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流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2594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流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流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流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流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流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流程.docx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流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流程.docx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流程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指导书

一、系统建设的工作流程

二、系统建设的技术流程

 

三、作业技术方案

3.1、建库前期准备

3.1.1熟悉工作区的情况(资料情况、用户要求),并认真学习相关的技术要求、以及有关的国家标准和建库地所在省的有关数据库建设规定,明确数据库的总体要求。

3.1.2制定建库技术方案和实施细则(包括作业流程、数据标准、数据命名及组织方式、质量控制等),编制作业计划。

3.1.3对项目所有人员进行各项业务及计算机技术培训。

3.1.4进行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技术培训。

3.1.5开展试点建库。

3.2、资料准备

3.2.1图形资料

1区内最近一次的大比例尺分幅地形、地籍图(1:

500、或1:

1000);

2以街坊为单位的地籍图;

3分幅图幅接合表;

4街道、街坊界线图;

5控制点成果表、控制点网图(控制网布设等级、分布范围、控制网图、控制点坐标册等资料)。

3.2.2宗地的界址数据

宗地的界址数据应为全外业实测坐标数据,与图形数据同期。

以街坊为单位存放,而且至少应包含地号、地类码两个基本属性。

3.2.3属性资料

①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的表、卡、证、图属性资料(土地登记收件单、委托书、申请书、地籍调查表、审批表、土地登记卡、其他权属证明材料,宗地图)

②建库前的土地登记年检数据

3.2.4其他参考资料

1建库县(市)的行政代码表;

2作业区旅游图或行政区划图;

3城镇地籍调查技术报告和检查验收报告;

注意:

以上所有资料必须是经验收合格的资料,尽量收集电子数据。

若内外业一体化作业,应尽早确定建库软件,以便外业数据采集时使用与建库系统一致的平台。

3.3、资料预处理

3.3.1图件的预处理

⑴检查图形数据的完整性,图形数据必须覆盖整个建库工作区;

②检查图面各要素的表示是否符合有关的规定、内容是否齐全;

③检查图幅的接边情况。

同类要素接边误差应小于0.1毫米;

4检查地籍图上的宗地编号是否唯一,有无重号、错号现象。

检查地籍图上相邻图幅宗地的拼接情况;

5检查图廓内外的各种注记是否标示清楚,特别是坐标系有无标示清楚。

3.3.2属性数据预处理

⑴检查属性数据的完整性、对达不到建库要求的档案加以补充、完善。

(档案的整理应由土地局有关人员负责)。

②检查街道号、街坊号、宗地号、土地证号和归户卡号的唯一性,改正重号、漏号和错号等错误。

③检查宗地编号与现行规定相应编号规则的兼容性,对不兼容的进行转换。

④检查属性数据与地籍图关联的一致性。

3.3.3宗地界址数据

1检查宗地界址文本数据是否完整。

2检查宗地界址文本数据是否与地籍图上一致。

3.3.4检查控制点文本数据与控制点布网图是否一致;检查行政区编码是否正确;

3.3.5对电子图形数据的预处理

1检查电子数据的现势性,是否满足建库要求,有无利用价值;

2检查电子数据是否覆盖整个建库区域;

3检查电子数据的坐标系是否与建库要求一致,否则进行坐标转换;

4检查电子数据的数据格式是否与建库系统兼容,否则进行数据格式转换;

5图形与属性数据关联的一致性;

6各类注记与图形建立对应关系。

3.3.6数据标准的建立

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数据采集前首先要建立统一的图例板、符号库、注记膜板、图层、要素编码,设置统一的参数,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结构。

(参照相应的图式和数据库建库标准)

3.4、数据采集

3.4.1空间数据采集

1地形数据采集:

按照数据库对图形的分层、要素分类、编码要求,通过图形矢量化(扫描、校正、分层矢量化)、数据转入、或直接利用外业测量数据等不同的方式获取。

采集建筑屋时,其楼层和结构一并赋上。

地籍数据和控制点数据采集:

