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第五单元精细阅读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2335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语文第五单元精细阅读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八上语文第五单元精细阅读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八上语文第五单元精细阅读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八上语文第五单元精细阅读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八上语文第五单元精细阅读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语文第五单元精细阅读1.docx

《八上语文第五单元精细阅读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语文第五单元精细阅读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上语文第五单元精细阅读1.docx

八上语文第五单元精细阅读1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文言文精细阅读

21、桃花源记

一、文章内容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百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二、文学常识

1、作者陶渊明,东晋(朝代)著名诗人。

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田园。

代表作品有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最为出名。

2、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三、语音

舍(shě)船屋舍(shè)俨(yǎn)然豁(huò)然垂髫(tiáo)

怡(yí)然阡(qiān)陌(mò)便要(yāo)还家邑(yì)人

诣(yì)太守语(yù)云处处志(zhì)之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

四、通假字

1、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五、古今异义词

1、阡陌交通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无论魏晋无论:

(古义)不要说,要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之地(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4、芳草鲜美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5、仿佛若有光仿佛:

(古义)隐隐约约(今义)好像

6、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

(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够、不满

7、诣太守,说如此如此:

(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8、屋舍俨然俨然:

(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

六、词类活用

1、渔人甚异之异:

以……为异,感到奇怪(形容词意动用法)

2、复前行前:

向前(名词作状语)

3、欲穷其林穷:

走完(形容词作动词)

4、处处志之志:

作标记(名词作动词)

七、一词多义

1、为:

武陵从捕鱼为业(作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给、替)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2、之:

忘路之远近(结构助词,的)渔人甚异之(指代桃花林的奇丽景色)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具答之(指代桃花源村人)

处处志之(音节助词,无义)闻之(这件事)

3、舍:

便舍船(放下、离开)屋舍俨然(房屋)

4、乃:

乃大惊(于是,就)乃不知有汉(竟然)

5、遂:

遂迷(终于、最终)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后遂无问津者(于是,就)

6、复:

复前行(又)不复得路(再)不复出焉(再)

7、寻:

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随即,不久)

八、一义多词

1、全、都:

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

2、沿着、顺:

缘溪行便扶向路

3、邀请:

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4、于是、就:

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

5、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九、重点词语

1、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2、才(仅仅)通人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4、阡陌(田间小路)交通

5、黄发(老人)垂髫(小孩)6、具(详尽)答之

7、不复出焉(兼词,于之,从这里)8、皆叹惋(感叹、惋惜)

9、此中人语(告诉)云10、既(已经,……之后)出

11、便扶向(从前的、旧的)路12、及(到)郡下

13、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太守14、欣然规(计划)往

15、未果(实现)16、后遂无问津(渡口)者

十、词语积累

1、四个“然”字词语:

①豁然:

开阔明亮的样子。

②俨然:

整齐的样子。

③怡然:

愉快的样子。

④欣然:

高兴的样子。

2、成语:

①世外桃源:

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后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②豁然开朗:

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为宽阔明亮的样子。

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

③无人问津:

没有人来问渡口。

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津,渡口。

④落英缤纷:

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

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⑤鸡犬相闻:

本义是鸡狗的叫声能互相听见,表示居住在附近。

由“鸡犬相闻”,生成成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意思是彼此居住的地方连鸡狗的叫声都能听见但相互间却至死都不往来,没有交情。

现在用来形容个人、单位或地区之间互不联系,互不通气。

十一、特殊句式

1、省略句:

①林尽(于)水源

②(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

(村人)便要(渔人)还家,(村人)设酒杀鸡作食。

③此人一一为(村人)具言所闻,(村人)皆叹惋。

2、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十二、理解背诵

1、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文中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是: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是: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

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或:

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文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文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是:

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10、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1、“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2、“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十三、内容理解

1、主题:

文章虚构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自食其力,自给自足,人人安居乐业,和

平宁静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2、线索:

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

3、顺序:

发现桃林——访问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

发现桃林——进入桃源——出而复寻

4、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

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5、为什么“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中安宁、和平、幸福的生活。

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

6、文中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①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②未果,寻病终;后遂无人问津。

7、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①增添神秘色彩。

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8、虚构目的:

描绘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人安居乐业,自食其力,自给自足,自得其乐,自由和平宁静幸福的社会。

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9、作品意义:

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十四、拓展延伸

描写桃花的诗歌:

1、《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东园探桃李》杨万里

有花无叶也孤寒,有叶无花草一般。

最是桃花饶态度,醉花娇绿恼人看。

3、《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4、《大理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霏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5、《登庐山》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一、文学常识

1、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

洛阳人。

曾中进士,官授监察御史。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

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

有《刘宾客集》。

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本文押的是ing韵,韵脚是:

名、灵、青、丁、经、形、亭。

二、重要词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出名、闻名。

(名词作动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成为灵异的水,有了灵气。

(形容词作动词)

3、斯是陋(lóu)室斯:

4、惟吾德馨德馨(xīn):

美好的品德

5、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借代用法)

乱:

扰乱。

(形容词作动词)

之:

助词,无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无案牍之劳形案牍(dú):

官府的文书。

劳形:

使身体劳累。

劳:

使……劳累(形容词使动用法)形:

形体、身体。

7、何陋之有何:

什么。

之:

助词,无义,宾语前置的标志

三、翻译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

“何陋之有?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此句为宾语前置句。

四、内容理解

1、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统领全文或:

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清幽、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点睛之笔)的一句话是:

孔子云:

何陋之有?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用类比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8、文中“孔子云:

何陋之有?

