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精心编辑.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2680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精心编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精心编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精心编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精心编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精心编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精心编辑.docx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精心编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精心编辑.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精心编辑.docx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精心编辑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小数加减法,要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

1、小数乘整数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

3.6×5表示5个3.6的和是多少或者3.6的5倍是多少。

小数乘小数的意义:

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

2.6×0.4就是求2.4的十分之四是多少。

8.5×3.4就是求8.5的3.4倍是多少。

2、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也就是末位要对齐),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小数末尾有0的要去掉。

3、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即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没有括号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6、小数点向右移: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知识点

1、小数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

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除数是小数,先要变整数,按照“三步走”~一看二移三再算。

一看:

除数有几位小数;

二移小数点:

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一看几位就移几位);当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三再算:

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取近似数的方法:

(1)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②进一法③去尾法

 

(2)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

 (3)取商的近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

4、循环小数: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的循环节。

5、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一种是用省略号表示,要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后面标上省略号。

如:

0.3636……  1.587587……

另一种是简写的方法:

即只写出一组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上面点上圆点。

如:

1.2,0.354,3.7312.

6、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知识点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知识点

1、用字母表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    

(3)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4)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

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c =a×(b×c)

(5)乘法分配律:

①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

再把积相加。

(a+b)×c=a×c+b×c

②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

再把积相减。

(a-b)×c=a×c-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1)25×7.1×0.4

(2)12.5×32(3)13.1×101

=(25×0.4)×7.1=12.5×(4×8)=13.1×(100+1)

=10×7.1=(12.5×8)×4=13.1×100+13.1×1

=71=100×4=131+13.1

=400=144.1

(4)13.1×101—13.1(5)13.1×9.9(6)17.9×9.21—7.9×9.21

=13.1×(101—1)=13.1×(10—0.1)=9.21×(17.9—7.9)

=13.1×100=13.1×10—13.1×0.1=9.21×10

=1310=131—1.31=92.1

=129.69

(7)3.9×8.5+6.1×8.5(8)0.125×(10+0.8)(9)132÷12.5÷0.8

=(3.9+6.1)×8.5=0.125×10+0.125×0.8=132÷(12.5×0.8)

=10×8.5=1.25+0.1=132÷10

=85=1.35=13.2

2、字母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但是一般把数字写在字母前面。

如a×b=ab,3×a=3a

3、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C=2(a+b)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S=ab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C=4a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S=

  

4、

读作:

a的平方,表示:

两个a相乘。

如:

 2a表示:

两个a相加,或者是2乘a。

5、①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②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③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6、常用的数量关系:

(1)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2)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3)总产量=单产量×数量单产量=总产量÷数量数量=总产量÷单价

(4)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5)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

(6)一倍量×倍数=几倍量几倍量÷倍数=一倍量 几倍量÷一倍量=倍数

(7)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8)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9)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10)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7、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2)分析并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解出方程(方程中,得数后面不用写单位);(4)检验答案,写“答”。

通常设要求的量为x,但是如果要求的问题有两个,如…和…分别(各有)多少?

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一般会出现:

…是…的…倍,看清楚:

“是谁的几倍”,就假设谁为x。

例如:

果园里一个有苹果树和梨树180课,苹果树的棵树是梨树的2倍。

苹果树和梨树分别有多少棵?

解:

设梨树有x棵,那么苹果树有2x棵。

x+2x=180

(1+2)x=180运用:

乘法分配律

3x=180

x=180÷3

x=60苹果树:

2x=2×60=120

答:

苹果树有120棵,梨树有60棵。

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知识点

1、长方形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

s=ab

  长方形周长=(长+宽)×2          字母公式:

c=(a+b)×2

(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长方形中面积、周长与长和宽之间的变化关系:

(1)长方形的长加宽等于长方形周长的一半。

即a+b=c÷2

(2)当长方形的周长不变时,长与宽的差越大,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越小;反之,长与宽的差越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越大。

(3)当长方形的面积不变时,长与宽的差越大,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越长;长与宽的差越小,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越短。

(4)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

s=a²或者s=a×a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

c=4a或者c=a×4

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剪拼、平移 

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将其一部分平移与另一部分正好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这个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S=a×h。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4、三角形面积=底×高÷2           字母公式:

s=ah÷2

(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 )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旋转、平移 

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三角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半。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高÷2。

用字母表示S=a×h÷2。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关系: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旋转、平移

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梯形面积的2倍,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用字母表示S=(a+b)×h÷2.

6、计算圆木、钢管等的根数:

(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

7、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把组合图形分割或添补成几个简单的平面图形,再求这些简单图形面积的和或差。

8、有关规律:

★在平行四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用细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框架,如果把他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则它的周长不变,面积变小了,因为底不变,高变小了;如果将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一个长方形,则他们的周长不变,面积变大了。

★1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时,若高相等,则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一半。

★2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时,若底相等,则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的一半。

★3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时,则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2倍。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最长。

例1: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底是多少厘米?

思路分析:

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解:

设它的底是x厘米。

5x÷2=20

5x=20×2

5x=40

x=40÷5

x=8

答:

它的底是8厘米。

例2:

一个梯形的上底是12厘米,下底是18厘米,它的面积是135平方厘米,这个梯形的高是多少厘米?

思路分析:

以梯形的面积公式为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解:

设这个梯形的高是x厘米。

(12+18)x÷2=135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知识点

一、可能性

1.注意用数据表示可能性

(1)可能性用整数“1、0”表示

(2)可能性用分数表示

2.注意具体情境活动的讨论分析,学习计算可能性

(1)抛硬币出现正面与背面的可能性都是( )

(2)掷正方体骰子,抛到每个面的可能都是(  ),抛到单(双)数的可能性是( )

(3)教材P103例题3,二人用“石头、剪刀、布”决定先后,一共有( )种可能的结果?

双方获胜的可能性都是(  3/9或1/3)

小丽

小强

结果

平局

丽胜

强胜

强胜

平局

丽胜

丽胜

强胜

平局

( 4)教材P125总复习第12题。

三名同学在跳皮筋,用“手心、手背”决定先后,公平吗?

可能性都是( 2/8或1/4 )

A

B

C

结果

平局

C胜

B胜

A胜

平局

C胜

B胜

A胜

二、中位数

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2、中位数的含义:

将一组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据叫做中位数。

求中位数的方法:

(1)数据为单数个:

把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处在最中间的那个数是中位数。

(2)数据为双数个:

把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最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中位数的优点:

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1)邮政编码:

六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

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

(2)身份证号码:

1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前1,2位数字表示:

所在省份的代码;第3,4位数字表示:

所在城市的代码;

第5,6位数字表示:

所在区县的代码;第7~14位数字表示:

出生年月日;

第15,16位数字表示:

所在地区派出所的代码;

第17位数字表示性别:

单数表示“男性”;双数表示“女性”。

(也就是倒数第二位数字)

第18位数字是校验码。

 

(1)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体积单位换算:

1升=1000毫升

(4)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

(5)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6)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

平年2月28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2月29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例题:

0.2小时=(12)分钟←1小时=60分,0.2×60=12

5300平方米=(0.53)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5300÷10000=0.53

5.2升=(5200)毫升←1升=1000毫升,5.2×1000=5200

20平方分米=(0.2)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20÷100=0.2

1、“0”不能做除数;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

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

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

a-a=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

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

0÷a(a≠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