一、康复的时机及主要方法脊髓损伤患者急性期经过手术或药物治疗,虽然病情趋于稳定,但多数仍然会存在各种功能障碍,需要进行康复治疗。

1.截瘫患者康复治疗的时机截瘫患者的康复治疗应该尽早开始。

脊髓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