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养老机构.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2468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间养老机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民间养老机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民间养老机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民间养老机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民间养老机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间养老机构.docx

《民间养老机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间养老机构.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间养老机构.docx

民间养老机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论文

问题与对策部分可以借鉴

前言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基本国情,“未富先老”的社会现实,决定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将产生更深刻的影响。

如何正确认识和积极应对老龄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传统的养老方式和养老观念逐步向社会养老转变,民间养老服务机构的保障功能也越来越多的得到认可。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老年服务业,其中提到统筹发展机构养老服务,即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大财政投入和社会筹资力度,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

国家政策与社会趋势等方面,都为民间养老机构的发展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国民间养老机构发展历史短,经营管理经验较少,发育不成熟,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需要研究民间养老机构并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境,提出解决对策。

-1-

1民间养老机构的概念与存在意义

1.1民间养老机构的概念

民间养老机构是民办福利机构的一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在本行政区域内举办的,为老年人提供养护、康复、托管等服务的机构,已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增进健康,延缓衰老的目的。

①民间养老机构服务的主要对象是老年人,有些也接受一些残疾人等特殊人群。

由此可见,民间养老机构不同于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是针对我国人口压力与老龄化社会现状应运而生的另一种养老模式,是抵御“白发浪潮”的养老趋势,在养老事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低位。

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老年人的心理也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能够接受这种养老方式并支持这种民间养老机构的发展。

1.2民间养老机构的存在意义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养老问题越来越多的得到重视,加快发展老年服务业,不仅是应对老龄化的必然选择,更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民间养老服务机构作为发展养老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一方面,民间养老机构不仅解决子女养老负担问题,更可以促进老年群体与其他群体的和谐相处,加强老年人之间交流,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作为完善养老保障体制的民间养老机构,还可以拉动经济全面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整体水平,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可以看出,民间养老机构的兴办,弥补了国家在养老事业上的不足,是社会养老体系的有力补充,同时又加快了养老事业的发

①栾瑞.民间非营利机构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保障机制研究.知识经济,2011,(7).

展速度,为我国养老事业注入新的活力,逐渐成为我国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

2我国民间养老机构运营的现状及国外养老模式的启示

2.1我国民间养老机构运营现状

虽然家庭养老仍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养老方式,但中国的老龄化社会不同于外国的现状决定了民间养老机构的快速发展。

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老龄化现状属于“未富先老”,且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养老制度确立时间不长,制度不完善,同时,快速增长的高龄人口又不断给社会增加新问题,而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缓慢。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13.26%,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8.87%,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预计达到2亿,养老压力空前,民间养老机构任重而道远。

②而截至2011年7月,全国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38060个,总床位266.2万张,接纳人员210.9万人,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16.9张,与发达国家50—70张床位还有很大差距,并且养老机构以公办为主,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缓慢。

③民办的养老机构规模都比较小且运营成本较高,条件设施也相对落后,大部分都是勉强维持或负盈利状态下运营。

这一现状不仅打击了民办养老机构的积极性,更对未来扩大和完善民间养老不利,民间养老机构身处社会责任和盈利运营矛盾的尴尬地位,急需政府在政策、税收等方面的支持。

尽管如此,这些年来随着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政府对养老事业的越发重视,无论从机构的数量还是覆盖人群方面,都可以看到我国民间养老机构得到了很大发展。

不过,调查显示,民间养老机构的分布很不均匀,不仅表现为城乡之间的差异,省际和区域之间也有很大差异。

一般来说,发达地区的民间养老机构较多,中西部地区较少;农村的民间养老机构较多,城市较少,与养老机构的总体分布一致。

④这不仅说明民间养老机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这一现状的出现也符合了中国农村地域广阔,农村老年

②封丹.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科技智囊,2011,(6).

③窦玉沛.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发言,2010年11月7日.

④张敏.发挥民间养老服务机构的养老保障功能.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1年8月24日.

人口众多的国情。

2.2国外养老模式概况

“老龄化与健康”是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老龄化无疑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全球来看,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增长,超出了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三倍,而老龄人

口在中低收入国家的增长则更快。

⑤在此情况下,国外存在哪些养老模式应对老龄化,这

些模式又对我国的民间养老机构的运营带来哪些经验和启示呢?