”有何作用?

——与前文“斯是陋室”遥相呼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突出表明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9、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用什么写法?

有何作用?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圣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文学常识

1、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

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阿,时人赞为“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他的诗文多抒怀之作。

2、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

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

 二、词语归类

1、注音:

蕃fán淤yū濯zhuò亵xiè噫yì逸yì鲜有闻xiǎn

2、通假字:

可爱者甚蕃蕃:

通“繁”,多。

3、一词多义:

(1)而:

出淤泥而不染(表转折,却)温故而知新(表承接)

(2)鲜:

陶后鲜有闻(少)芳草鲜美(鲜艳)

(3)之:

水陆草木之花 (  助词,的)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何陋之有( 宾语提前的标志)无丝竹之乱耳(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吾欲之南海(动词,往、到 )渔人甚异之( 代词,指代桃花林的奇丽景色)

4、重点词语:

(1)世人盛爱牡丹盛:

很、非常。

(2)出淤泥而不染染:

沾染污秽。

(3)濯清涟而不妖濯:

洗。

清涟:

清水。

妖:

美丽而不端庄。

(4)不蔓不枝蔓:

长枝蔓。

枝:

长枝节。

(名词活用作动词)

(5)香远益清远:

远播(形容词作动词)。

益:

副词,更。

(6)亭亭净植亭亭:

耸立的样子。

植:

立。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

亲近而不庄重。

(8)同予者何人予:

我。

(9)宜乎众矣宜:

应当。

矣:

了。

三、句子归类:

1、朗读节奏(句读)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2、特殊句式:

判断句——①菊,花之隐逸者也。

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③莲,花之君子者也。

3、重点译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喜爱莲花,从河底沉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越远(就)越显得清香芬芳,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慢地玩弄它。

(4)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

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5)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了。

四、理解背诵

(1)周敦颐《爱莲说》中咏莲(描写莲美好形象)名句: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

出淤泥而不染。

(3)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公园里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本文的话来说,就是: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中心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

(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香远益清。

 

(7)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8)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五、内容理解

(1)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

“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法:

以花喻人、托物言志

象征:

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

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

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

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莲代表的可贵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盛爱牡丹”。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4)本文所用的修辞有:

排比、设问、比喻;表达方式有: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表现手法有:

象征、衬托

(5)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和厌恶,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的思想感情。

(6)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

(7)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

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作者将莲与牡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洁身自好(或正直、高洁)品行的追求,对追名逐利世风的厌恶。

(8)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

感叹句——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六、拓展延伸

1、莲的别名:

荷花、莲花、芙蕖、水芝、水芙蓉。

2、咏莲的诗句:

(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乐府民歌

(5)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採莲曲》

3、赏花·读诗·情趣浓

正月梅花凌寒开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梅花》

二月杏花满枝头 

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

——唐·罗隐《杏花》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三月桃花映绿水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宋代汪藻

四月蔷薇满篱台 

锦窠花朵灯丛醉,翠叶眉稠袅露垂。

莫引美人来架下,恐惊红片落燕枝。

——陆畅

五月榴花红似火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韩愈《榴花》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

——苏轼

六月荷花洒池塘 

酒盏旋将荷叶当。

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欧阳修

七月凤仙展奇葩 

香江嫩绿正开时,冷蝶饥蜂两不知。

此际最宜何处看?

朝阳初上碧梧枝。

——唐代吴仁壁《凤仙花》

八月桂花遍地开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处飘。

——宋之问

九月菊花竞怒放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

十月芙蓉千般态 

水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王维

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

——白居易

冬月水仙凌波开 

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

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杨万里《水仙花》

腊月腊梅报春来 

一花香十里,更值满枝开。

承恩不在貌,谁敢斗香来?

——宋·陈与义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23、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q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

“天启壬戌(xū)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一、文学常识

1、选自清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2、作者: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今属浙江省)人。

著有《茅檐集》。

二、课文要点

1、“核舟”是一件微雕工艺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

,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

记是本文的文体,这里有描述的意味。

2、《核舟记》,是一篇出色的状物杂记,观察细致,描写具体,行文简明,层次清楚,生动地记述了核舟巧夺天工的状貌,赞美了雕刻艺人的高超技艺,很为后人推崇。

3、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篇幅虽短,却说明顺序(空间顺序)合理,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

这要靠什么?

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

这无疑给我们以很多启示。

三、生词注音

 洢(yī) 皿(mǐn)罔(wǎng)器皿(mǐn)有奇(yóujī)高可二黍许(shǔ)

贻(yí)髯(rán)诎(qū)箬篷(ruó)衣褶(zhě)石青糁之(sǎn)

楫(jí)戌(xū)篆(zhuàn)椎髻(zhuījì)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