通过文本录入、数据转入、或

2空间数据包括地形数据和地籍数据、控制点数据。

直接利用外业测量数据等不同的方式获取,形成街坊地籍数据和测区控制点数据;地籍数据按宗地录入的同时要建立标准属性结构,录入宗地号、地类号、土地使用者信息。

并将这些信息按空间关系赋予图形数据。

3.4.2属性数据录入

将各种地籍档案资料,通过外部数据库录入、再利用转换工具入库;或按照权属调查和土地登记的流程和结果,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逐宗地录入。

其中权属证明材料,利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转换成影像格式。

3.4.3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时对外业采集数据的要求

使用与内业统一的平台软件采集数据,数据分层与编码要与《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和图式一致;

3.5、数据处理与检查

3.5.1采用矢量化流程数据的处理

1扫描图像清晰度处理、水平纠正;

2校正精度检查(控制点采点误差<0.1mm);

3检查矢量化的精度是否超限(线采集误差<0.1mm),有无丢漏、内容是否齐全正确;

4检查数据分层与编码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5图幅接边处理并检查接边是否正确(接边误差<0.1mm);

6检查建筑物楼层和结构录入是否完整、正确。

7检查图形拓扑关系正确;

8进行虚宗处理,并按街坊检查宗地数据拓扑关系是否正确,属性录入是否正确;

9检查界址线与地物的套合情况,地籍要素图形和地形要素图形关联的一致性;

10检查各类注记与图形的对应关系。

11根据街坊数据提取街坊界线、街道界线形成街坊界线图和街道界线图,并保证街坊线之间、街道线之间拓扑无缝。

3.5.2采用已有电子数据或外业实测数据的处理

1检查数据坐标系统与建库要求的坐标系是否一致,不一致时进行坐标转换;

2检查已有数据格式与入库要求的数据格式是否一致,不一致时要进行数据转换;

(1)编写两种数据格式对应的要素代码、图层及线型符号、字体对照表

(2)利用专用的软件进行图形转换

(3)转换后的图形整理分层、进行图形编辑,并检查转换的完整性。

(4)整理宗地数据文件,形成街坊地籍数据。

3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检查,检查内容见5。

1的④至⑾;

3.5.3虚宗的处理:

多数情况下在建库区域内还包含不能成为宗地的部分比如街道、水域、空地等,需要在街坊图上按不同的地类按宗地的连接方式以虚宗的形式表示,以方便进行面积汇总。

虚宗处理好之后要进行整个街坊宗地的拓扑处理,保证整个街坊拓扑无缝。

3.5.4属性数据的处理

1检查属性数据的结构是否符合《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2按街坊逐宗地检查属性数据录入的完整性;

3检查扫描数据的完整性、清晰度;

4对扫描的影像文件按照文件命名和组织方式进行整理存储;

3.6数据入库

将所有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确认无误后,方可转入地籍数据库。

数据入库利用管理系统自身提供的功能进行。

入库内容有:

1标准分幅信息入库(图幅索引的建立);

2图形数据入库(地形、地籍数据、街坊界线、街道界线);

图形数据入库根据不同的软件入库的方法也不同,有的是按解放入库,有的是按图幅入库,有的是整个测区合成一个文件入库。

3属性数据入库

可在图形入库后,根据系统提供的各种表单逐宗地录入,一般情况下是利用系统初始化时生成的膜板数据库进行属性录入,然后转换成系统认可的表文件即可。

4控制点数据入库

有的系统提供了控制点入库功能,有的没有提供可按一个单独的层与地形一起入库。

3.7、数据融合检查

检查数据入库后,图形数据与入库前精度是否一致,属性数据是否与入库前一致,地形数据与地籍数据的空间位置套合情况,图形与属性的挂接是否一一对应,图形与属性能否联动,数据查询和统计的结果(标准分幅地形地籍图、街坊图、宗地图、宗地界址点成果表等)是否正确。