下面我们以新加坡和德

国为例来加以说明。

2.2.1新加坡“就地养老”的为老服务照料理念

“就地养老”是基于新加坡人口居住集中为前提而提出的老年人养老政策,主要表现

为公共住宅区保障邻里关系,老年人活动和康复,家政服务等内容,通过科技手段和各种

服务,保障老年人有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通过鼓励老年人作为志愿者与其他老人和孩

子加强交流,建立紧密的邻里关系,通过为老年人提供设施和课程及为老年人制定终身学

习计划,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⑥为此,新加坡成立乐龄活动联会,设立老年人求

助专线,开设多样化课程,提供各种就业机会,所需资金由有能力的居民自行交付,无力

承担的老年人由政府予以补助。

从成本角度看,新加坡的“就地养老”的确是低成本的养老服务模式,通过对老年人

的总动员,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让作为被保障主体的老年人参与到养

老事业的建设中,极大的鼓舞了老年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在住宅区建立良好的邻里

关系,充分发挥社区养老的功能,集中了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优势。

2.2.2德国的“多代公寓”

从2006年起,德国政府提出“多代公寓”计划,以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多代公寓”

的目标是把各个年龄段的人吸引到一栋公寓里居住,大家互相帮助,如同一个大家庭,有

食堂和咖啡厅,方便人们相聚,尤其是老年人可以时常见面。

⑦此外,“多代公寓”还经常

⑤刘素云.统计称2050年80%老龄人口将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安徽广播网,2012年4月5日.

⑥顾晓焱.借鉴新加坡坡养老模式提高我市养老保障科学化水平.湖北省老龄办参阅件,2012年4月10日.第9期.

⑦邹林.德国的“多代公寓”.长者家园,2008.

(2).

请专业人士提供咨询和建议,帮助公寓里的居民和谐相处。

“多代公寓”不一定是新建的公寓,按照政府制定的标准,现有公寓和民间团体也可以申请国家资助成立。

德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不断增加补贴,使得“多代公寓”蓬勃发展。

德国很多老年人自己守着空房子,过着孤独的生活,同时又有很多大学生因为租不到房而苦恼,“多代公寓”这种互助的模式,不仅解决了部分大学生住宿难的问题,也为老年人生活提供了很大帮助,缓解了他们因“空巢”而产生的孤独感。

可以说“多代公寓”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充分满足了几代人不同的需求,是资源的有效整合。

2.3国外养老模式给我国民间养老机构运营带来的启示

在国外,由于机构养老的起步早,各项经营制度和法律法规比较健全,使养老机构能够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运作,更趋向产业化,专业化,人性化,他们会根据不同体质,不同收入的老年人提供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服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提供全方位的护理。

我国的民间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形式较单一,服务内容也比较简单,可以学习一下国外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内容,针对不同的服务内容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

如一些老年人的子女只是白天工作而没时间照顾他们,或是老年人本身不想入住养老机构,那么我们可以建立日托型的养老机构,即老年人白天在养老院中生活,由养老院的护工负责他们的日常所需,晚上老年人还是可以回到自己家中居住,这样既解决了部分民间养老机构床位不足的问题,又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又如我们可以建立疗养型的民间养老机构,这种类型的养老机构可以是针对一些身体不是很好,有慢性疾病,或是手术后需要短期或长期疗养而暂住的老年人,这类养老机构以帮助老年人身体康复为首要目的,所以,可以建在医院附近等就医条件比较方便的地区。

随着养老事业的发展与完善,此类民间养老机构的前景也很值得期待。

目前我国民间养老机构发展还不成熟,想仅仅依靠民间养老机构完成应对老龄化的任务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建设养老事业,民间养老机构这一块也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当下不仅要大力发展民间养老机构,使其充分发挥养老保障功能,也要想办法将民间养老机构与社区养老联系起来,发挥社区作用,完善民间养老机构的不足。

这里我们可以学习国外的做法,鼓励老年人参与到老年事业的建设中,这不仅仅是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更可以让老年人感受到老有所为。

同时学习德国发展民间养老机构功能的多样化,使其成为社交、娱乐等场所,改变民间养老机构现有不活跃的气氛,丰富老年人生活。

3民间养老机构发展的困境

3.1民间养老机构发展中自身存在的问题

3.1.1民间养老机构的总量不足

根据鲅鱼圈地区的调查数据得知,全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63,总人口在40万左右,即鲅鱼圈的老年人口数大概在1.452万,而鲅鱼圈的民间养老机构有5家,拥有床位数全部在50以下,可见其承受的压力之大,即使加上三家公办的养老机构,总床位数仍然不足400,也就是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是平均36.3个人甚至更多占有一个床位,这个数字简直让人震惊。

民间养老机构的总量和老年人口的数量显然是不成比例的,如果真要让民间养老机构担任应对老龄化的重任,一个很明确的现实是总量不足。

通过访谈和调查我们总结出这一问题存在的原因如下:

第一,民间养老机构自身性质的原因。

民间养老机构作为一个带有福利性质的机构,要兼顾盈利与福利,寻找一个平衡点,作为一个微利且回报期较长的投资,大部分人不会轻易投入而持观望态度,对于民间养老机构的运营,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民间养老机构本身也承担着很大风险,大部分人不想冒风险进行投资。

因此,人们对民间养老机构在主观的建设意识上就比较不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民间养老机构的总量。

第二,原有家庭养老观念的影响。

家庭养老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反馈模式,概括的说,是“在家养老”和“子女养老”的相结合。

⑧中国这种以孝为大的养老方式早已根深蒂固于人们的心中,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也一直被社会所认可,这种养老方式确实能给老年人带来心理上的归属感,也可以降低养老的社会成本,更是自古以来被每个子女认为是责无旁贷的义务。

根据走访的多名老年人看出,虽然都可以接受民间机构养老,但是还是愿意呆在自己家或者与子女在一起,享受家庭养老的踏实感。

这种心理在我国老年群体中普遍存在,所以从主观角度来看不需要太多养老机构,

⑧姚远.对家庭养老概念的再认识.人口研究,2000,(5).

并且一些老人带有一定的偏见,导致从根本上不相信养老院的服务,不愿意去养老院,这也在客观上减少了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的数量。

第三,缺乏政府的相关支持。

目前民间养老机构发展的最大困境还是在资金的问题上,慈善的责任与社会的责任的兼顾也给民间养老机构的发展带来很大压力,在这两个问题上,政府在资金和宣传方面的帮助应是必不可少的,并且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甚至有缺口,民间养老机构要想步入正轨规模化、正规化发展,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提供必要的指导。

另外,民间养老机构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也需要有专业的指导团队帮助其管理、整合和改善困境,所以说,政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3.1.2民间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根据对鲅鱼圈5家民间养老机构的走访调查和观察发现,这些民间养老机构无论是从硬件设施还是人文关怀都有待提高,具体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民间养老机构的总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床位拥挤,这就会产生地小人多的现象,不能保障老年人轻松入住和拥有足够的私人活动地域。

第二,工作人员数量不够,平均一个工作人员在照顾8—9个入住老人,因此难免有时会忽略了老年人一些方面的需求,使老年人不能得到很好的照顾,服务质量自然不如人意。

第三,民间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也差强人意。

有些民间养老机构是幼儿园或其他场地改造而成,原有设施比较破旧,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和所处环境也比较单一,而翻修或完善的资金投入大,使民间养老机构设施环境的改善寸步难行。

第四,工作人员文化水平较低,调查结果显示普遍在初中水平。

工作人员平时和老人的沟通交流较少,只是执行性的提供一些服务,这样服务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就较差,服务内容也较单一,这些都会对民间养老机构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阻碍。

第五,保障水平单一,无法同时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就鲅鱼圈这5家民间养老机构来讲,都是床位数在50以下的微型养老机构,他们共有保障形式单一,水平较低的特点,这使一些想获得更高待遇和更好服务的老年人无法得到满足。

第六,大多数民间养老机构都重视对老年人生活上的照顾而忽视了老年人精神方面的需求,培养和发展老年人兴趣爱好和组织老人参加活动等方面往往比较空白,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亟待充实。