3.8、数据库试运行

集成后的数据库要进行试运行,以能够完成各种查询、统计为原则,正常运行不出现死机现象。

3.9、成果编制

标准分幅地籍图、街坊图、宗地图,图上内容及配置按照地籍图图式执行。

3.10、编写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技术报告、自检报告。

工作报告由土地部门负责编写。

3.11、数据库提交有关部门检查验收。

四、质量控制与检查

质量控制是数据库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质量检查应贯穿于整个数据库建设的过程,应制定相应的质量保障措施和工作细则。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4.1、质量控制措施

1制定具体的城镇地籍数据库数据质量控制指标;

2数据录入过程严格按照“指标”要求,逐项检查;

3建立建库日志,详细记录建库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结果

4贯彻“三检制”全面进行数据自检;

4.2、质量控制的过程

数据库的质量控制主要靠建库过程的控制,自检和互检要100%。

还需要质检工程师对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的录入全程跟踪检查,可采取全部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填写检查记录表。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责任人。

同时修改人将修改的具体内容进行记录,备查。

4.3、自检内容

①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致性检查:

主要是通过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对应一致性检查,确定是否存在有图形没有属性或有属性没有图形的数据,生成检查报告。

②属性面积与计算面积的检查:

由于计算方法或者操作上的原因,宗地面积的值有错误或者有一定的误差,可以通过设置一个误差限与检查工具的计算值进行比较,列出超过误差限的数据,供核对与修改。

③宗地四至一致性的检查

看属性中的内容两相邻宗地是否具有对应关系;

④界址点的点位检查:

界址点的坐标值与图形是否一致;

⑤宗地基本属性与图面标注的一致性;

图面上标注的权利人与属性字段里面的记录是否一致;

宗地的地类号与属性字段里面的记录是否一致:

宗地的地号与属性字段里面的记录是否一致:

⑥综合检查

综合检查围绕宗地、地形等重要的要素展开,主要检查各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否一致,是否符合实际逻辑。

检查地形要素与地籍要素的逻辑一致性:

主要是检查宗地与房屋、栅栏、围墙等地形要素的关系是否符合存在这种问题,应检查出来,并提交确认、修改。

检查宗地属性与地实际,如宗地和房屋相交、界址线穿过围墙、栅栏等线状要素,如果形要素的一致性:

如宗地的四至、宗地坐落等等是否和地形要素的相关属性一致。

4.4、自检方法

可采用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各种统计、查询、功能,以及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等,进行检查。

4.5、提交自检报告

将数据库自检成果,编写自检报告。

五、数据库数据质量控制指标

5.1、图形数据整理指标

①面状实体剖分检查

相邻面状实体间的交叠或缝隙不得超过抽样检查部分的3%。

②共线检查

建成区的境界、街道界、街坊界、宗地界、地类界、线状地物的共线情况不得超过抽样检查部分的2.5%。

③要素内容完整、表示方法规范化检查

要素的缺失和不规范处不得超过2处。

④分层显示检查

建成区的街道、街坊、宗地、地块和主要地物诸要素的图层必须完全放在对应图层上,正确率达到100%。

⑤拓扑检查

利用建库软件提供的拓扑检查工具进行拓扑检查,所有面状要素层无拓扑错误。

5.2、属性数据处理指标

①属性内容缺漏、重叠检查

利用系统的管理工具,从档案库中提取有关字段检查每宗地的宗地号、地类代码、宗地权利人姓名等属性,必须与地籍档案一致,不能重复和遗漏。

属性值不能为空。

②图形与属性互查

主要检查宗地号的一致性,从属性表查宗地号,从地籍图查宗地号,两者比较看是否一致,正确率要求达到100%。

③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连接情况

空间图形数据与属性挂接后,与地籍调查的成果比较,必须达到一一对应。

正确率100%,(一块宗地图形必须有一条宗地属性相对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