3.2社会对民间养老机构的影响

对于社会对民间养老机构的影响在上面分析民间养老机构发展中自身性质问题的时候有提过,就是对民间养老机构的合理定位问题,具体表现是盈利性与福利性的问题。

社会往往对民间养老机构的福利性要求更高,把它定义为含慈善的性质更多一些,其实质就

是民间养老机构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一方面,从机构本身来讲,它作为应对老龄化,发展老年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理应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不断地提高、发展和完善,为养老事业贡献力量,而目前的民间养老机构一样要参与市场竞争,并且在经营管理经验和相关政策法规和行规较少的前提下进行艰难探索;另一方面,它又被人们寄予一个很高的期望,这是与目前民间养老机构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一种期望,这两方面的矛盾让民间养老机构处于很尴尬的境地,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老年事业,社会也该对民间养老机构有个重新的合理的定位。

3.3政府对民间养老机构的影响

政府对民间养老机构的影响在上面也提到过,主要表现在资金、政策和法律方面的影响。

第一,由于民间养老机构自身兼有福利性的特殊性质和目前民间养老机构规模较小、运营资金比较紧张的现状,政府应该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补助,一方面减少民间养老机构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是为发展养老事业做出表率,通过政府的资金扶持,相信还会有不少社会力量会加入到民间养老机构的建设中,这也为我国养老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铺平道路。

第二,政府要有明确的政策为民间养老机构的发展指明道路。

政府对民间养老机构政策上的影响包括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或管理措施,做好民间养老机构的宣传工作,建立专业的指导团队开展服务指导和帮助其应对市场竞争等,这些政策一方面让现有民间养老机构明了自己的现状及发展道路,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一些对民间养老机构持观望态度的人看到老年事业的发展前景从而参与进来。

而目前一些政府出台的政策对民间养老机构的责任和义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赋予的权利一般都没有说明,而且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而也较少,政府对民间养老机构的发展不够重视,都很大的打击了民间养老机构建设的积极性。

第三,民间养老机构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随意性比较大,没有明确的行业规范或准则,离正规化、规模化的养老机构还有很大差距,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政府要加紧对民间养老机构的法律建设,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方面民间养老机构要紧跟法律政策,另一方面当然也要有法律法规保障其顺利发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4解决民间养老机构发展困境的对策

4.1加强政府对民间养老机构发展的推手作用

政府对民间养老机构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手作用,政府的态度会影响民间养老机构的数量和质量选择。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民间养老机构的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办养老事业,特别要对民间投资的养老设施项目,在税收、地价、房租和配套收费等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优惠和减负,尽可能降低其成本,以保证其基本收益和必要的回报。

此外,要对民间养老机构开展服务指导,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参与到市场竞争,还要把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纳入到扩大内需加快发展的投资项目中,建立公共财政投资机制,以增加财政投入带动社会投入,通过政府引导完成社会认可。

各级政府应设立专项养老资金,并保证专款专用,为养老事业提供持续的有力的资金支持。

4.2改变原有家庭养老观念

“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和“家庭养老”的传统养老方式在人们的意识里根深蒂固,而民间养老机构还没有得到大多数人尤其是老年人的认可。

而对于应对老龄化,缓解老龄化危机来说,民间养老机构又是一股重要力量不可缺少,这是,改变原有的家庭养老观念就变得非常重要。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做积极宣传,扩大并深入人们对民间养老机构的了解,引导老年人正视老龄化危机,把握老年人群心理变化,呼吁更多老年人接受并支持民间养老机构,同时发展民间养老机构,使其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民间养老机构的保障作用。

4.3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民间养老机构运营效率

由于民间养老机构目前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运营不规范,加之社会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民间养老机构的运营效率比较低。

引入竞争机制,是指为保持民间养老机构的活力与主动性而采取的一种机制,是提高运营效率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民间养老机构的综合发

展和提高。

这里,我们既要大胆放手让民间养老机构参与市场竞争,又要在政策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组建专业的管理团队给予帮助,政府要准确把握好竞争与扶持这个度。

4.4提高民间养老机构服务质量

首先,社会应该呼吁更多的人走进养老事业,支持民间机构养老的发展。

其次,对专业工作者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人员质量,从而提高民间养老机构的质量。

第三,发展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把专职和兼职联系起来,以更灵活的方式对老年人进行照顾。

第四,激发老年人积极性,鼓励老年人自己参与到老年事业的建设当中。

第五,丰富民间养老机构服务内容,加快培训和发展养老护理队伍,可以开发更多养老服务业岗位,尽量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4.5完善相关法律政策

民间养老机构目前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和准则,它适应老龄化社会而生,组织和管理目前都比较随意。

要想发展民间养老机构作为应对老龄化的一部分,必须对现有民间养老机构进行规范化调整,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变得尤为重要。

要使法律法规适应现存的民间养老机构,也要通过法律政策的制定推进民间养老机构向正规化发展,以民间养老机构发展带动养老产业发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4.6合理定位民间养老机构

民间养老机构的资源投入属于私人投入,也参与市场竞争,同企业一样面临着运营风险,但在社会上却属于公益服务的提供者,承担着老龄化社会下机构养老的艰巨任务,因此,应对民间养老机构有一个合理的定位。

鉴于民间养老机构的特殊性质,政府也应对民间养老机构进行一定的补偿,引导民间养老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连锁化方向发展。

而目前,人们尤其是老年人对民间养老机构并不十分了解,甚至存在一些偏见,使民间养老机构的处境比较尴尬,因此也需要提高民间养老机构社会地位,使人们对民间养老机构有一个新的认识。

4.7发展民间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相互补充

民间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作为应对老龄化的三大支柱,有着各自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共性,它们之间是相互补充、缺一不可的关系。

在解决民间养老机构发展困境的问题上,不妨对三者进行统筹规划,根据地域和老龄人口的分布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相结合,统一规范管理,这样既节省了资源,又能最大程度满足养老需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论文

求,是资源的有效整合。

结论

文章通过对本课题相关资料的搜集和相关理论的研究,以及对鲅鱼圈地区民间养老机构进行的一些走访调查,分析出我国民间养老机构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存在分布不均等现状和总量较少、水平较低等问题。

从民间养老机构自身、社会和政府三个方面分析对民间养老机构发展困境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文章虽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但由于目前民间养老机构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人们根深蒂固的传统养老意识,要想民间养老机构彻底走出困境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而且民间养老机构作为应对老龄化的重要力量,它的建设还需要与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相结合,并且以高素质社区和人群为前提,所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尽管如此,随着养老事业的发展,期望民间养老机构能尽快步入专业化、正规化、规模化,更好地发挥养老功能。

徐菲:

民间养老机构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基于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养老院的调查

致谢

这篇毕业论文经过几个月的锤炼,终于告一段落,我的心也跟着这篇论文从开始的迷茫到最后的激动万分。

从选题到定稿,中间经历的调查,访谈,搜集资料,到论文的撰写,编排,每一个细节都离不开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对此我充满了无限的感激。

首先,感谢我的指导教师,能在百忙之中对这篇文章逐字斟酌,帮助我反复修改,同时为我提供很多的参考资料,提供给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得我的论文有今天的成果。

其次,感谢院系的各位老师在开题、格式、框架结构等方面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使得这篇文章更加完善规范。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安康、万事如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张登国.我国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困境及对策[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报,2009,(9).

[2]陈敏.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

(1).

[3]孙静晓.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

(1).

[4]陈晓迅.积极探索国有养老机构改革吸纳民间资本投资养老产业[J],社会福利,2004,(11).

[5]朱韵洁.养老保障中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定位——香港模式的启示[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2).

[6]胡玉倩.创新养老服务发展模式,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J].价值工程,2010,(23).

[7]潘金洪.江苏省机构养老床位总量不足和供需结构失衡问题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

(1).

[8]陈卓颐.实用养老机构管理[M].第一版.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9]栾瑞.民间非营利机构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保障机制研究[J].知识经济,2011,(7).

[10]HowardKouMan.transitionsbetweencommunityandnursinghomeresidenceinanurbanelderly[J].journalofcommunityhealth,19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